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女作家杏林子说:“现代社会,昂首阔步、趾高气扬的人比比皆是,然而有资格骄傲却不骄傲的人才真正高贵。”佛陀常常警惕弟子,即使修为达到了智慧圆融的境界,也应该含蓄谦虚,像颗粒饱满的谷穗一样,谷粒越饱满,头垂得越低。世人只有谨记这一点,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强大。
懂得示弱,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女人过于好强,是别人的错,她态度很强硬,是自己的错,她同样态度强硬。这样的女人很令人头疼和反感。作为一个聪明的女人,应该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强硬,什么时候该示弱。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峡谷,它的西坡长满了松、柏、女贞等树木,而东坡只有雪松一种树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简单:东坡的雪总是比西坡的下得大,当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树枝会自然地弯曲,让积雪从枝上滑落。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落,雪松自然完好无损。而其他树木由于不具备这种本领,所以无法在东坡存活。
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女人要想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不仅需要练就过硬的本领,还需要具备雪松一样的韧劲——对于外界的压力要尽可能地去承受,在实在承受不了时,学会适当地弯曲,该退的时候退,该让的时候让。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是一种高明的生存策略。只有懂得适时地示弱,才不会被外界的压力压垮,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示弱之道,古今中外的许多成功者都是借用了此道,最终才取得成功的。
秦汉时期,淮阴侯韩信曾经示弱,忍受胯下之辱,才终得拜将封侯;三国时期,刘备曾经示弱,三顾茅庐,屈身恭请孔明出山,诸葛亮不负众望,辅佐********“三分天下得其一”;越王勾践曾经示弱,卧薪尝胆,终得天下;司马迁受宫刑之后,十年不曾解衣就寝,终于完成史家之绝唱——《史记》……
这些成功者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于他们抱有同样的信念:适时示弱,忍辱负重!因为他们在示弱的那一刻,坚信自己将来总有一天会“守得云开见月明”!他们只不过是做了一个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缓冲而已。反之,眼睛朝上、目空一切、一味好强的人,终有一天会栽跟头,跌个五痨七伤、鼻青脸肿。正如一句古话所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
荣刚进公司的时候,老板有过承诺:半年内,业绩名列前茅的员工可以被提升为销售助理。这样的承诺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本来就具备有利条件的荣,当然不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因此,她每天都为自己的业绩努力拼搏,同时心里时刻惦记着助理的位子。
与荣同时进公司的新人一共有4个,其中一个被安排在客户服务部,其余三个都在销售部。大家都瞄准了助理的职位,因此竞争异常激烈。荣利用自己的优势,先声夺人,在前三个月内业绩一直遥遥领先,受到老总的多次表扬。但荣的表现也给部门的其他人员,尤其是跟她一起进来的另外几个同事增加了不少压力。渐渐地,业绩突出的荣成了部门的焦点人物,连部门经理都因为她的锋芒而感到了压力。让荣没想到的是,当她还在为自己的突出表现扬扬得意的时候,其实自己已经成了众矢之的。很多时候,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她,在工作中发生争执时,荣因寡不敌众,总是吃亏,一旁的经理只顾忙自己的工作,只当做没看见。如此一来,其他员工更加嚣张,有时候简直就是存心找荣的茬儿。
荣看到经理的态度,就知道找他根本就没用,便直接冲进了老总的办公室。谁知一直口口声声说看好自己的老总,在听了她的哭诉之后竟然说:“年轻人千万不要养成锋芒毕露的习气,要懂得尊重前辈,与同事们友好相处,大家都知道你很努力,也很能干,但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人员,懂得为人处世更重要。”
不可否认,锋芒毕露的年轻人通常都是有才气、有信心、敢闯敢干的人,他们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和精神。但是,在职场上,面对前辈和同事,还是应该调整心态,适当示弱,收敛起灼人的锋芒,把这种劲头用在该用的地方。在职场上,只有你不太拿自己当回事儿,别人才会把你当回事儿。
示弱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的忍让;示弱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坚定地站立。示弱是一种品格、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胸襟、一种智慧、一种谋略,是做人的最佳姿态。在自己无知或一知半解的时候,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当生活的重荷负载太多的时候,卸去那份多余的沉重,生活才能轻松愉悦;面对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正视并改正错误,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总之,该示弱时就示弱,就能巧妙地穿越“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荆棘与坎坷,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无限风光!
低头是为了更好地出头
曾经有人问苏格拉底:“听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天和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苏格拉底微笑着说:“三尺!”“胡说八道,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如果天与地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戳出很多窟窿!”苏格拉底不紧不慢地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想很好地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苏格拉底可谓一语道破了人生的真谛:做人要懂得低头。
在印度,有一家非常著名的佛学院——孟买佛学院。这家佛学院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在正门的一侧开了一个小门,大约只有1.5米高,0.4米宽。这让很多进入孟买佛学院的人都很纳闷:这么大的佛学院,有宽敞巍峨的大门可以自由出入,为什么还要开这么一个又矮又窄的小门呢?原来,这个小门是专门用来给所有新生上第一堂课的。老师带领所有新生来到这个小门前,然后让每个人都进出一次。而大家都是弯腰侧身进出的。然后老师说:“由大门进出当然方便,而且体面、有风度。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出入的地方并不一定都有大门,即便有也不见得可以随便出入。这时候,只有懂得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自由出入。否则,就只能被碰得头破血流或被挡在院墙之外了。”
有人把孟买佛学院小门的启示概括为弯腰或低头的哲学,不仅佛家的哲学隐藏在这个小门里,人生的哲学也隐藏在这个小门里:在人生的道路上,尤其是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几乎没有宽阔的大门可以走,只有懂得适度弯腰或低头的人,才可能通过一扇又一扇的成功之门。
无论我们的资历、能力如何,在浩瀚的社会里,我们都只是微乎其微的一分子。当我们想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时,当我们把奋斗目标定得很高时,我们一定要学会低调,学会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态,把自己看轻些,把别人看重些。那些整天唱高调、自以为是的人,通常会被别人鄙弃,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欣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职业女性,她毕业后进入一家宣传公司做业务助理。繁杂的工作内容让她逐渐心生厌倦,而且公司的发展空间又小,于是一年后她选择了辞职。之后她又进入一个教育机构做财务工作,同样因为工作内容枯燥,很快又选择了辞职。
对工作的百般挑剔,让欣产生了继续深造的念头。怀着对深造的憧憬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美好规划,她又重返了校园。两年后,她获得市场营销学硕士学位,接下来的三年她又继续攻读了国际管理专业的博士,并最终拿到了博士学位。
欣的高学历使她在求职过程中非常顺利,但她还是和原来一样,只要是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中出现一点儿不顺意,她就不停地抱怨。而且对于一些同事的工作习惯,她也十分看不惯,经常在工作中对别人大加指责。因此,她很快在办公室里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不久,她又辞职了,紧接着又跳了几次糟,结果都不甚满意。
无奈之下,欣只好去向一位职业咨询师请教。咨询师听了她的讲述之后,说:“放低原来的自己,才能成就未来的自己。”欣翻然醒悟。从那以后,她对自己来了一个彻底的“空杯”,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个性和姿态,也没有了怨天尤人的情绪。现在,她已经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成了一个在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中层管理者。
其实,欣先前之所以失利,完全是因为她不懂得放低自己,她的职业前途完全被她“硕士、博士”的光环给葬送了。因此,聪明的女人一定要懂得放低自己,只有放下自己的高身段,不拿自己当回事儿,才能超越现在、超越自我,赢得成功。
一天晚上,杨先生和几个朋友一起去酒楼吃饭。杨先生一向酒量很差。很快他就脸红、脖子粗了。随着越来越多的酒精进到肚子里,杨先生的话也逐渐多了起来。他拿着酒杯,搭着另一朋友的肩膀,说起了自己前两天的“丰功伟绩”:“我前些天搞定了一个大客户,拿下了一个大单。两年之内,我都不愁没钱给员工发工资了……”
说到兴头上,只见杨先生站起身,把手一扬:“我相信我的公司一定……”
“啪!”他光顾着豪气冲天了,却没注意到旁边的服务员正端着酒瓶走过来。很凑巧,他挥起的手正好打在了酒瓶上。酒瓶一下子被打翻在地,“啪”的一声碎了,酒水溅在了他的鞋和裤子上。
服务员惊慌失措,急忙一个劲地道歉,一脸害怕的样子。她害怕是有理由的,因为杨先生有可能让她赔那瓶酒,也可能让她赔鞋和裤子,还有可能因此不买单了,当然,她最害怕的是因此丢了工作。
这时候,酒楼的老板走了进来(老板是个40多岁女人,精明干练,是个典型的女强人),她看到这种情况急忙走过去,从口袋里掏出纸巾蹲下来帮杨先生擦皮鞋。
杨先生经过这么一折腾,酒也醒了,他赶紧把酒楼老板扶起来。“这是干什么!”杨先生说,“我喝多了,不小心把酒碰倒了,不怨这个小姑娘,你可别为难她啊!”
“谁碰倒的并不重要,您的鞋脏了,我帮您擦,这是我的责任,因为您是我们酒楼的客人。”老板很自然地说,完全没觉得自己一个堂堂的老板蹲着给人擦鞋很丢脸——她是放下身段、放下老板的架子为客人服务的,难怪她的酒楼开张不到一年,就已经开了好几家分店了。
由此可见,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学会放下身段。只有放下身段,才能提高自己的身价,路才会越走越宽。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要凌绝顶,必须先低头。低头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而是一种超凡的能力。它是保护自己免遭排斥和迫害的最有效法宝,是消除前进阻力的最有效手段,是战胜强大对手的最有效武器,是一种韬光养晦的隐忍,是获取成功的必要付出。学会低头,我们的人生之路才能走出一个又一个精彩!
争论,赢了也是输了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是必然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问题和他人发生争论。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个习惯:只要是自己认为正确的,就非要与不同意见的人争一个输赢,但是争赢了又如何呢?除了短暂的胜利感之外,换来的只能是问题的暂时搁浅,而且与对方的契合点会越来越少,距离会越来越远。
争论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双方争议的方法是让双方冷静地坐下来,一起找到问题的共同点,有了共同点就有了双方可以互相沟通的契机和平台。这样,一般都可以顺利地解决争端。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急性子、直肠子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喜欢与人争论,无论这件事是否值得去争论。其实这是完全没必要的,毫无意义的争论,除了显示出自己的心胸狭窄、好勇斗狠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好处。
19世纪,林肯手下有一名年轻军官,性情急躁,个性好强,无论什么事都喜欢跟人争论不休,他经常和将士们发生激烈的争吵,影响很不好。
为了改正这个年轻人爱争辩的毛病,林肯狠狠地处分了他,并且告诫他说:“一个成大事的人,不能处处跟别人计较,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和人家争论。无谓的争论不但对自己的性情有损害,而且会让自己失去自制力。因此,在尽可能的情形下,不妨对别人大度一点儿、谦让一点儿。这就如同跟一只狗抢行,不如让狗先行一步,假如被狗咬到了,即使把这只狗打死,也不能马上治愈你的伤口。”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因为各自的立场、处境、身份、家庭背景以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同,面对同一件事情,各自的想法难免会有差异。这时候,很容易因为观点不一致而发生争论。无论你是受自己的好胜心驱使,想极力驳倒对方,还是出于一片好心,想要纠正对方的错误观点,争论都是一件伤感情的事。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避免与人争论。具体而言,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给对方说话的机会
在与人交谈时,我们一定要让沟通对象有说话的机会,即使对方说的观点和我们不一致,也要让对方把话说完,千万不要急着和对方争论,否则只会增加彼此之间的误会和隔阂。
小孙代表部门参加了公司举办的职业技能比赛,并且拿了冠军。为部门赢得了荣誉之后,小孙开始飘飘然起来。上司为了不让她因此骄傲,打算先挫挫她的锐气,然后再肯定她的成绩。
上司把小孙叫到办公室,和颜悦色地对她说:“年轻人要沉得住气,要学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