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尉迟敬德骄纵成性,本性难改。一次太宗大宴群臣,尉迟敬德和在座的人较短长,争论谁是长者,一时性起,竟然殴打了白城王李道宗,弄瞎了道宗的一只眼睛。皇上见敬德如此放肆,十分不悦而罢宴。随后唐太宗对敬德说:“我要和你们同享富贵,而你却居功自傲,多次犯法。你可知古时韩信、彭越为何被杀?那并不是汉高祖的罪过。”尉迟敬德这才有些惧怕,从此以后,行为才有所收敛。像尉迟敬德这样骄横却又正直的人,必须施之以恩,使其感动,但同时必须抓住其弱点,给予适当的恫吓,起到威慑的作用。对于唐太宗李世民驯服悍臣尉迟敬德之事,有诗叹曰:“居功悍将气凌人,明主恩威驯莽臣。巧借韩彭喻今古,尉迟醒梦汗淋淋。”
在企业中,特别是刚上任的管理者,他们经常会面对一些员工中的元老分子的挑战。对待他们,管理者需要做到恩威并施,根据其性情因势利导。有些员工只是有点骄傲而已,在管理者的恩威并施下,他们会很快明白自己犯的错误。但有些员工则是目无领导,总是挑战管理者,对于这样的强硬分子,管理者更需要一些果断的手段。
不能容忍犯错的上司不合格
许多管理者对待犯了错误的下属,不是将其调走,就是降职使用,或是不再给予重要性的任务。其实,下属犯了错误,最痛苦的是其自身,应该给其改正错误的机会。美孚石油公司有一位部门经理,由于在一笔生意中判断错误,使公司损失了几百万美元。公司上下都认为这个经理肯定会被炒鱿鱼,这位经理也做好了被炒的准备。他去见洛克菲勒,检讨了错误并要求辞职。而洛克菲勒却平淡地说:“开除了你,这几百万学费不是白交了。”此后,这位经理在工作中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按理说,这位经理造成了这么大的损失,开除也不为过,至少在某些管理者那里一定会被电闪雷鸣地大加训斥一顿。有些管理者喜欢“痛打落水狗”,下属越是认错,他咆哮得越是厉害。他心里是这样想的:“我说的话,你不放在心上,出了事你倒来认错,不行,我不能放过你。”
这样做会是什么结果呢?一种可能是被骂之人垂头丧气;另一种可能则是被骂之人忍无可忍,勃然大怒,重新“翻案”,大闹一场而去。这时候,挨骂下属的心情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就是认为“我已经认了错,你还抓住我不放,实在太过分了”。美国人鲍勃·胡佛是个有名的试飞驾驶员,时常表演空中特技。一次,他从圣地亚哥表演完后,准备飞回洛杉矶。倒霉的是飞行时,刚好有两个引擎同时出现故障,幸亏他反应灵敏,控制得当,飞机才得以降落。虽然无人员伤亡,飞机却已面目全非。
胡佛在紧急降落以后,第一个工作就是检查飞机用油。不出所料,那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螺旋桨飞机,装的是喷气机用油。回到机场,胡佛见到那位负责保养的机械工。年轻的机械工早已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而痛苦不堪,眼泪沿着面颊流下。你可以想象胡佛当时的愤怒,一定会对这个机械工大发雷霆,痛责一番。
然而,胡佛并没有责备那个机械员工,只是伸出手臂,抱了抱员工的肩膀说:“为了证明你不会再犯错,我要你明天帮我修护我的F-51飞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谁能保证一辈子都不做错事。因此,对待有过错的人才要有宽容的胸襟,不要因为对他们的期望高而求全责备。其实,你放手让优秀人才去做的事情都是比较重要的,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出现闪失,因此,你应当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有可能出现的过错。对于那些过错,你应当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去理解和原谅员工。你应当明白,优秀人才都会犯错,别的人,包括你自己恐怕也难以避免。因此,就算是因为对方个人的原因而出现问题,你也要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毕竟不能因为一次过错就否定整个人。
对有过错的员工进行大胆地使用,常会收到一石三鸟的用人效果:一能使其更加感激领导的尊重和信任;二能使其痛悔自己的过错;三能使其拼命工作,以便将功补过。实践表明,有过错的人往往比有功劳的人更容易接受困难的工作。使用有过错的人实际上就是对他的一种强大的激励,可以使其一跃而起,创造出令人“刮目”的成绩。
同时,对于有过错的人才而言,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获得重新证明其价值和展示其才华的机会,尤其是当他们因过错而受到同事的歧视冷落后,这种愿望就更为迫切。因此,领导者一旦提供这样的机会,他们就会迸发出超乎平常的热情和干劲,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去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
别太精明,适当糊涂很有必要
所谓糊涂,它的实质不过就是认识到智慧也有它的局限。因而在某些场合放弃对智慧的依赖,而对事态的发展采取一种静观待变的态度,也叫“顺其自然”。我们所不能驾驭的、不能强求的,就不要去勉强。人不可避免有其自身的局限,重要的是,要认识这种局限,承认你有所不能。然后,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里,你就无所不能了。所以,换个角度来看,糊涂是大智慧,不是混日子。
虽然如此,人也不可时时糊涂,事事糊涂。糊涂和精明一样,隐忍退让和竞争进取一样,有它的作用,也有它的局限。过分的精明,是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局限;过分的糊涂,是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价值。积极竞争进取,难免不伤及左右;一味隐忍退让,又无端受人欺侮。所以,糊涂也应该有糊涂的原则。
1.该糊涂的时候糊涂,不该糊涂的时候别糊涂。事关民众利益、个人气节的时候不应该糊涂;在损己害人,误事危身的时候,也不能糊涂。相反,如果只是关乎个人的利益、个人的荣辱,那么就无须锱铢必较、寸土必争、针锋相对。此时,宁可糊涂一点,忍让一点,放人一马,留一点余地。
2.装糊涂要像。装糊涂并不是一种卑鄙或伪善。管理者一定要明白,糊涂不是愚蠢,而是一种智慧的运用。这种智慧是经过长期的养成、反复的自省、丰厚的积淀、勤奋的学习和刻苦的磨炼,而后才能获得的。有了这种智慧,才能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装糊涂并不是真的糊涂,而是在心静如水、明察秋毫的基础上所做出的一种明智的选择,是智慧的表现。这种糊涂是做出来的,是精心去追求,刻意达成的。这里所谓做出来,并非给人以欺骗,而是让人能够放心接受,坦然不疑。如果装得不像,那么难免露出形迹,仿佛居心叵测,令人望而生疑,避之唯恐不及。
3.好学不辍,大事不糊涂。糊涂既是基于对自身局限的一种认识,又有其不得已的成分。一个人纵使天降大任,天纵奇才,也不可能免除他的局限,因而也就难免糊涂。知道自己难免糊涂而不过分依赖自己的智能,固然是一种明智的表现,但是,不断加强学习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你就可以突破局限,少一些糊涂,特别是在不该糊涂的时候,就更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为人处世,是精明一点好,还是糊涂一点好,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答案。我们讲的糊涂并不是真的糊涂,而是大智若愚的技巧,避免一些弄巧成拙的尴尬。
作为管理者,有时糊涂一点,宽容一些,企业内部的亲和度就高。这样,企业就不单有了凝聚力、战斗力,还会有生命力,从而形成一个有机协调、不断成长的整体。
别做“老好人”式的主管
如果主管不懂批评的意义与作用,只一味地用宽容忍让的情感对待下属,其工作绩效无疑是问题成堆的。
一个主管不能总是个“老好人”,有时你必须进行必要的批评以加强纪律。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同样的过错,不管是什么,还会再次发生。除非你已经向整个组织表明你不在乎,对于他们的表现和行为,你都会接受。当然,如果你不在乎,就不能指望别人在乎了。
有些公司主管从来不对下属提出批评。下属工作做不好,他宁可自己去做,也不愿意指出他们的不足;下属犯了错误,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有看见;下属顶撞、反对、拒不执行上级的指示,他急得直打转,也不说一个字,等等。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主管缺乏能力,或者是业务成绩不好,自己心里惭愧,不敢理直气壮地提出批评,怕下属有意见,在业务上比较,让自己觉得无能。因此,他只好极力迁就,甚至不惜逢迎、恭维他们,失掉了主管的身份。
第二,怕得罪人。这种人的性格比较软弱,怕下属不服气,顶撞自己,导致自己下不来台;怕被批评者有成见,对自己不利。他们的真实思想是“工作好坏是公司的,有了意见是自己的”,所以不求有功,但求相安无事、息事宁人。
第三,有些人出于好心,怕批评会伤害下属的自尊心,因此对下属只是欺哄。这种人属于“老奶奶”型,和蔼可亲,虽能和下属“和平共处”,但在下属内心缺乏足够的威信。这种作风往往助长了某些错误行为的泛滥。
第四,有些人是非不清,对下属工作的优劣好坏心中无数。下属的行为已发展到危害团体影响企业目标完成的程度,他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也有人对下属偏听偏信,对他们的错误不能及时发现纠正。
如果缺点错误得不到及时制止和纠正,有缺点、错误的人就会自以为是、有恃无恐,继续坚持和发展下去。其他员工对此肯定看不惯,但因无能为力而产生压抑感,积极性受到挫伤。因此,员工对主管不仅不尊重,反而对他的姑息迁就产生不满,主管的威信越来越低。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作为一个组织领导者,如果不能正确地运用批评的手段来纠正下属的错误,便是没有尽到领导者的责任。从领导者的职能来看,不敢批评下属的人,其实是没有当领导者的资格的。从个人能力来说,身为组织领导者,必须具有批评下属的自信和勇气,具备发现、纠正下属的错误并使之能够积极向上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素质,才能取得工作上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才能保证达到组织的目标。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批评是一种相当难以运用的领导艺术。批评就好像是在别人身上动手术,出了偏差就会伤人。作为企业领导者,就像医生一样,由于职务上的需要,不要因为批评难就不批评,而要努力地研究这门艺术,使之发挥卓有成效的作用。
正确地使用批评,抱着真诚真意的态度去批评,从理解下属的想法出发去批评,批评就能起到其他方式不能起到的作用,组织内部不但不会有冲突,反而会出现真正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