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婚姻的路途上,我们都要有希望、信心、忍耐与自主。
有希望,使我们能憧憬未来;有信心,使我们能做出抉择;有忍耐,使我们能度过苦难;有自主,使我们能不受摆布。
希望你能想想我的这几句话,祝福你未来有个白头到老的婚姻。
她为什么不离婚?
晚上,我在听CD的时候,你过来抱怨声音太响,临走又加一句:“为什么爹地总听这个人的歌?”
“因为她唱得好听啊!”我说,“而且我佩服她。”
“佩服什么?”本来你已经上楼,又走下来问。
“佩服她的忍耐力。她结婚十年,丈夫只跟她亲爱了一年,她忍耐了好多好多年,才离婚。”
“是先亲爱还是后亲爱?”你问了个奇怪的问题。
“当然是起初亲爱,后来就不亲爱了。”
你居然一翻白眼:“那她为什么不早早离婚?”
“离婚?”
“大家不是都离婚吗?”你歪着脑袋说,“我同学好多爸爸妈妈都离婚了。”
我吓一跳,不知怎么答,却听你继续发表高论。
“像丽莎,她妈妈离婚,又交了个有钱的男朋友,搬到一栋大房子,真好!”
“天哪!”我摸摸额头,没继续说什么。
回到起居间,对你妈妈一伸舌头:“我的天哪!现在的小孩居然对父母离婚看得这么平常。”
你妈妈也耸耸肩,隔了半天,说:
“大概他们学校灌输给他们不少对父母离婚的看法吧!”
说着,妈妈掏档案夹,找出一张学校通知给我看:
“你瞧!这是不久前学校发的,每个家庭都有,建议那些父母离婚或单亲的孩子,去参加学校办的咨商会。由一群单亲的孩子在一起,各自说出心里的感觉。听说效果很好,原来因为父母离婚,心里很不平的孩子,看到有那么多相同遭遇的孩子,就不觉得怎么样了。”
“哦!”我看了看通知单,上面特别解释了为什么给每个家庭一份通知,即使父母没有离婚的家庭,也可以让孩子参加。
我觉得学校考虑得真周到,因为父母没离婚的家庭,并不代表没有婚姻问题,有时候冷战的父母反而给孩子更大的伤害。
那些孩子可能比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心理辅导。
我也觉得学校这方面的教育做得很成功。
像你,自自然然地就不会以特殊的眼光看单亲家庭的同学,你不去刻意同情他们,他们也不需要你同情;大家一样,就如同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家庭状况,有人富裕,有人贫苦;可以羡慕,不必自卑。
最近我读了一篇单亲妈妈蒋海琼写的文章,谈到她带着女儿刚到美国的时候,一个中国朋友说:“你的孩子一点也不像单亲家庭出来的。”
那明明是句奉承话,蒋海琼却反问:“难道单亲的孩子就应该有什么不正常吗?”
她讲得一点也没错!以不同眼光去看父母离异的家庭和单亲的孩子,就如同以特殊眼光看残障人一样,并不是最好的态度。
当大家都能像你一样,以平常心对待每个单亲同学的时候,才是最正常的。
我也记得不久前看过一份分析报告,说单亲的孩子一点都不比双亲家庭的孩子差。如果有什么不同,可能只是因为单亲的经济情况比较差。一个人赚钱,毕竟不同于两个人。
去除经济的因素,单亲家庭实在跟双亲家庭没有区别。甚至可以说,许多单亲的孩子,因为跟爸爸或妈妈相依为命,而有更好的情感,并且培养出他们更奋发向上的毅力。
你知道孙中山和华盛顿都是单亲吗?
(孙中山是早早跟着母亲去檀香山,离开了父亲。)你知道托尔斯泰和川端康成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吗?他们却分别成为俄国与日本的文豪。
你知道孔子也是单亲家庭出身吗?
他居然成为全世界尊崇的圣哲。
连爹地都在九岁死了爸爸,跟你奶奶两个人相依为命,爹地一点也没觉得单亲家庭有什么不同啊!
但是说到这儿,我又要从另一个角度跟你谈谈。
记得三年前,我曾经把你抱在膝上问你:
“爸爸妈妈会不会永远爱你?”
你答:“会。”
我又问你:“那么你会不会永远爱爸爸妈妈?”
你也急忙点头:“会。”
我再问:“你会不会永远爱你丈夫?”
你想想,说:“会。”
我还问:“你丈夫会不会永远爱你?”
你想了半天,答:“不知道。”
去年,我又问你同样的问题。
你的答案多半没变,只是当我问“你会不会永远爱你丈夫”
的时候。
你居然一笑,说:“不知道!”
我今天看了你对离婚的看法,再想想你的答案,实在有点为你操心。我真怕你把婚姻关系看得太淡,又把夫妻情感看得太可悲了。
毕竟你将来会谈恋爱,会找到你深爱、也深爱你的人,如果你连结婚的时候,都不能肯定你们的情感,又如何憧憬长远的岁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