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的成才与发展离不开欧阳修,欧阳修是发现曾巩的伯乐。欧阳修,字永叔,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庐陵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他长曾巩十二岁。欧阳修很年轻的时候就有文名,曾巩自己也曾说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欧阳修的大名,长大后也常常读他的文章,往往是“口诵而心记之”,很想寻得机会去拜访这位学界前辈、文学大家。庆历元年(1041年),二十三岁的曾巩去了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于是借机去拜访欧阳修。不巧的是没有见到欧阳修,于是给欧阳修写了一封信,这也是他第一次给欧阳修写信。曾巩在信中除了介绍自己的身世、表达敬慕外,还在信中谈文论道,同时还随信寄去了策论两篇。这封信和文章引起了欧阳修的兴趣,认为此后生非泛泛之辈。正如欧阳修自己所说:“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欧阳修后来也曾回忆与曾巩的认识与感受,他在《送杨辟秀才》中说:“吾奇曾生者,始得之太学。初谓独轩然,百鸟而一鹗。”曾巩得到了欧阳修的好感,于是投于其门下,得到欧阳修的赐教,受益很大。曾巩在第二次给欧阳修的信中谈到了自己得其赏识的体会及感激之情,他在信中说:“某之获幸于左右,非有一日之素,宾客之谈,率然自进于门下,而执事(指欧阳修)不以众人待之。坐而与之言,未尝不以前古圣人之至德要道,可行于当今之世者,使巩薰蒸渐渍,忽不自知其益,而及于中庸之门户,受赐甚大,且感且喜。”曾巩投学于欧阳门后,文风也发生了变化,也正如欧阳修在《送吴生南归》一诗里说:“我始见曾子,文章初亦然。昆仑倾黄河,渺漫盈百川。决疏以导之,渐敛收横澜。东溟知所归,识路到不难。”这里所指的是曾巩未遇欧阳修之前的文风奔放、雄浑,而遇欧阳修之后,文风变得蕴藉、平正。而曾巩也被欧阳修视为最得意的门生了,他曾说:“过吾门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曾巩尽管文才飞扬,又得大文豪欧阳修的赏识,参加考试却未获通过,欧阳修闻之,作《送曾巩秀才序》。欧阳修认为,曾巩颇有才华,但是“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而曾巩并没有发怀才不遇之慨,也没有埋怨主考部门,更没指责一同参加考试的考生,而欧阳修是“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尽管曾巩没有考中,但不能否定其才学与操守,欧阳修为自己有这么一位好门生而高兴,字里行间鼓励之情溢于言表。
曾巩与欧阳修的关系非同一般。曾巩虽是一介布衣,但在庆历六年(1046年)向欧阳修推荐已是进士且任鄞县令的王安石,欧阳修接受了他的举荐,重用王安石。曾巩还请欧阳修为他的祖父撰写了神道碑等,也将自己的著作(杂文)一卷送给欧阳修阅示。在日后,他们两人时常通信,互致问候,曾巩也时常将自己的新作寄给欧阳修。欧阳修既肯定,也指出写作中的不足或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一次,欧阳修读了曾巩的文章后,写信说:“作文之体,初欲奔驰,久当撙节,使简重严正,或时放肆以自舒,勿为一体,则尽善矣。”曾巩也敢于评议欧阳修的文章,如欧阳修《五代史》完成后,曾巩对此有评议,欧阳修也接受了曾巩的意见并进行修改。欧阳修在《与渑池徐宰书》里就提及:“《五代史》,昨见曾子固议,今却从头改换,未有了期。”他们书信往来频繁,有问候,更有学问的探讨。如曾巩写完了《为人后议》后,寄给了欧阳修,欧阳修阅后给他回信说:“辱示《为人后议》,笔力雄赡,固不待称赞,而引经据古,明白详尽,虽使聋盲者得之,可以释然矣。”对于曾文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的儿子欧阳发还特意到南丰探望曾巩,事后曾巩有《送欧阳员外归觐滁州舍人》诗,诗中称誉欧阳发,汇报自己的近况,以及见欧阳发的高兴心情。“辱子问吾庐,如就宾庑。”庆历七年(1047年),曾巩陪同父亲赴京城时,还特地从江宁(今南京)去了滁州看望欧阳修。离开时,欧阳修还修书致前宰相杜衍,极力推荐曾巩,希望杜相能引入自己门下。他在信中说:“进士曾巩者,好古,为文知道理,不类乡闾少年举子所为。近年文稍与疑,后进中如此人者不过一二。阁下志乐天下之英材,如巩者进于门下,宜不遗之。恐未知其实,故敢以告,伏惟矜察。”不久,曾巩的父亲不幸染病且逝于南京(今河南商丘),正当曾巩举目无亲,身上又无银两之时,是居南京的杜衍给钱为曾父治病,并在其父病逝后给了盘缠让曾巩扶柩回乡。如果不是欧阳修的举荐,杜衍也不可能这么信任曾巩,这么帮助困境中的曾巩。
如果不是欧阳修等担任考官,慧眼识才、惜才、荐才,恐怕曾巩等人也将是一个“泯然众人”的结局。嘉祐二年(1057年),时欧阳修为翰林学士知礼部贡举,翰林学士王珪、龙图阁直学士梅挚、知制诰韩绛、集贤殿修撰范镇并权同知贡举,这些人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曾巩与弟弟曾牟、曾布、从弟曾阜,妹婿王无咎、王彦深,一门六人赴京应试,皆中进士,同科同榜的还有日后同列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苏辙兄弟,一榜三个大家啊;还有变法重要人物邓绾、王韶、吕惠卿、林希等,理学家张载、吕大钧、程颢等。天下英才尽收榜中,这一届的考试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何其巨哉。三年后,欧阳修又一次向朝廷举荐了当时已担任太平州司法的曾巩,他在《举章望之曾巩王回等充馆职状》中说:“太平州司法参军曾巩,自为进士,已有时名,其所为文章,流布远迩,志节高爽,自守不回。”
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欧阳修去世,曾巩颇为悲伤,他撰写祭文并高度评介欧阳修在文学和政治上的成就。他说:
惟公学为儒宗,才不世出。文章逸发,醇深炳蔚。体备韩马,思兼庄屈。垂光简编,焯若星日。……公在庙堂,尊明道术。清静简易,仁民爱物。敛不烦苛,令无迫猝。栖置木索,里安户逸。椟敛兵革,天清地谧。日进昌言,从容密勿。开建国本,情忠力悉。……公在庙堂,总持纪律。一用公直,两忘猜昵。不挟朋比,不虞讪嫉。独立不回,其刚仡仡。爱养人材,奖成诱掖。……维公平生,恺悌忠实。内外洞彻,初终若一。……维公荦荦,德义撰述。为后世法,终天不没。托辞叙心,曷究仿佛。
文中对于老师推崇备至,也十分感念老师的栽培。无疑欧阳修是曾巩的伯乐,是对曾巩一生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