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中的孩子为什么会想到给妈妈端水洗脚呢?因为他的妈妈为他做出了榜样。尊敬老人是传统美德,而不尊重老人是一种严重的道德偏差,假如孩子的错误认识得不到及时的矫正,父母的未来也将堪忧。
一个男人中年得子,对儿子百般疼爱,可是对自己的父亲却十分厌恶。他觉得父亲现在连路都走不稳了,没什么利用价值,所以想尽办法把父亲打发走。于是他对自己的父亲说:“你带上一条毯子,到外面的世界去走一走吧。”这个男人其实不想给父亲一条毯子,但又实在张不开嘴。
这时儿子说:“爸爸,不要给爷爷一条毯子,他用半条就够了,剩下半条我们收起来。”男人听了很高兴。可是儿子接着说:“等我长大后,剩下的半条你可以自己留着用……”
孩子的话让这个男人大吃一惊,他急忙留住了父亲,因为他知道自己这样做的后果会使孩子照葫芦画瓢。
不尊敬老人是一个恶性循环,老人的现在就是你的将来,因为你现在的言行对孩子起着直接的教育作用。现在你是怎样对待父母的,以后你的孩子也可能会怎样对待你。然而许多父母在教导孩子尊敬老人时,却往往是尊老不足。
每位父母都懂得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可是在真正教育孩子的时候却常常忽略了它。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现象:父母经常对孩子讲道理,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但结果是孩子根本不听这些道理。这其中可能有许多原因,但父母的言行不一致却肯定是原因之一。也许在父母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时,自己在公交车上却不给老人让座;也许父母在教育孩子长大后要孝顺的时候,自己却在对父母百般挑剔,甚至大声责骂。这些做法都会让孩子觉得不孝顺父母、对父母不礼貌是理所当然的。
俗话说:“栽什么树结什么果”,当你把孩子当成心肝宝贝,却把父母放在一边时,种下的就是一枚苦果,因为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假如父母不孝顺,这样的父母也难以感受到孩子的孝顺,因为他们已经把这种不孝的理念传输给孩子。同样的,如果父母事事想着老人,那么尊敬老人的习惯也会传递下去。所以父母想让孩子孝顺和礼貌,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尊老。
父母怨天尤人,孩子消极处世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乐观积极的性格,因为只有孩子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时,他才会是快乐的孩子,但事实上有些孩子在小时候就已经习惯用消极的态度处世。调查发现,这与孩子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在孩子性格形成的过程中,父母的处世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现在有些孩子身上的自私、任性、消极或好逸恶劳等性格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父母的影响所致。
小昭家庭条件很好,但他却过得并不开心。虽然才上小学五年级,他却十分敏感,也很悲观,遇到事情总会往不好的那方面想。如果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他就会认为自己以后的成绩也不会好了;即使看一场电影,他也只关心其中的负面内容;他还很爱发牢骚,比如当老师批评他以后,他会悲观地想:“老师只喜欢别的小朋友,不喜欢我……”、“老师看我成绩不如他好所以才批评我的……”
原来,小昭的父母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他们对小昭的要求比较高,而小昭觉得自己不管如何努力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所以小昭觉得自己很失败。又因为妈妈是单位的中层领导,工作比较忙,回家后总是对家人不停地抱怨单位中的某某太懒惰或某个领导太势利等,小昭也很自然地学会了抱怨。
孩子的性格和对生活的态度是在父母的各种言行的影响下一点点养成的。如果父母总以悲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孩子就只会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如果父母总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孩子自然也就会乐观地面对生活,从而更容易看到生活光明的一面。
乐观是为孩子开启光明未来的钥匙。乐观的孩子即使遭遇挫折,也会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在的一切,他们知道幸运之神永远站在乐观者这边,会用自己的力量与挫折作斗争,这种乐观的性格是孩子面对人生时最有力的武器。如果孩子习惯以消极的态度面对生活,那么他很可能会意志消沉,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这会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父母应该从现在开始,从改变自身开始,正确地引导孩子走出消极的误区。
父母遇到事情时首先应该乐观一些,并适当地把这种乐观情绪传达给孩子。你可能会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你对困难的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想法。
在工作之余父母总想多陪陪家人,但公司安排的加班却又不得不去。这时,悲观的人大多会向孩子这样道歉:“爸爸今天又要去加班了,单位还有一堆麻烦事等着爸爸处理,抱歉不能陪你了。”当父母对孩子说这句话时,就已经对孩子的情绪产生了负面影响。孩子会觉得父母是不想去加班的,但不去又不行,即使这个周末有别人陪,孩子仍然不会高兴。但如果父母乐观地对孩子说:“爸爸工作有些忙,等加班回来再陪你玩。”这时,孩子就会因为父母的能干而产生一种自豪的感觉。
在生活中,父母要常常向孩子展示一些乐观态度,让孩子知道,生活就算有再多的困难,也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战胜它。父母要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自己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因为父母对生活的态度往往是孩子形成积极性格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经常唉声叹气,专挑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钻牛角尖,经常用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父母的消极态度,这样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很不利。所以父母不能只强调孩子的学习,而不顾孩子积极性格的培养。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生活的榜样,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父母的各种生活态度都很容易使孩子受到影响,有时父母不经意之间说出的一句丧气话也有可能把负面情绪传染给孩子。比如当父母看到外面下雨的时候,就随口说一句:“天气简直太坏了,又下雨!”这句话可能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下雨很讨厌,它让人们不舒服了,其结果就是从潜意识中,孩子也开始讨厌下雨天;如果父母说:“雨天真好,大地上的花花草草又可以喝个够了!”这时,父母的话会让孩子产生乐观的想法:下雨对植物有好处,我们应该喜欢雨天。所以父母若想改变孩子消极处世的行为,先要改变自己怨天尤人的态度。
父母积极进取,孩子则乐于竞争很多父母只是通过说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且在说教中常常采取自我否定的方法。比如他们经常对孩子说:“我的学历不高,没有什么文化,除了供你上学外,我这辈子是没什么指望了,你一定要出人头地……”还有一部分父母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接送孩子,让他们学画、学琴,陪他们写作业……总之孩子成了父母的全部寄托,而父母对待自己的工作时,态度却很消极,甚至有些家长还为孩子辞去工作。在父母心中,把孩子培养好了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可是让父母不解的是,他们付出了这么多,孩子却还是学得不太好。父母自认为说教和消极地陪孩子是对他们的鼓励,其实在鼓励之外,孩子还看到了父母缺乏进取心,这种心态对孩子会产生负面影响。
一个普通的公司职员的孩子不是很爱读书,为了让孩子喜欢学习,这位父亲特意和孩子立下一起读书的“誓约”。从那天起,他就买了和工作相关的书籍,一回到家就看书,而把以前的休闲活动全部取消了,可是他毕竟记忆力不强了,所以有时甚至会挑灯夜读。
孩子见父亲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每天都这样学习,为了不让父亲看不起,他也渐渐地拿起书本,开始写作业,认真参加考试……这样过了几年时间,孩子的学习成绩变得非常优秀。这位普通职员也有了意外的收获——因为专业知识过硬而得到了晋升,这是他从未料到的,因为他当初读书的目的只是想激励孩子的进取心。
由此可见,父母的进取心胜过任何说教。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乐观、积极地面对学习,那么应该从提高自己的进取心开始,多多学习。
在一所大学里,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有一个班里出现了一个将近四十多岁的女人。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这个女人是因为无聊才来这里学习的。但过了不久,人们发现,这个女人并不是因为空虚才来这里的。她每天都很认真地学习,并且很早就来教室温习功课,笔记也记得工工整整的,甚至一些年轻的大学生都拿她的笔记作为参考。后来大家纷纷问起她学习的原因。原来,这个女人的家庭很富裕,孩子刚上初中,为了自己能跟得上时代发展,她才来大学充电的。有的人问她:“你不用照顾孩子吗?居然有时间来学习?”她回答:“我来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和孩子一起进步。以前学的知识太浅了,而且常年不用,我有些跟不上她,所以她有些懈怠。现在不同了,我一回家孩子就和我一起讨论问题。虽然我上大学,而她上初中,但是她看到我进步,就会努力学习。”
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要从自身做起,努力进取,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信服。如果父母只限于培养孩子,而忽略了自身的提升,孩子也很难成才。因为父母的素质不高,就不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没有好的氛围也就很难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所以与其只埋怨孩子不思进取,没有竞争力,不如首先让自己变得积极进取。
父母的行为决定着孩子的行为,同样,父母的进取心也决定着孩子的进取心。父母缺乏进取心,不注意提高自身的形象和修养,而只要求孩子上进就是一种教育误区,这并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帮助孩子走向成功的重点,如果父母表现得积极进取,就既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好榜样,又可以营造出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敢于竞争,乐于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