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看见路上的钱包,不用想先捡起来,再想办法还给失主;看到有人摔倒了,不用想,先去扶起来。可现在做这种好事却变得让人感到有些麻烦,这种麻烦也是从一些被纠葛着的事与人身上,获得了心痛之后的反省与却步,做好事有人告诉我们要先学会“保护”自己——要先想想是不是骗子设下的陷阱,或先想一想找一个证人证明自己的清白。如此麻烦无奈,做这个好事,也就大可不必了。
“路不拾遗”是社会进步了,还是社会之痛?做好事最后伤到的是做好事的人,最后只能用一个“井”字概括,横竖都是二,远离是非之地总是可以的吧。
这是一个飞速变迁的时代,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国际化深刻影响着我们的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使其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和价值失落。谁会过得快乐、信心十足?答案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做人做事,我个人的选择是一个“信”字。“信”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诚待人,持之以恒,写到这里回想前几天我因为给公交卡冲费,在柜台上捡到一款手机,先是大声地询问:“谁的手机?”没人应答不说,脸上的表情也是复杂性的,大概在内心里猜疑:这女人的神经一定不正常。拿着自己的手机在嚷嚷,她一定是在给我们开玩笑。罢了,我只好独自翻阅手机里的信息,当看到屏幕上显示一个姑姑的号码时,我毫不迟疑地就把这个电话打了过去:“您好,请问这款手机的主人是您什么人?”
“是我外甥女的。怎么了?”
“我在交完费时,我的皮包旁遗落了这款手机,因为我现在还要办事,请你转告你的外甥女,下午上班时到我所在的工作单位来取。”
“真太感谢你了。”
下午当把手机交给站在我眼前的小女孩的妈妈手里,我的内心涌现了一种自豪感:我好似真的是活雷锋啊。
显然写下这样的文字,并不是说我有多高尚,只是,总有些做法在不知不觉之中,让我们不得不高尚起来。两天之后,我收到了小姑娘妈妈送给我的一箱桃子。这箱桃子我吃进嘴里,香甜的是另一番特别的味道。
所以诚实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应该是现代人应该有的素质。“勿以善小而拒之,勿以恶小而为之”。普通人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人格,妥协和坚持,不能明知是错的,却有了原谅的理由。不放弃,不放纵,不让自己人性中恶的一面跑出来,力求做一个诚信、诚实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