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不知该怎么跳过去,我……”
“你怎么了,是怕绳子打到你吗?”
“嗯,妈妈,我有些害怕!每当我想跳过去的时候,它就又回来了,我想着被它打到一定会很痛的。”
“哦,原来是这样呀,你过来,让妈妈和你一起学习,我们先来看看小伙伴们是怎么跳的好吗?”
……
“妈妈,再让我试试好吗?我想这次应该可以了。”
“儿子,在绳子甩过去的时候,你再跳过去,要快,要准,要稳,记住了吗?”
“知道了,妈妈。但是,妈妈,我还是很怕。”
“何瑞,作为男子汉,你一定要勇敢些。如果你也这样认为,那就试试看吧,妈妈相信你能行!”
于是,他真的成功了,而且和小朋友玩得不亦乐乎。
类似于“你怎么这么笨”的话,作为家长是不应该说的。因为它否定了孩子的能力,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了他解决问题的热情。
我们常说好心情会让人工作起来事半功倍。同样的,孩子也需要有一个好心情,这对孩子的学习、成长都有帮助。
有很多事情孩子不懂是正常的,为何家长要诋毁孩子呢?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失去自信心,不想让他取消一切可能做错却能帮他成长的活动,那么,家长最好换一种说话方式。因为孩子毕竟很小,他们还没有正常调节心态的能力,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当孩子做错事情,说错话时,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相信孩子能够处理好。
成长中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不能总拿他们的不足说事,更不应该对其给予完全的否定。反之,家长应该不断地鼓励孩子,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给予肯定,调动孩子的自信心,引导孩子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健康地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内向不是愚笨
米萧学习成绩非常好,高考考上了某重点大学,同学们都很羡慕她,许多亲友也将她视为教育孩子的榜样。可是,她在给中学好友的信件中却表露出另一番情怀,说她在大学生活中时常感到烦恼不安,唯恐成绩一落千丈,有时甚至为此惶惶不可终日。
米萧还说:“没有人会相信,我一直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好像没有什么能使我提起兴趣来。我总是感觉别人在盯着我的成绩看,为此我感到压力很大。”
原来,米萧小时候是个内向的孩子。上幼儿园时就不爱说话,而且胆子很小,回答问题也不积极。为此,老师不喜欢她,还经常说她是“木头”。父母也常常随口说她:“你这么笨,长大怎么办呢?”
上小学以后,她曾经努力地学习,试图改变“笨小孩”的印象,虽然她的成绩出类拔萃,但她还是觉得自己很笨,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为此常常焦虑不安。当然,她也知道,周围人都是羡慕她的,但她自己就是无法摆脱那种恶劣的情绪。
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常常被家长、老师歧视为“笨”。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小的时候,也曾被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幸运的是,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母亲怀着对爱迪生充分的信任和合理的期望,并且按照儿童心理学特点进行教育,千方百计地鼓励爱迪生。爱迪生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科学家,与他母亲的悉心照料和恰如其分地运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孩子的智力发育有早晚之分,聪明与否是可以转化的,而非绝对因素。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多数在年幼时都是智力平平者,长大之后却成为杰出的人才。科学研究已证明,除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同样对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者协同开发是成才的基本规律。
正所谓:“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教育得法,皆能成才。”有些孩子往往因为有些许小聪明,就常常放松学习。相反,有些孩子似乎较迟钝,由于家长的关注和鼓励,使他们增强了自信心,取得了好成绩。
有人曾这样说,内向是因为智商低才导致不会说话;因为不会说话,才导致朋友稀少;因为朋友稀少,才被人歧视,于是就更加自卑;因为自卑所以更加内向;因为内向所以大脑反应更加迟钝,这样就导致更不会说话……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孩子智商越来越低。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内向是一种性格,它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说明一个人不善言辞,不想引人注目。内向的人有可能成为高智商、善于观察的人。这是因为,一群人在一起各抒己见,内向的人基本闭口不言,那他在做什么呢?多数情况下,他是在听取他人的意见,而各种理论也在证明:一个善于倾听,且能听懂的人是大智者。
俗话说:“言多必失。”任何问题都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将内向的人一概否定。对于内向的孩子,家长应该充分地信任他,积极、客观地评价孩子,努力让其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挖掘孩子的潜力。
家长对孩子的恰当期望,常常可以发挥强大而神奇的威力。孩子如果生活在充分信任和精心培养的环境下,他们的才能和潜力势必会得到更好的发挥,长大之后才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每种个性都可能成功
为人父母,一定避免不了拿自家的孩子与他人的孩子作比较,如果自家孩子过于调皮,一定会羡慕别人的孩子乖巧,并且希望自家孩子也能那样安静和易于管教。但是,专家说,对于不同孩子有相同的期望和要求是错误的。因为孩子的个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每种个性的孩子都有可能会成功,关键在于家长如何挖掘和引导。那么,家长是否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呢?是否能够深度挖掘孩子内心最大的潜能呢?
张强是个野性十足的小男孩,9岁的他,无论是刷牙还是吃饭,都会使出浑身的精力制造噪音,以此吸引周围人的关注。妈妈常说他是“一匹脱缰的野马”,爸爸说他是“浑身长满刺的小刺猬”。
而他的表弟豆豆却是个十分乖巧的“好”孩子,闲暇时不是专注地玩填词游戏,就是静静地坐在妈妈的膝盖上听故事。妈妈都自认为对孩子有足够的了解,直到有一天张强对妈妈大声喊道:“你不如豆豆妈妈爱他一样爱我!”此时,两位妈妈才发现,孩子的世界和想法并不如她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当听到心爱的孩子说自己不爱他时,这是妈妈最不愿意听到的批评。张强的妈妈说:“我当然和豆豆的妈妈一样爱自己的孩子了,可是他总那么调皮、捣蛋,我就误以为他不需要我过多地表现我的爱。”虽然这个理由听起来有些牵强,但事实上确实如此,乖巧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得到父母的爱。
自从孩子出生那刻起,他们的性格和内在特质就已经形成了,这些先天因素和遗传基因从他们的睡姿、哭声等各种行为中表现出来。此时,家长需要耐心地读懂他们的肢体语言,因为这些往往在暗示你应该如何去指导他们,否则,你若想花七天时间,或是每天24小时去管理一个天性狂野的孩子,或是让一个顺从的孩子变成一个有想法的孩子,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很多妈妈都和张强的妈妈有同样的想法,认为每个孩子接受妈妈的爱都是一样多的,尽管他们个性迥异,爱好各不相同。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说妈妈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这只能说明妈妈忽视了孩子之间的个性差异和独特之处。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特质,活跃的孩子希望家长喜欢他们的思想,淘气的孩子希望家长喜欢他们的好奇心,安静的孩子希望家长喜欢他们的沉稳。家长若是能够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且用最适合的方式表达爱,正确地引导孩子,那么,你的孩子也将是最优秀的孩子。
为了帮助广大家长做得更好,专家按照孩子的性格进行大致的分类,将孩子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较真型
张彤虽然只有7岁大,本应是无忧无虑的年龄,但她却非常忧虑和不安,除非能把这件事情都做得很完美,否则就会拒绝做这件事情。妈妈常常感叹道:“你是自己最大的挑剔者。”可以这么说,几乎没有什么事情能使她高兴起来,就算是和小伙伴们玩耍也一样。有一次,她和姐姐在玩羽毛球,本来之前玩得好好的,她一直处于上风,但只因她输了一个球,就拒绝继续玩下去。她妈妈常说:“认真是件好事,但是我非常担心她无法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因为她太较真,太认真了。”
孩子如果对自己十分苛刻,对父母来讲也是非常苛刻的事。谁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遭遇挫折或是被打败呢?而且你也无法对一个较真的孩子说“放松一些”,因为他们年龄小无法理解“放松”一词。
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事情变得简单,将困难划分级别去做。在未做之前就对孩子说:“这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我们只需半个小时就能完成,且不需要重做。”
此外,幽默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如果孩子正在做太阳模型,不妨将其中的一个星球变成自己红色的大鼻子来逗他,让他享受过程的乐趣,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结果。另外,笑能够有效地缓解紧张的情绪。通常来讲,较真的孩子情绪都较为紧张,所以常常逗孩子开心,孩子的情绪会有所改观。
父母有一个较真的孩子,虽然会比较辛苦,却不用担心他成为同伴压力的牺牲者。因为较真的孩子,尽管也会犯错误,但他们在做决定之前都会思考清楚,而且想得非常周全、透彻。
害羞型
6岁的张小东是个非常害羞的女孩,如果贸然带她去一个有很多陌生人的地方,她就会躲在妈妈怀中不敢出去。所以妈妈带张小东去任何地方之前,都会告诉她要去哪里,那里有谁,可以和谁玩。为此,妈妈担忧地说:“她也非常想和其他小朋友玩,却不知如何去做,有时候,我真想对她大叫:‘你到底怕什么,那些都是和你一样的小朋友!’不过很多时候,我还是非常担心的。”
性格专家说:“现在的社会似乎更青睐有野心或是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害羞是一种最容易被误解的性格。害羞并不意味着胆小,大部分害羞的人和其他人一样有自信,只不过他们显得更安静些。
想让害羞的孩子走出自己封闭的壳,首先要让他们感觉到舒服,可以先安排他们参与一对一的游戏,再慢慢地变成小团队活动。主要是让他们在心理上感觉安全、自在,这样他们才不会有害怕、不自在的感觉。在孩子活动的圈子中,家长可以是他的精神支柱,但不能让他长期依偎在你身边,要让他独自慢慢适应融入自己的圈中。切记,不要操之过急,逼迫一个天性害羞的孩子参加大规模的活动,只会让他变得更加敏感和封闭。在任何时候,是否加入团体的权利在孩子手中而不是家长手中。
害羞的孩子习惯躲在拥挤人群的后面,这并不代表他躲在自己的世界中。实际上,害羞的人是冷静的观察者,他们可以发现很多被常人忽视的细节。对此专家称:害羞的人通常都是很好的倾诉者,可以听到那些已说过或是还没说出的话。害羞的孩子有潜能成为科学家、观察家和作家,当然还会成为别人最忠诚的朋友。
散漫型
赵瑶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学习不是很用功的她,向来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对此,她的妈妈却很担心:“她对什么事情都漫不经心,总是临时抱佛脚,从来不认真做打算。”妈妈担心虽然她非常聪明,但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恐怕会导致她无法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认真地思考。
对于自由散漫的孩子,家长最大的担心莫过于害怕他虚度一生,所以通常会给他很大的压力。这种做法并不好,而且效果也不明显,且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参加班级竞选,这项活动可以发挥孩子的能力,让他在学校有更高的地位。因此,他会认真对待以取得好成绩,同理,好的学习成绩能够有助于他进入更好的学校或是团队,相信他也会从主观上更认真地对待学习。对待散漫的孩子,最好为他设计一个目标,让他有努力的动力。
要知道,不做准备,临时应付是需要很大自信和能力的。可以说,自由散漫的孩子更自我一些,因为他们从来不被生活和压力所累,而能够坦然地接受原生态的生活,恰恰是这种没有压力的状态,使他们有时更能把事情做好,尤其是在公关和市场领域。
好动型
林风说:“4岁的儿子就像一只充满活力的小老虎,他比任何一个堂兄弟都好动,且易冲动。每天照看他都觉得筋疲力尽,他好像永远不知疲倦,对他来讲,‘不’没有否定、停止的意思,而是继续行事的意思,真是令人头疼。”
让好动的孩子变得乖巧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家长要知道,孩子的“抵抗”并不是有意识的,也不是反对你的意愿,而是强烈好奇心驱使下的结果。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其他乖巧的孩子一样听话、懂事,但是,这对孩子来讲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孩子生来就是不一样的。
父母若是经常批评孩子,只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差劲,同时还会有很强的挫败感,所以,强迫孩子做违背他意愿的事情只会适得其反。家长不妨宽容地接受他这种旺盛精力的事实,然后再静下心找出对策。
俗话说:“淘小子出状元。”这些小时候好动的孩子,长大后往往能给父母带来惊喜。因为这类孩子非常顽强,不管遇到什么麻烦、困难都会勇往直前。
一母有十子,十子各不同。作为家长应该知道,无论孩子属于哪种类型,都应该顺其自然地发展,因为每种类型的孩子都有可能成功,关键在于你如何发掘和引导孩子身上的特质与潜能。诚然,人生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式,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