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喜怒不形于色”只是一种权术,而非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到的,那种“宠辱不惊”更是一种高深境界的表现,绝不是大多数一般人能够修炼得到的。
但问题的关键是,许多人根本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却偏偏要在官场中以“自命不凡”的形象出现,自以为斯人不出,天下奈何?相反,一般的普通人则能甘心粗茶淡饭、清风徐来地度过一生,正是因为这些人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对于权和钱就不会刻意地索取,反而能达到“宠辱不惊”的境界。
其实,“喜怒不形于色”和“喜怒不形于灵”乍看起来都属于中国“天机”学问的一部分,但是其结果却是截然相反的境地。“不形于色”者,属于有心计,有城府,会表演的一类,这类人不是不恨、不悲、不喜,而是为了“成大事业”强迫自己脸上不外露任何情绪,使对手或他人难以揣摩自己的心机和情绪。此种掩饰功能只有大奸大雄能够做得来,因为他要把灵和肉的痛苦分离开,取而代之以喜剧的形式表演出来,并且装扮得天衣无缝。
在这个方面,曹操可算是一位千古一绝的人物,他不仅在赤壁败兵、性命攸关之际还能扬鞭大笑,而且在官渡一战打败袁绍后发现书信一束时,“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当兵将给他献计说:“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而曹操却选择命人尽烧之,不再过问此事,他的做法将那些“叛徒”感动得热泪不尽,从此甘心为曹操卖命。
史书记载曹操从小就工于心计,并且属于行家里手。曹操小时候很调皮捣蛋,惹得叔父经常去他父亲那儿告状,所以曹操为此经常受到毒打,于是曹操不动声色,寻机报复。正巧叔父刚要出门,曹操就抱着肚子佯装痛得直打滚,还大声疾呼救命,叔父见状忙去告知哥哥,说曹操肚子疼得要死人了。
过了一会儿,曹操见叔父从大门进来,赶紧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于是父亲责问曹操,他却笑着说:“我身体很健康,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肚子痛的症状,您别听叔父在那儿胡言乱语。”从此之后,曹操的父亲不再听信叔父的话了。
而“喜怒不形于灵”者则需淡泊名利、“心境宽松,身在局中,心在局外”,即使是面对死亡也同样不会惊恐万分,而是从容自若地镇定接受,就和平常一样谈吐自如高雅。
陆机在这方面就运用得非常好,《世说新语》中有个发生在华亭鹤唳的故事,陆机在河桥战败后,又遭到卢志的谗言加害,所以成都王司马颖决定将他正法。在被处决之前,陆机叹息道:“我是多么想再听一听家乡华亭台的鹤鸣声呀,不知能有机会再听到吗?”
人在孩提时,由于生活环境很自由,所以心里的高兴和怨气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性子表现出来,或挂在脸上,或用嘴喊叫,这段时间是欢快的,没有任何负担可言。按照中国的传统来讲,这个阶段的表现只能被称之为孩子,是不成熟、不懂事、幼稚的表现。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奇妙地发现大人的秘密,其中第一条就是心理和表皮相脱离。就如一块干净的白布被放置于脏水中,当它不断地吸取水分与它的溶质渗透在一起时,这个孩子便成熟了。
做到喜怒不形于色是一个人阅历和性格的体现,而非一时之计能够控制的。其实,这是做人的一种境界,经历事情少和领悟能力不强的人是很难做到这点的,所以,城府深的人自然不会将喜怒挂在脸上。
成功人士或者是社会经历比较丰富的人都会将喜怒深深地埋在心底,所以在心智上就会显得很成熟,遇到棘手的事情一般都是先听,再看,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态度,而是将所有因素都考虑周全后再制定出策略。
智者做事一般都先学会忍耐,这也是磨炼性格的过程,在处理事情上一定会给自己留有余地,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比原先要成熟多了,别人很难一眼看穿你的心思,所以遇事应少说话,少表态。当不公平的待遇来临时,首先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用理智的思维去看待和思考周围发生的一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典】好众辱人者殃。
注曰:己欲沽直名而置人于有过之地,取殃之道也!
王氏曰:“言虽忠直伤人主,怨事不干己,多管有怪;不干自己勾当,他人闲事休管。逞著聪明,口能舌辩,论人善恶,说人过失,揭人短处,对众羞辱;心生怪怨,人若怪怨,恐伤人之祸殃。”
【释评】自己想博取刚直的名声,而把别人置于受冤枉、受侮辱的地步,这种人自身是要遭殃的。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道出做人的真正意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国儒家文化的精华之处,它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将对待自身的行为标准作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凡事将心比心,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的感受,正如自己想得到优质的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得到这样的生活,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得到别人的帮助,同理其他人也会这么想。
智者为什么会如此友善地考虑到其他人呢?究其原因是你种下什么种子,收获的就是什么果实。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个个性;播下一个个性,收获一个命运;播种一个善行,收获一个善果,这就是推及心理,正是由于这种心理的存在使得我国产生过诸多位先贤。
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崇高典范。大禹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完婚时,就临危受命接受治水的新任务,当他得知很多乡民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充满愧疚地告别新婚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日夜不停地疏导洪水。因为任务紧急,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苦战13年的治水英雄大禹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将洪水引入大海,保住了人民的性命和财产,消除了水患,成为流传千古的英雄,他的丰功伟绩也成为流芳百世的美谈,所以在民间流传着一首《大禹治水》的民谣:
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为民解灾难。
实地观测搞调查,团结勤快听意见。
三过家门而不入,废寝忘食沥肝胆。
河道疏通水患灭,灌溉农田万民欢。
时间转移到战国,有个名为白圭的人在与孟子谈起大禹治水这件事情时,夸下海口说:“如果将我派去治水,我一定能比大禹做得还好,而且不用花费那么长的时间,我只需将河道疏通,然后让洪水流到附近周围的国家中就可以了,这样不仅时间短,而且很节省精力。”
孟子毫不客气地说:“你错了!如果你将邻国作为泄水的地方,一旦洪水倒流回来,就会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这也是“以邻为壑”成语的由来。
两人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防洪治水,大禹治水是将洪水引入大海内,耗费了13年的时间和精力,可谓费时费工,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不仅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同时还保住了邻国人民的安全,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值得众人学习。
相反,白圭只是单纯地想着自己国家的人,而不为其他人着想,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错误思想,终将葬送自己,可谓害人害己。
你有权利以非公正的态度对待别人,但是你的这种态度会给自己造成自食其果的局面。而且,退一万步讲,你所释放出的任何一种思想都会形成一种结果,同样也会回报到自己身上。因为你的思想和行为都受自我暗示的影响和控制,而且将在潜意识中修正你的个性。
“推己及人”这种道德情怀不仅存于中国,而且也广泛地影响着全世界,国际红十字协会总部里就悬挂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体现出人类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向往和憧憬。
俗语言:人和万事兴。这种推己及人的嘉言懿行,正是渗透着“人和”的润滑剂。所以,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在待人处世上应该时刻切忌心胸狭窄,凡事应以宽宏大量的态度应对,倘若这件事情是你讨厌的,切忌硬推给别人,否则就会自食恶果,一是破坏你与他人的关系,二是将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糕,最终变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平等地待人处世,这是关注自身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表现。要记住: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但是在如今现实的社会中,很多人都不能恪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取而代之的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和心得,不在乎甚至忽视他人的看法和感受。这样的人最终会害人害己。
无论是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在政治方面都应清楚地认识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深刻内涵,这条经久不衰的人际关系原则就会使你受益无穷。
人心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原典】戮辱所任者危。
注曰:人之云亡,危亦随之。
王氏曰:“人有大过,加以重刑;后若任用,必生危亡。有罪之人,责罚之后,若再委用,心生疑惧。如韩信有十件大功,汉王封为齐王,信怀忧惧,身不自安;心有异志,高祖生疑,不免未央之患;高祖先谋,危于信矣。”
【释评】人心对统治者或领导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唐太宗李世民说:“君王是舟,老百姓是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里的水,指的就是人心。无论是领导还是君王,在面对下属的时候,要懂得获取人心的方法,方法和态度正确了,才能真正地得到人心。
《诗经·卫风》中有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大意为,你对我好,我会加倍对你好。朋友之间尚且如此,如果能对下属,甚至是敌人做到“投以木桃”,如此这般胸襟势必会让他们感动得痛哭流涕,从此甘心为你效命,至死不渝。
有人认为“宽恕是一种比较文明的责罚”。这话说得不无几分道理,在你有能力责罚对方时,你却没有责罚他,而是原谅了他的罪行,这就是一种宽恕,同时,还是一种掌管他人的法宝。运用这种宽以待人、以德报怨的处事方式,即使是敌人也能被你感化,最终归顺到你的旗下,成为你可以依靠的人。
战国时期,楚庄王亲自率大军外出讨伐,结果大获全胜。当班师回京城郢都之时,老百姓夹道热烈欢迎,场面堪称盛世。为了庆祝卓越的战功,楚庄王在渐台设宴款待文武百官,谈笑之间,群臣频频举杯为庄王祝贺,酒酣淋漓之际,楚庄王还令自己的嫔妃与群臣同席畅饮。此时歌舞升平,人们猜拳行令,玩得很热闹,不知不觉间太阳下山了,但是,庄王和群臣玩得意犹未尽,于是,命令随从点起蜡烛夜宴,又命宠妃许姬斟酒助兴。
谈笑之间,众人早已酒足饭饱,就在此时,忽然刮起一阵大风,顿时间所有的蜡烛都被吹灭,漆黑忙乱之际,一个胆大妄为的人居然趁着酒劲扯住许姬的衣袖,这令许姬十分恼怒,但是又不好当场声张,于是便与对方拉扯着,机智的许姬扯断了那人帽子上的缨带,对方才惊慌地逃之大吉。于是,许姬走到庄王面前,附耳如实禀报刚才发生的一切,并且请求庄王严加查办那个色胆包天之人。
楚庄王听完之后,沉吟片刻,吩咐侍从先不要点灯,然后令在场的官员解开缨带,摘下帽子,继续尽情地畅饮。听此命令后,群臣纷纷解开缨带,摘下帽子,这时庄王才命人掌灯点烛。灯火通明之下,只见群臣绝缨饮酒,已经无从辨别谁的缨带被扯断。只见楚庄王继续与群臣饮酒作乐,就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直至深夜方才散场。自此之后,楚庄王再也没有提及此事。
楚庄王的气度非常人所能比,而且充满了人情味。数年之后,楚军与晋军交战,楚军明显处于弱势,敌我力量悬殊之际,楚庄王正愁无所应对之时,一位将士冲向敌阵,使战争转败为胜。这名将士就是当年醉酒调戏庄王爱妃的人。
楚庄王当年秉着“经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的理念,放了对方一马,这种博大宽广的胸襟最终赢得了对方的尊重,才使得这位将士能够在战场上为庄王奋勇杀敌。
隋炀帝时期,李靖任郡丞一职,当他最早发现李渊有图谋天下之意时,曾经亲自向隋炀帝检举揭发。李渊灭隋后要杀李靖,但是李世民坚决反对报复,并且再三为他求情,最终留他一条性命。后来,这位李大将军驰骋疆场,征战不疲,安邦定国,为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
魏征曾经教唆太子李建成铲除李世民,但是,李世民对此毫不在意,而且还不计前嫌地量才而用,使魏征觉得“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于是便加倍地为唐朝效力,至死不渝。唐朝的兴盛、繁荣,与李世民不计前嫌、唯才是举有着直接的关系。
没有真正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对于昔日的敌人,如果他能够给你带来好处,你不妨考虑量才而用,给予对方平等的待遇,这样不仅可以感化对方,还可以做到为我所用,树立自己的威信,从而得到更多的尊敬和爱戴,有助于巩固自己的大业,最终成就一番功业。切忌打击报复昔日的敌人,否则会为自己埋下更多的怨恨,树立更多的敌人。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心术权谋,手段残忍,近乎于令人发指,但是,她不仅爱才,而且还十分地惜才,对于能力超群的人,她常常采用以德报怨的手段来博得对方的好感,并且使之成为自己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