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173100000001

第1章 还我青春火样红(1)

年纪愈大,我便对自己能生存下去的本事愈有信心。因为我对生活的要求也愈来愈淡薄,所以我不需要积谷防饥。就算我一个人住在深山、寺庙里面,我都可以有好多享受,我仍然会觉得生活很好玩。

人生太短暂了,大情大性,才值得活下去。不理常规的感觉真妙,抛弃身外物的作为也是一大享受。其他人要说什么,想什么,让他们去吧!理他们干什么?渐渐地,除了真话,什么都不肯讲。(蔡澜语录)

活得老了,就学会观察对方是怎么样的一种人。逃不过我们的法眼。

“我开发了内地市场。”

这个人说完给我一张名片。抬头上,写着是某某公司的经理。

一个经理能开发一个市场吗?没有整间公司职员的努力,没有老板的眼光和大力支持,你做得到吗?如果是你一个的,那么去开另一间公司吧。

怎么可以把一切归功于一个“我”字?就算是老板,在外国也用“我们”,从不是“我”。英文的“we”是谦虚的,我们就学不会用这个字眼。

“我把赤字减轻了。”

政府里的一个小官说。单靠你一个人?简直是笑话嘛。

“我的宣传做得很成功!”

你、你、你?

可怜得很,这些人是爬虫类。

这个“我”字,说惯了,在老板面前也用,老人家听了心里当然不舒服,但是狐狸嘛,笑着说:“非你不可。”

转头,找到另一个人,即刻炒你鱿鱼,留下你这种人,是危险的。

年轻人总认为自己是不可代替,在当今集体制作、合群经营的商业社会中,已经没有了一个“我”字。公司一上市,连做老板的也是受薪,做得不好,随时给股东们抛弃,哪来的我、我、我?

生意做得愈大,愈学会用人,知道人才会替你带来财富,而常把“我”字变为口头禅的家伙,将会给公司带来祸害,小心小心。

要做“我”?也行,去当艺术家吧!一幅画、一件雕刻,没有了“我”,就死了。

写文章也是,用“我”是种特权。

做生意嘛,还是少几个“我”,用回“我们”吧!笨蛋!

老(上)

人老了,像机器一样要修,道理我也懂得。问题在有没有好好地用它,仔细照顾,一定娇生惯养,毛病更多。像跑车一般驾驶,又太容易残旧,但两者给我选择,还是选后面的,平稳的人生,一定闷。我受不了闷,是个性,个性是天生的,阻止没有用,愈早投降愈好。到最后,还是命。(蔡澜语录)

生老病死这个人生必然的过程,“病”是最多人讨论的,“生”理所当然,没什么好谈;“死”中国人最忌讳,从来不敢去提到它,今天要聊的是“老”。

得从时间角度去看,我们十几岁时,觉得三十岁人已经很老。到自己是三十的阶段,就说六十方老。古来稀了,还自圆其说:“人老心不老”。

我们对渐进式的改变从来不感觉,一下子从儿童到中年到晚年。讥笑别人老的,自己也一定有报应。丰子恺先生在三十多岁时已写了一篇叫《渐》的文章,分析这种缓慢的变化过程,可读性极高。

为什么我们对“老”有那么大的恐惧呢?皆因那些孤苦伶仃、行动不便的人给了我们的印象,以为大家老了,就会变成那个样子。

你不想老吗?商人即刻有生意可做,什么防皱膏、抗老药在市面上一大堆,还有我们的整容医生呢。但是,一切枉然,老还是要老。

应该怎么老呢?我觉得老要老得有尊严,老要老得干干净净。

不管你有钱没钱,一件衬衫总得洗净烫直。做得到的话,怎么老都可以接受的,不一定要穿什么名牌。

中国人不会,旅行时就要向外国人学习了。他们当然也有衣着褴褛的例子,但是一般上注重外表。像在巴黎香榭丽舍,到了秋天,路上两排巨木的叶子变黄,一辆小雪铁龙汽车停下,是深绿色,走下一对穿咖啡色毛衣的老夫妇,在街中散步。一切金黄,和落日统一起来,有多么美妙!

在中国,香港人有必要学老,因为他们是全世界最长寿的人群之一,男人平均年龄七十九到八十岁,女人八十六七岁,俱列世界第二位。

如何学老呢?从年轻开始,就要不断学习,别无他途。学识丰富了,任何一种专长都可以用来做生财工具,我们就可以不怕穷,不怕老了。

年轻人,别再打电子游戏机和听无聊的流行音乐了。不然,你就会变成你想象中的老。

老(下)

老要老得尊严,干干净净就有尊严。身上穿的是名牌,或者是花园街买的衣服,都要洁白,笔直的。头发,如果还剩下的话,要梳一梳。胡子,当然还有啦,留着也好,但是要修整,不然就刮光。中间路线,总给别人一个不干净的感觉,这也不是做给别人看,老了还管人家那么许多?(蔡澜语录)

要保持年轻的体形,对上了年纪的人,根本是件难事。

“你再瘦一点才好看!”

“你的肚腩为什么不消一消?”

“你快点去把那头白发染了吧?”

干什么?

老了就老了,老人有个老人样,是个有尊严的老人相,改变来干什么?

谁没年轻过呢?翻看从前的照片,有一个大家莎士比亚所说的“消瘦又饥渴的样子”,步入中年的肥胖,是自然的。

“你没有看到某某人,六十多了,还那么健康,一点肥肉也没有,这都是他们运动的关系,你整天大吃大喝,什么都不做,怪不得身材愈来愈难看!”

谁不知道运动会燃烧卡路里,但这些人一运动,便一生要做运动的奴隶,一旦停了下来,还不打回原形?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美好,何必争取那不必要的假象?

要保存的,是头脑的青春。

要留下的,是童年的一份真纯。

时下的年轻人,和他们谈话,总觉得他们不停地用什么“命里没有的,莫强求”、“都是缘分作怪”等等的老人语。更糟糕的,是他们把这些似是而非的短短几个字,用三个钟头去对你劝说。讲个半天,不过是:“汝,三思而行。”

我一直当他们是长辈在教训我聆听,点头唯唯称是。

对做事的积极,我比许多人强。我不断地说:“做,机会五十;不做,机会是零。”

我重复地认为和年轻人之间有了代沟:我比他们年轻,他们比我老。

早死

漠视对方,要讲就讲,而且讲个不停,就浪费了我宝贵的生命。遇到这种人,生意一定不给他做,而且用不客气的目光歧视,毫不遮掩,这种人不必理睬。(蔡澜语录)

从广州乘直通火车回香港,听到一个生意人在谈电话:“才三千万,最快买。”

另一个八婆大概是做保险的,拼命告诉对方:“你没看到电视上那个广告吗?万一丈夫离开你呢?还有我们呀!”

一个青年用手机求爱:“我快要爆炸了,不来一下的话。”

这些杂音,都是避免不了的吗?完全是公民教育的问题,我在国外的车厢中就没看过这种现象。人家电话一响,偷偷地跑到车厢与车厢之间去听,绝不骚扰其他人。

有一次被友人强迫去卡拉OK,六个人在座,有五个在谈电话,除了我呆呆看着。还在街上看到一个人喃喃自语,以为神经有问题,原来他用蓝牙和对方交谈,塞了个耳筒,像个聋子。

我的职员还算有规矩,没看到他们在公司里讲私事,但是即使有,我怎么怪他们?下班了我还致电嘱事。工作和私人空间,有手机之后,界线已经模糊。

是不是应该订一法律,指定什么时候才可以用手机呢?像驾车时用手机会被罚款,就是一个例子。我想在私生活上很难有这种规定吧?一切,是社交礼貌的问题,是家庭教养好不好的问题。

人与人之间,互相尊敬,是最基本的事,不然的话,和街上两狗互吠有什么分别?

和别人在一起谈事情的时候,手机一响,尽可以说一声对不起,然后离座去听,或者干脆把手机关掉,很容易做到。

漠视对方,要讲就讲,而且讲个不停,就浪费了我宝贵的生命。遇到这种人,生意一定不给他做,而且用不客气的目光歧视,毫不遮掩,这种人不必理睬。

性急

性子一急,走进棺材也想比别人快吧?我们的生活最好是多姿多彩。蜡烛也要两头点,照亮此生,足矣。(蔡澜语录)

我的性子很急,大概是母亲的遗传吧?当校长的年代,同事们都追不上她的命令,急得她团团乱转。

同样的德性,我交代事也不清楚,以为别人都已了解,闹出很多错误。想改,改不了。到了今天,已不必改了。

对于性子急的人,写起文章来是一个大缺点,要说的只用三言两语,一个多余的字也挤不出来,稿费就难赚了。

很佩服台湾写作人,或在台湾读书受到影响的香港作者,他们的文字总是非常冗长,一句十几二十个字,从盘古初开说起,洋洋数十万字,毫不花气力。

遇到了这种人,你会发现他们的个性总是慢条斯理,讲话像女人喋喋不休。一个人的时候,还喃喃自语呢。

性急者,最适合居住的是香港。生活节奏一快,想做的即刻做到。一天见五六帮人,开七八个会,一点问题也没有。地方小,商店和办公楼集中,是旁的都市没有的优势。我老待这里不走,除了人的质素较高之外,性急是主要原因。

像我们这种人,约会总不准时,只有早到。不预备一点时间,过海遇到塞车,就要急死几亿个细胞。严重起来,发生脑充血事件也说不定。

新科技对我们是恩物,有了手机和计算机,减少操劳。一买就要买最新的,程序愈简单愈好,只要少按一个键,即刻不惜工本购入。

急性子也分两种,天生的和后天的。我是前者,友人去欧洲旅行,上洗手间时看到里面有块牌子,写里“请赶快用,下一个客人在等着”。之后,他就变成一个性急的人。

性子一急,走进棺材也想比别人快吧?我们的生活最好是多姿多彩。蜡烛也要两头点,照亮此生,足矣。

视死如归

我毕竟是一个凡人,所以头发愈来愈白,有的人老了,却满头乌丝,我知道,这样的人是想开了,所以没有白发,所以能够做到视死如归。(蔡澜语录)

每写完一篇文章,杂志社排好字,就传送给苏美璐做插图,今天收到她的电邮:

“读过你写的关于死亡,这真有趣,最近我常发白日梦(有点像你在发开妓院的白日梦),想经营一个场所,让大家可以好好死去,和平死去,平平静静地死去。”

“我一直希望可以帮助别人,让他们选择自己的死法。”

“至于我自己,最好是在早上,吃完了我喜欢的煎蛋和烤面包,到外面散散步,回家用钢琴弹弹几首巴哈音乐,坐在安乐椅上,喝杯茶和吃几块饼干,来些亲爱的朋友,用漂亮的安静的语气聊聊天,最后让我睡觉。

“我想他们会把我带到天堂,其他的,我才不管那么多。我就是想开那么一个让人安息的地方,我相信这种服务应该存在的。

“朗,我的先生说,他最好在他钓鳟鱼的湖畔死去,我认为死亡是一种你能盼望的目的,如果你有选择的话。”

是的,为什么要怕死呢?

返家,是我们大家都期待的事。

今天,我已七十岁了。谈死亡,是恰当的时候。七十年代,看《2001太空漫游》,一再问自己,到底有没有机会乘火箭到另一星球?或者到了那个时候,我还活不活在世上?我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

当今,离二○○一年,也多了十年。太空旅行没法子实现的了;人,倒是活了下来。

样子嘛,照照镜子,还见得人,至少上电视做节目,也没人抱怨。留了胡子,是因为母亲的逝世,二○一一年的二月二十八日三周年忌,就可剃掉,到时看来是否会更老,不知道。

目前生活并不算健康,还是那么大鱼大肉。酒倒是喝少了,遇到好的,还是照饮不误。

还是那么忙碌,飞来飞去,但不觉辛苦。稿件已减少许多,每星期有五篇专栏,另有一篇每星期一次的食评和一篇写世界上好酒店的,已占了不少空暇。也许下来只能再减一点,等到能够把名酒店都聚集成书后,就停写。

每天睡眠有六个小时,已足够,如果能休息上七个钟,那算饱满。迎接死亡时期来到,我要逐渐少睡,由六,减到五、四、三。

像弘一法师一样到寺庙圆寂,是做不到了。第一,我怕蚊子。第二,没有空调是受不了的。

还是留在家吧,或者到一个美景,召集好友,像《老豆坚过美利坚》戏中的主角,一个个向亲友们拥抱告别,最后请一位有毒瘾的美女,带来吗啡,一支支注射进去,在飘飘欲仙之中归去。

上天堂或下地狱,我不相信有这回事,还是没有苏美璐那么幸福,不过和她一样,之后管他那么多干什么!

地点最好是在香港,如果有困难,还是去荷兰吧。那里思想开通,又有一位我深交的医生朋友,他每次来港,我都大请宴客,荷兰人一向节俭,对东方人的招待大感恩惠,一直问有什么可以为我做到的?

吗啡对他来讲是易事,医院里一大堆,拿几管送我一点困难也没有。虽然安乐死在荷兰大行其道,但是这位医生受过一点挫折,那是当丁雄泉先生不省人事后,子女把事情归咎在他身上,闹到差点上法庭。问题是他肯不肯再牵涉到我的事件去。

这也好办,事先由律师在场,先签一张一切与他无关的证明,他就能安心替我做这件事了。

遗嘱早就拟妥,应做的事都安排好,简单得很。

我这生人没有子女,在这个阶段,我也没有后悔过。小时听中国人的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笑话,在我父母生前已解决了。

当年我向老人家说,姐姐二个儿子,哥哥一子一女,弟弟也是,有六个后人,不必再让我操劳吧?他们听了也点头默许。

人活在世上,亲情最难交代,一有了顾虑是没完没了的,我能侥幸避过这关,应感谢上苍。人各有志,喜欢养儿弄孙的,我没异议,只要不发生在我身上就是。

没有遗憾吗?太多了,不可一一枚举,但想这些干什么?我一直主张人活得愈简单愈好,情感的处理也缩短,到计算机原理的正和负计算最妙。不只是身外物,身外感情,是个高境界,我是能够享受到的。

很高兴在世上得到诸多的好友和老师,今人古人,都是教导我怎么走这段路的恩人。

我毕竟是一个凡人,所以头发愈来愈白,有的人老了,却满头乌丝,我知道,这样的人是想开了,所以没有白发,所以能够做到视死如归。

笑看往生

最坏的打算,已安排好。万一侥幸能够活到油枯灯灭,那就最为幸福,我母亲就是那样走的。也许,可以像弘一法师一样,回到寺庙,逐渐断食,走前写了“悲欣交集”四字后,一笑归西。(蔡澜语录)

《香港剩女飙升,三个女人一个独身》。

报纸上的大标题。

这我一点兴趣也没有,不嫁嘛,又不会死人。

会死人的,是接着报告的香港人口持续老化。六十五岁以上港人,将由二○○九年约十三个巴仙(巴仙:香港人习惯用语,意为百分比),增至二○三九年的二十八个巴仙。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是老人。

死亡人数按比例,会增加到每年八万零七百个。

那么多人离去,不关你事吗?那是迟早的问题,我们总得走。但是怎么一个走法?没有人敢去提起。中国人,对死的禁忌,是根深蒂固的。

避得些什么呢?反正要来,总得准备一下吧,尤其是我们这群被青年人认为是七老八十的,虽然,我们的心境还是比他们年轻。

勇敢面对吧。死,也要死得有尊严;死,也要死得美丽。

轮到你决定吗?有人问。

的确如此,但是,凡事都有计划,现在开始讨论,也是乐事。

首先,对死下一个定义:“死不是人生的终结,是生涯的一个完成。”

我们要怎么在落幕前,向大家鞠个躬退去呢?最好是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需要一点知识和准备。

最有勇气的死,就是视死如归,说到这个归字,当然是回到家里去死才安乐。

但事不如愿,根据一项调查,最后因病,死在医院里的人还是占大多数。

为什么要在医院?当然想延长寿命呀。但是已到了尾声,延来干个屁!决定自己什么时候走,不是更好吗?

家人一定反对,反对个鸟!不说粗口都不行,我的命不是你的命,你们有什么权力来反对?

友人牟敦沛说过:“我一生做的最后悔的事,就是反对医生替我爸爸终结生命。”

同类推荐
  • 汇锦闲吟

    汇锦闲吟

    我是诗词战线上半路出家的新兵,对格律诗词尚无深入的研究,老框框少。在诗词创作中,力求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探索中、摒弃复古、追求创新。由于知识所限,心想未必事成。曾将试用新声韵写的诗词,汇编成册,起名《槐窗闲吟》予以出版。今又把未曾发表的新声韵诗词整理成册,起名《汇锦闲吟》予以印刷,献给读者,请诗词爱好者指正。
  • 大家小书:中国古典诗歌讲稿

    大家小书:中国古典诗歌讲稿

    本书是选取我国著名文史学家浦江清先生的著作汇编而成,分为四大部分,即文体讲解、作家分析、作品评选、文学批评。内容包括《诗经》与语言、《楚辞》产生的时代、特点及与《诗经》的不同,词曲探源、词曲探源(续)、《词曲选》引言、元代的散曲、论小说等,学术价值较高,是我国文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 跟穷人一起上路

    跟穷人一起上路

    这是一本关于情感的书。它的出现来自回忆,来自生命最初的忧郁,来自一个简单而亲切的名字——80后。黑天才、刘卫东、恭小兵、萨之鱼、手指、陈错、刘脏、beaidid、杨莎妮、小饭10位80后的青年,带我们一起去体验这一代人眼中的世界……没有当下,我们不可能感受到什么是未来。所谓未来,就是对生活的希望尚未泯灭的时代。让我们满怀希望,跟穷人一起上路。
  • 长达一千年的春天

    长达一千年的春天

    本书分为历史篇和地理篇。历史篇收录了《永和九年的那场醉》《宋徽宋的光荣与耻辱》《仕途的孔尚任》《纸天堂》等四篇文章,地理篇收入《旧宫殿》《南方·水印象》《雕版上的德格》等7篇文章。这些文章中,作者跨越时空,从现代人的角度用极具画面感的语言将一个个宏大的历史事件表现出来,让读者读了之后犹如在跟着作者欣赏了一副色彩艳丽,又含义隽永的大写意画。细腻深刻的导读、旁注和文后总评,更让读者读了之后,理解得更加深入透彻。
  • 聊聊老北京的民歌

    聊聊老北京的民歌

    老北京的民歌多种多样,本书以相声表演的形式对老北京民歌的种类、呈现方式、内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如:太平歌词、街头大鼓等等。为读者展现老北京的生活画卷,街头歌手,生活气息浓郁,形式生动活泼,展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
热门推荐
  • 前男友视角

    前男友视角

    前男友离奇死亡,重生后收到一系列报复,最终发现是误会,然而结局扑朔离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六道传

    六道传

    何为妖魔鬼怪,仅仅是人们的口头禅吗?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妖魔鬼怪的话,它们又在何处栖身?天宫、魔境、地府、妖域、怪界、人间,世称六道,天下事,皆为六道事!
  • 重回2018年

    重回2018年

    重新回到2018的肖羽,得到了一个歌星系统,从此走上了巨星之路。在后面会参加一些综艺节目,比如跑男啊,极限挑战啊这些
  • 穿越之我成了金手指

    穿越之我成了金手指

    此书为练习所写,别看
  • 权野天下之摄政王爷惹不起

    权野天下之摄政王爷惹不起

    一朝公主,因恶毒皇后陷害不成而暗杀,却不料想七年后,化身摄政王而归。“我凤九夜以已亡九公主的身份发誓,定让仇人血债血偿!”看九公主如何逆转乾坤。
  • 纪家公主殿下

    纪家公主殿下

    她是纪家的公主,身边的朋友对她也很好。可翩翩只有对一个人的温柔念念不忘,
  • 星期八

    星期八

    第一次和李小飞单独见面,是在一家叫做“星期八”的酒吧,我按照约定的时间到达,独自坐在灯光昏暗的角落。我想女生约会迟到大概是正常的,毕竟她们需要做的准备比较多,至少那么长的头发就够她们收拾了。
  • 换个姿势看三国演义

    换个姿势看三国演义

    七分虚三分实,却有很多人将它看作正史,可见三国演义的影响之深远了,近来重读三国,有了一些新体会,在这里略说拙见,大家就当是和我饭后闲聊好啦
  • 打卡就得百亿资产

    打卡就得百亿资产

    阿巴阿巴...新书,新作者,冲冲冲兄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