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自己的本领已经到了令人称赞的地步,仍然要保持虚心学习的心态,因为人外有人,要学的永远不仅仅局限于已经学会的。相信没有哪个领导愿意看到自己的下属有所成就后就止步不前,他们更愿意看到下属们孜孜不倦地努力,或者看到已经事业有成却仍然能够礼遇各方的下属,因为这样的人才有前途和钱途可言。
把话说到领导心窝里
想要掌握住目标顾客很容易,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贴心的话就够了——康拉德·希尔顿。
人际关系可转化为生产力,而转化的载体主要是言语。每个人都会遇到几个关键角色,但是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他们的赏识。不要见了老领导就夸他宝刀未老,不要见了年轻领导就说他青年才俊,这类的话早就听腻了,关键要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把话说到领导的心窝里去,那些他们毫不感兴趣的赞美之词在他们耳中都是废话。
元世祖忽必烈是个孝子,一次母亲生病了,他就四处求医,找到了曲沃县医师许国桢。在许国桢的精心调理下,没过多久,忽必烈的母亲——庄圣太后就痊愈了。
为了感谢许国桢,忽必烈就任命他为大汗的私人医生,主要掌管太医院的事务。母凭子贵,许国祯的母亲韩氏也一同随其进宫,韩氏烧得一手好菜,所以就毛遂自荐做了庄圣太后的厨师。
庄圣太后去世以后,韩氏就给忽必烈做饭,由于常年吃一些山珍海味,忽必烈对此早已厌烦,所以就想换一换口味。于是韩氏灵机一动,将瘦肉切成长条,将鸡蛋面糊包裹一层,下油锅炸,最后再清炒一下,做出一道酥而不散、肥而不腻的好菜。
忽必烈吃后赞不绝口,便问道:“这叫什么菜?”韩氏说:“喇嘛肉。”忽必烈听后更加高兴。原来,忽必烈的父亲去世早,母亲便和一位喇嘛好上了。忽必烈为了取悦母亲,就搭建了一座石桥,为两人开启了方便之门。忽必烈自然很厌恶喇嘛,但是碍于母亲的原因也不好说什么。等太后一去世,忽必烈就将喇嘛杀死了,韩氏因这道菜名得到忽必烈的赏赐。
正宫娘娘听说韩氏烧得一手好菜,也请她露一手。韩氏先将猪肝切成三角形的薄片,然后再裹上一层鸡蛋粉面,用油炸后再炒。正宫娘娘品尝后,夸赞此菜又鲜又嫩,便问:“菜名是什么?”韩氏知道正宫与西宫素来不和,因为西宫的妃子年轻漂亮,而且很受忽必烈的宠爱,经常会拿“心肝宝贝”称呼她们,便将菜名取为“炒肝尖”。这个菜名遂了正宫的心愿,令她舒坦极了,便立即赐给韩氏一对如意。
韩氏从来不将心思用在那些花言巧语上,只是做好本职工作,练好厨艺,然后在关键时刻,只需一句话,甚至几个字“喇嘛肉”“炒肝尖”就能深得忽必烈和正宫娘娘的欢心。之所以要强调对症下药,是对症才能奏效。要针对对方的身份、地位以及喜好来说话,越是位高权重的人有些话就越不能说出口,例如正宫娘娘绝对不能把对西宫妃子的憎恶表达的太明显,而韩氏却一语破的,让正宫娘娘的内心着实痛快了一回。
与关键人物相处,不仅要善于与之一个鼻孔出气,说些大快人心的话,更要贴近他们的生活,说些让他们舒心安心的话,这些话不必多么华美,也无需太多的修饰,有时候越是朴实的话越能体现出真挚。很多大人物身边都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这个小人物名不见经传,也可能没什么特殊本事,但是他却是大人物生活中离不开的角色,甚至连自己脆弱的以免都毫不避讳地展露在这些小人物面前。在尔虞我诈之余,谁都会感觉到疲惫,谁都想找到心灵的庇护,越是高不可攀的人物,承受的压力就越大,而这种痛楚和不安又不能随意向哪个朋友、哪个下级倾诉,因此,他们的生活中需要一个可以交心又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对自己圈子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有所了解却从来不与他们产生交集的人,也就是完完全全可以吐露心声的人。
1998年,一位名叫娄晓颖的内蒙古姑娘因为家境贫困来到北京打工,她进入一家家政服务中心工作。连娄晓颖自己也没有想到,她被分配到了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倪萍的家里做保姆。得知此消息后,娄晓颖异常激动,同时,她也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让这位漂亮又才华的女主持失望。
在倪萍家当保姆的日子里,娄晓颖干净利落,能把倪萍交代的每一件事做好。她虽然在内心深处特别喜欢倪萍,但是从来没有像其他观众一样提出要签名、要照片之类的看似合理的要求,而且不管她再怎么好奇,也从来不过问倪萍工作上的事,或是通过倪萍询问其他主持人、其他演员的事,因为她明白自己的职位就是保姆,倪萍回到家就要摆脱外界各种困扰她的问题,如果回到家还要面对一个把自己当做明星一样对待的人,那么她肯定不会呆的舒心。这让倪萍有些意外,起初她还真有些担心这位不经世事的小姑娘会问东问西,也担心她会把自己家里的事向外人透露,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倪萍发现娄晓颖说话办事都很有分寸,对于倪萍工作的事几乎绝口不提,即使倪萍在无意中谈到些令她好奇的事,她也能点到为止,这让倪萍非常满意,因为在家里自己可以放心地做个正常人了。
由于工作原因,倪萍时常要去外地出差,而最让她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娄晓颖知道倪萍的难处,于是对她说:“放心吧,虽然我不是这个家里的人,但是在我从心里,你们就是我在北京的家人。”为了让倪萍更好地投入工作,高中都没毕业的娄晓颖自学了很多照顾孩子的专业知识,非常用心地照顾孩子。这让倪萍非常感动,同时,也将这个懂事的女孩视为“自己人”并在心里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她改变现状,不能让这么优秀的女孩一辈子都做保姆。
后来,娄晓颖由倪萍推荐报考了中央财经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在倪萍的各种帮助下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下,娄晓颖这位从贫困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终于在北京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她成为一家大医院的护士。
娄晓颖的成功并不是特例,现实中有很多像娄晓颖一样从大人物身边一步步爬起来的人。他们起初的身份地位都很卑微,做的也都是些无足轻重的事,但是他们却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并且懂得如果俘获大人物的心,让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地想帮助自己。会办事的人未必是会说话的人,而会说话的人一定是能办事的人,在职场中,很多领导在升迁的同时,他们身边的小跟班也顺理成章地跟着晋职,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说话办事的高手,没有一个不是能够三言两语打动领导的助手,之所以会练就这样的本事,是因为他们深深知道,套牢重要人士就是自己命运转变的关键。
肯吃亏的人更受上司欢迎
牛根生说过,吃亏吃到再也吃不进的时候,就不会吃亏了。苦多了,甜就大了。这也许也是一种“苦尽甘来”。人脉圈中,一帆风顺的事情是不存在的,为了自身的利益和长远发展,要懂得作出必要的取舍,“丢车保帅”棋局的规则,当面临一场明争暗斗时,明智的人能够以大局为重,毅然舍弃手里的“车”,保住事关成败的“帅”,吃点小亏没什么,保全大局是关键,这种果断坚决、舍小取大是难能可贵的,具备这样品质的人会拥有更多担当重任的机会。
家乐福是法国第一大上市公司,也是全球第二大零售商。在商界的残酷竞争中,即使是这种大型跨国企业也要时不时吃点亏来保住更大的利益。
2000年9月中旬,进军香港长达三年多的家乐福超市突然宣布要全面退出香港市场。随后,家乐福结束了4家分店,遣散了近500名员工,将店面交还给当地的投资商管理。其实,在当时的中国内地市场和台湾地区,家乐福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但是,进入香港市场没多久,就赶上东南亚金融危机,香港经济一度下滑,民众的消费需求大大降低,市场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家乐福一直大力宣扬的“大型超级市场”的概念和形象没有什么收效,市场扩展的速度也远远低于预期,业内人士称其直接亏损额在亿元以上。
家乐福放弃香港这块大肥肉,让人为之感到遗憾,但是对于家乐福总部来说,这却是一个明智之举。中看不中用的市场是商家的大忌,连年亏损的决策就是错误的决策,不能在巨额亏损的情况下拼死撑起香港这个“烧钱”的市场。
家乐福的舍小取大在当时的情况下是正确的选择,吃点小亏,却维护了大利益,这对日后各企业的精英来说都是有力的借鉴。当然,“吃亏”随着现实的变化可以演变为各种形式。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俞敏洪就是吃亏吃出福来的典型人物。在北大读书期间,俞敏洪始终是主动吃亏的人,对于身边的每个朋友,他都乐于帮助,特别是宿舍里的兄弟们。在整个大学四年中,俞敏洪的宿舍从来没有排过值日表,因为俞敏洪每周都要打扫一次宿舍,平日里,更是坚持帮室友打热水,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俞敏洪忘了帮大家打水,结果室友们居然异口同声地喊道:“俞敏洪,你怎么没打水!”正是因为这样,俞敏洪的人缘非常好,在他创建新东方的时候,各方英雄都来帮忙,他的新东方集团更是汇聚了各路神仙,其中就包括放弃国内外待遇优厚的工作的室友们,用室友们的话说:“我们是看在你坚持四年为我们打水的份上才来帮你的!”可见,俞敏洪是吃了小亏,占的却是大便宜。
至于到了官场中,吃亏可就更有必要了。必要的时候,要甘心做上司的替罪羔羊,替上司背黑锅,虽然暂时会受些委屈,受到误解,但是却能为自己迎来一个大靠山。在这方面,相信清朝最善于逢迎讨好的和珅已经将这种主动吃亏的功夫练到了极致。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但是到了晚年却逐渐糊涂起来,他过于追求奢华的生活,却依然想要以勤俭节约、爱民如子的明君形象示人。以和珅的聪明才智当然能够看出皇帝的想法,就义无反顾地背起了乾隆的黑锅。
乾隆表面上下令不允许铺张浪费,和珅却暗中经过乾隆的默许,怂恿、督促地方官员、富商捐献贡赋。为了赚取更多的财富取悦皇上,和珅更是创造性地发明了“议罪银”制度。这种制度规定,有过失或者是犯罪的官员,可以以缴纳银子的方式减轻或减免罪行,而“议罪银”中85%都用来供乾隆挥霍享受。
有了经济基础的乾隆,便打算南巡,但是他又怕落下个贪图享乐、挥霍无度的骂名,因而一直犹豫不决。善于察言观色的和珅当然能够看出乾隆的想法和顾虑,就怂恿乾隆说:“江南的官员和富商都对您心存感激,并且愿意为皇上您捐献银子,因此皇上不必担心费用问题。”乾隆听后龙颜大悦,当即让和珅全权安排南巡事宜。
有了乾隆帝的圣旨,和珅立即昭示江南各地,要求各地官员和官商要细心准备。于是,江南各地官员为了迎接皇帝的到来,开始搜刮民财、大兴土木建设,由此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大官吃小官,小官压榨百姓,江南百姓被迫出工、出钱疏通运河,兴建大型行宫。
在和珅的精心安排下,乾隆帝不费国库一分一厘就风光无限地完成了南巡。在南巡过程中还到曲阜拜祭了孔庙,以向天下人说明他尊重仁道。和珅的“苦心”当然没有白费,南巡结束之后,乾隆就任命和珅为户部尚书,把大清国的财政大权都交给和珅掌管。
后来,和珅更是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财,为乾隆帝兴建大型行宫乐园,并且提供大量的金钱供乾隆挥霍。
乾隆五十五年,乾隆帝80大寿,和珅理所应当地成为庆典的负责人,史料记载:“皇帝虽令节省,而群下奉行,务极侈大……自燕京到圆明园外,楼台饰以金珠翡翠……营办之资无虑屡万,而一毫不费官需……”乾隆帝表面上命令节俭,而实际上却非常希望大操大办。揣摩透其心理的和珅当然不会放弃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加紧搜刮,享乐的是乾隆,千夫所指责、挨骂的是和珅。
和珅的一生可谓大富大贵,即使老年被刺死,但他的一生却是想尽荣华富贵,可以说是没有什么遗憾了。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和珅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他能通过乾隆的一举一动揣摩到其心意,万年的乾隆穷奢极欲、好大喜功,自诩为盛世明君,和珅就迎合他这种心理,将所有的黑锅抗起来,让乾隆能够堂而皇之地兼得奢华与美名。
当然,替上司吃亏的事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盲目地替上司抗下一切黑锅。有时候,上司不小心或一时疏忽而犯了些小错误,其实事情关系不大,但却能影响到他的面子,传出去会影响他这种身份的人物的声望,因此,如果这时候你能自称办事不力犯下错误,替上司把这件小事顶过去,那么你就是上司心里的小红人。他会记下你的功劳,而这一功劳也许比任何脚踏实地的工作更能得到他的重视。
做领导信得过的刽子手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但是很多时候,你的处境和地位决定必须由你替领导做些得罪人的事。想要得到领导的肯定和信任,就必须用实际行动向他证明你是个善于为他处理问题、扫清障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