习惯,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素质。因为,习惯不是偶然因素,它是经年累月、长期养成的生活方式。习惯一旦养成,要想打破是很难的。习惯的这种超强的稳定性,就是它对我们起作用的主要方式。正因为如此,我们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需要好习惯的帮助。爱因斯坦曾经说,“一个人取得的成绩往往取决于性格上的伟大。”而构成我们性格的,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个习惯。所以说,一个人的好习惯养成得越多,他的能力就会越强。养成好的习惯,就是为我们一生的幸福与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培养好习惯与自控力训练之间,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当然有,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培养好习惯的过程本身,就是在训练我们的自控力。因为,培养好习惯,就是一点一点地在使用自控力与我们的惰性、怯懦、软弱、不自信、逃避等等性格弱点做抗争。我们的好习惯养成越多,我们的自控力就会越强大。
这也就是本书为什么要从培养好习惯入手,来训练自控力的根本出发点。当我们意识到在培养好习惯的过程里,我们还能同时有那么多有益的收获,是不是行动的动力会更强大一些呢?
(第一节) 好习惯与好人生
一位世界闻名的教育家,曾对习惯做过一个这样的比喻,他说,一个人养成的好习惯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它的利息将使我们终生受益;而坏习惯则是欠别人的一笔高利贷,怎么还也还不清。
这个比喻很生动,也很说明问题,因为事实的确就是这样。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坏习惯,可想而知。这个道理早已经是不言自明了,人人都懂得,可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尽力去培养自己的好习惯,甚至,大多数人,或者,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坏习惯里打转转。
为什么会这样呢?
习惯的束缚力
在印度和泰国,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一种神奇的景象:一根小小的柱子和一截细细的链子,竟然可以拴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任凭谁一眼都可以看出,这么小的柱子、这么细的链子,大象如果挣扎起来,根本是毫无用处的。可现实是大象却在小柱子和细链子的束缚下老老实实地待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大象还很小的时候,驯象人就用一条铁链将它拴在钢柱或水泥柱上。小象贪玩想要挣脱,可是无论它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甚至弄得遍体鳞伤。慢慢地,小象就放弃了这种无谓的挣扎,选择了顺从,一直到它成为了一头大象。它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拥有了挣脱链子的力量。
不仅大象如此,人类也是一样。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成为束缚我们一生的力量。我们之所以会常常在坏习惯里打转转,就是因为那坏习惯在我们性格里已经被固化下来了,如果我们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它,就总是会不自觉地被它牵着鼻子走。
有个灵巧的小伙子跟着师傅学剃光头。师傅拿了很多冬瓜给他练习。一开始他削的冬瓜皮很厚,削面也坑洼不平。后来,渐渐地,小伙子的手艺开始精进,冬瓜皮越削越薄,削面平滑均匀。师傅很满意,就表扬了他。小伙子一高兴,随手把剃头刀扎在了冬瓜上,样子很是得意。师傅提醒他下次不要这样做,不要成了习惯。小伙子却完全没有在意,每次师傅看过他的作品,丢下一句表扬的话转身走后,他都随手把剃头刀扎在冬瓜上。师傅觉得小伙子这项技术已经可以满师了,就让他给自己剃头试试看,给人剃头和给冬瓜削皮那还是有区别的。结果,小伙子剃得非常好。师傅一边摸着自己光滑的脑袋,一边从镜子里看着自己的爱徒,笑着表扬他:“不错不错,第一次给人剃头就剃得这么好。”徒弟一听到师傅表扬自己,哈哈大笑着,习惯性地一抬手,剃头刀扎在了师傅的头上……
这个故事听起来有点血腥吧?这是我二十年前听到的一个故事,至今记忆犹新。“习惯之始如蛛丝,习惯之后如绳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于坏习惯要防微杜渐,而对于好习惯要尽力培养坚持不懈的原因。
山下住着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子。他们没有别的营生,常年靠上山打柴来维系生活。随着儿子逐渐成年,父亲也开始变老。每天都是儿子先上山砍柴,然后把柴放成一堆,傍晚的时候父亲赶着牛车上山把柴运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由于年迈,父亲的视力开始有些模糊。尽管他对这一路的环境很熟悉,但是被暴雨洗刷坏的山路,以及偶尔从山上掉落的石块,视力不佳的父亲常常看不见。于是,儿子就成了父亲的眼睛。每次到了要转弯的地方,儿子都会提醒父亲说:“爸,转弯了。”父亲总会说一句:“我知道。”但儿子还是会提醒他,逐渐形成了习惯。
有一天,父亲突然得了病,医生说要卧床休息几天。儿子只好一个人赶车去砍柴。这是他第一次赶牛车,一路走得都很慢。到了一个转弯的地方,儿子拉着手里的缰绳,学着父亲的样子吆喝,试图让牛转弯。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任凭他怎么摆弄缰绳,牛就是不听使唤,甚至还停了下来。
他很沮丧,坐在车上想该怎么办,忽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靠近牛的耳朵旁,大声地说:“爸,转弯了。”那头犟牛好像能听懂人说话似的,居然转了弯。
这虽然是个笑话,却给人印象深刻。那头牛并不是听懂了人的话语,而是,它对那句命令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习惯,就是一种条件反射。习惯的力量就是被潜意识支配的,而我们知道,潜意识的力量比明意识要大3万倍。
所以,聪明的读者啊,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就去培养一个能够帮助你成事的好习惯吧,那样你做起事情来一定会非常轻松,事半功倍——不仅仅是一倍,可能是十倍、百倍!
好人生需要哪些好习惯
有个富翁死了。他没有继承人,就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了一位远房亲戚,获赠者很穷,是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一个乞丐摇身一变成了百万富翁,自然成为新闻关注的焦点。当记者追问这个幸运的家伙:“继承了巨额遗产之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我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这当然是个笑话,可是,习惯的力量可见一斑。英国着名哲学家培根就曾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而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95%甚至更多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只有剩下大约5%的行为是属于非习惯性的。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就提出过“性格决定命运”的观点,他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此,我们知道,不断重复的行为叠加会产生习惯,而我们的性格就是我们各种习惯的组合体。
我们不用花太多时间去分析我们有哪些坏习惯,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好人生需要哪些好习惯。
好习惯一: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所有不利于健康的生活都是在慢性自杀。这样说一点也不是危言耸听,特别是在如此险恶的现实环境中(环境污染、食品不安全),我们更应该培养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锻炼身体、早睡早起、饮食合理、按时体检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重要保健内容。就算你不一定天天都做得到做得好,也要尽最大努力去不断培养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好习惯。
好习惯二:独立思考的习惯
独立思考就是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轻易地放弃自我。独立思考的习惯是我们建立自尊自信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一个没有独立思考意识的人,容易迷失自我,丧失自我的同时,自然也就丧失了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的机会和能力。
好习惯三:不断学习的习惯
学无止境。每天读书至少半小时,最好超过两小时。想想看,一天读半小时书,一年可以读25本,10年就是250本,20年就是500本。如果是一天读2小时,那么,你一年就可以100本,10年就是1000本书……读书破万卷,原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曾说:“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一名领袖,然而每一位领袖必须是读书人。”几十年后,同样入主过白宫的克林顿说:“在19世纪,获得一小块土地的国民就能起家;到了21世纪,人们最渴望获得的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因为他们懂得了,知识才是开启未来的钥匙。”
不断学习,多读经典。在浩如烟海的人类文明的宝库里,值得我们阅读的思想、人物、精神实在是太多了。不要把在网络上的随意浏览、在手机上的垃圾阅读当做主要的学习方式,相反,我强烈建议你去图书馆、去书城,多读纸质书,那是在甚嚣尘上的现实生活中让我们能够沉静下来、进一步认识自我进而开发自我的良好方式。
好习惯四:有计划有目标的习惯
每天下班后或睡觉前总结一下这一天的行为,所得与所失都要总结。然后,列出第二天要做的重要和紧急的事情。
有大目标,有小计划,坚持下去,你会受益无穷。
好习惯五:谦虚的习惯
我想,我们每个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听说“谦虚”这个词。为什么谦虚是个好习惯呢?那是因为谦虚的反面是骄傲,骄傲的人容易自满,自满的人容易自大,自大自满成为习惯必然形成固执、狭隘、僵化的性格特征,这样的人是很难进步的,而且,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因为,那种自大自满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以及他在物理学界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然而,就是他这样一个人,在有生之年从未停止过学习、研究,活到老,学到老。
有年轻的记者采访爱因斯坦时,见他的书房里摆满了各种书籍,就问:“您在物理学界所取得的成就已经是空前绝后的了,为什么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后,对那位年轻人说:“就物理学这个领域而言,假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也许是这个大圆,也就是说,我所知道的比你略多一点。可是,整个物理学领域的知识是无边无际的,甚至还有很多我们未知的东西需要去探索。所以,你看,当我掌握得越多,就发现我所不知道的更多。年轻人,这不是我谦虚,这是事实,也是我最真切的感受。”
这个故事恰好印证了苏格拉底的那句名言:“我比别人知道得多的,不过是我知道自己无知。”
所以,谦虚不仅是不断学习的前提,甚至也是我们能够取得进步、能够开拓创新的前提。
好习惯六:节制的习惯
中文里有个成语叫“适可而止”,意思是说,到适当的时候或程度就应该停止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什么都要有个度,超过了某种程度,好事可能变坏事,这也就是辩证法中所讲的“量变也可以引发质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