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楚国不久,孙武向吴王提出辞官还乡的请求。吴王感到震惊,派伍子胥劝孙武。孙武说:"我原本不想当官,只是想试用兵法。现在,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求您替我在大王面前解释。"
吴王阖闾不好勉强,把富春一地送给孙武。孙武如愿以偿,归隐田园。越王允常逝世,勾践继位。吴王阖闾趁机伐越。勾践率越军迎敌,双方展开大战,吴王阖闾被砍断了脚趾。阖闾死前把王位传给夫差。
三年后,伍子胥到富春看望孙武。原来夫差和伍子胥多次商议,请孙武挂帅。孙武婉言拒绝,同时暗示伍子胥隐退民间,安享晚年。但伍子胥坚持要请孙武出山,孙武说:"看在你我的交情上,我就再献一计吧!"伍子胥只好答应。孙武说:"越国大夫文种、将军范蠡会阻止勾践轻举妄动,因此必须激怒勾践。我们派一支轻骑兵,从太湖渡船南下,在越国的西北方登陆,骚扰越军,激怒勾践。一旦勾践离开会稽,吴军主力立即进攻会稽。那支轻骑兵必须不断地扰乱越军。当双方主力接触时,骑兵要在越军后方摇旗呐喊,不断骚扰。不能把越军逼到绝路,让越军大败而逃,必须全歼敌军。"
吴军依计取得胜利,越王勾践成为吴国的人质。由于伯嚭受到贿赂,说服夫差放勾践一马。夫差派伍子胥前往富春重谢孙武。
孙武留给后人一部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孙武把与战争有关的军事问题,分为13篇进行论述,各篇既能独立成章,又有密切的联系。
《孙子兵法》包括军事学的各个方面,关于进行战争的论述,是全书的核心内容。
《孙子兵法》第一篇就指出:战争是国之大事,它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人民的生死,因此必须慎重对待,不可轻而视之。
孙武的"慎战"思想,反映在战争指导上体现在"全胜"的理论,是《孙子兵法》的精华。孙武认为要进行战争就必须有全胜的把握。作战要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最好的条件,争取用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大的胜利。
孙武认为,为了做到"知彼知己",除了分析观察有关敌军的各种现象和动向外,还要派遣各种间谍潜入敌军内部。
战争指导者在战前要克服弱点,使敌人无懈可击。要树立随时作战的思想,使敌人的进攻不能得逞,挫败敌人的锐气。在军事部署上,制定严密的作战计划,防备敌人的突然袭击。
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够控制敌人而不被敌人控制。在战争中要争取主动,对于优势较大的军队来说,只要指挥无误,官兵善战,就能掌握主动权。对于处于劣势的军队来讲,如果战争指导者作出出奇制胜的战略战术,也能争取主动权。
孙武认为计谋要不断更新,使人无法识破;驻军要常换地方;进军要多绕迂路,使人无法推断自己的意图。
《孙子兵法》问世以后,得到了社会的普遍重视,被人们推尊为兵学鼻祖。战国时代,几乎家家都藏有《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亚洲的许多国家,都把《孙子兵法》规定为军官训练的必修课程。
孙膑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他在魏国受过"膑"刑,后来回到了齐国,担任军师。足智多谋的孙膑虽然残疾,但以谋略两胜庞涓,体现了谋略家以智胜力的军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