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上(刘邦)平定了陈豨之乱,率军返回了洛阳,当刘邦知道了淮阴侯韩信被杀之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记载是:“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而《资治通鉴》的记载是:“上还洛阳,闻淮阴侯之死,且喜且怜之”竟然用了一模一样的字语,刘邦又是欣喜又是怜惜。刘邦为何而“喜”?又为何而“怜”?
我觉得刘邦的“喜”是因为韩信已经死了,自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以前刘邦担心这样的兵家大才会率军反叛自己,从此之后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我觉的有点像秦昭襄王处死白起一般[34])。“怜”是因为这样的英雄却死了,为韩信这样的英雄的英年早逝而惋惜。当然刘邦还是默许吕后作为的,因为我们可以从后来的历史中发现,刘邦并没有任何处罚吕后的措施,反而是继续信任吕后,让她继续监管国家。而吕后也正是由于刘邦的长期在外征战,锻炼了吕后单独处理朝政的能力,为她以后临朝称制奠定了基础。
刘邦在感慨一代名将韩信之死后,流了几滴鳄鱼的眼泪之后,就问吕后:“韩信在死前说了什么?”
“他说,‘后悔没有用蒯通之计。’”
于是,刘邦听了之后立即下诏:令齐国立即逮捕蒯通(其实,这也从侧面烘托出了刘邦对韩信的重视。)
这个倒霉的蒯通被抓住之后,汉高祖刘邦见他毫无惧色,就问:“是你劝韩信造反?”
“是的,我确实劝过。但是韩信却不听我的计策,所以最后才会自取灭亡,落到这个下场;如果用了我的计策,陛下您怎么可能杀的了他?”
皇上立即勃然大怒,说道:“你这小子胆大包天,居然敢劝人造反。左右用油锅烹了他!”
蒯通一听,大声辩解道:“哎呀!烹我实在是冤枉呀!”
“是你去教韩信造反,这还有什么冤枉的?”
蒯通就解释了几点:
(1)秦末之时,天下百姓处于水深火热当中,群雄并起,先后有过二十几路诸侯王,那么最终谁能统一天下呢?肯定是要德才兼备之雄主。
(2)举了一个例子:以前,后跖的狗对尧汪汪叫,并不是尧因为不够仁德,而是因为狗忠于它主人。在这边,蒯通其实暗示“跖”指韩信;“尧”暗指刘邦,狗暗指···呃,这个为了活命也不顾了。
(3)为臣之忠。在当时,我(蒯通)作为韩信的手下,那我肯定是忠于自己的主公,所思、所想、所谋都是为了韩信,这是作为臣下最大的忠心。那我当然没有为陛下考虑!
想当年,天下有那么多诸侯王,四海有那么多贤士,他们都曾为自己的主公献计。陛下现在得到了天下,难道能把那些人全都杀了?海纳百川,才能使大汉长治久安。
“放了他。”刘邦说完,还下令封赏了蒯通。
韩信被处死了,一代将星就此陨落。那么韩信的一生为什么能够成功呢?请看下集。
[34]补充说明一下:白起在长平大战之后,一举听从了消灭了赵国的45万最精锐的赵军,正准备一鼓作气灭了赵国,但是最后秦昭襄王下令班师回秦。之后秦昭襄王后悔了,再次发动大军攻赵,可是战事不顺,秦昭襄王想让白起领军,可白起为了名将战神“不在错误的时机,发动错误的战争”的尊严,多次拒绝了秦王的命令,秦王为了君王的颜面,将白起罢免一切职务,并且贬回家乡。最后秦王怕这个天下兵家大才转投别国(或造反),在杜邮赐死了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