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永顺,汪援华投诚
汪援华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但这场悲意,我在后来才品味出来。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我和随军顾问陈今新、蒋新夫及随军作家蒋牧良一样,只感受到了胜利的甜蜜和喜悦。
汪援华投诚的详细情况,是我陪同蒋牧良先生到141师了解收集的。
1949年10月,我军139师胜利解放大庸。由石门经九溪、桑植推进至大庸以北的141师来不及休整,继续浩浩荡荡地开向永顺。
永顺县城正驻守着9月初才扯了***旗帜的湘西匪军——暂编第一军的暂四师、暂编第三军的暂五师。
大庸城被解放军攻破,敌122军张绍勋、谢淑周、黄鼎新等一齐被生擒的消息立即传到永顺敌军暂四师、暂五师的耳朵里。
接着,我军141师直赴永顺的消息也迅速传到永顺。暂四师和暂五师决定保存兵力,弃城逃跑。
弃城前夜,敌暂五师原师长汪援华刚升任暂编第一军副军长,师长由肖仰之代理。暂五师原本拥兵九千余人,但出城逃跑时溃不成军,汪援华和肖仰之仅率亲信300人逃至樟木桥。
10月19日,永顺县解放。
我141师决定以“拉”的方式争取汪援华。
我军知道,汪援华不属于“死硬派”。汪援华与一般土匪不同,他没有完全丧失正义感,他没有完全抛弃血性。他曾经参加过北伐战争,也曾在淞沪会战中与日寇进行过血战[淞沪会战时,汪援华任国民革命军第73军15师45旅89团2营营长。]。军首长认为,如果对汪援华进行政策宣传,他是可以争取过来的。
从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起,汪援华就一直在痛苦地思考何去何从的问题。他任***常德警备司令时就动过起义的念头。解放军节节南下,打到洞庭湖畔时,他跟桑植县原县长、绥靖公署少将高参冯泉密谋起义,并派人与解放军接头。但他派去的人尚未返回,解放军已包围常德,汪援华跟着宋希濂的副司令、常德指挥所主任周磐退至沅陵,因而错过了率部起义的机会。
永顺解放的次日,受141师师长叶健民、政委刘旭指示,永顺县原参议长向乃根及参议员唐纯青等人组织成立了“永顺临时治安委员会”,由唐纯青任主任。
22日,永顺县民主人士谭子琪带着141师副师长余启龙及唐纯青等人的亲笔信,找到汪援华和肖仰之。
谭子琪向汪援华讲明了新中国已经成立、***已经垮台的形势,劝汪援华抓住机会投诚。汪援华深感解放军是给他面子,也是给他生的机会,一旦开战,他凭300残兵败卒,能跟威猛如虎的解放军对抗吗?他一家老小还能有活路吗?
次日即23日,永顺临时治安委员会主任唐纯青亲自赶到樟木桥,转达141师师长叶健民、政委刘旭对他的邀请。
唐纯青说,解放军欢迎他入城商议,并允许他带随从和枪。
汪援华相信解放军和共产党言行一致,于是与部下稍作沟通,便率代师长肖仰之、一旅旅长曹培斌、一团团长鲁邦典、二团团长汪楚雄、三团团长覃培伍及几名卫兵跟随唐纯青进了城。
141师师长叶健民、政委刘旭、副师长余启龙等热情地接待了汪援华一行。汪援华一行当即表示愿意投诚,并当场签名画押,宣布投诚。
次日,汪援华以暂编第一军副军长的名义发出《告暂四师、暂五师及永顺县地方部队官兵书》,劝告暂四师、暂五师余部及永顺县人民自卫军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他忠告道:“大势所趋,如洪水之猛下,逆潮以冰,鲜不灭顶?时机稍纵即逝,为福为祸,多于一念之间。一念之善,则为天堂,则为革命斗士。一念之差,则为地狱,则为民族败类,则为人民罪人。”
接着,141师派唐纯青到松柏场,向敌暂四师劝降。
唐纯青到达时,暂四师师长罗文杰不在。副师长向明歧热情接待了他多年至交唐纯青,并立即召集团以上军官开会商议。
那天,向明歧主持召开的会议开得很不顺利。
一旅旅长李兰初在会上撒野。他骂道:“咱暂四师八千多兄弟,都是罗师长一手带起来的。今天罗师长不在,谁也别想作主!”
他还打算冲出会场去枪毙唐纯青。
副师长向明歧见李兰初如此放肆,也发起火来,他训斥李兰初:“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你休敢碰唐纯青一根汗毛!投不投诚,各人自己决定,我姓向的决不为难大家。但是,江山已改蒋为毛,我们面临的形势很明朗。要战要和,大家拿各人的身家性命仔细掂量!”
会议不欢而散。
会后,李兰初拖走了一部分“死硬派”向东南方向逃窜,躲进云庵山五连洞。
第二天,向明歧和二旅族长向宗模及部分团长率余下队伍进城向解放军缴械投诚。
暂五师余部除副师长曹振亚拉走一路人马外,大多都向解放军缴械投诚。
应该说,汪援华是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他的悲剧,我将在后文叙述。
3凤凰,“湘西王”归顺
“湘西王”归顺,是随军顾问陈今新、蒋新夫引以为豪的事情,也是随军作家蒋牧良先生跟我聊天中数次提到的事情。蒋先生很喜欢凤凰的风土人情。我陪同他去凤凰古城采访过几次。每次到沱江边上,他都要久久驻足,甚至坐在江边的石头上,饶有兴致地欣赏江边的吊脚楼。蒋先生极喜欢凤凰的景致。江边有山,他得空就叫我陪他爬山。我的老家长沙县有山,后来在重庆更是多山,但那些山确实都比不上凤凰的山。没有土匪的凤凰林中,我们很放松,沿山路蜿蜒而上,进入密林深处,便领略到古诗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诗人王籍《入若邪溪》中诗句。]的意境.清脆的山泉在林壑间淌过,留下一串叮叮当当的旋律。来自大自然的乐音,轻轻叩击着我们的心扉。
我记得蒋先生说过的一句话。那是一天上午,刚爬上一座山,他站在山顶,望着山下的坨江,肯定地对我说:“凤凰的和平解放保全了凤凰的美。若干年之后,凤凰必将让世人流连。”
湘西凤凰的和平解放,是我军对匪政治攻势的又一次胜利,是凤凰人民免于战火的一件大喜事。
1949年11月间,47军军长曹里怀、政委周赤萍率军部及140师、军直炮团和教导队进驻沅陵,成立湘西军区。47军与湘西军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曹里怀同志兼军区司令员,周赤萍同志兼军区政委。在这之前,一部分逃入山林的***反动军队和地方土匪武装慑于我军军威,自忖匿于深山前景堪忧,于是纷纷派人与我军联络,表达归顺投诚的意愿,希望免于一死。
我军党委深刻分析形势,研究认为,应认真总结争取汪援华投诚的成功经验,扩大政治攻势成果,对那些“死硬派”进行军事清剿的同时,对一部分可争取的武装队伍,应继续开展政治攻势,以有效的政治攻势赢得人心。
“湘西王”陈巨金[后一般写作“陈渠珍”。当时我军称他为“陈巨金”。]成为我军党委争取的重点对象。
陈巨金,是生长于湘西凤凰苗人中间的汉人,清朝末年曾任过统领,官衔相当于解放军的营长,领兵镇守西藏,沦为当时清政府镇压西藏人民的工具。在西藏干了三年后,陈巨金的部队被西藏人民消灭。他经青海、甘肃逃回湘西老窝。回来后靠**再次起家,历任***师长、省防军第一警备司令等,曾以五万之众“围剿”红军。后***湖南省政府利用他在湘西的所谓名望,任命他为湘西行署主任。因其旧部遍布湘西,所以有“湘西王”之称。
随军顾问陈今新、蒋新夫曾在行军途中向47军首长提过争取“湘西王”陈巨金的建议。两位顾问说,陈巨金是湘西之王,湘西的土匪都听他的招呼,如果争取他下山,可以成为解放军解决湘西问题的一把钥匙。因此,他们建议我军充分重用他,给予其一定的地位,并通过他的影响,收编土匪部队。
47军政委周赤萍同志认为,如果陈巨金愿意下山,并愿意帮助我们争取其他土匪投诚,当然是好事,我们当然很欢迎,但决不能依靠他来搜罗湘西土匪加以收编,否则可能毒害我军纯洁性,并可能养虎遗患。
事实上,陈巨金当时确实是值得争取的。
那年8月1日,******亲自给陈巨金写过一封信,信中要求他“戡乱建国,共图中兴”。但老谋深算的陈巨金没有写回信,也没有作出明确答复。他心里清楚得很:不久将是共产党的天下,******离最后的败退不远了。
9月的一天,47军副军长晏福生和联络部部长顾凌申邀请当地有名望的民主人士陈裕新、李振基等到沅陵47军军部座谈,并恳请他们前往凤凰与陈巨金见面,向他陈述当今形势,并邀请他到军部来商议和平解放凤凰乃至湘西之策。
陈裕新等人表示愿意全力帮助解放军劝说陈巨金。
陈裕新、李振基、朱寿观等民主人士带着47军首长写给陈巨金的亲笔信,立即从沅陵启程,走了四天终于到达陈巨金的老巢——凤凰县千年古堡黄丝桥。
陈巨金阅信后表示,从凤凰和湘西人民生命安危出发,他愿意考虑和平解放事宜。
随即,他向凤凰的部下发出“和平令”,叫他们“暂不要与****大军武力对抗”。
不与解放军对抗,这实在是人民解放军与凤凰苗民的一次“双赢”。若要硬拼起来,人民解放军威武无敌,自然要坚决打赢。但凤凰竿军以勇猛著称于世,当年与日寇在浙江嘉善一战,凤凰竿军以死相搏,阻敌七天七夜,令日军亦感胆寒。
但当时陈巨金的内心仍犹豫不决,他没有同意到沅陵与解放军座谈。
月底,湖南省临时人民政府派出陈巨金的旧部高参王尚质、戴季韬等再次赶到黄丝桥劝陈巨金投诚起义。
10月1日,是新中国在北京向世界庄严宣告成立的日子。这天,陈巨金正与王尚质、戴季韬密谈之际,民主人士李振基、朱寿观再次带次47军首长的亲笔信来访。
军首长的信里说,征得贺龙元帅同意,建议陈巨金不日进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请他做好赴京准备。
在湖南省临时人民政府和47军的两方劝说下,陈巨金终于顺应形势,做出了投诚的明确表态。
他提笔给47军首长回信。信中说,他“从旁指导凤、乾[即凤凰、乾城。]两县组织治安委员会,改组农、工、学机构,以为解放之准备,深望凤、乾早日解放……得为解放区自由幸福之人民,余愿足矣……”
接陈巨金的回信后,我军首长深感欣慰,翘首盼望其正式投诚。
10月下旬的一天,陈巨金把他的旧部下及一些旧军政要员熊子霖、谭自平、包凯、沈荃[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胞弟。因抗日立功,被***授中将军衔。当时已辞去军职,回到家乡凤凰。]等邀至其家,召开会议,商议向解放军投诚之事。与会人员一致表示:“唯玉公[即陈巨金。陈巨金,号玉鍪,人称“玉公”。]之命是从。”
11月7日,凤凰县和平解放。
两天后,第二野战军的第一批部队及第四野战军47军部分队伍经凤凰顺利入川。
陈巨金说服并带领一批匪军投诚,并实现凤凰和平解放,是有一定功劳的。但功劳也并非后来有些人说的那么大。在军部的一次宣传座谈上,我听到周赤萍政委对蒋牧良先生说,“湘西王”没有太大的实质影响力,在凤、乾以外,他未能为人民搜罗一人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