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员工,午休时间与同事们闲谈时,顺便说了上司几句好话。“老板这个人不错,办事公正,对我的帮助挺大的,能为这样的人做事,感觉挺幸运。”没想到这几句话很快就传到上司的耳朵里。领导不但很受用,同时,对这名员工的印象也有所提升。
那些“传播者”也顺带对这个员工夸赞了一番:“这个人心胸开阔,真不错。”
《红楼梦》中有这么一段:史湘云、薛宝钗劝贾宝玉做官为宦,贾宝玉大为反感,对着史湘云和袭人赞美林黛玉说:“林姑娘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混账话。要是她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凑巧这时黛玉正来到窗外,无意中听见贾宝玉说自己的好话,“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结果宝、黛两人互诉衷肠,感情大增。
因为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在湘云、宝钗、自己3人中只赞美自己,而且不知道自己会听到,这种好话就不是故意的,而是真诚的。倘若宝玉当着黛玉的面说这番话,好猜疑、小性子的林妹妹恐怕还会说宝玉打趣她或想讨好她。
为什么间接听来的便觉得特别悦耳动听呢?那是因为你坚信对方在真心地赞美。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多在第三者面前赞美他人。
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拉拢一个敌视他的议员,便有计划地在别人面前赞美这位议员,他知道那些人听了之后,肯定会把他的话传给那个议员。后来,俾斯麦和那位议员成了无话不说的政治盟友。
事实上,在我们的周围,使用这种方法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父母希望孩子用功读书时,如果整天教训孩子,也很难说有多大效果。假如孩子从别人嘴里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关心,父母在自己身上花的心血,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动力。
人总是喜欢听好听的话,这是人性的弱点。一个人受到别人的赞美,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赞美是一种学问,其中的奥妙无穷。
在茂密的山林里,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老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了,遇见了母熊,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宴款待了他,翌日清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乐,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母熊,他问:“你头上的伤口好了吗?”母熊说:“噢,那次疼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真正伤害人心的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厉害的东西——语言。古人说:“口能吐瑰宝,也能吐蒺藜。”善良、智慧或者温厚、博学的语言,能融冰化雪,排除障碍直抵对方的心底。而相反的语言对人造成的伤害也是很深的。
一句抚慰人心的话,能够照亮你的心灵,甚至会影响你一辈子的生活态度。因为一句话,总有一些身影让我们感动,总有一些面孔将我们暗淡的心重新点亮。
死话要活说
美国著名谈判专家、贝勒大学的教授佛瑞德,有一次代表某家公司与工会谈判。
这家公司的总裁,在一次和工会领导谈判时发表过不当的言论。然而更不幸的是,那时公司没有做好危机公关,又让媒体把这些不当言论大加渲染并传播了出去,导致工会领导人很没有面子,极为恼怒,强烈要求这家公司总裁公开道歉,而且声称根本没有谈判的余地。
事实上,公司总裁察觉到了自己的失言,也为把事情扩大化后悔不已。他准备好了要公开道歉,但是为了避免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遂向佛瑞德教授求助。
佛瑞德教授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告诉公司总裁目前这个状况完全可以挽救,但第一件要公司总裁做的事情让人摸不着头脑,那就是:先不要公开道歉。
教授私下找到工会领导说:“我很明白道歉对您的重要性,我们将尽力促成此事,但我也不能保证道歉如期进行。如果您希望我去争取这件事,是不是可以考虑在其他方面与我进行一些合作呢?”并且给了工会一份争取薪资和福利的方案。
接着,佛瑞德教授故意拖延了几天,透过第三者向工会领导人暗示,目前要让公司总裁公开道歉有些困难。教授说:“如果我能为你们争取到总裁的公开道歉,有关薪资和福利的方案,你们是否能同意我的看法呢?”
这时,工会领导觉得公开道歉更重要,佛瑞德教授提出的方案倒也合乎情理。于是同意只要让那个至今“不肯”公开道歉的总裁出面道歉,其他事情工会愿意作让步。
结果就是,公司总裁以公开道歉的方式结束了纷争,并换取了工会在争取薪资和福利上的重大让步。
这个故事是一个很好的死话活说的案例,要充分了解和准确运用对方的心理需求。刚开始,佛瑞德教授用了假设的语气,接下来再故弄玄虚,让工会渐渐相信并接受了提议。
让对方拥有“希望”,进而双方能取得和解或进一步合作,而不是把对方逼到绝路。因此,请记住佛瑞德教授的名言:“只要对方有所要求,哪怕是要向你借洗手间或卫生纸,都可以当做筹码,千万不要以为事小就不去运用。”
其实说话最难的地方是:当别人遇到不幸时,该如何既能说安慰的话,又不会说错话。
例如,某个朋友生病,你到医院或他家看他,你通常会说:“安心休养吧,别想太多,一定会康复的。”或许,你以为这是最完美的安慰了。但在说话高手看来,这些话不过是一种电视上常见的善意客套话,不能算是说到对方心里的真心安慰。
如果这两句话是出自医生或陌生人的嘴,或许没有不妥。但如果这位病人是你人生或生活中很重要的人,你就不能用这种类似“路人甲”的台词了。这种套话不说还好,一旦你说了,搞不好你们的关系就此疏远了。那么,安慰别人时到底应该怎么说?
假设你的朋友躺在病床上不能走路,但精神很好。那么你去探病时就不一定要说什么安慰的话,有可能那些话他已经听得厌烦了。事实上,病榻生活是相当枯燥的,这时为他说说社会上的新闻、公司里的趣闻或者网络上的笑话,也许就是给他最大的安慰了。
表面上,你没有对对方做出任何心理上的安慰,也没有表现得对他的病情很紧张的样子,但事实上,你分析了他内心的最大需求,直接给他欢乐和情报,应该算是给予了对方你的关心了。
如果你一定要说几句安慰的话,也不要表现出怜悯的神情,没有几个人愿意接受别人怜悯的眼光。你越是同情他,就越让他觉得自己得病是一种痛苦和悲哀。不妨“死话活说”试试看。
比如:“喂!你真好命啊!我每天都快忙死了,也想生点小病,好让自己安静地躺在床上休息几天。”听到这种话,对方不由得就为自己因为生病而暂时休息暗自高兴。几句话,使人觉得生病有时也是幸福的。
某个朋友承受不了生活的折磨,无助地痛哭。这时,你不要去劝他不哭。不如就让他好好地哭一场,宣泄一下悲伤的情绪。然后你再说几句贴心话,他才听得进去。
如果你只会说:“你这点苦算什么呢?何必这么烦恼啊?”你不仅没有给他安慰,反而会让他很不爽,甚至生气。因为他心里一定会想:“我的苦你懂什么?只会说风凉话,难道我是为了小事自寻烦恼吗?”
人生一张嘴,不能乱讲话。尤其是面对需要安慰的人,更不能乱说,要三思而言,要谋定而言。否则安慰朋友不成,反而多了一个敌人。
最成功的安慰话应该是能够在安慰中暗藏鼓励。
有一个小女孩常常抱怨自己的鞋子不好看,她的妈妈听了以后拿来一本杂志。上面有一张照片,是一个没有下半身的小女孩在地上爬,照片旁写着一行字:我希望下辈子有脚可以穿鞋子!
鞋子不好看,只会一味地怪鞋子,但却没有想到有脚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鞋子不漂亮,这也许是事实。如果先承认事实,再从事实中找出新的希望和意义,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安慰效果。
某天,在路边摊上,有一位客人正在吃饭。他吃到了好几颗没有煮熟的生米,他不得不把生米都吐在地上,老板看见后,很不好意思地说:“今天米饭煮得比较急,好像有些夹生,您是不是吃了很多生米?”
客人摇摇头,微笑着说:“没有啦,也有很多熟米。”
从那以后,这位客人来吃饭,不但有折扣,饭给得也特别多。
死话可以活说,关键在于说话者是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