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对于惩罚者本身所造成的惩罚不亚于对受害者本身。
——汤玛斯·杰弗逊
没有人会拒好意于千里之外。
——罗兰
用尊重解决矛盾
郑刚最近非常幸运,不久前才被一家大公司挖角,而他的职位也从原来公司的市场经理升为了新公司的副总裁。一次在酒吧里聚会时,朋友们见到他,纷纷向他贺喜,郑刚也是难掩自己的兴奋之情,多次站起来向朋友们举杯。
然而不久后,郑刚又来到了同一家酒吧,不过这一次,他显得有些消沉,有一些好管闲事的朋友坐到他旁边,向他问起心情不好的原因,郑刚苦笑了一下,将自己跳槽后的遭遇娓娓道来。
郑刚在业界是一匹有名的黑马,他在3年的时间里带领自己的团队为公司创下了惊人的销售业绩,而这也让他成了猎头眼中的抢手货。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郑刚决定换一个更大的平台发展,于是离开了自己原先供职的企业,进入了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然而在这里他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由于郑刚是空降到新公司的,因此新公司里很多员工和领导并不看好他,而且大公司独有的气势让员工们也自视甚高,他们都认为郑刚是因为运气好才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绩,换句话说,新公司的员工对他缺乏认可度,尤其是那些公司总监级别的高层。因此郑刚一上任,底下的员工就用消极怠工的方式来表示自己的态度。
其实如果只是公司底层员工有意见,郑刚还不太在意,但事实上公司里的好几个高层主管也加入了这种消极怠工中,而这一切严重影响了郑刚的工作。因为郑刚凭借自己对市场的独到眼光,已经察觉出了这家公司在市场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已经拟好了未来一段时间公司在改善这种状况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但当他将一切上传下达后,却仿佛石沉大海般,没有收到任何回应,计划案也被搁置了。经过多次沟通后,郑刚发现自己很难解决与手下员工以及高层主管之间的矛盾。
面对不配合的团队成员,郑刚心里十分沮丧,他甚至已经想过了要怎么向董事局递交辞职报告了。
郑刚的朋友很多也已经做到了公司的高层,其中有一位在外企任职人力资源总监的朋友听了郑刚的遭遇很感兴趣,他对郑刚说:“你是不是总是用副总裁的方式交代工作?”郑刚听了这位朋友的话,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朋友见他愣住了,笑了笑,接着说:“有的时候,你要假装笨一点,才能更贴近底下的人。如果你总是那么聪明,而他们本身对你又有偏见,而你又从不给别人留有余地,他们心里会多恼火啊。”
郑刚是一个悟性很高的人,听了这位朋友的话豁然开朗,在道谢之后,他又一次兴奋地离开了酒吧。
第二天,郑刚一改往日的行事风格,他先是找到自己原先做好的那份计划书的电子版,然后他不慌不忙地给那几位搞消极怠工的高层主管每人写了一封E-mail。在E-mail里,他将自己的计划简单地解释了一下,然后再以咨询的口吻,询问几位主管的意见。郑刚相信,不管是谁来读这几封电子邮件,都能从中体会到一种尊重。
不久后,这几位高层主管纷纷打来电话,在电话里他们客气而诚恳地表达了自己对郑刚这个计划的实施意见。之后,在这几位高层领导的支持下,郑刚的计划很快就传达到了相应的员工那里,原本被拖了一个月的计划终于得到了实施,而花费的时间仅仅是一天!
人们在与人起了冲突后,时常会说这样一句话:“你以为你是谁?”的确,在这个讲求合作、讲求团队效应的职场中,你以为你是谁呢?郑刚的案例其实已经将这个道理说得很明白了,虽然位居高位,但依旧不能事事躬亲,也就是说所有的事都有赖一个更全面的团队才能体现价值,那么当我们与自己的团队成员产生矛盾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没错,就是尊重,如果我们只关注矛盾的本身,很可能所有的矛盾最终都无法得到解决。郑刚与新公司高层主管以及员工的矛盾出于后者固有的偏见,而偏见是一种思想甚至是一种文化,除非后者从主观上愿意消解这种偏见,不然偏见会一直存在。而这件事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郑刚辞职走人。但郑刚最后选择了一种更聪明的做法,就是不从矛盾本身入手,而是先尊重与认可他人的专业程度,表示出自己的诚意。最终,郑刚的问题迎刃而解了。
矛盾要分类解决
职场是个是非之地,名目甚多的矛盾对资深职场人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有时候处理不好也会焦头烂额。一般来说,职场上的矛盾无外乎以下几种:
1.老鸟与菜鸟之间的矛盾
在职场上,资深员工与新进员工之间的矛盾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尤其是那些员工年龄层覆盖较广的单位、部门,由此产生的矛盾更是不胜枚举。很多职场“老人”和职场“新人”之间矛盾重重,在职场老人看来,新人往往抗压能力差,做工作时挑三拣四,失败了又喜欢找理由、逃避责任。故而有资深职场人将这些职场新人,尤其是“80后”职场人称为“草莓族”,意思是说这些人表面光鲜亮丽,实际上一碰就破。
针对这种指控,职场新人们也不甘示弱,将那些奉经验为圭臬、顽固保守的职场老人们称为“榴莲族”,意在指控职场老人是一群固执己见、抱残守缺且脾气臭臭的人。
总的来说,老鸟与菜鸟之间的矛盾有个人和时代背景的原因,也有职场大环境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职场环境为员工造成了太多现实压力的原因造成的。很多资深职场人信奉“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观点,认为只要教会徒弟,就会饿死师傅。
余涛是个典型的“70后”,他在刚刚进入公司的时候,一直牢记自己哥哥、姐姐们的告诫,在职场上坚持将自己的位置摆得很低,而且对公司的前辈们毕恭毕敬,还自愿承担了很多分外的工作。就这样“夹着尾巴做人”很久,才得到了上司和同事们的认可。
然而,最近公司又招聘了一批“80后”新员工,这让余涛感觉危机重重。首先让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学历问题。这一批“80后”个个都是本科以上学历,而自己只有自考专科的学历,这让余涛心中一下子增加了很大压力,心里总是不断地想:老板会不会认为我的学历已经跟不上公司的需求了呢?
紧接着余涛又发现新来的这批“80后”与自己在行事作风上有很大区别,相比自己的“夹着尾巴做人”,这些人则张扬个性多了,他们很快就和公司里的同事打成一片,虽然这些人都是他们的前辈。
此后余涛又陆续发现了很多问题,而这也让他更加反感公司的这些“80后”了。最让余涛感到惊讶的是,他发现原来老板眼中的红人——自己,已经在无形中被打入了冷宫。很多时候,老板更愿意采用这些“80后”比较冒险的企划方案,而对自己中规中矩的老办法已经“不感冒”了。
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余涛一直心神不宁,甚至多次产生了离意……
的确像这种后来者居上的情况,很多人都曾碰到过,这难免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负担,面对那些每天在一起打拼的同事,自己却输给了后来的毛头小子,这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难以接受的事情,如果说输给经验比自己老道的人,人们可能会有诸多理由来安慰自己受挫的心,但如果输给一个后起之秀,除了能力不如人之外,还有什么更好的解释呢?这样的心理让很多资深职场人对新人采取放任、打击的态度。
不过转念想想,竞争虽然是一种压力,但更是让我们发挥自己小宇宙的无穷动力的来源。有句老话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若真的生活在真空的没有竞争的环境中,玩物丧志、变成一个脱离大环境的“呆子”也就不是什么天方夜谭了。
正如有些人说的,在职场上没有常胜将军,所有的荣耀都属于昨天,我们无法阻止别人的进步,但我们有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除了职场老人对职场新人有偏见,职场新人对职场老人也有颇多微词,认为某人跟不上时代,思想老旧又顽固不化,做事方法过于死板,时常向新人实施职场冷暴力等都是职场新人不满职场老人的原因。
这种由新老之争引发的职场矛盾,其危害往往是潜移默化的,而且多数情况下这种矛盾并非剑拔弩张地对峙而是潜伏在人们的心里。解决新老员工之间的矛盾,最重要的是“求同存异”。
2.同事间的矛盾
在职场中还有一类不可忽视的矛盾——同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一般是职场矛盾中的主流。相比之下,女同事之间更易产生矛盾。
让同事们产生矛盾的事情很多,如果一个人天生多疑,那么一个怪异的眼神,也会让他浮想联翩。对于这种人,就算是你万分小心,也难免会与其产生矛盾。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职场上的矛盾的主体至少是两个人,如果我们总是将眼光放在别人身上,那么我们就会将对方看得越来越清楚,同时,在我们过度关注别人的时候,关注自己的时间自然就减少了,那么我们对自己的形象就会越来越陌生。我们是改变不了他人的,而我们自己又无法发现自己的问题,那么矛盾激化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不可否认,在职场上有很多矛盾是由一些特定的事情引发的,但很多时候,当我们与一个人产生了第一次的矛盾后,此后就会陷入一个矛盾的怪圈之中,从此以后再也不得安宁,因为一旦牵扯到这个人,那么矛盾就会自然地激发。
在职场上就事论事地解决矛盾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事情,在职场中一样要学着修身。毕竟工作只是一时的事,而做人却是一辈子的事情。
3.下属与上司的矛盾
南风和北风之间有一场约定,如果谁能让行人将自己的外衣脱掉,谁就赢。在比赛的时候,北风不顾一切,肆意刮起一阵刺骨寒风,结果街上的行人纷纷把外衣收紧。而南风则智慧多了,它仅扬起阵阵微风,街上的行人感觉微风拂过,神清气爽,春意浓浓,于是一个个都将外衣脱了下来。不用多说,这场比赛南风胜过北风。
这是法国寓言诗人、作家拉丹封写的一则寓言,后来这个寓言被管理学家们所重视,并由此总结出了著名的管理法则——南风法则,又称“温暖法则”。这个管理法则涵义相当明确,就是告诫那些管理人员,对下属要秉持温和教育的方式,而不要随意采用“棍棒教育”。
的确,在现代企业中,传统的挫折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起到预期的效果了。尤其是在“80后”逐渐占领企业的时候,委曲求全不是他们的作风,职场人权是他们最常呼喊的口号。有人说,“草莓族”们没有思想,其实恰恰相反,“草莓族”往往思想活跃,只不过他们的想法时常与现实相左。对这样的“草莓族”来说,遏制其自由想象的权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如果在你所在的团队中有这样的“草莓族”,不妨多试试南风似的相处模式。
与此同时,很多人与自己的上司也有着或多或少的矛盾,很多人在处理自己与下属之间的矛盾时,思路清晰,有礼有节,但到了自己当别人的下属时,则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很多时候只能当着领导的面装“小绵羊”,然后任不满情绪在自己的腹中闷烧。
应该说,很多人已经习惯跟着领导走,自己在下面勤练功的工作模式了,但实际上,这会在无形中积累上司与下属之间的矛盾。
何瑶酒量不错,长得也挺漂亮的,因此在公司里升得很快,刚进公司两年就做了一个部门的小主管。但何瑶也有自己的烦恼,而她的烦恼就来自顶头上司——黄经理。
原来黄经理见何瑶酒量好,就总带她出去谈业务,而这个行业的业务往往都是在酒桌上敲定的。长此以往,何瑶觉得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听别人说常喝酒容易引起肝病,这让何瑶十分担心,但她多次暗示黄经理,黄经理也没有说什么。何瑶只能硬扛着,但内心对公司和黄经理的不满却越来越多了。
能够踏踏实实地按照上司的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固然是体现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然而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时常与上司沟通工作中的问题也是十分必要的。由于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敏感,故而在处理彼此间的矛盾时不能像处理同事关系那样随便,要想达到预期的结果,下属要懂得“做足功课”,搞清楚自己的上司在处理每件事时的底线在哪里。在不触及底线的原则下,下属就可以有理有据地向自己的上司提出建议和要求了,当然如果你想让其变为现实,最好不要提过分的请求。
用领导的眼光看待矛盾
什么叫“用领导的眼光看待矛盾”?先让我们看看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的做法。
在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担任公司副总裁时,经常与公司董事长田岛道治产生分歧,两个人时常就一些问题引发争论。
一次两人又产生了矛盾,田岛道治感到忍无可忍,愤而离席。盛田昭夫赶紧追过去,然后对田岛道治说:“我们两人的意见不统一是多么正常的事情啊,如果我们总是保持一致,那么公司还有必要付出两份薪水吗?若真的是这种情况的话,我们当中就必须有一人辞职了。”
说完他看了看田岛道治,见对方的脸色稍缓,就继续说:“其实,好好想想,正是因为我们总是有不同的意见,所以才能提出更多的可能性,减少公司决策上的错误啊。如果就因为和我意见不统一而辞职,那也只能说明你对我们的公司不够忠诚。”
毫无疑问,这就是用领导的眼光看待矛盾。领导一般都有一个特点,即站在较高的地方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用领导的眼光看待矛盾也是一样,不要随便将职场中两个人之间的矛盾看成是私人恩怨。职场人与同事、上司之间的联系多数依靠公事,而非私事,因此矛盾的起点往往也就是公事。而在处理公事方面,很多优秀的领导绝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林肯在做美国总统的时候,对自己的政敌非常友善,这和人们习惯的做法很不一样,因此很多人不理解林肯的做法。后来,有一个人忍不住问他:“你怎么要这样对待自己的政敌呢?你不是应该好好打击他们、消灭他们吗?”
林肯微微一笑,对提问的人说:“谁说我这样做不是在消灭政敌呢?当他们变成了我的朋友,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政敌了,这何尝不是一种消灭呢?”
对那些在公事上与自己存在分歧的人宽容一些,用更灵活的方式,处理看似积重难返的矛盾,是“领导眼光”中最重要的一点。
在职场中没有全黑全白的人,也没有全黑全白的事,若什么事都用包公那种铁面无私的态度处理是很难见成效的。在处理职场矛盾时,最重要的是明白一个道理:“水至清则无鱼。”很多时候,只要秉持着“小事糊涂,大事明白”的做事原则,对别人多宽容一些,尤其是对那些与我们存在直接合作关系的同事,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难免陷入曲高和寡、顾影自怜的境地。
很多职场人可能都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的上司最擅长的就是“和稀泥”。的确,很多人对这种做法颇有微词,但不能否认的是,在职场这样一个复杂而又讲求团队和谐的地方,是需要人们拥有这种“和稀泥”的能力的。
首先需要澄清一点,这里所说的“和稀泥”的人不等同于没有原则的老好人。在职场中和稀泥是一种既需要智商又需要情商的活儿,不是什么人都懂得其中的奥秘的。一般来说,在职场上和稀泥的人并不算少,但“和”的有水平的不多,如果一个职场人能够把握好“和稀泥”的尺度,并灵活应用,其职场前途自然一片光明。因为在职场中“和稀泥”的价值非常高,不仅可以减少人际内耗,还能够化解矛盾于无形,突出团队的力量,展现合作的魅力。
在和稀泥方面比较成功的代表人物是《红楼梦》四大丫鬟之中的平儿。平儿虽然是个丫鬟,但在贾府中地位并不低,她不仅深得管家奶奶王熙凤的信任,还是贾琏的妾,甚至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中,被扶正做了贾琏的正室。不过平儿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她利用自己“和稀泥”的本事,赢得了贾府上上下下的赞誉。虽然她是王熙凤身边的丫鬟,但在贾府人普遍不满王熙凤的背景下,她依旧博得了阵阵掌声。
在职场中,矛盾是很多见的,且各式各样的原因都可能引发矛盾,试想如果没有点和稀泥的本事,又怎么可能玩转复杂的职场呢?所以聪明的职场人,尤其是从底层做到中高层的职场人,或多或少都是有点和稀泥的能力的。
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话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放在职场中却不太合适,因为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想要当将军就可以当的。可以说,目前在职场上“混”的有几个不想做“武林盟主”,但事实上,很多人从刚入“武林”到苍然老去一直是个跑龙套的小角色,原因何在?其实,问题就出在我们从来只是想当将军,却从来没有用将军的气度与行事作风要求过自己。
有人说,如果你时常做某件事,很容易就会受其影响,哪怕一开始你是满心不悦地去做这件事的。在职场上,让自己用公司高层的眼光看待矛盾、解决矛盾也许对很多人来说有困难,这种困难有心理上的也有实际行动方面的,但如果不跨过这一步,我们就永远只能用底层员工的心态和方式面对、处理矛盾,长此以往,底层员工的心理状态就成为我们的一种常态,“武林盟主”之位自然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