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刻意探听别人的隐私是一件不文明的事情,因此很多人都要求自己“非礼勿听”、“非礼勿视”,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不过,尽管如此,我们也可能会在无意中知晓一些别人的秘密。这虽然不是我们的错误,也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不利影响,但是为了免除后患,也一定要把牢嘴关,不要轻易将别人的秘密说出来。否则,遭受损失的不一定只是当事人,你也有可能被一起拉下水。
刘颖今年上大三,本来相安无事,已经开始按部就班地准备考研,但谁知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刘颖彻底乱了阵脚。
原来,刘颖所在的班级里去年发生了一个小“风波”:崔小园是一个家境不错的女孩,她所用的东西都比其他同学的要好一些。一天早上,在教室里,一个叫文冰的女孩不小心打坏了崔小园的眼镜。文冰马上说道:“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的眼镜多少钱?我一定赔给你!”崔小园连忙回答“没关系”,但随后却开出一个令文冰惊讶的价格:1900元。崔小园表现得很平静,说道:“如果这眼镜不值钱的话,我也就不让你赔了。但它是我姥姥送给我的礼物,我弄丢了她一定很伤心。你也看到了,这镜框不一般,是翡翠的。”文冰愣在原地,不知该说些什么。这对于家境普通的她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最终,文冰还是咬着牙借来了1900元,还给了崔小园。而她自己,则每个月都要把生活费压缩到最低,以偿还欠款。一到大三,文冰就迫不及待地找了一个实习单位,提前上班挣钱去了。
这件事本来就这样平息了,但谁知有一天,刘颖在眼镜店看见一个和崔小园一模一样的眼镜,标价竟然只有200元。刘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向老板确认,直到老板说:“这副眼镜不可能用翡翠来做镜框。”刘颖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她对于崔小园的欺骗行为十分气愤,回去便将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同学。一时间,所有人都知道了崔小园的把戏,班里充满了对她的讥讽之声。崔小园当然也不示弱,她见东窗事发,十分记恨刘颖,每天都找机会和刘颖“较量较量”。
刘颖的行为虽然属于“路见不平”、“行侠仗义”,但在事情与自己无关、且当事人都已经离开的情况下,直接将实情说出来的做法实在有些太冲动。在这种情况下说出实情,除了让崔小园记恨自己之外,对于整个事件已经起不到太大的挽回作用。与其如此,不如暂时当做没有发生这回事。假如日后文冰返回学校,再偷偷告诉她也不迟。
当我们遇上一些特殊的问题时,一定不能凭冲动做事,更不能过于耿直、老实,而要先权衡事情的利弊,懂得用打马虎眼的方式来对待事情,从而使自己避免陷入一些不必要的危机。
一位皇帝与一个大臣某次经过一座庙,看到了一尊弥勒佛像,金光闪闪,笑容满面。皇帝指着佛像问道:“爱卿,你可知道他为什么对朕笑?”大臣回答道:“皇上是文殊菩萨转世,是当今活佛,佛见佛故笑。”皇帝听了很是开心,捋着自己的胡子不断点头。突然,他想到这尊佛从谁的角度看都是在对自己笑,便又开口问道:“那他为什么对你笑?”大臣灵机一动,回答道:“他笑臣成不了佛。”皇帝听了笑得更开心了,迈着昂扬的步伐走出了寺庙。
试想,假如皇帝在问第一个或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大臣老实地说一声:“他对谁都笑。”那么不仅无法哄得皇上高兴,还有可能给自己惹一个“欺君之罪”——没有人能和皇上相提并论。而他用打马虎眼的方法,唱了一小出“糊涂戏”,不但让自己免于一场危机,还哄得皇帝心花怒放。
可见,有时打个马虎眼、“装装”糊涂,不但对事情没有损害,还能保证自己的平安,让事态平稳发展。对于一些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或者不伤大雅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全部弄个清楚,或者将自己知道的全说出来。该糊涂的时候就糊涂,既是明哲保身的好方法,也是为人处世的“万金油”。
点“语”成金
人有时候需要有一点“糊涂”精神,糊涂不是昏庸,而是一种生存方式。相比于那些凡事都要插一把手、什么话都不经过大脑就直说出来的人,“糊涂”的人往往更安全,更能够保全自我。当然,“糊涂”也不是让我们助纣为虐、包庇罪行,只是教会我们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使自己不至于往枪口上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