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抬起头来走路”。课堂提问,就是要创造学生正确答问的环境、气氛、条件和动力以及方法、措施等,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抬起头,爱答问,敢答问,会答问,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那么,在课堂提问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达到学生爱答爱问,敢答敢问的教学效果呢?
首先是微笑提问
微笑是架无声的桥梁,不仅可以沟通师生的心灵,而且,教师的微笑提问还可以给学生以亲切、舒适感。在师生融洽和谐的交流中,学生便会无拘无束地开启自己的心扉,进行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因此,教师的微笑提问是放在第一位的,它能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入情入境,入脑入心……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创设情景提问
所谓情景提问,就是情感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这样的提问会自然而然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灵与情感得到双重鼓舞,这样的提问自然会对学生的情感、心灵与智力发展大有裨益。情景式提问,就是教师用实验、故事、寓言、声像、语言和方法来创设问题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对问题的情感共鸣,因此,情景式提问是能够让学生“自由呼吸”的一种教学环境。
普遍提问
普遍提问能使学生们都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在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普遍式提问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而非个别优秀生的快乐,普遍式提问是体现教学民主的一个首要因素。
形象提问
形象提问就是教师尽量用手势、动作、实物、教具、挂图、幻灯片等实物,结合提问内容给学生们以直观形象,以帮助学生明确作答。因此,提问中要有意识地鼓励后进生,并帮助他们在学习上树立信心,使他们对提问乐于接受、敢于回答。这种有意识地对后进生传递信息的方式,会激励他们为实现教师的这种“期望”而尽力弥补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并加倍努力赶上其他学习好的同学。
引趣提问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激疑法、激思法、故事法、游戏法、悬念法等方法,结合所提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正确答问。因此,引趣式提问是“让学生体面地坐下”的好方法。愉快的情绪是有效学习的基础。教师开讲的导语一定要富有趣味性,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还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够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
有一位教师在讲圆的面积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采用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气氛,让旧有的课程内容自然地过渡到了新课内容。
这位教师提问:“一块草地,每平方米平均长3公斤青草,草地中央有一个木桩,一只羊系在木桩上,羊绳长1.5米,这只羊最多能吃到多少公斤青草?”
此题极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这比单纯提问“圆的半径长1.5米,求圆的面积是多少?”要生动、有趣的多,并且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因为要解答出这道题,学生必须理解了木桩即圆心,羊绳长为半径才能正确回答这一问题。学生知道半径就能求出面积,知道面积,就能求出这只羊最多能吃多少公斤青草。这样开讲,对学生理解圆的意义很有帮助。
奖赏提问
奖赏提问就是教师利用口头表扬等形式对回答得好和较好的学生给予的奖赏。对于错答的学生,教师也应捕捉其“闪光点”,给予肯定或表扬,并想方设法,启发他们正确作答。因此,奖赏提问是“让学生体面地坐下”的催化剂。
递进提问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就要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法,把问题进行分解,逐步达到能让学生理解问题要求的目的。
教师根据“因人施问”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提问艺术,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落到实处,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对问题都能对答如流。学生既然能体面地回答出老师的提问,当然能够“体面地”坐下了,这也是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这跟我们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丰富的教学经验及灵活应变的能力是分不开的。同时,教师还必须认真备好课,要按照提问的目的性、适时性、适度性、科学性、启发性、针对性、量力性、简明性、循序渐进性等原则,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使课堂提问全面优化,为培养学生智能,提高教学效益作好铺垫工作。
良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精神高度放松,情绪处于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而过分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则会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抑制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可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启发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重要前提。教师态度诚恳语言亲切和蔼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首要条件,它会消除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畏难情绪,使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学习也会积极主动。但有的教师提问学生时,不太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学生对问题回答不出或回答错了时,听到的不是鼓励与理解的话语,而是老师的冷言冷语,甚至是挖苦嘲弄;更有甚者,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严加训斥,造成学生精神高度紧张,使本来已经出口的话也戛然而止,学生思维运行立即中断。教师这样做,一是有悖于师德风尚;二是会给今后教学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把提问作为整治学生的一种手段,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张,这种教学方法是完全错误的,是要不得的。我们有时常常可以看到,课堂上有些学生被叫起来回答问题时,张口就说“不会”两字,然后就木然而立,一言不发。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大都由上述原因造成的。所以,教师在提问学生时如果能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爱护他们的成长,给他们以亲切温和的话语,课堂气氛就会和谐、融洽许多。因此,在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启发引导,给他们重新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果问题难度过大,教师可以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几个较易回答的小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回答,这既可以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又可以使学生因为自己回答出问题而感到心情愉快,这会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活蹦乱跳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遇到“突然事变”的情况发生,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教师料想不到的问题,让人措手不及。这时教师不必担心中断教学计划,影响教学进度,而是去积极鼓励学生的独创性与动脑思考问题的精神,不要压制他们思想的欲望,只要学生答问的思路是健康、积极、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应该支持与鼓励,并及时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当然,对于少数尖子学生,也要保护和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对那些别出心裁不按教师设计的思路解答问题的、另辟新径的、而又得出正确答案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在这个问题上,不要吝啬你的语言,要把话说到位,让这些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并以此鼓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如果老师这样做了,就是对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上添加了一把干柴,这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了。举个例子,有位数学老师出了一道5/6和4/5哪个数大的题目,争着回答的学生都说用通分法,最后结果为25/30比24/30,得5/6比4/5大。而有一个学生却用另一种方法:5/6比1小1/6,4/5比1小1/5,因为1/64/5.解题方法出来后,老师热情鼓励这位学生的独特创见,并当众表扬他:“这是你想到而我(教师)没想到的一种解法。”就是这么一句话,使这位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自此以后,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当某个学生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而遭到别的学生取笑时,教师要借机打岔,不要让受取笑的学生难堪。比如,在一堂“电路”课上,一个学生说电线热得烫手,另一个学生冷笑一下作了一个“谁不知道呀”的补充回答。教师立即接着说:“这倒是挺有意思的,对吗?你们有好几个人同时作出了同样的发现。我们注意到了许多人独立地发现了同样的事情,科学家们也有这样的经验。”又如在上一堂生理课时,一个学生把脑子说成是一种感官时,而另一个孩子取笑他是“笨蛋”时,教师借此只用了一句妙语:“也许他意思是说在动脑子时才能有良好的感觉”。这两位教师的妙语,学生们并不一定能听懂,但却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