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一个晚上,毛泽东在上海文化俱乐部听了京剧演员李玉茹清唱新编历史剧《唐赛儿》中“赚青州”的一场娃娃调。他问道:“你看得懂文言文吗?看得懂古史书吗?”李玉茹说:“能看一点。”毛泽东说:“你应该读一点《资治通鉴》,懂一点历史。《资治通鉴》这本书虽然是封建士大夫写的,但是里面有些材料是很好的。要了解历史,就得读一读这部书。”接着毛泽东又讲到了唐赛儿:《资治通鉴》没有明朝的东西,现有的明朝史料也比较少。唐赛儿是明朝一个了不起的农民女英雄。她懂医道,能帮人看病,又能够打仗。打起仗来非常机智,善于声东击西。她的群众基础也很好,手下的宾鸿、董彦皋都很佩服她。为了说明唐赛儿的群众基础,毛泽东又很风趣地讲了唐赛儿的故事:永乐皇帝恨唐赛儿恨得要命,把这支农民起义队伍镇压下去后,还千方百计想把她本人抓到,就是总也抓不着。后来听说唐赛儿当了尼姑,就下令把山东所有的尼姑统统押到北京。一审问,有不少尼姑挺身而出,自称是唐赛儿。可是再认真一查,没有一个“唐赛儿”是真的。讲完,毛泽东哈哈大笑,李玉茹越听越入神,原先的紧张、拘束统统丢掉了。毛泽东继续说:当时人们传说,唐赛儿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其实这是因为她群众基础好,到处有群众掩护,又善于声东击西,四处都能看到她的人,就以为她分身有术,能撒豆成兵了。(《毛泽东的文艺世界》第173~174页)
秦少游: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3月12日,毛泽东在湖南郴州视察,当天晚上他要郴州地委书记陈洪新汇报时,讲了郴州苏仙岭“三绝碑”的历史故事。
毛泽东说:古时候,郴州这个地方,是蛮荒之地,很荒凉、鞭长莫及,谁也不愿意去的地方。宋朝有个秦少游,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经苏轼的推荐,应召进京,当过秘书省正字和国史编修官。后来,因为新旧党争的牵连,屡遭贬谪,最后削去官职,于绍圣三年,安置郴州当老百姓。秦少游因为怀才不遇,含冤被贬,很不满意,满腹牢骚。但是,又没有地方去讲,后来他就写了一首词,叫《踏莎行·郴州旅舍》。这首词写得很好,写出了他被削职后,那种凄楚难言的隐衷,把那些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冲突中,有才华有抱负的爱国知识分子,报国无门,不堪排挤打击的情怀,描写得淋漓尽致。所以很有名。接着毛泽东就琅琅有韵地背诵给我们听: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知何(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残(斜)阳树(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本(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毛泽东接着又说:这首词在文学艺术上是很有价值的。苏东坡很喜欢,特别喜欢最后两句:“郴江本(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把它写在扇子上,天天看它读它。秦少游死后,苏东坡非常悲痛,在扇面秦词的后面,写下“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跋语。后来由著名的书法家米芾,把秦词、苏跋书写下来,传到了郴州。郴州人为了纪念秦少游,把秦词、苏跋、米笔刻在碑上,史称三绝碑。秦观死后166年,南宋有个名叫邹恭的来郴州当知军,再把原碑拓片,转刻在苏仙岭白鹿洞的大石壁上,这就是今天能看到的“三绝碑”。这块碑是很有历史价值的,是我们国家在文学艺术上的瑰宝,要很好加以保护。(《秦少游研究论丛》,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12月版第3~4页)
康熙皇帝的伟大贡献
4月,毛泽东在全国人大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和老舍作了谈话。毛泽东一开口便说,满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做出过伟大贡献。他还说:清朝开始的几位皇帝都很有本事的,尤其是康熙皇帝。接下来,便大讲康熙。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他三征噶尔丹,团结众蒙古部,把新疆牢牢地守住。他进兵西藏,振兴黄教,尊崇达赖喇嘛,护送六世达赖进藏,打败准噶尔人,为维护西南边疆的统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他在东北收复雅克萨,组织东北各族人民进行抗俄斗争,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保证我永戍黑龙江,取得了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为巩固东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第二个伟大贡献是他的统一战线政策。满族进关时兵力只有5万多,加上家属也不过20万,以这样少的人口去统治那么一个大国,占领那么大领土,管理那么多人口,矛盾非常突出,康熙皇帝便发明了一个统一战线,先团结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又团结了汉族的上层人士,他还全面学习和继承了当时比满文化要先进得多的汉文化,他尊孔崇儒。在官吏的设置上,凡高级官吏都是一满一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军机大臣都是如此。这样,康熙便非常成功地克服了满族官员少的困难,真正达到了以一顶百的神奇效果。毛泽东说康熙皇帝的第三个了不起的地方是他奖惩分明的用人制度。毛泽东讲了一些实际例子,说明即使是皇子犯了错误,也一样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皇子打了败仗,回来不敢进德胜门,照样要蹲在城外,听候处罚。他的这套办法既能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奋勇向前,义无反顾,又能组织起一支有严明纪律的队伍,所向披靡。毛泽东特别夸奖康熙皇帝的学习精神,说他不光有雄才大略,而且勤奋好学。他除了会几种民族语言之外,还会好几种外语,包括希腊文。他既是军事家、政治家,又是大文人,精通诗词歌赋,会琴棋书画。毛泽东还说康熙皇帝是最早懂得向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知识学习的开明君主。康熙喜欢研究自然科学。对数学、天文、地理、医学、生物学、解剖学、农艺学和工程技术有浓厚兴趣,还亲自主持编辑科技书籍。(《巨人的情怀——毛泽东与中国作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11月版第37~38页)
读李贺诗:遥望齐州九点烟
5月2日,毛泽东同山东省委负责人谈话时,听说拥有渤海、黄海的山东缺水时,他随即念出唐朝诗人李贺《梦天》诗中的诗句:“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大意是说诗人梦游天空,俯视人间,沧海变桑田,千年如瞬息。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齐鲁大地和海洋,渺小得像九点烟、一杯水。诗中美丽、幻想的神话,引起毛泽东的现实联想:能把海水变淡水,水就多了。要想法研究利用海水。(《我所知道的毛泽东》第20~21页)
5月初,毛泽东在山东视察工作时,专门同山东省委的一些负责同志谈起李贺的这首游仙诗,在解释了诗中“三山”、“齐州”、“九点烟”的意思之后,毛泽东接着说:这是唐朝李贺的诗,这个诗人27岁就死了。他专门作古怪的诗,人们说他写的是鬼诗,不是人诗,但有些还是容易懂的。(《毛泽东评说中国历史》第338页)
和舒同谈论曹植
5月初,毛泽东在山东视察时,和舒同谈论曹植的行迹。
当时,谈起山东的历史,舒同说:东阿还有曹子建的墓。毛泽东说:那不对,他先封东阿王,后封鄄城王,后封陈王。你们山东人就要抢曹子建。舒同说:有证据的。他这个墓在50年代挖出来,挖出曹子建的佩剑来了。那个剑送到北京去了。毛泽东答:陈王是后封的,我记得的,也许我记错了。那个《月赋》头一句就是他“陈王初丧应刘。……”自古以来赋月亮的,就是谢庄的这一篇最著名。(《毛泽东之魂》第418页)
《孙子兵法》:一些很好的原则
5月27日,毛泽东和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谈话。蒙哥马利说,“我也学过成吉思汗,他强调机动性。”毛泽东说:“你没有看过两千年以前我国的《孙子兵法》吧?里面很有些好东西。”蒙哥马利说:“是不是提到了更多的军事原则?”毛泽东说:“一些很好的原则,一共有十三篇。”(《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第185页)
“我建议高级干部都读《马援传》”
60年代,应非洲某国革命者请求,中央派一位中将去这个国家,但他没有能去。毛泽东听到后,心情沉重地说,我建议我们的高级干部都读读《后汉书》里的《马援传》。他又叹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马援之后,是一代不如一代哟。……(权延赤、杜卫东《共和国秘使》,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11月版)
生日长谈鬼谷先生学生苏秦张仪
12月25日,毛泽东在67岁寿辰时同部分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聚餐时谈话说:
像今天我们在一起吃饭一样,大家团结得很好,这就好。你们整风,检查一下,批评一下,大家还是团结在一块。这就叫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批评就是帮助,对人是有好处的。
从前,有张仪和苏秦两个人,都是鬼谷先生的学生。鬼谷是个地方,出了一个先生,所以叫做鬼谷先生。后来苏秦在赵国当了宰相,地方就在邯郸。邯郸这个地方,你们到过没有?张仪在楚国做个小官。楚相丢了一块宝玉,怀疑是张仪偷的,把他狠狠打了一顿,满嘴的牙都被打掉了。那个时候,大概还不会安假牙吧!张仪回到家里,叫老婆看看他嘴里的舌子还在不在。他老婆说:舌子还在。他说:那就不要紧了。他跑到邯郸找苏秦,一去就住进“招待所”。大概是现在北京饭店之类的住所。好几天没有见到苏秦的面。后来,苏秦请他吃饭。张仪到了苏秦的衙门,看到摆了酒席,排场大得很,苏秦坐在当中高处,请了各国使节,也有契尔沃年科。席面当然比我们今天吃的丰盛得多。但是却把张仪安排坐在下面角上,盛了点仆人吃的饭食给他吃。这下子张仪气可就大了,无非是破口大骂苏秦你这个王八蛋等等。回到“北京饭店”,满肚子的气。“北京饭店”的“经理”看他这个样子,就问他:张先生脸色不痛快,有什么生气的事吧?他说:当然有气!就把当年和苏秦是同学,今天苏秦如此这般对待他说了一遍,并且骂苏秦此人简直无情无义,是王八蛋。这位“经理”说:这样看来,你在赵国呆不住了。张仪说:当然呆不下去了,马上走。“经理”问他:你到哪里去呢?他说:这倒还没有想好,不管他,走了再说。“经理”说,看来只有到秦国去。张仪一想也对。就此动身。“经理”陪他走到秦国,一路花费大概相当现在的三四十万人民币吧!到了秦国,他们为了见秦王,就走走门路,行些贿赂和送些衣服,一共又花了四五十万人民币。以后,张仪当上了秦国的宰相,“北京饭店”的“经理”就向他告辞回国,并问他今后怎么打算。张仪一提起苏秦还是咬牙切齿。并说过了两年一定要出兵攻打赵国。“经理”见他这样说,就告诉他,赵国宰相苏秦是个好人,当时所以要气他,是故意的,怕他在赵国安居下来,不想上进,做不了大事。苏秦知道张仪是个人才,能做大事,如果在赵国依靠苏秦,他也只是个“科长”什么的就算到顶了。策划张仪到秦国来,和给他的一切花销,都是苏秦主使的。张仪一听,这才恍然大悟。“经理”又说:苏秦只希望你当了秦国宰相,15年内不要出兵攻打赵国。张仪听后表示:只要苏秦活着,我就决不出兵攻打赵国。这是一个故事。你们看,苏秦对张仪是好意还是恶意?我们之间,进行批评帮助都是好意。就是知道某些批评是恶意也要听下去,不要紧嘛!人就是要压,像榨油一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中共党史资料》第46辑,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1~3页)
圈地,其实是封建残余
12月30日,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听取汇报时,就坚决退赔、坚决刹住“共产风”插话,内称:“机关、部队、学校圈用群众的土地要坚决退还,机关、工厂的花园,通通都拿来种菜。今后发展副食品生产只能开荒地,不能占用农民土地。李世民胜利后封功臣,就是采用圈农民土地的办法。清军入关后也是如此,现在是军队、学校都圈地,又不给人家钱,这实际上是封建残余,一定要纠正。”(《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228~229页)
教卫士写章太炎《狱中赠邹容》
年底,据警卫员田云玉回忆:毛泽东推荐我读《怎样认识世界》和《革命军》。还曾吟诵章太炎纪念邹容的一首诗叫我写,不会写的字他就帮我写。(权延赤《真实毛泽东》,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11月版第2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