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赏析】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人们普遍将其定为“哀悼三良,讽刺殉葬”。《毛诗序》曰:“《黄鸟》,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史记秦本纪》:“三十九年,穆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余冠英《诗经选》亦认为“这是一首挽歌。三章分挽三良”。程俊英《诗经译注》也说“这是一首秦国人民挽‘三良’的诗”。
全诗三章,每章十二句。第一章悼惜奄息,第二章悼惜仲行,第三章悼惜针虎。首章可为三层,首二句为一层,中间四句为一层,后六句为一层。首两句“交交黄鸟,止于棘”起兴,以在枣树枝上黄鸟的悲鸣兴起子车奄息被殉葬之事,“棘”是双关语,既为酸枣树也为“急”,渲染出一种悲哀、凄苦的氛围。中间四句写子车奄息殉葬穆公:“谁从穆公?子车奄息。”是谁殉葬穆公?是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诗人则指出殉葬的奄息是百夫之中的俊才,才智超群,表现了对奄息遭殉的无比悼惜。后六句写众人面对奄息殉葬时的惶恐及哀伤的情状。“惴惴其栗”这一句就充分描写了众人面对活埋时的胆战心惊之状。这一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行为,令众人愤怒不已,进而质问苍天为何要“歼我良人”!后两句“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则写众人愿意用百人相代以赎回奄息的性命!可见奄息在秦人心中地位之高。次章和末章重章叠句,结构同首章,只变换数字而已。
陈继揆《读诗臆补》评之为“恻怆悲号,哀辞之祖”,所言极是。整首诗抒发的就是一股凄惨悲凉之情,控诉了万恶的殉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