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皇宫内部斗争十分激烈,政治也越来越腐败,人民灾难深重,苦不堪言。元顺帝(又称元惠宗)孛儿只斤懽帖睦尔即位后,荒淫残暴,闹得国库空虚,物价飞涨,再加上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使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无法忍受,揭竿而起,在诸多地区爆发了农民起义。
在农民起义的队伍中,有一支队伍的头目叫——朱元璋。经过朱元璋的奋斗和贤臣的协助,于公元1368年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
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开国功臣——刘伯温却不见了。只留下一封笺札,上面一个字也没有,只有一块铜币大小的墨色污点。
朱元璋不解,便向群臣求解。
宰相胡惟庸捋了捋胡须,笑道:“哈哈!这个刘伯温,他的意思是说仕途黑暗,不愿为官,大概是去隐居了吧!”
失去了一个如同“卧龙”的臣子,朱元璋心里自然不痛快,于是连续喝了七八天的闷酒,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一点儿皇帝的样子都没了。
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了十年,朱元璋也达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在这逝去的十年间,朱元璋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广开言路,治国安民,把大明王朝治理得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自立自强,再一次创造了盛世,盛世之景不亚于“开元盛世”,大明王朝的国力、物力抵达到巅峰。
太平日子总是过不安生!
公元1378年2月16日正午,时值春日,阳光明媚而柔和,皇宫内外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不禁想作诗一首。
一刻钟左右,老天爷立马变了脸,天色渐渐阴沉下来。不久,刮来一阵凛冽的狂风,卷得树叶沙沙作响,迷住了众人的眼睛。随即便大雨倾盆,无情的大雨狠狠地鞭挞着大地。
这场雨好像是枪林弹雨似的,人们慌忙地找地儿躲雨。
这场雨下了很久,积得沟渠几尺深。
等雨一停,人们立刻傻眼了:皇宫内外的绿色植物纷纷枯萎、凋零了。很有规律地散在了一块儿,隐隐约约地勾勒出三个大字——“朱贼亡”。
朱元璋龙颜大怒,为了防止消息的透露而造成的严重后果,下令把知晓此事的人都秘密处决了。
本以为这样就可以结局了!谁知,怪事却接踵而来。
当天夜晚,黑漆漆的,天上没有一颗星子,月亮也早已隐到乌云身后。
皇宫像一座巨大坟场似的,出奇的静谧,静得有些可怕。宫女太监、格格阿哥、皇上嫔妃……早早睡去。
“咚——咚——”午夜的钟声敲响,这钟声和平常的不同,就像是蜜蜂一样萦绕在耳边“嗡嗡”地响个不停,震得鼓膜微微发疼。
“啊!啊!狐妖,你休要害我性命……”此时的朱元璋从噩梦中惊醒,吓出了一身冷汗。
“皇上,您怎么啦?”马皇后嗲声嗲气地说道,“额头上都是汗,做噩梦了吗?臣妾给你擦擦。”马皇后用长长的衣袖轻轻擦拭着朱元璋的额头。
“没事,没事。”朱元璋缓慢地躺下了。
大约一个时辰后,宫内的丧钟(当皇室之人驾崩后击响)敲响了。这声音响遍了整个皇宫,一大队人马匆匆忙忙地赶来,发现皇上还健在,闹了一个大大的“乌龙”,于是,他们赶去找管事的太监算账,岂知,太监们均昏死过去。每到午夜十二点至两点钟左右,丧钟便会沉闷地敲响,凡是接近丧钟者,皆昏死或猝死。出于无奈,朱元璋只好拆除丧钟。
朱元璋封锁了这些事,下令任何人都不可泄露出去,否则杀无赦。
岂料,这些怪事发生后,一发而不可收拾。
连续十几天里,朱元璋做着同一个梦:一只白毛狐狸跃上龙椅,眼睛里浮动着青光,死死盯着朱元璋,尔后,朝他迎面扑来,将其喉管咬断致死……这个梦像电影一样在朱元璋脑海中循环播放。
最最恐怖的是,宫里每天都会惨死三个宫女或太监。这些奴婢们第一天里精神不振,第二天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死去,而且死法惨绝人寰,死状惨不忍睹:一根红绳子将他们吊死在殿前的铜柱上。眼眶里流出一条脐带似的东西,一头连接凹陷的眼窝,一头连接干瘪的眼球。嘴里溢满了乌黑的血,吐着干燥得如同猪肝似的暗红色舌头。脸部异常扭曲,蚯蚓似的血管涨裂了脸。殿门外涂了三个血写得大字——“朱贼亡”。
这些事像长了翅膀似的,在宫中传得沸沸扬扬,闹得人心惶惶,整个皇宫笼罩在狐祸的阴影下。
有些宫女说,半夜里看见了四处跑动的狐狸;有些宫女说,听见了狐狸的嗥叫声。总而言之,离不开这个狐狸。狐狸是具有妖性的,到了一定年岁便会成精,看到狐狸是很不吉利的,兴许会倒大霉、厄运缠身。一般,狐狸待过的地方总会摊上大事儿。
朱元璋心里十分怔营,为了稳定民心,他指派了一队人马辑查这起案件,结果可想而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朱元璋贴下告示,招纳天下的能人异士来侦破此案。
折腾了几个月,一点儿结果都没有,朱元璋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皇帝身边免不了奸佞小人。由于皇帝的这种怔营的心态,奸佞小人便有机可乘,认为升官发财的机会来了。
大宦官三德子油腔滑调,替朱元璋解梦,道:“‘狐’是‘胡’的谐音,狐坐龙椅,说明胡氏要篡位造反,应当严惩不贷。”
听三德子这么一说,朱元璋不禁茅塞顿开,想想也有几分道理:宰相胡惟庸的权力越来越大,想造反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更何况前些日子他还顶撞了朱元璋。朱元璋越想越愤怒,越想越觉得这个说法很对头。
朱元璋把这件事告诉了马皇后,马皇后替胡惟庸辩解道:“胡惟庸是个赤胆忠心的好臣子,切不可听信小人的馋语。”
朱元璋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可是,宫中的狐灾闹得越来越凶。直到有一次,朱元璋亲眼目睹了一只白毛狐狸蹿上了龙椅。
朱元璋恼羞成怒,下令诛杀宰相胡惟庸及其亲朋好友,并废除延续了几千年的丞相制,设立锦衣卫,这件案子株连了两万多人。
大明王朝根基出现了动摇。
……
一个仙风道骨、精神矍铄的白胡子老朽牵着一匹白马,后面跟着一个二十七八的青年。青年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悠哉悠哉地走着路。
他们的前方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在激流下溅起几点浪花,水面时不时地跃起几条鱼儿。河面上架了一座独木桥,他们慢腾腾地过了桥。
过了桥,老朽便停下脚步了。
“喂!老爹,这是干啥呀?怎么停下来了!”
“嘘!”老朽朝青年做了一个手势,“别闹!你自己看。”
青年歪着脖子,眄视前方。
前方草坪上蜷曲着一条棕色的腹蛇,吐着芯子,对周围的几只白毛狐狸怒目而视。白毛狐狸死死围着腹蛇,不敢发动进攻。它们就这样僵持了许久。
老朽掐指一算,嚷道:“不好,大明国运不佳,根基不稳,恐怕是妖邪作祟。”
“此话怎讲?”青年从路边捡起一块石头,打破了它们的僵局。
“蛇乃地龙,象征着皇帝。狐狸乃妖祟之物,围在蛇的身边,大不吉,大不吉啊!”老朽抬起头来,苍穹下,他感觉眼角有些湿润。这双眼早已枯槁,眼球干瘪,眼窝深陷,却还是会流泪。
也许,青年并没有发觉吧!
他笑着说:“唉!我说老爹,你不是说,此生不再过问朝野之事了吗?”
“一朝天子一朝臣。我既然当过大明的臣子,就应该尽臣子的职责。”老朽深深地叹了口气。
“那这么说——”青年停顿了一下。
“要我出马咯?”青年显得有些不高兴。
老朽没说什么,点点头。
“那好吧!等回到草庐后再说吧!”青年带着老朽骑上白马,一股脑地朝草庐驶去。
三五分钟后,草庐赫然出现在眼前。青年和老朽迅速下了马。
青年到草庐里收拾好了东西,换了一身干净素洁的白衣裳。
老朽深情似水的眼光看了看青年,饱含不舍之情。
老朽抚摸着青年的头,道:“儿啊!此次出了山,就没有必要回来了!”
“爹,这……”
老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掐住青年的脖子,显得极端愤怒,呵斥道:“连我说得话都不听了吗?我叫你出山你就出山,哪有这么多废话?”
青年跳上马,挎着包袱,头也不回地就离开了。
望着青年离去的身影,老朽吸了一口气,道:“我知道自己活不久矣!不想拖累你……也罢!也罢!”
青年双手卷动缰绳,宽大的道袍在风中猎猎作响,胯下高大的白马发须飞扬。
那奔腾的气势就好像一位纵马冲锋的猛将。
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青年安全抵达南京。
一到南京,青年便揭了皇榜,随士兵觐见朱元璋。
“参见陛下。”青年不慌不忙地跪在大殿上,由于他是头一次下跪,膝盖不免有些彻骨的疼痛。
朱元璋喜笑颜开,忙扶起青年,道:“爱卿,快快免礼,快快免礼。”
青年对朱元璋说,因为朱元璋曾经参加过农民起义,当过贼寇,杀人如麻,罪孽深重,身上积了不少怨气,那些狐狸都是来寻仇的。又因为朱元璋当过几年和尚,身上受佛光庇佑,因此,妖邪不能伤他性命,只能在梦里磨他。像这种半吊子和尚,并非不是佛门之人,只要你为寺庙敲过一天钟、砍过一天柴、挑过一天水,那就算是佛门中人了,自然受佛光庇佑。
朱元璋忙问祛除之法,青年笑而不答。经过几番盘问,青年才勉强透露六个字——今晚有好戏看。
青年叫太监们准备了一沓品质优良的宣纸,让御膳房准备了口感细腻的鲜猪肉。尔后,他大闭房门,从包袱里取出一支狼毫笔,点上朱砂,在每一张宣纸上鬼画符一气。最后,把鲜猪肉包在宣纸中,放在皇宫的各个角落。
到了晚上,他让朱元璋好好睡一觉,不要言语,无论听到什么声音都不能离开房间半步。可是,朱元璋的神经绷得紧紧的,根本睡不着。
那些狐妖果然来了,成群结队的,眼里闪烁着青幽色的异芒,如同一团团漂浮不定的鬼火。它们在皇宫里蹿来蹿去,飞檐走壁。
忽地,宫门外传来一阵阵激烈的打斗声、残忍的嚎叫声……
第二天清晨,皇宫上下纸屑遍地,四处都是倒在血泊中的狐尸。
朱元璋急忙召见青年,问道:“爱卿是以何方法降伏狐妖的?”
“献丑了,臣不才,先以猪肉引出狐妖,再以纸人将其消灭。”
朱元璋拊掌大笑,道:“妙啊!妙啊!爱卿真乃神人也!”
从此,狐祸不再有,大明逐渐昌盛起来。
朱元璋慧眼识英才,见青年是个才俊,遂将其拜为大国师。
大国师及其子嗣长期居住在南京,直至明朝末年,才搬迁至巴蜀、CD、重庆等地。
那个老朽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大国师就是刘伯温的次子刘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