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古代礼节,帝王所到之处,众人就应立即起立迎驾,以此来维护封建的等级制度,但这却不是佛场中事。梁武帝的行动本身就说明,他是一位不懂得或者不信奉佛法的人,他之所以标榜信佛,只是假借信佛礼佛为手段,从中获取好处,以巩固帝王地位,可以简单视为一种交易。
佛家说,众生皆平等,人人能成佛。所以,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如果佛法、真理能够屈从于帝王或者其他势力的威胁,想必是法地也能够动摇了。法地如果动摇,那么周围的一切都将不安,世界也将陷入黑暗之中。正是因为善慧大师看出了梁武帝的私心,所以故意藐视他的到来,并且以佛法大于帝法给他以回敬。在善慧心中,佛法更大,众生平等的信念更崇高。
与那些趋炎附势的人相比,善慧的心完全没有被名利诱惑,在他的心中,帝王的威胁和宠辱对他是构不成威胁的,因为他视名利为粪土,毫不介意自己能否获得帝王的喜欢。
寒山与园清寺的僧人拾得是私交甚密的好友,二人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偈。两人常用桦树皮做成帽子,然后穿得破破烂烂地站在长廊的一端大声地吟诗,时而还在村中引吭高歌,世人都视他们为疯子。
闾丘胤要前往丹丘做官,临行前,恰逢刚从天台回来的丰干禅师。于是,闾丘胤便问丰干禅师:“天台那个地方,有什么贤人可以招做人师表?”
丰干禅师回答道:“园清寺里的寒山、拾得,就是文殊、普贤二菩萨。”于是,闾丘胤在到官三天之后,便亲自前往园清寺。一看见寒山和拾得两位诗僧,就立即施礼下拜。寒山大笑着说:“丰干真是多嘴!您连弥勒佛(丰干)都不认识,何必对我们施以礼拜呢?”说完之后,就拉着拾得走出寺院,回到岩窟之中,此时,只见洞穴的门自己就合上了。
寒山经常会在竹子、树木以及石壁上记下诗句。其中写过一首诗为:“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正是因为寒山领悟了人生的真谛,所以他才鄙薄功名富贵,心甘情愿地过着清贫而自在的生活,就如同他写的诗句一样。因此,他的人生注定会自得其乐,毫无忧虑。深山虽然有路,他却不曾让其通往尘俗的世界,所以无心无欲的寒山认为官府中人没有什么值得攀援的。
怀着一颗清净之心的人,恰如“圆月上寒山”。因此,当闾丘胤这个官府中人来参拜寒山和拾得两人时,他们便看出闾丘胤的来意,所以不愿与之交往,目的很明显,就是怕污染了他们清净的生活,于是便毫不客气地让闾丘胤吃了闭门羹。
佛家言:“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又言:“若欲学道,先须贫苦炼行。”所以,真正的高僧不会被名利和财富所打动,因为他们固守着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属于自己的乐土中日益精进地修行,净化自己的心灵。
爱财曰贪,爱食曰婪,自古至今,获得不愉快之人,都是因为欲望太多,无论是对钱财的欲望还是对权力的欲望,欲望越大,则痛苦越多。反之,如果一直保持一颗平淡的心,做一个知足常乐的人,自然会过得平安喜乐。
居安思危,切忌贪鄙苟得
【原典】短莫短于苟得。
注曰:以不义得之,必以不义失之;未有苟得而能长也。
王氏曰:“贫贱人之所嫌,富贵人之所好。贤人君子不取非义之财,不为非理之事;强取不义之财,安身养命岂能长久?!”
【释评】以不义的方法得来的东西,必定会因为不义的方法而丢失。身处平安之地而不忘危难,现在拥有的东西能够珍惜,这样的人才无所短而有所进。孔子曾以“富贵无常”告诫王公,勉励百姓,在富贵的时候要想着发展,不要忘记穷困时候的事情。如果停滞不前,或者因为富贵的地位而穷奢极欲,那就非常危险了。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集团的创始者李克用有一个儿子叫李存勖,文武双全,堪称一代名将,父子割据一方,声威浩大。李克用一生致力消灭后梁,无奈未果。临终前,他把自己的几个孩子叫到病榻边,以三支箭赐给李存勖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重任在肩,李存勖痛哭发誓,一定实现其父的遗志。
李存勖武艺高强,打仗时常常冲锋在最前方,经常在重围中被部下拼死救回,他却依旧勇猛。正因为如此,后唐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先后多次打败后梁军。最后大破梁帝朱温五十万大军,后梁基本失去抵抗力。他随即北上伐幽州,活捉燕王刘家父子。九年后,李存勖再次出兵,一举将南契丹军赶回北方。随后,他长驱直入,数年后攻下后梁都城汴梁;而后回师山西,轻松剿灭了叛军,正式建立了后唐政权。
后唐建立后,李存勖是为唐庄宗。他能在几十年间靠自己不断的努力基本平定天下,实现了当年其父的遗言,确实非常了不起。但称帝后的他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终日沉醉于繁华的洛阳城中,不理朝政,只知舞榭歌台,美女宦官,致使后唐刚建立就存在着许多隐患。唐庄宗非常喜欢演戏,经常与一班伶人吹拉弹唱,甚至同台演戏。朝廷之中一派乌烟瘴气。结果仅仅在四年后,部将就不能忍受唐庄宗的昏聩奢靡,起兵作乱,叛军涌入京城大肆抢掠,以前终日冲杀于万军中的猛将李存勖竟然就这样死于乱箭下。
从一个曾经很努力的人,到最后死在乱箭下,李存勖的悲剧足可以警戒后世。纵观古今,有很多建功立业的人,打下了江山,却不能守住江山。
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一路风风火火,攻占了很多要塞。在取得了很多进步以后,太平军内部却出现了争权夺利的现象。不久后,太平军的几个首领就死的死,逃的逃。最终没有能够实现他们推翻清政府,建立政权的梦想。很多历史学家分析原因的时候会说,这是因为农民起义自古就有它的局限性。其实,局限性说的不仅仅是意识的局限性,还有思想的局限性。
取得一点成绩,人们往往会骄傲起来。通过武装斗争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财富,就沉湎在这些财富之下不能自拔,整天想着寻欢作乐,不思进取。给了敌人一个反扑的机会,自然等待自己的只有灭亡。太平天国正是如此,刚刚取得了一点成就就停滞不前,只看到自己取得的胜利,没有看到自己还面临着很多危险。
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安乐不但能让一个人一事无成,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毁掉一个国家。可以说,太平天国最终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在没有取得完全成功的时候就耽于安乐,以为清政府那么容易就被打败了,结果最先土崩瓦解的却是自己。
要建立功业,要做出一番成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事情越难完成,完成以后面临的危机也就越多。自古都是如此,打下江山后,重整江山却需要很长时间。如果一旦整治不好,那么最终还会失去江山。
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以说,做人不但要懂得居安思危,还不能目光短浅。现在取得一点成功,并不是说以后成功就会在那里等着自己。事实证明,一次成功并不能代表永远的成功。所以想要不断地取得成功,就要不断地前进,不断地将自己置于一个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只有如此,才能最终成功。
利令智昏,摒弃贪婪之心
【原典】幽莫幽于贪鄙。
注曰:以身殉物,过莫甚焉。
王氏曰:“美玉、黄金,人之所重;世间万物,各有其主,倚力、恃势,心生贪爱,利己损人,巧计狂图,是为幽暗。”
【释评】人生的悲剧大多起源于一个“贪”字。贪财、贪色、贪酒,贪的结果,轻则神志昏昏,重则无法无天,悖情悖理。如欲一生平安,首先必须从戒贪做起。
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只要生活过得简单一点,快乐其实随时可得。
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做衣服,动身前往山中居住。
后来修道者想到当自己要洗衣服的时候,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做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块布。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自己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要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了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后,修道者又发愁了:猫要吃什么呢?他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让猫跟他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没有办法,他又下山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猫就可以靠喝牛奶为生了。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修道者发觉自己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来照顾那只乳牛,这样的确很耽误修行。于是他又下山来到村庄中,找到了一个可怜的流浪汉,并将这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带到山中,帮助他照顾乳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后,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妻子,我要有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总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一年之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这位修道者再也无法静心修养。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能满足。当我们疲于满足一个又一个欲望的时候,往往就会忽略了自己真正要追求的东西。而且背负太多的欲望,总是让我们疲惫不堪,无法体验真正的轻松和快乐。
有个财主,虽然他拥有亿万财富,却总是闷闷不乐。于是他背上许多金银珠宝去远方寻找快乐,可是他走遍了千山万水也没有找到。
有一天,财主正愁眉不展地坐在路边叹息,一位衣衫褴褛的农夫唱着山歌走过来。财主很羡慕农夫的自得其乐,于是向农夫讨教快乐的秘诀。农夫笑笑说:“哪里有什么秘诀,快乐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只要你把背负的东西放下就可以。”
财主忽然顿悟——自己一路上一直背着那么沉重的金银珠宝,腰都快被压弯了,而且住店怕偷、行路怕抢,整天忧心忡忡、惊魂不定,这样怎么能快乐得起来呢?
于是,财主放下行囊,把金银珠宝分发给过路的穷人。这样,不仅背上的重负没有了,他还看到了一张张快乐的笑脸,而且心无担忧,他终于成了一个快乐的人。
人生中,我们背负的欲望太多了。很多时候,不是快乐离我们太远,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快乐之间的距离;不是快乐太难得到,而是我们活得还不够简单。
有人说,每个人的内心都像一栋新房子,刚搬进去时,都想着要把所有的家具和装饰摆在里面,但是到最后,人们发现这个家摆设的东西太多了,反而没有了自己可以舒服地待着的地方,于是就开始想着舍弃或丢弃一些不需要的东西……
有一位青年总是埋怨自己生不逢时,发不了大财,为此他整天都愁眉不展。一天他遇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老人问道:“年轻人,你为什么不高兴?”
“我不明白,我为何总是这样穷,尽管我一直在没日没夜地工作。”
“穷?我觉得你非常富有。”老人由衷地说。
这个年轻人很疑惑。
老人问:“如果现在让我折断你的一根手指,给你一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年轻人回答。
“如果我让你马上死,给你一千万,你干不干?”
“不干!”
“这不就行了,你身上的钱已超过一千万了!”老人说完笑着走开了。
我们时常和这个年轻人一样,愁眉苦脸,不能够看到自己所拥有的,却整天挂虑没有得到的东西,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
人生有两个目标:第一是享受拥有的每一种东西;第二是尽力去争取,得到想要的东西。世间更多的人都看重第二个目标,他们知道如何争取,却忘记了珍惜、体会和享受已经拥有的。
而那些真正对幸福和快乐敏感的人总是擅长数数——他们不去计算已经失去的东西,也不去计算别人比自己多拥有了什么,他们会仔细数自己正在拥有的东西。虽然这个算术很简单,却蕴涵了人生的无穷智慧。学会知足,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才能让烦恼释然,让脚步放松,真正去体验生活的快乐。
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
【原典】孤莫孤于自恃。
注曰:桀纣自恃其才,智伯自恃其疆,项羽自恃其勇,高莽自恃其智,元载、卢杞,自恃其狡。自恃,则气骄于外而善不入耳;不闻善则孤而无助,及其败,天下争从而亡之。
王氏曰:“自逞己能,不为善政,良言傍若无知,所行恣情纵意,倚著些小聪明,终无德行,必是傲慢于人。人说好言,执蔽不肯听从;好言语不听,好事不为,虽有千金、万众,不能信用,则如独行一般,智寡身孤,德残自恃。”
【释评】有才华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恃才傲物。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多数都是能够将自己的锋芒隐藏好的人。而那些不能隐藏自己的锋芒、总是将漂亮的羽毛做展示的人,最终会落得失败的下场。就像那句名言说的那样:“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