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有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寺院,传说寺院里有一口十分灵验的水井,井里的水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残疾人,一跛一跌地来到这座小镇,镇上的居民带着同情的口吻问道:“可怜的人,你是不是打算祈求寺院的方丈施舍井水医治你那条残腿啊?”
残疾人转过身对镇上的居民说:“不是祈求他医治我的残腿,而是请求他帮助我,教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为已经失去的东西懊悔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最重要的是接受现实,为以后的生活做好计划,铺好路。
英国有句谚语说:“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在这句貌似简单的话里,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牛奶已经打翻,再哭泣也没有用,还不如振作起来,从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从头再来,投入到新的战斗中。
有一对夫妻,结婚10年后才生了一个男孩,男孩自然成了夫妻二人的掌上明珠。
在男孩两岁生日那天,妻子应朋友邀请要出门一趟。临行之前,她看到桌上放着一个打开的药瓶,但是由于赶时间,她只是嘱咐丈夫赶快把药瓶收好,然后就匆匆出去了。当时,丈夫正在书房里看书,所以很快就忘了妻子的叮嘱。
小男孩看到桌子上的药瓶,觉得很好奇,又被药的颜色吸引,于是拿起来全都吃了。丈夫从书房里出来后,被眼前的事实吓呆了,他急忙抱起孩子去找医生,可是男孩由于服药过量,医生也无力回天了。丈夫悔恨交加,不知该如何面对妻子。
妻子回来后,得知噩耗悲痛欲绝,她看了看儿子的尸体,然后用抚慰的眼神望着丈夫说:“亲爱的,我爱你!”
这位妻子可谓人生的智者。她并没有被情绪控制而责怪丈夫,而是强忍住心中的悲痛,安抚丈夫。因为她知道,儿子的死已经成为事实,再吵、再骂、再责怪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还会惹来更多的伤心。丈夫已经非常难过了,自己又怎么能再在他的伤口上撒一把盐呢?不幸已经发生,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事实。
卡耐基说:“其实,忧虑并不可怕,最坏的情况更不可怕,关键是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一切,不妨应用一下万灵的公式,逐步地思考以下3个问题:第一,问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第二,勇敢地接受这种最坏的情况。第三,尽力想办法改善最坏的情况。”
接受事实不是消极保守,而是更积极地前进;接受事实,不是灰心绝望,而是充满无限的希望;接受事实,不是失败,而是一条步向成功之路;接受事实,不是回避退缩,而是更诚实地面对自己;接受事实,不是一蹶不起,而是重振旗鼓,乐观进取!
总之,面对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与其排斥和抵抗,不如试着去接受它,进而想办法改变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
一位哲人说:“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制环境,但你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的确如此,如果你心里满是明媚的阳光,天总是蓝的;如果你心里满是厚厚的乌云,天总是灰的。所以,不妨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心态。心态改变了,你就能很快地走出重重阴霾,迎接明媚的阳光。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的人在不如意时只会一味地抱怨,整天怨天尤人,终日郁郁寡欢、牢骚满腹;而有的人在不如意时不烦躁、不抱怨,心平气和,淡然处之,努力改变自己,积极地把不如意变为如意。
面对不如意只知一味抱怨的人,只能在原地徘徊不前,他们不停地咒骂着眼前的“阴暗”,却不知那“阴暗”其实正是自己的影子。抱怨就像放大镜一样,只能将原来的困难和烦恼放大,抱怨越多,困难越大,烦恼越多。
如果想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抱怨的对象;如果不抱怨,而是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你就会发现,你完全有能力改变不利的现状,获得成功和幸福。
某公司有一位女士,她觉得工作太辛苦,上司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下属又不懂得合作,所以工作十分不顺利。
于是,她去拜访一位禅师,说自己很想出家,这样以后就不用再面对工作中的烦恼了。
禅师听完她的诉说,微笑地说:“生活本就是修行。你现在对工作生厌就想出家,如果以后对出家也生厌了,那又将如何呢?”
这位女士“哦”了一声,就无言以对了。
禅师见她有所开悟,继续开导说:“你应该明白你在公司的职责,你要明白公司为什么要雇用你,上司为什么要赏识你,下属为什么要听命于你。如果你连生活都应付不了,到了寺院你又能应付什么呢?要知道,寺院有很多清规戒律,生活是非常清苦的。”
禅师顿了顿,继续说道:“你的职责就是为公司解决难题,所以你要认真履行好你的职责,你可以尝试着去揣摩上司的心理,了解他的苦恼,这样一来,你就能懂得如何协助他解决所面对的难题。对待下属也是一样,你觉得下属不懂得合作,其实问题还是在你这里,譬如你想让裁缝为你做一件衣服,你有什么要求,必须清楚地告诉对方。这样对方才可以按你的要求去做。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修行,做好工作、完成我们的职责也是一种修行。不要一味地抱怨别人,更不要奢望别人为了你而改变。能够改变自己,去适应眼前的生活,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修行!”
女士听完这番话后,脸上露出喜悦的神色,拜别禅师,转身离去。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想要改变周遭的世界是做不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唯一真正需要改变的,其实只是我们的心态。因此,当你觉得不如意时,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心态,你就能感觉到柳暗花明的喜悦。
有位哲人说:“改变你能改变的,接受你不能改变的。”很多时候,想要改变世界很难,但要改变自己却容易得多。当我们无力改变周遭环境时,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环境,为自己赢得一个全新的世界。
莉带着自己精心制作的作品到一家知名的广告公司应聘。她抽的面试号是最后一个,等待的过程漫长而紧张。为了缓解疲劳,莉向广告公司的接待人员要了一杯温水。接待人员在给莉送水时不小心将杯子打翻了,水全都洒到了那张作品上。作品立刻变得皱巴巴的,原本鲜明的线条也变得模糊了。莉一下子愣住了。该怎么办,这可是面试时要用到的作品,没有作品怎么向考官解释她的创意和构思呢?但莉知道现在抱怨接待人员根本没有用,埋怨自己的运气不好更没用。
稍微冷静了一下,莉赶紧向接待人员借来了纸和笔。在有限的时间里,她专心地用一张白纸将自己的作品简单地描画了一遍,然后在另一张白纸上将原作品被淋湿的事情大概叙述了一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是,莉从众多的面试者中脱颖而出,被公司录用了。主考官后来对她说:“广告注重创意和变通,你的作品虽然简单却体现了这点!”
由此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与其抱怨,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审视自己、改变自己,这样往往能取得比抱怨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当我们感到不如意时,切莫一味地抱怨生活,更不要试图去逃避现实,而是应该积极地改变自己的心态,想办法去解决遇到的难题。
一个人如果能改变自己,就意味着理智的胜利;一个人如果能征服自己,就意味着人生的成熟。
患得患失,快乐就会离你远去
进入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患得患失的人越来越多,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人越来越少。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指出,女性患得患失的人数比男性多20%~30%。
所谓患得患失,就是一味地担心自己的得失,并且斤斤计较于个人的得失。患得患失是束缚人精神的枷锁,是依附在人身上的阴影,是浮华、烦躁的重要表现形式。让人患得患失的可以是名利,也可以是地位;可以是成就,也可以是感情……总之是一些想得到又害怕失去的东西。
在现实生活中,患得患失的人是痛苦的、无聊的,活得很不自在、很不轻松,也很不开心。对这种人来说,人生就如同叔本华所说的那样,是在痛苦与无聊、欲望与失望之间摇晃的钟摆,永远没有真正满足、真正幸福的一天。
恋爱时,很多女人都喜欢患得患失:嫁个帅的没安全感,嫁个丑的担心遗传给下一代;嫁个穷的怕生活质量没有保证,嫁个富的怕男人出轨;嫁个没情调的怕生活没有乐趣,嫁个有情调的怕自己管不住。在现实生活中,这样患得患失的女人比比皆是。
有一个女孩曾在网上大倒苦水:“我找过一个富二代,家里特别有钱,结果他看上了一个比我更漂亮的,把我甩了;找过一个帅哥,可是很多女孩也喜欢他,他也有点花心,所以我不得不天天提防着他,怕他出轨,挺累的;找过一个有上进心的,可是他后来出国了,不久恋情就不了了之了,这种男人真没责任感啊;我现在找的是一个挺老实的,对我也很好,可是长相一般,也不会来事,而且又没有多少钱,我觉着跟着他没前途,将来能让我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吗?做女人真是悲哀呀!我该怎么办?”
结婚后,很多女人依然会患得患失:生不生孩子?什么时候生孩子?生了孩子会不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职业前景?生了孩子会不会就此沦为黄脸婆而失去老公的宠爱?
一位已婚女士在论坛上吐露自己的心声:“我一直很矛盾,一直想辞职回家当全职太太,可以不用每天朝九晚五的,同时也可以专心在家相夫教子,但是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我担心辞职后会与社会脱节,担心丢了工作会让自己经济上不自立,完全依靠男人过活,担心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可能不如从前,担心再也看不到男人的好脸色……凡此种种,莫衷一是!”
其实,做女人,与其这样患得患失,天天去计较一些生活上的得与失,倒不如活得潇洒一些,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不是一种消极和退避,而是一种理智和清醒;它提倡的不是庸庸碌碌、得过且过,而是尽人事听天命;它不是教人不思进取、止步不前、拒绝接受挑战,而是教人有所选择,抛弃那些不切实际和异想天开,客观、准确地衡量自己的实力与能力,对于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要尽全力去完成,对于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要坦然地接受,该放弃的就放弃,该争取的就争取。
有一个寡妇,靠教书含辛茹苦地将儿子抚养成人,还送他到美国去留学。
儿子完成学业后,就留在了美国,不仅有一份好工作,而且买了房子,娶了妻,生了子,建立了美满的家庭和辉煌的事业。
寡妇得知这一切之后,心中暗暗高兴,盘算着退休以后,带着退休金前往美国与儿子一家人团圆,共享天伦之乐。
就在离退休不到三个月的时候,寡妇写了一封信给儿子,说自己不久后就要飞往美国和他们团聚了。
一想到养儿防老,想到亲友们羡慕的眼光,寡妇不觉心中一阵阵欢喜。于是,她一面等待儿子的回音,一面把在国内的产业、事务逐一作了安排。
就在她退休的前夕,接到了儿子从美国寄来的一封回信。她打开信一看,里面是一张3万美元的支票。她觉得很奇怪,儿子从来不寄钱给她,而且她就要去美国了,儿子为什么还要寄支票过来?难道是给她买机票用的?她心中一阵喜悦,急忙去读信的内容:“妈妈!我们经过商量,不打算让您来美国同住。如果您要我偿还您对我的养育之恩,那么以市价来计算,约合为两万多美元,现在我寄一张3万美元的支票给您,希望您以后不要再写信来了。”
寡妇读完信,老泪纵横,想到自己一生守寡,从此就要一个人孤独终老,犹如风中残烛,情何以堪!
痛定思痛的她,突然想通了。想到自己退休以后无事一身轻,于是为自己制订了一个环游世界的计划。
在旅行中,她看到了大地的美丽,看到了各国不同的民俗风情,于是她又寄了一封信给儿子:“你要我别再写信给你了,那么这封信就当是以前所写的信的补充文字好了。我收到你寄来的支票以后,用这张支票进行了一次成功的世界旅行。在旅行中,我突然顿悟了。我非常感谢你,感谢你让我懂得了放宽自己的胸襟,让我看到了天地的伟大和大自然的美丽。”
只有顺其自然、随缘自在,才能让自己在缘散时保持一份潇洒。故事中的寡妇如果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不能看开这段即将消逝的母子因缘,心中必然会怒不可遏,一旦怒气难消,很可能会因为怒火攻心而生病,还有可能因此丢了性命。然而,面对人生的悲喜聚散,她却选择了淡然和随缘。因此,聪明的女人一定要学会随遇而安,不强迫自己,给自己一份轻松,同时也不强迫别人,给别人一个空间。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女人是生活的智者,她们能够理智地看待生活的得与失,时刻让自己保持一颗从容、恬静的心;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女人不从众,她们独立、自我,不会为了迎合别人而委屈自己;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女人思维不偏激,行事不过头,她们既不会置别人于死地,也不会对自己过分苛求;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女人乐观、自信,并且不急功近利,她们会全力地投入生活,但绝不会渴望生活回报给自己更多。
面对瞬息万变的人生,我们只有放下患得患失,才能洒脱地走出阴霾和尴尬,迎接属于自己的曙光;只有懂得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才能走出心灵的沙漠,让心灵的绿洲永不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