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叶小帅适不适合担任文化课教员,一开始在少管所内就引起不小的争论。
一种支持的意见,虽然也和剑秋他们一样的认为,这些在押人员,都是孩子,需要加强文化知识学习,文化课教员的基础文化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管教管教,就是要管好教好,不能误人子弟,这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这里的一段时间,正是他们塑型定型的时期,我们负有很大的责任,选择好,任用好教员,是首当其冲的。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认为少年管教所,顾名思义,首先是管,其次是教,我们的主要责任是管,不是教,在缺乏教的力量时,就应该由教育系统配备,在没有完全配备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可以使用在押人员?
一种反对的意见认为,我们的责任就是改造好,教育好和感化,使被管教的少年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如果我们使用在押人员任教,就等于放弃了改造教育的阵地,失去了言传身教的机会,如何达到感化的目的?
所以,我们不能把文化课课堂,简单地看做只是传授文化知识的场所,而是一个改造人,教育人,感化人的主要阵地,如果由在押人员担任教员,谁能知道他将在押人员带到什么方向!
几种意见,都是各说各的理,似乎都是有理的一方,谁也说服不了谁。要命的是,持两种意见的人数基本相等,无法形成少数服从多数的局面。
一场激烈的争论过后,没有人再说话,抽烟的抽烟,喝水的喝水,会议室内,一时烟雾缭绕,寂静无声。
左剑秋没有宣布散会,大家也就那么干坐着,时钟也就那么滴答滴答地读着秒数,过了好久,左剑秋抬起头,用手指敲着桌面,一字一顿地说道:
“这样,既然大家意见不能统一,难以形成一致意见,我们就报告给省厅,将两种意见都表达清楚,看看省厅的意见或者决定。大家有没有意见?”事已经到了这个份上,所有人都表示同意。
在省厅里,少管所会议的场景又重演了一遍,同样是气氛热烈,最后,也是厅长郭骏一语定乾坤,说道:
“这个叶小帅,我们大家都是知道的,至少大部分人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可能也听说过。当然,知道归知道,也不能拍着脑袋做决定。所以,我们先去组织一次听课,然后再考虑,如何?”
首先是政委卢陆虎笑着表态:“我也想去听听。”
副厅长、监狱管理局局长单广智也附和着:“我也去听听。”接着大家纷纷表态,郭骏厅长的意见获得普遍赞同。
这个周六的上午,秋高气爽,阳光和煦,几片鹅毛似的云朵,粘贴在湛蓝的天空上,轻盈而飘逸,洁白而纯净,高空一行大雁,低空几只飞鸟,鸣唱着,翱翔着,好一派安宁与生动的图画。
八点四十分钟,四辆上海小轿车和一辆吉普车,从少管所的大门口鱼贯而入。
左剑秋带着少管所的领导层的一众人马,立即快步赶上去迎接,汽车停稳后,车门就次第被打开。
走在前面的是厅长郭骏,后面是政委盛世怀,副厅长、监狱管理局局长单广智,政治处主任花建蓉,法制办主任户龙飞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的领导。
郭骏和左剑秋等少管所的同志,一一握手,没有过多的寒暄,就直奔主题地说道:“走!我们到课堂上去。”
“好好好!郭厅长,盛政委,单厅长和各位领导请。”左剑秋一边说着,一边让范瑾慧在前面带路。
左剑秋心里有些忐忑不安,虽然已经提前告诉了叶小帅,今天有省厅领导来听课,但没有想到来这么多人,连郭厅长和盛政委都来,阵容实在有点大,叶小帅会不会怯场啊?
开弓没有回头箭,左剑秋心里再怎么打鼓,都必须让它安静下来,老老实实地陪郭骏厅长一行人,悄然地从教室后门走进教室,只见叶小帅背对着他们,正在黑板上写着什么。
政治处主任花建蓉,小声询问着身边的人:“不是说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讲课吗?”面带着些许失望。
左剑秋在她前面,扭过头去回答说:“他就是十二岁啊。”
“十二岁,就长这么高啊?”
郭骏回头盯了几个说话的人一眼,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大家都明白了他要说什么,所以全都禁了声,不再有任何人说话。
叶小帅在黑板上写上了两行遒劲刚正的粉笔字:“是人改变了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了人?”
转过身来,一看教室后面来了不少人,心里动了一下,呵呵,来这么多人啊?知道是省厅来听课的领导,只是略微停顿了一下,就继续他的讲课。
叶小帅声音脆亮地说道:“我们今天写作文,自己命题,以'是人改变了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了人。'为主线,结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展开论述。下面我就讲一个有关人与环境的故事,以及人们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和我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希望对同学们放开思路,有所帮助。”
稍微停顿了一下,问道:“有谁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有一个个头不高的男孩站起来,操着一口浓重的北方口音回答说:“听我爷爷讲过。”
叶小帅向下按按手,说道:“好!请坐下,《三字经》里"昔孟母,择邻处。”是孟母三迁故事的出处,西汉刘向所著的《列女传·卷一·母仪》中,对这个故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接着叶小帅就朗声背诵起原文:“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
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
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这段古文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是说孟子在少年时,家住在陵园的附近。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游戏玩耍。孟母就觉得这个环境不利于孟子的成长,于是就将家搬迁到一个闹市附近。
可是,孟子又学商人做买卖的样子,玩耍起来。孟母还是觉得此处,也利于孟子的长大成才,再次将家搬到书院旁。
发现孟子开始学着儒生学子,达官贵人的样子,行作也是作拱打揖,表以礼仪形式作态。孟母觉得,这才是孟子有利于孟子成长,最适宜孟子居住的地方。
千百年来,孟母三迁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所传颂,所赞美,所仿效。
不错!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生活和工作,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但是良好的的环境来自哪里呢?它是自然的存在吗?肯定不是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孟母在为孟子找什么呢?又在嫌弃和逃避什么呢?孟母有什么样的心理,而又希望孟子接入什么样的阶层?
这就值得我们思考,人类是只能被动地选择环境、适应环境,还是应该通过自身的力量,来影响环境、改变环境呢?
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是我们人类,在一直努力的影响环境、改造环境,优化环境。
由此,我个人的理解是,孟母三迁的故事,所传播的是封建主义的贵贱思想。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基础的需要,而竭力塑造宣传的偶像。
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直到乾隆二年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所构建的是一种以关系,圈子为基础的社会形态,是一种以权贵阶层主导资源分配权,让少数人比大多数底层民众,占据更多社会公共资源的社会分配制度。
以少数人的奢华,彰显其封建帝国的盛世辉煌,这种盛世,是少数人,关系人和圈内人的盛世,与人民大众毫无关系,如果说有关系的话,那就是底层人民大众的利益,可以随时随地的受到权贵阶层的无节制的侵害和剥夺。
于是关系学说盛行,大小圈子纷纷构建,圈子与圈子之间,各自独立又环环相扣,时而合作,时而分开,时而对立,其目的就一个,如何有利于获取利益和瓜分利益。
于是,钻营、附势,近亲繁殖,任人为亲,就成为一种社会常态。而这就与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所不相容的,是与社会主义的人民观,阶级观相悖的,是与建设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信念背道而驰的。
其对人民的思想认识有三大危害:一、强调人有贵贱之分,引导人们攀附权贵,趋炎附势;二、强调关系圈子的作用,引导人们拉帮结派,苟合营私;三、强调环境的决定性作用,引导人们选择环境或者适应环境,而不思努力影响环境和改造环境。
叶小帅最后说道:“这是我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只能供大家参考,但作文时,切不可先入为主的受此影响,要有自己的思考。好了,现在请大家全体起立,转身向后,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来到我们的课堂指导。”叶小帅带头鼓起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