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曼
人生有许多的感情需要表达,在适当的时候,遇到适当的好人,体现一种价值,真是一种幸事啊!
文以载道,首先所写的文章应该是褒扬人世、人性的真、善、美,我的文章,今天看来仍然有那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内心里却总是怀着敬畏之心,感悟一种真真实实,一路走来的善良……写下来,仿佛从这些文章里作用到我的内心里,我会轻松许多,因为《永远的邂逅——淑曼散文集》这本书得到了一种认可与垂青。就好像园子里诸多的芹菜似,被施了肥,浇了水,铆足了劲,葱郁向上的生长着。
因为没有其他的渠道可以疏通。在此算是狗尾续貂吧,最后仍由我信马由缰,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世界犹如梦幻泡影,很多事情自己很执著,但在别人的眼里看法与理解各不相同,惟一变化的是我的心,我的心一点点、一点点变得“喜爱”人,变得理解“生活”,“感恩”一切。我就好像一个飞倦了的鸟儿,习惯性的在诸位宽厚、博大的心胸里,扑打着翅膀,这时候我是极易忆起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每一时,每一刻,好似都是莹彩暖暖,一如冬日清晨里,那照耀进屋里、斑驳、倾斜、洒落了一地的,灿烂的,明媚的半窗阳光。
我还有什么不安、还有什么需索?最完满之时的缺憾,是自己内心里所有的惴惴不安,想知道你眼里的光澈、认识的凝聚,躲开喧嚣,恬淡的灵性,能否产生一种美妙的共性认识?知音犹如雄鹰之两翼,能否展翅飞翔多高?这是我判断自己是不是一个“知性”的女性标准。
是谁说的,没有回忆的人生,是可悲的,只要拥有一段值得珍惜难忘的、美好的回忆,就足以回味无穷。我这本《永远的邂逅——淑曼散文集》尤为是。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此。荣辱的区别,君子与小人,智者与庸才的区别,归根到底也在于其人是否独立。
凝望遥远远方的眼神,告诉我只要心安性定,一切苦境,甘之如饴;一切困难,皆能逾越。
比如总经理柏传祥,一个“商界精英”。他说:“有了责任意识,才能够做诚信人、办诚信事,从身边事做起,从自身做起,那么我们的面前就会拥有一片森林,一片蓝天。”寥寥数语,道出了做人的准则和几十年不变的人生信念,而他的这些观念,与历史悠久的“苏商”精神一脉相承。不仅仅带给我们的是诚信的回归,更是一种人格价值的充分体现。
比如董福成老师,现为中国当代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并获奖。自幼受家庭熏陶,临习不辍,用他的话说:“研究书法是一辈子的工夫,有耕耘才有收获。书法作品很难做到完美,但要追求更好更美。”在漫长的书法创作道路上,他有四点基本体会:一是兴趣为首要;二是入手很重要;三是恒心是根本;四是方法是关键。其中隶书《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获最佳奖,被载入《中国世纪专家》等。40年来笔耕不辍,渐进不止。
比如曹晓明先生,一个擅长写新闻、写评论的老编辑,他写的新闻稿件,条理分明,入情入理,他写的评论文章,文笔流畅,立意精审,他首先定位自己是一位诗人、书法家与画家,他写的毛体书法,如此的洒脱,如此的奔放,把毛泽东的“狂草之狂,而无狂草之草”诠释的是淋漓尽致,他临描的毛泽东画像,栩栩如生,意气纵横,尽情挥洒,内涵深厚,精神饱满,是那样神形兼备,使我们充满了无限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比如青年书法家刘小庆,自小喜欢吟读诗书,而且特别喜欢习字,几十年的磨砺,一如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他的书法笔酣墨饱,剑拔弩张……
再比如宋词《菩萨蛮》咏梅: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椅栏杆,夜深花正寒。
这首“咏梅”词,是号“出栖居士、词人朱淑真”所写。实际上是以梅花的高洁来比拟作者的不甘流俗及无处可诉的情怀。作者凝结在心底的哀愁我是不曾有的,我有的是朋友对我的赞许、认可、帮助及赏识之情。
佛教教义中有一句话:“是非以不辩为解脱。”有些事情时间和空间来解决,时间和空间不够的话,即便努力解释,信者又有几人?所以“时间来检验”确实是一句真理。检验什么呢?这本书的文学价值!
我心随月光,桌前写君情;
浮萍依绿水,相顾聊慨然。
谐和类琴瑟,情谊似胶漆;
夜读我诗者,归依真性情。
白云绕幽石,吟风岁月寒;
飞絮知素意,飘洒有余欢。
今喜与吾好,杯中酒不燥;
涕泣当君流,孰若来世时。
谨以《永远的邂逅·淑曼散文集》使君解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