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538900000046

第46章 设计模式七——设问与提问

古语云:“问则疑,疑则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无问不成学。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提出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谈不上思维,而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源泉,疑问可以诱导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也证明,疑问可以引起定向和探究反射,具备了这种反射,思维便能应运而生。由此看来,疑问是学习新知识的起点,有疑问才能不断发现问题,才能有新的创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办成了一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各种知识称为学问。“学问”究其义,“学”指学习,“问”指问难,要学到一点知识,既要学,又要问,学和问是分不开的。汉代学者王充说:“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知有也。”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一个的问题(发现问题)、提出一个又一个质疑问题(提出问题)和一个又一个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组成的。抓住教学过程的这三个环节,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韩愈在他的《师说》一文中,把“解惑”作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之一,这是颇有见地的。惑者,疑也。因疑而发问,根据“问”作解答。有问有答,才有对知识的深入探讨,“疑义相与析”,学业才能不断长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诱导学生发现疑难,提出疑问,是教师专业化教育必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启发教学的着眼点是激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那么,如何运用设问来启发学生思考呢,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值得教师们好好研究一番。

课堂提问,就是教师将学生的认识和教材之间的知识点提出来,设计成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提问,将这些提问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产生疑惑之感,促使学生去思考。

以下就课堂提问设计,怎样进行提问和鼓励学生多提问等环节做一下概述。

怎样设问

在学习过程中,关于怎样设问的话题由来已久了,设问是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性的,没有方法与技巧,设问的意义与价值就无法体现出来,所以,问是学的开端,是思考的方向,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所设计的提问,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正确性

问题的正确性是问题设计的前提。

教学是在不断地设疑,解疑过程中进行的,但是,只有正确的设问才能成为设计问题的首要因素,因为,没有正确性主题的问题,有时会把人引入迷途。所以,在设计问题之前,首先对问题本身要提出质疑,进行“自我”检验。德国现代理论物理学家海森堡强调,只有“提出正确的问题”,才“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因此,问题本身的正确性应作为问题设计的第一步。

问题的正确性就要求教师在设问时必须主题明确,切不可模棱两可,表述要简明扼要和思路要清晰,问题具体而不笼统,浅显而不晦涩。这样,才能使学生易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有效解答。

整体性

整体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材的整体,二是学生的整体。课堂提问就要顾及到这两个整体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一种教学手段。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教学中心、重点难点、技能训练、思想教育全盘考虑,有计划、有目的、有序地进行问题设计。

设计出的问题,不但要顾及到教材的整体性,还必须有针对性。关于中学各科的教学内容,都是多学科领域的高度浓缩和结晶,无论是一篇文章、一个单词、一个公式,一条定理,几乎都是生活经验的反映,教材的全部内容自然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而这种联系大都蕴含在课本之中,并以因果关系存在。所以,教师要在熟悉整体教材的基础上,挖掘和理顺因果关系,然后根据教材的知识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度的问题运用于教学之中。

同一个教学班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都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不同认知水平的问题。特别要精心设计针对后进生的问题。要端正教学思想,给各类学生同等的学习权利。在课堂教学中,对那些不能引起教师注意而得不到锻炼机会的学生,我们称之为教师的视觉“盲点”,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得到老师的“垂青”,使他们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教师要更多关注这些学生,对这些后进生要有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儿童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由此,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和机会,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启发性

心理学认为,一切智力的核心因素是思维。启发教学的着眼点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问题的启发性是问题设计的灵魂。启发不只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它更是一种教学责任,一种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来一些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启动、知识的掌握、思维的发展。从学生学习的本质看,如果教师的提问不能有效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那么教师的“教”就是徒劳的。

启发性教学原则古已有之,我国最早的一部教学专著,写于汉初的《学记》中就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见解。“道”就是方向,“牵”是拉,“强”是勉强,“抑”是压抑,“开”是启蒙、启发,“达”是传告、传达的意思,整句翻译过来就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努力的方向,但不要牵着他的鼻子;教师要多方勉励学生的求知欲,不要扼制他们的斗志;因此,课堂提问教师要善于启发鼓励,循循善诱,不要灌输和说教,让学生自己摸索,自己独立思考,自己完成解题过程。

教学过程本身是使学生从“不知到已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矛盾认识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人的思维活动和教学过程本身的特点,利用学生新旧知识水平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启发设问,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认识矛盾,打开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只有根据教学过程的这个特点来设计课堂提问,也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的愿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的“教”才能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才能把教师的知识、感情、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也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

教学中的“问”不是单一的,它包含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一是教师向学生提问,二是学生向老师发问。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设问的启发性十分重要,只有教师的提问富有启发性,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学生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通过启发性的“问”,恰到好处地给学生指引思维的方向,帮助他们寻找答案的途径。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问”不仅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前提,而且也是解决学生困惑的一服良药。由此,教师的提问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这对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是大有裨益的。在《中庸》中有句曰:“审问之,慎思之。”这个“问”字的提出,正是为了“思”。古人早已懂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现代教学论也表明,学生有疑,仅是起点,有疑不问不思,终不能得解,更谈不上获得新知和技能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生疑”,还要进一步“激思”。如果教师的“问”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说明教师问得太浅,或文不对题,使学生不知所云。所以,课堂设问应针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低的特点,尊重他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出问题的矛盾。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愈是新奇,就越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矛盾就越尖锐,就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钻研这些问题的本身就能使他们获得一种满足感。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辨析,去解决疑难问题,这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学生的认知范围的区域划分有两种:实际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教师在启发激思时不能只顾学生实际的发展水平,而应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桃子。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极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调动起自己的知识储存,去思考和探索问题。即使有些问题一时未能完全解决,也不会影响他们对问题的继续探索与钻研。

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课堂设问一般用如下几种方法。

设置疑点问

所谓学问,关键在于“问”。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最常用的就是设置问题的疑点。思维过程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问题的起点就是“疑”,有疑才能使学生的新旧知识相互冲突,从而引起学生思考。所以,所设问题一定要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通过问题的设置,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一点也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在教材中,在那些看似平常的知识点,表面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的内容,教师就应巧妙地设置疑问点,来提问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其中内涵,让他们找出问题。这对培养学生认真读课本、周密思考、辨毫探微的好习惯是极为有利的。

变换角度问

心理学告诉我们,课堂提问中,如果只用单调的一种形式反复强调的话,学生就会乏味和厌倦的,也容易使他们形成思维定势,无法突破旧有的思维模式,超越认识上的片面性。所以,课堂提问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设问,力求使问题提得新颖独特,发人深思。即使是同一问题,用变换角度的方法设问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变换角度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克服思维定势的原有框框,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辨别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一题多解问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可以提出一些并无统一答案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特点是:多向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凭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推断自己认为可以成立的答案,并且采用的方法是多样性的。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空间。

制造矛盾的设问

制造矛盾的设问,一般是在了解了学生疑难之处时提出的设问,比如,学生无疑可提时,教师就可以设置疑难问题,用以激起学生多角度思考,开启他们多向思维之窗,从而帮助他们找到解题方法。

故错问

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可以恰当引入错误观点,树立问题的对立面,以此激疑,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并且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从各个角度构思提出新的设问,互相启发,开阔视野,从而获得更多更有创建性的新答案。

探微溯源式提问

学生在分析解答问题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运用基本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探寻知识的内涵和本质,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追根溯源、逐层深入,最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互逆式提问

思维的方向基本有正向和逆向思维两个方面,解决一个问题,不单只靠正向思维来寻求答案,更多的时候,也要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这是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的首要途径,也是单向联想转化为双向联想的一种思维过程。问题设计除进行正向思维训练外,还应设计一些互变式设问来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敏捷。

趣味性式提问

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没有兴趣,什么也谈不上,所以说,兴趣是成功之母,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教学要达到好的效果,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而学生对学习兴趣的浓淡、强弱是与教师的引导、启发是分不开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话就揭示了其中的规律。亚里士多德也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教师设计出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新奇与独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浓厚的探索兴趣,激起求知的欲望,调动起思维的积极性。从心理学角度看,愈是新奇的、有趣的,就越具有探索性。这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往往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即使有些问题一时未能解决,也不会影响他们对问题的继续探索与钻研。

量力性

问题设计要遵循量力性教学原则,提问也一定要适度,适量。

首先要适量。设问要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思想,必须围绕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一定要控制提问的密度,提问应有主次、轻重之分。因此,问题设计一定要有质量、内容要精。对问题的设计要遵循量体裁衣的原则,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尽量不要设计多余的提问,切忌提问时随心所欲,空洞无物。

第二是问题的设计难易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难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浅。既要防浅,又要忌深。何谓浅?就是教师提的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答出。这些问题浅而无味,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没什么益处。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给学生的东西,使其智力负荷不足,就会导致智力退化。”这样岂不白白浪费了很多宝贵时间,失去应有价值不说,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就会不屑一顾,从而减弱了学习兴趣。何谓深?就是问题设计太复杂,太深奥、难度大而高不可攀。教师如不及时点拨,学生简直就不知如何下手,这样会减弱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这样的话,学生就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于是便失去了思考的兴趣。那么,问题提到什么难度为宜呢?一般来说,应遵循以下原则:教学论中有“可接受”原则,心理学中有“最近发展区”理论,按照“跳一跳就可摘到”的原则设计提问是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的。教师们可以多多应用。

为了更好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可用教育测量中难度公式为课堂设问提供科学的数量依据。这个公式是:难度PH=1-P/W,这里的W表示该班学生总数,P是问答通过人数。难度PH在0与1之间,提问难度一般控制在0.3~0.8之间,使多数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出来。一般来说,问题的设计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当然,教师也可设计一些有综合性、难度较大的问题,供学习较好的学生课外思考解答,这将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刺激他们去读书、去钻研、去思考,去分析、去争论、去交流。

第三还要注意设计问题的广度与深度。根据教学目的,问题的设计要尽量覆盖整个教材。在保证一定难度的同时还要兼顾广度,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所以,问题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切忌只为少数优等生设置提问。

怎样提问

提问方法的运用有以下几点:第一,问题要有一定的目的,提问应有时间层次与计划性。教学过程中所提问题围绕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并以教学重点为转移,不能偏离问题中心。提问要有序,问题与问题之间要衔接自然,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铺垫。每次提问,问题之间要环环相扣,自成一体。当然,课堂提问也常受到教学目标,教材难易、学生实际水平及心理、教学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所以提问要有严密的计划性与层次性,要控制好提问的密度。为保证提问的计划性与层次性,就要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清晰明白,措辞要恰当准确,让学生容易理解。如果措辞含糊不清,表述不准,学生就会因听不懂题意而无法作答,影响课时计划的按时完成。

第二,要把握提好问时机。叶圣老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课堂教学质量好坏,学生思维是否活跃,与教师是否善于把握提问时机、善于诱导学生是分不开的。文坛有一段佳话,“苏小妹三难情郎”的故事可能对我们有些启发。秦少游与苏小妹洞房花烛夜,作对联相庆,苏出上联“双手推开窗前月”,要秦对出下联方允入洞房,秦被难住,在花园踱步冥想,秦的好友苏东坡情急之下,向湖中投入一块石子,使秦思路豁然开朗,立即便对出下联“一石击破水中天”的佳句。苏东坡投石助友的故事启示我们,提问同样需要苏东坡投石的机智,善于把握学生的解题思路,适时地起到东坡投石助友的效果,使学生的解题思路豁然打开,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所以说,适时提问是一种很高的教学艺术。如果“投石”过早,学生的思维尚未充分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不能发挥出来;如果“投石”过晚,思维活动的高潮已过,大脑中兴奋点开始抑制,失去了开启思维和智力的最佳时机,最终导致知识点很难在学生脑中留下深刻持久的记忆。所以,教师要看准火候,把握好提问时机,在学生处于思维极其活跃的情况下,及时“投石”,以取得苏东坡投石助友的良好效果。

第三,要创设“愤悱”情境。有经验的教师不但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迪学生“质疑”问题的水平,让学生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在“于无疑处生疑”,这样才能达到教师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陆游有诗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睹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创设问题情境、制造矛盾,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中,把学生引入“疑无路”的境地,激发强烈的“寻路”欲望。教师要抓住这一最佳时机,及时点拨,使学生解题思路达到“又一村”的妙境,这无疑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教学目的。

当然,教师在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时,还要注意在提问时与学生的说话语气、态度等因素,这些都是师生间信息交流使学生产生“共鸣”的基础。因此,老师在引导学生解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讲课要感情丰富,讲授内容要直观形象,不仅使课讲得生动有趣,富于感染力与表现力,还要使学生的情感“热点”,与教师互动,与课堂气氛交融,以情动人,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全部教学过程,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要留给学生解题所需的思考时间。学生的思维特征与成人是有差别的,教师提问时应从学生思维特点出发,提问之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学生对问题不但容易回答,而且答案也符合逻辑,有时还有创造性。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后,有些学生的答案也许还不完善,不深刻,或者答案中有错,但这都无关紧要,虽然学生没有作出完整的答案,但他还是经过大脑思考了,思维受到了锻炼,语言也得到了提高,还锻炼了回答问题的勇气和胆量。

第五,要讲究提问方法和技巧。从提问的形式上可以分为:直问、曲问、宽问、窄问、单问、重问、明问、暗问、正问、反问等。但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在课堂提问中,如果提问的方式有改变时,要避免改变问题的本质,不要随便改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提问根据问题内容的复杂深浅程度来划分为两种提问类型:初级认知提问和高级认知提问。初级认知提问有:①回忆提问,即要求学生回忆知识,回答“是”与“否”、“是什么”的提问。②理解提问,即检查学生理解与否及理解程度(包括词义的理解、抓住问题实质的理解,比较基础上的深入理解等几个层次)的提问。高级认知提问有:①分析提问,即要求学生识别条件、原因、关系及分析等。②综合提问,即要求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预见后果或找出方法。③评价提问,即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价值判断。

同类推荐
  • 动物故事与趣味

    动物故事与趣味

    为了引导中小学生培养对各门学科的兴趣,我们特地选编了这套“中小学生趣味阅读”丛书,包括《语文故事与趣味》《作文故事与趣味》《文学故事与趣味》《数学故事与趣味》《科学故事与趣味》《军事故事与趣味》《历史故事与趣味》《动物故事与趣味》《植物故事与趣味》《艺术故事与趣味》共10册。这套丛书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和培养这些兴趣的方式方法,并详细讲解了各个学科的名人成才故事,涉及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导论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在当今信息时代,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不能算是真正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因为我们时时都有可能与“心理学”不期而遇,需要用心理学知识来指导工作、学习和生活。作为一本导论性质的书籍,本书清晰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渗透了近年来心理学领域的新进展。帮助读者建构心理学知识的基本框架。本书写作明白流畅、通俗易懂,兼顾科学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用轻松活泼的方式带领读者步入心理学的世界,开始令人向往的心理学之旅。
  • 这样写作最高效

    这样写作最高效

    本书是一部专门针对中、高考作文的训练书,旨在帮助中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准确、高效地写出好作文,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本书在内容上紧扣考试大纲要求,准确地把握考试内容;在形式上紧跟中、高考话题文的发展趋势,取材典型,重点突出,是中学生理想的作文训练教材。
  • 打开天窗

    打开天窗

    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小学生新概念作文,一个9岁孩子的七彩世界七彩梦,一方原汁原味的儿童世界。“写好作文?太难啦!”“如果能够拥有一根作文魔棒……”这本小书,将助你克服对作文的畏惧,圆你一个小小作家的梦想!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海港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海港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系列丛书,是一套介绍全世界自然人文地理的丛书。内容包括世界遗产、公园、城堡、瀑布、广场、剧院等。该丛书图文并茂,分类详细,更加方便学生的阅读,是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阅读读物。
热门推荐
  • 因迹

    因迹

    在举世闻名的齐鲁大地上,生活着一群活蹦乱跳的初中少年。向阳实验学校,坐落在鲁北平原的洛星区。在这个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的小城区,却有着千奇百态的人才学生:王正气、刘欣月、丁羽飞、姜凌天、李叶城………他们各有优点,各有不同。经历了初中生活的洗礼,每个人都变得勇敢坚强、热情宽容起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向往的人生。
  • 暗示治疗学:催眠术的实质及其应用

    暗示治疗学:催眠术的实质及其应用

    《暗示治疗学》作者伯恩海姆为十九世纪著名心理学家,主要研究癔症、催眠和心理治疗。他认为催眠是睡眠的特殊形式,并确信催眠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同样适用于不患癔病的人在催眠过程中,对象的注意力集中在催眠者的建议上,从而强化了催眠过程的心理天性,证明了催眠现象的发生与暗示有关,因此无论精神病患者或正常人都可进入催眠状态。本书对催眠这种现象进行了更加全面的研究,比如催眠暗示中的回溯性幻觉现象,该现象由本书作者首次提及。《暗示治疗学》中还包含了在暗示治疗领域观察到的大量新的现象。南锡学院重视催眠术的研究,并积极运用于临床治疗中。他们创造了十分有效且成效显著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正是写作本书的意义所在。
  • 半纸江山

    半纸江山

    坐拥半纸繁华,不过一抔黄沙坠陷尘崖,听风骤起,奈何敌不过满头华发囚锁南篱沉香,一曲断萧下,也学前人葬落花雪染指间怯步盛夏亦冷亦梦亦恨罢亦翎酒浇不醉忆故人,他!(草堂前,亦翎酒烈,铜墙铁壁,如何醉月?)
  • 小狐狸今天追到帝座大人了吗

    小狐狸今天追到帝座大人了吗

    一见钟情了怎么办?那人高高在上怎么办?小狐狸舔了舔自己的爪子,决定近水楼台先得月。追上了三十三重天,却总是被拒之门外。小狐狸发出生之意义的求助:怎样才能追到高高在上的北极紫薇大帝——北辰帝座大人呢?小狐狸在线等,很着急!
  • tfboys之梦碎无痕

    tfboys之梦碎无痕

    以前,他们和她同是尊贵之人,可她却因为他们家族而一夕之间变得一无所有,当报仇的机会来临,她是该开心,还是因已爱上了他们而痛苦一生?
  • 新时期青少年情绪与情感读本

    新时期青少年情绪与情感读本

    优美的笔触传递青春气息,至深的哲理述说动感人生,专注聆听青春的脚步声,悉心体味青春的心灵独白。《新时期青少年情绪与情感读本》蕴涵的动人情感、美丽智慧,以及令人震撼的生命本性的跃动,如清风拂过心田,如春雨滋润心灵,让青少年从内心滋生对爱的珍重、珍视,使漠然、敏感的内心世界得到升华。
  • 大师,等等我

    大师,等等我

    江湖傲娇女爱上了四蕴皆空的出家人,从而穷追不舍,疯狂求爱,势必要将揽入芙蓉帐中。她,曾经发誓,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让他爱上她。到后来,这终是痴念,执念。不管是痴念还是执念,她强求过,死过,赌过,却终抵不过他的佛。后来的后来,她累了,不想爱了。她说,如果我死了,能让你成佛,那好,我死。他,出家人,本该四蕴皆空,被一个江湖女子缠上,他不理。却不知从何时开始,自己便输了,输了那初见的心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违心诀

    违心诀

    明朝嘉靖年间,一个归隐山林的门派遭杀身之祸。师傅被害,男主踏上了寻求解药之路,结果引出武林中一个惊天秘密。男主在那条路,会受到许多感情纷扰,最终被反噬入魔。便连他都迷惑:这世界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吗?
  • 我原来才是主角

    我原来才是主角

    怎么说呢?作者是第一次写出文笔不好,请见谅。然后我可以在这里向大家保证男主绝对杀伐果断,然后希望大家来看我的书,不知道怎么写简介#^_^#
  • 天降软妹灵梦

    天降软妹灵梦

    古语有云,天上不会掉馅饼。秦昊点点头,古人说的不错,天上确实不会掉馅饼。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却会掉妹子。啥?你问秦昊为什么会知道?那丫就砸我身上了你说呢!?吓的我一屁股摔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