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五年正月,诸侯及众多文臣武将们共同尊请汉王为皇帝,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刘邦更多的封赏。
汉王刘邦这时呢,当然就是假意推辞,说自己什么德薄福浅,不能继位大统之类的,其实,刘邦的本意是要效仿先古尧禅让于舜,要三让三辞(样子总是要做做的)。而文武百官呢,当然也是心领神会,说什么刘邦的功盖千秋,令人万世传颂之类。要是刘邦不称帝,文武大臣个个都要叩死在这,反正是老一套了,没什么新意(其实百官也是为了自己能够获得更多、更大的封赏)。之后,刘邦就“勉强”同意了。
一般情况下,在称帝这样的大事下,先要找人选个黄道吉日,之后刘邦还要沐浴更衣,斋戒三日,之后才登基称帝。刘邦定都洛阳[24],先追封母亲,封皇后、太子。奇怪的是:为什么刘邦没有封自己的父亲?我觉得道理挺简单的。当时,刘邦一直在制造神论,一直说自己是赤帝之子,当有天下。如果大封自己的父亲,这岂不是向世人说自己是凡人之子?那样,就会大大降低刘邦的身价,所以刘邦没有立即分封自己的父亲。而是在汉六年的五月,天下已经大定,才分封自己的父亲为——太上皇。
之后,刘邦封完了自家,开始了正式的分果果。刘邦分封了七大异姓王(依古礼:只有天子才能分封诸王,所以诸王必须先劝进刘邦称帝,然后他们才能真正为王)。其中有:
(1)将齐王韩信改封为楚王[25],都下邳;
(2)封魏国的相国彭越为梁王,定都定陶,掌管着魏国故地;
(3)封(另一个)韩信为韩王,后人为了与大将军韩信区分开,称韩王信。
(4)封张耳为赵王。其实在汉4年11月时,韩信背水之战后,刘邦就已经立张耳为赵王了,大概统治着原赵国的故地,都城襄国。汉六年的秋天,赵王张耳病死了。由张耳之子张敖继承赵王,张敖的妻子是鲁元公主(刘邦的长女)。
(5)燕王臧荼。后来在汉五年七月反叛,九月被刘邦擒获,改封卢绾(wan)为燕王。
(6)淮南王英布。在汉十一年,英布起兵造反,后来被打败。最后,淮南王英布在农舍中被人杀死。
(7)长沙王吴芮。
其实在刘邦分封的七国八大异姓王(将卢绾也算上)中,后来大都被汉高祖刘邦剪灭,唯独长沙王吴芮及其后代幸免,我觉得原因是:
一是由于长沙王的地盘比较小、势力也小(后面,还被汉武帝削弱过);
二是长沙王吴芮及其后代也知道低调做人,明哲保身。
刘邦称帝之后,采取的是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的制度(世界上最早的“一国两制”),
那么刘邦将齐王韩信被改封为楚王之后,韩信又做了什么呢?请看下集。
[24]一开始刘邦是将大汉王朝的都城定在洛阳,后面听了谋士的劝说,才改迁到关中——长安。
[25]补充说明一下:韩信虽然也是楚王,但他的地盘远远小于项羽的九郡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