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窑洞。西北局和西北野战军的几位领导人来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送行。据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秘书李智盛(原名李志胜)回忆:毛泽东在就餐时念着我的名字朗声大笑,说:“啊!我原是你的哥哥呀!李德胜,李志胜,不是兄弟吗?”毛主席的话,把三个桌子上的人都逗笑了。笑声刚刚平静下来,习仲勋说:“全世界数中国人能喝酒,中国数我们陕西人能喝酒,陕西人数陕北人能喝酒,陕北人数神木人能喝酒。”周恩来接着说:“李志胜也是一个‘世界之最’呀!”毛泽东也紧接着说:“唐朝有一位酒仙叫李白,今天我们这里有一位酒仙叫李志胜。”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妙语诙谐,引起了三桌人更大的欢笑声。(《传记文学》1999年10月号)杨家将“几代人的战绩最大、贡献最大”
4月6日,中央机关转移途经雁门关。关外有一大片开阔地带,据介绍是古代经常打仗的地方。在关内,牌楼、石碑林立,不少碑文上记载着古代英雄们杀敌立功的战绩。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首长对这些文字很感兴趣,边看边朗读着。毛泽东看完后,感慨地对大家说:“我们中国人民历来都是反对外来侵略的。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了中国人民不受外国的侵略,有多少英雄豪杰在和侵略者拼杀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雁门关外古战场上,杨家将几代人的战绩最大、贡献最大。”(刘学琦《毛泽东风范词典》,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年版第6~7页)
毛泽东等一行来到长城脚下的雁门关。
毛泽东等登上雁门关。
毛泽东感叹说:“这里是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难怪有‘三关之首’一说哩!”任弼时说:“是啊。雁门关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相传是宋代名将杨六郎镇守三关的地方。”周恩来一只手扶着城墙,一只手叉腰说:“相传杨六郎守三关是在河北的徐水、唐县一带,不在山西这里。”
毛泽东笑着说:“历史上的许多事情,如果没有史书记载,经后人七传八传,时间久了,也就说不清楚;但有一条可以确信,这里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李牧大败匈奴的地方,应该不会错的。”周恩来笑应说:“古人称这里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呢!”
毛泽东将手中的柳木棍向远方的长城深处指一指说:“中国这么大,长城长万里,凡是有关的地方,人们都说自己这里是第一关,也是后来人为祖上引以自豪的一桩事么!”谈笑间,三人带领大家走下关楼,先依次浏览了雁门关的三座关门,又驻足详看了李牧祠中的《武安君庙碑记》。(《历史的真言》第183~184页)
武则天造的字,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据叶子龙回忆:
毛泽东到达雁门关城下。毛泽东再次下车,在残破的城楼下伫立良久。他还饶有兴味地仔细阅读了城楼下的历代碑文。他指着城门上方镌刻的“莫险”两个字问我:“你认得这两个字么?”我说,只认识一个“险”字,另一个不认识,连见都没见过。毛泽东风趣地说:“别说你不认得,中国没有多少人认得!这个字念‘天’,还是唐朝女皇武则天的创造发明哩!她造了几十个字,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党八股已有之,害人不浅呢!”(《叶子龙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132页)
五台山上说康熙
4月9日,毛泽东参观五台山。
毛泽东问老方丈:“听说清朝康熙皇帝曾五度巡幸五台山,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老方丈答道。
毛泽东点了点头,随即侃侃而谈:“康熙生于1654年,活了68岁,他的名字叫爱新觉罗·玄烨,1661年也就是他8岁时就当上了皇帝。是清代著名的皇帝。他平定了‘三藩之乱’,驱逐了沙俄侵略者,收复了台湾,并派重兵驻守,抵御西方殖民地的侵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为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功劳不小,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毛泽东接着又说:“几千年来,佛教在哲学、建筑、美术、音乐上取得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这是全人类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朝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对佛教的发展做过一些有益的事情。”“佛教文化传入中国近两千年,它与儒道学说水乳交融,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要加以保护和研究。”(《山西文史资料》2000年6月版)
为新华社作《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11月5日,毛泽东为新华社起草新闻稿《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文章开头说:“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4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28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85页)
和吴晗讨论彭和尚
11月24日,史学家吴晗来到石家庄解放区。不久,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亲自接待了他,同他亲切地交谈。毛泽东在百忙中,还很关心吴晗写作的《朱元璋传》,认真阅读了原稿,找吴晗谈了一个晚上。毛泽东对书稿中关于元末农民大起义领袖、西系红巾军领导人彭和尚的一段描写提出了疑问。
吴晗在1949年《朱元璋传》的修改本中,对彭和尚的为人是这样写的:“彭莹玉可以说是典型的职业革命家,革命是一生志气,勤勤恳恳播种、施肥、浇水、拔草。失败了,研究失败的教训,从头做起,决不居功,决不肯占有新播种的果实。第一次起义称王的是周子旺,第二次作皇帝的是徐寿辉,虽然谁都知道西系红巾军是彭和尚搞的,彭祖师的名字会吓破元朝官吏的胆,但是起义成功以后,就烟一样消失了,回到人民中去了。任何场所以至记载上,再找不到这个人的名字了。”吴晗还称赞彭和尚“功成不居,不是为了作大官而革命,真是了不起的人物。”
毛泽东对此不以为然。他特地对吴晗说,彭和尚这样坚强有毅力的革命者,不应有逃避行为,不是他自己犯了错误,就是史料有问题。毛泽东在退还《朱元璋传》原稿时,给吴晗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此书用力甚勤,掘发甚广,给我启发不少,深为感谢。有些不成熟的意见,仅供参考,业已面告。此外尚有一点,即在方法问题上,先生似尚未完全接受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历史的方法论。倘若先生于这方面加力用一番功夫,将来成就不可限量。”(《毛泽东交往录》,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00~201页)
据牧惠回忆:一次又谈到吴晗,曾彦修老对我谈起他从田家英那里得知的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当年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时候,曾从外地请来有数的几位知识分子交谈。吴晗是获此殊荣的一位。他们谈到《朱元璋传》。毛泽东认为,吴晗不应当那样书生气十足地认识朱元璋的残暴。那是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须采取的措施。否则他的皇帝位就坐不稳。曾老说完后评论说,吴晗果然书生气十足,后来把朱元璋改写得更坏,而且还送给毛泽东,这当然会招来不愉快乃至悲惨的结局。(牧惠《(朱元璋传)的两种版本》,《文汇读书周报》1997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