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想要成就大事业的人,自己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身边总是要有几个得利的助手。胡雪岩的身边自然也有一群得力的帮手和朋友。胡雪岩是一个懂得用人的人,他能很快地抓住一个人的特点,知道这个人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胡雪岩的成功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在于他会用人。
给别人一个合适的位置
胡雪岩说:“自己赚钱不算本事,能够用人为自己赚钱才是真本事。”对于用人,胡雪岩一直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只要他能够发现可用的地方,一定都会不计代价任用。在胡雪岩眼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才能,关键要看用人者会将拥有特殊才能的人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位置不对,即使本事再多,也不一定能发挥出来;位置对了,专才专用,自然就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结果。
其实,胡雪岩也并不是生来就会用人的。在他还是钱庄小伙计的时候,因为拿钱庄外债五百两银子资助王有龄,钱庄于老板知道了以后,也曾经对他动过怒。加上胡雪岩本身就优秀,虽然在钱庄只有短短的时间,但无论是业务还是对账目的熟练程度,比一般伙计都要强很多,所以难免有人在于老板那里煽风点火,说他坏话。
于老板当着钱庄伙计的面,把胡雪岩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但就是没有开除他。不仅钱庄其他伙计感到奇怪,连胡雪岩自己都有些奇怪。按理说,自己这样的做法,老板完全可以将自己撵出钱庄。
而且,自从批评过胡雪岩以后,于老板便再也没有说过什么,还是像往常那样对待他。胡雪岩心存愧疚,对钱庄的事情更加上心,只要能做到的事情,就绝对不偷懒。哪怕外面下着瓢泼大雨,他也要去要账。
事情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于老板有一次和胡雪岩说:“你私自借给朋友钱我知道是出于道义,说明你这个孩子有情有义,但是,钱庄也是有规定的。我上次那样当着大伙的面说你,是为了让大伙吸取你这个教训。雪岩啊,你是一个聪明人,钱庄的事情又做得这样好,我一直希望你给大家带个好头,如果以后你需要钱的话,就私下里和我说,不要轻易再做挪账的事情了。”
胡雪岩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于老板并没有把他撵出钱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业务好。而且,他也深刻体会到,老板对自己越好,自己的心里就越愧疚,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埋头干活,就是因为老板的态度。
从那以后,胡雪岩从于老板身上学到了做一个上级应该对聪明能干的下属抱着怎样的态度。也可以说,这一点一直影响着他以后用人的方略。
对一个经商之人来说,用人无疑是一门大学问。事业毕竟不是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就可以完成的,成大业的人必须要有很多能人贤士在一边扶持自己。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就曾经说过,他之所以能够成功,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自己会用人,懂得谁在什么位置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韩信、张良、萧何,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应有的位置,谁也不能取代谁的位置,位置一旦发生改变,事情的结果也就会发生改变。
比如让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去做销售,只能让他感到痛苦。性格一旦形成以后,就很难改变,所以,让性格内向的人去做销售,注定不会提高公司的销售业绩,同时也会让这个人非常痛苦。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关键要看这个用人之人是否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可以说,胡雪岩就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当然也善于发现别人的弱点,所以在用人的时候,他懂得怎样扬长避短。就像当时用刘不才一样,虽然这是一个出身医药世家的人,手里还握着几张祖传的方子,但是因为此人太喜欢玩乐,本性游手好闲,所以胡雪岩断定这个人不能开药店。药店如果一旦交到他的手里,让他管理,无疑就是一场灾难。所以,胡雪岩让刘不才帮助自己做交际,陪别人喝酒吃饭,办自己不好办的事情,而让骄傲、博学、不擅长交际的余修初来管理自己的药店。什么样的人就用在什么地方,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才尽其用。
胡雪岩懂得用人,所以身边一直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可以说他成功关键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用人手段高。蚕丝行里的档手因为为人精明,文字功底好,胡雪岩就调他到自己的身边做文书的工作;古应春懂外语,了解洋商的文化习俗和一些洋行里的规矩,而且擅长和洋商打交道,胡雪岩就安排他打理和洋人有关的军火及生丝这类的生意;尤五掌控漕帮,熟悉黑道规矩,胡雪岩就让他主持杭州经松江到上海一路的丝、粮水运。可以说,在胡雪岩身边的人,无论是什么样的人,他都可以让他们待在合适的位置上。只要能为自己事业的发展出一份力,他都会善待他们。
从胡雪岩的成功可以充分看出,要想事业有成,必须要在身边放一些人才,但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一点要看人才放在什么地方才最合适。一个适当的人才,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对领导有利,对团队有利,对自己更有利;而如果放错了位置,可能会拖整个团队的后腿不说,对他自己也没有任何好处。
一个想要成功的人,首先要学会的莫过于辨认、识人,这是很多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的关键。不懂得辨认和识人的方法,就不懂得用人,那么引起的连锁结果就是不懂得把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自然也不能将人用好。
识人用人,重要的一点是要懂得看一个人的潜力。有时候,开始可能某一类人看起来不适合做某一项工作,但是天长日久以后,就会变得非常熟练。可以说,有些工作是要经过不断地锻炼,不断地磨砺,最后才会做好的。这样的情况往往要考验识人者的眼力,以及训练人、教育人、培养人的能力。
篱笆三桩,好汉三帮
胡雪岩说:“光是我一个人有本事也不行,‘牡丹虽好,绿叶扶持’。”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往往是有限的,而且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你总是免不了需要别人的帮忙。因此,像那种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的人,是无法使生意做大做强的。
胡雪岩纪念馆想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获得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俗说话:“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独木不成林,单人不成众”等,这些都浅显深刻地指出依靠众人的力量,就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道理。相反,若是像武大郎开店——高的都不要,或是像梁山泊的王纶秀才嫉贤妒能,最终的下场只会是孤家寡人,难以成就一番伟业。
富有远见的胡雪岩,虽不能说料事如神,但谋事周全、长于算计确是他极大的优点。胡雪岩为人处世的能力非同一般,按现如今的说法就是善于“公关”,其花招百出,高明之处数不胜数,通常说来,所办之事多能成功。
胡雪岩并非是“光杆司令”,仅靠他一人的实力是很难涉及钱庄、丝行、典当、军火、粮食、房地产等众多生意的,更不可能将整个经营范围涉及浙江、江苏、上海乃至大半个中国,更不会将生意做到外国去。胡雪岩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善于用人,集合大家的力量为我所用,从而创造出经营上的奇迹,而不是唱独角戏,更不是“个体户”式的经营。
新踏入一个行业,首先要学会适应环境,然后从中不断地学习,渐渐地融入其中,如果想快速地加入,合作则是上乘的选择。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关系,各行有各行的朋友和智囊团,每个人都有好的想法和思路可以应用,所以,积极地吸收新的合作伙伴,不仅能增强自己的力量,更强化了智囊团的力量。
胡雪岩用人不拘一格,只要是他认为有用有利的人,无论其他人对此人的评价如何,他都会破格地委以重任。小船主老张为人正直憨厚,人缘特别好,而且他的妻子对于蚕丝的行业又较为熟悉,为此胡雪岩就花费一千两白银聘请他为丝行的老板;刘庆生本是大源钱庄站柜台的伙计,但是胡雪岩看中了他的精明机智,认为他是个可塑之材,于是就高薪聘请他为阜康钱庄的档手;陈世龙原本是街头的小混混,而且嗜赌如命,但是胡雪岩认为此人行事机敏,而且自制力也很强,是个可堪造就的小伙子,于是就收他为伙计,而且很用心地栽培他,想着要把他培养成为古应春那样的“康白度”。
胡雪岩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而且还能根据人才的特长委以重任,充分地信任他们。只要是有才华的人,无论家世和出身如何,他都会破格录用,通过这种方式,胡雪岩为自己笼络了一大批十分精明能干的帮手。像丝行老板老张,胡雪岩看中他踏实能干,但才能却有限,于是就大胆地鼓励他放开拳脚大干一番;作为阜康钱庄档手的刘庆生,因为他熟络钱庄的生意,所以胡雪岩很少过问钱庄的生意,特意培养他独当一面的能力;对于原先的痞子,现在的伙计陈世龙,他给予特别的信任,使这个伙计踏实放心地和他一起共事,全力地为胡雪岩效力。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如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是永远都不过时的,这也是管理学家常用的管理法则。世界上没有超人,再精明、能干的领导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事事亲为,所以,一些事情就必须交给下属处理,但是有些领导者总是不放心下属做事,事事都要过问,更有甚者还会将所有的事情都包揽过来,到头来事情没有完成,还延误了时间,这岂不是很不明智的做法吗?
胡雪岩用人一般分为内部聘用和外部利用两种。以上说的都是他内部聘用的人,现在来看看他是如何利用外部人员的。胡雪岩是个巧借东风的高手。郁四只是湖州府衙门户房书办的一个小官吏,但因为他在地方待的时间较长,所以十分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在地方上也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掌管着征收粮食的“鱼鳞册”。
郁四具有的这些长处和优势,正好能够扩展胡雪岩在湖州的势力。因为胡雪岩当时要代理湖州府库,而且还要在当地经营生丝生意,这些事情的运作当然少不了此人的帮忙和势力。想要拉拢住郁四,胡雪岩采用情、利的双重手段,首先帮助郁四处理好家务,然后与他联合做生意,在湖州收生丝销往洋庄所获取的利益与他分成。在情、利双重的攻势下,胡雪岩得到了郁四的大力支持。
胡雪岩和王有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为了帮助王有龄进新城安抚造反的“刁民”,胡雪岩巧用攻心计说服嵇鹤龄出手帮忙。嵇鹤龄家事衰败,老婆死后给他留下了一大群孩子,而且身无分文的他,还欠下一大笔外债,虽然他是候补知县,但目前却穷苦潦倒。
王有龄要安抚新城造反的百姓,此人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胡雪岩就暗中帮助嵇鹤龄,先去当铺赎回了他典当的衣服,而且帮助他还清了外债,物色了一个丫头给他做妻子,这些举动都深深地打动了嵇鹤龄,感激不已的他便决定冒死进城帮助王有龄安抚新城造反的百姓。
王有龄棘手的问题得以解决,一定会感激胡雪岩的帮助,这样一来,两人的关系就会更进一层。胡雪岩这一计确实高明,因为帮助王有龄解决问题的同时,胡雪岩也为自己日后的发展找到了稳固坚实的靠山。
从胡雪岩诸多的事情中都可以看出,他是位精明的管理者,因为他深深懂得“绿叶”的重要性,也能够从“绿叶”那里获得支持。
看到别人的优点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胡雪岩看人总是习惯往好的方面去看。人哪能没有毛病呢,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完美的人。人与人之间相处时,会因为各自身上的优缺点而产生很多矛盾,往往是彼此只能看见对方身上的缺点,而看不到对方身上的优点。
能看到别人身上优点的人,往往具有豁达的胸怀。胡雪岩的一生中遇到过无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因为妒忌他而中伤他、排挤他甚至造谣伤害他。对于这些经历,胡雪岩常常会用淡然的态度对待,也因为这样,他常常会以宽容的眼光看人,以豁达的胸襟接纳人。他常常说:“一个人哪能没有缺点呢,关键是要看你怎么看。一个人的缺点,用到了合适的地方说不定就变成了优点。自然,也有一些人的优点用到不对的地方,也容易办错事。”
作为清朝末年著名的商人,胡雪岩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传奇色彩。经营钱庄、开当铺、开设胡庆余堂、支持洋务运动等,结交权贵,为左宗棠西征筹粮械、借洋款,可谓劳苦功高。这些大事归结起来可以看出,使胡雪岩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证,就是他能够识人。
无论是钱庄生意还是药铺生意,经营都需要人才。特别是胡雪岩不熟悉的药铺生意,可以说为了经营药店,胡雪岩当时费了很多脑筋。
胡雪岩耗费白银几十万两在杭州开起了药店——胡庆余堂雪记药号,广纳名医传统良方,精心调制各种丸、散、膏、丹。但是,即使药再好,没有会经营的人,也不会使药店生意红火。胡雪岩一直在经营钱庄,对药店的经营可谓是一窍不通。药店开起来,当务之急是要找一个懂得经营药店的人。
他让人在上海当时最有名的《申报》上发表招聘启事,没几日就有人前来应聘,但总是不能让胡雪岩感到满意,要么太过于会打自己的小算盘,要么对药店的经营也只是略知一二。就在胡雪岩有些失望的时候,有人给他推荐了一个人——江苏松江县余天成药号的经理兼股东余修初。
胡雪岩决定去见一见余修初,但是手下有人对胡雪岩说,余修初这个人仗着自己懂得药理学,一般不把人放在眼里。而且这个人喜欢论道谈国学,像胡雪岩这样根本没有念过几天书的人,如果去请他,也只能被他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