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刘邦东征大军的惨败,天下间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率军投降楚国(我觉得这不足为奇,这两个人原本就是项羽分封的,后面被韩信打怕了,才不得已向汉朝投降的),张耳大败,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印战死,赵国的陈余(此时军政大权都在陈余手上)后来听说张耳没有死,也叛汉投楚了。天下的其他诸侯一见项羽只用了3万骑兵,就把56万诸侯联军打的落花流水,纷纷与楚国结盟(真是没有患难友,有的只是自身的利益)。
那么刘邦陷入了怎样的危局呢?
首先在政治上,刘邦反而变成了原先的项羽,处于了孤立无援的地步,天下诸侯纷纷背汉投楚,刘邦集团的局面十分被动。
其次在军事上,刘邦把汉军的主力都带出来东征,而且在彭城中遭遇大败,伤亡了二十余万,其他人马也都逃散了,关中的大本营只剩下了老弱。现在的楚军携着大胜之威,再加上楚军收编的联军残兵败将,要趁胜大举西进,进攻刘邦。
汉二年5月,大将军韩信知道了汉王的东征大军在彭城大败之后,刘邦逃到荧阳。于是,萧何(当时关中最高的政治长官)与韩信(当时关中最高的军事长官)就将关中的男子尽数出征。汉军此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际,韩信率领着关中的援军到了荧阳与汉王相会,汉军得到了援军,而且他们的大将军韩信又来到荧阳整顿军马,汉军的士气又重新大振,之后在京、索大战中战胜了楚军,汉大将军韩信又一次拯救了刘邦集团。
其实,这边我十分奇怪,按理说:这场战役(京、索大战)是关系到汉军的生死存亡。如果失败了,楚军必将灭汉,但是我在《史记》、《汉书》中找到的关于这场战役的记载都是很少的。只有“阻击楚追兵,大败楚军于京、索之间”类似这样的记载。具体的战役、战术记载是比较少的,只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着:
在京、索大战中,楚军的骑兵十分多(楚军制是以骑兵为主,汉军是以步兵为主),汉王选择了军中善于骑兵作战的能人来为将军,统帅骑兵。众将都推荐李由、骆甲二人,汉王想拜他们为骑兵将军。
李由、骆甲二人说:“臣是秦国人,恐怕士兵们不听从,希望大王拜您的心腹,且善于统帅骑兵的人为将军。”
于是,刘邦就拜灌婴为中大夫令(骑兵将军),李由、骆甲为左右校尉,率领骑兵与楚军骑兵交战,并大胜楚军。
在汉军的山重水尽之时,萧何与韩信二人尽心尽力辅佐汉王。大将军韩信重整军马,并且指挥大军与楚军在京、索大会战,设伏大败了楚军,扭转了这个天下的局势,使得整个楚汉战争由汉军的被动转入楚汉相持阶段。更重要的是,从此以后,韩信开始真正的独当一面,他的军事生涯开始真正走向辉煌。但我觉得在这场大战中还存在许多疑点,我们将在下一集一起来探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