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宫相继离世,由于此前慈禧委托的摄政监国者载沣是极有人缘的人,故没有发生宫廷政变。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上午十一时,溥仪在太和殿即皇帝位,颁诏天下,定明年为宣统元年。举国政务,无论大小,全由监国摄政王载沣定夺。
载津,生于1883年,袭封醇亲王。18岁时率使节团赴德国,去为义和团事件中遇害的德国公使克林德之死致歉。他初任摄政王时,欲帮胞兄光绪帝报一箭之仇,杀掉袁世凯,“以袁颅以祭亡兄”。这还因为传言隆裕太后在整理光绪帝遗物时,发现了先帝的遗墨:“诛杀袁世凯。”但庆王奕勖出来力保,反问载津:“杀袁不难,然倘北洋军造反若何?”加上张之洞也不赞同,故拖到第二年——宣统元年十二月六日(1909年1月9日),载沣才以宣统皇帝名义颁发谕旨:
夙承先朝屡加重用,朕御报后复予懋赏,正以其才可用,俾效驰驱,不意袁世凯现患足疾,步履维艰,难胜职任,着即开缺回籍养疴,以示体恤之至意。
袁世凯的确是崴过脚,也还没好利落,但那是二十多前的故事。他自己在给正妻于夫人的家书中也说道:太后五十大寿,进见太后时,遭到她的大加训斥,以致谢罪出宫时,因“惊惶失足,从殿阶坠地,跌伤右腿”。
载沣拿这个说事,也算是给袁世凯一个体面的理由。
其实,另一个重要罢袁的理由是,载沣害怕掌握北洋二镇兵权的袁世凯发动兵变。一镇约有官兵12500人。当时全国新军共36镇,袁世凯在慈禧生前掌握六个镇,在慈禧死后,生怕载沣及其满洲亲贵心生戒意,他就借故放弃四个镇的官兵,仅统率二镇。
载沣果然注意到了新军,他深知新军以汉人为主力,却心存异图,让满人来担任主要的指挥者。据说,他曾在赴德时就思考过立宪与皇帝的权力问题,他问德人:“既有宪法,那为什么你们德国皇帝又能有如此威严的气派?”
德皇族中一人回答:“那是因为皇室拥有兵权。”
“皇室有兵权”这话一直影响着载沣,他意识到,立宪已成不可推却的国策,然而在立宪成为事实之前,必须先掌握兵权。
而袁世凯尽管目前只有二镇兵力,但他尾大不掉,在北洋六镇的新军中,他仍极具影响力,唯一办法就是要将他解甲归田,才是上策。因此,他这才借故将他“开缺回籍养疴”。
袁世凯心里明白载沣的态度。觉得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在自己失去慈禧这个靠山的情境下,载津能不杀自己已算是不错的人了,所以他只好“欢天喜地”地归隐河南安阳洹上村,为了向朝廷表白自己老实本分,免遭陷害,向上海报刊寄发一幅不问政治问优游的照片。照片上的袁世凯坐在船头,披着蓑衣、头戴斗笠在认真垂钓。照片下有题诗云:
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
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
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持缺瓯。
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载沣罢免袁后,设立禁卫军,代为海陆军大元帅,集军政大权于皇族。
1911年(宣统三年)5月,成立了皇族内阁。结果引发立宪派的举国声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