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第五十七章)意思是以清静无为治理国家,以奇谋诡计带领军队,以不影响百姓生活的管理方式治理天下……所以圣人说:“统治者以无为的统治方式治理国家,百姓就可以自我教育;统治者喜好清静无为,百姓就可以自我约束;统治者不干涉百姓的生活,百姓就会富裕;统治者无私欲,百姓的民风就会纯朴自然。”
很多管理者会抱怨员工难以管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管理者在“管”员工,如果能以无为清静的态度对待员工,让员工感觉不到来自领导和管理者的压力,用不扰乱员工正常生活,像朋友一样的管理方式与员工打成一片,不要因为想要获得更多的客户或订单就给员工施压,让员工背负必须出单的压力,而是让员工可以自己认识到出单才可以收获更多。这样员工就可以自我学习,自我约束。员工的自我约束会省去管理者的麻烦,员工的订单多,提成和奖金也会多,所以员工不再为生计而发愁。管理者就可以“坐享其成”,用无为的态度让员工自觉做事,让员工把公司当成家,把领导和管理者当成朋友或伙伴。
无“有”方能入无间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道德经》第四十三章)意思是: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看似无形无物无力的东西反而能穿透没有间隙的物体,因此我知道无为的好处所在。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天下却很少有人能认识得到。
老子非常崇尚水,水是天下最柔弱、最无力的物体,但日积月累却可以击穿硬石,这就是“至柔驰骋至坚”的证明。而摸不着看不到的空气,看似更柔弱无助,但即便是再厚的墙,也会有气体存在,这就是“无有入无间”的表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该借鉴“至柔”和“无有”的管理理念,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日积月累、天长地久、脚踏实地,看似弱不禁风,却能屹立不败。看似若不存在,却又无处不在。这种管理理念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高的境界,跟“太上,不知有之”是同样的道理。
无为无敌于天下
老子说:
“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仍无敌。”(《道德经》第六十九章)意思是在行军作战中,虽然军队好像有阵势,但又好像无阵可摆;士兵士气高昂奋臂高呼却又好像没有手臂一样;虽然手拿兵器却好像又没有兵器一样;面临敌军压境却好像又感觉没有敌军。
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仍无敌”。虽然团队成员有职位高低,但却好像亲如兄弟;虽然下属没有奋臂齐呼,以提升斗志,但斗志却始终不消亡;虽然有战胜竞争对手的兵器,却又好像没有一样;虽然面临着很多同行的竞争,但心中却无敌于天下。这样的团队不用集结就可以自成队形,不用领导引导就自成气势,这样的团队才不可战胜。
无为而治要慎重
无为而治,是一种很难把控的“管理方式”。究竟怎样才算恰到好处的“无为而治”呢?很多管理者在读到老子的无为而治后都会以为“无为”就是“不为”,就像老子所说的“天地生养万物,却不干涉他们,任由其自由生长”,把这种理念完全照搬到企业管理中,就非常危险了。
管理是要顺从自然之道,但绝不是听凭员工自由发展,这个“度”应该把握在给员工有效的无形约束中。比如硬性规定员工必须完成工作后才能下班,和员工会自觉做完工作才离开公司,一个是自愿为之,一个是强迫为之,肯定是后者效果更好。如果盲目照搬“无为而治”,既没有让员工产生自我约束,也没有给员工设定工作进程安排,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团队成一盘散沙,没有任何战斗力。
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让员工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岗位和职责,让员工心甘情愿地去按照自己的方式(在不影响正常工作或对公司没有恶性影响的前提下)去做。在阿里巴巴等很多大公司,员工的工作氛围非常轻松,上班可以到楼下星巴克喝着咖啡开会,也可以穿着拖鞋去上班,甚至在办公室就有很多放松玩耍的小道具。虽然看起来非常“轻松”,但员工的干劲却很足。而且很多人都会在没有完成工作的情况下自愿加班,这种管理方式就是“无为而治”的境界表现。想达到这种效果,除了领导要有个人魅力外,还需要更多“人性化、和谐化、家庭式”的管理方针。让员工就像在家上班一样,轻松的心情之下,工作激情很高,工作效率也自然会达到极致。另外阿里巴巴每年都有阿里日,这一天,所有员工都可以带家属来参观工作的地方,甚至可以带宠物来。而每年一度的集体结婚仪式,也是阿里巴巴人性化管理的表现。
阿里巴巴当年结婚的员工大都会在这一天举办集体婚礼,热闹非凡的同时,更多同事把阿里巴巴,把马云当做证婚人,当做自己的家人。所以你会发现在阿里巴巴有很多“五年醇、八年醇”的老员工,他们甘愿把人生最美好的岁月奉献给阿里巴巴,把这里当成家,把同事当做家人。
在这种情况下,“无为而治”就顺理成章了。
对于正在发展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可能还没有太多资金和精力像阿里巴巴一样做到如此的人性化管理,但可以先从细节入手。尽量让员工心甘情愿地做事,变被动为主动,这是实行“无为而治”的根本。如果没有向心力,没有团队观,没有对公司的感恩,那宁可暂时用硬性规定约束,也不能轻易盲目尝试“无为而治”。
本章精华:
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能够让百姓亲近并能得到百姓称赞;再次的(《道德经》第十七章)意思是最好的领导者,百姓好像感觉不到统治者,百姓畏惧他;再次的统治者,百姓轻蔑他。统治者的信誉不足,所以百姓才不会信任。最好的统治者非常惬意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等到国兴民旺,功成身就时,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在现实的管理中,普通管理者都会把最高的管理境界定义在“亲而誉之”,而很少有“不知有之”的管理者。在普通人的心目中,得到权力和财富就是为了也能得到他人的羡慕和尊重,所以古代的统治者中也没有让人“不知有之”的皇帝存在。
能够让下属“自然而为”的管理者不会轻易制定规矩,也不会轻易命令下属必须做到,这样的管理者好像不是管理者,跟普通员工一样,所以让下属感觉到公司没有压力,而压力却来自于自己。让下属可以意识到公司只是提供了工作的环境,只要自己恪守原则、用心做事,一定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报。当下属认为自己是在为梦想、为未来努力,而不是为领导或老板打工时,就可以达到“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境界。
业绩提升,订单增加,这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啊。没有订单怎么有业绩?没有业绩怎么有回报?没有回报公司怎么能生存?公司不能生存,我又何去何从?所以下属会认为用心谈下更多的订单是自己的分内之事,是本来就应该做的。当下属产生这样的心理时,管理者就可以不用再去指导或管束员工的行为,让员工自由发挥,给员工足够的驰骋空间,上心同心把公司治理到最好。
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第八十章)意思是让国家变小,让百姓变少。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工具但弃之不用,让百姓重视生命而不敢远行,虽然有舟船车辆,但因为不远行所以可以不用乘坐;虽然有军队武器,却因为百姓重视生命而没有陈列作战的必要。让百姓回到远古结绳记事的时代。
让百姓可以享受到美味的食物,穿着漂亮的服装,住着舒服的房屋,有自己的爱好习俗,国家与国家离得很近,甚至可以听到鸡犬的叫声,让百姓从生到死都不互相往来。
老子渴望“小国寡民”的生活,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老子消极倒退的思想,但是从另一种角度也可以看出老子对于人生真谛的理解。人生只有一世,短短几十载,但当人类有了智慧和思想后,越来越懂得索取,越来越不知足,为了得到更多而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甚至失去了生命。如果没有了生命,思想和身体都不复存在,还会有什么追求呢?
老子认为“小国寡民”符合不争之道、符合无为而为、符合自然的规律。如果现代企业管理者可以让下属抛弃自以为是的机巧,让员工可以珍惜公司赋予的机会,不急功近利,对于客户有真诚的建议,不会为了获得订单而不择手段。与同行之间和平相处,不刻意诋毁同行,不与同行发生正面冲突,让员工像在自己家一样轻松自由,又像为自己做事一样时刻尽力而行,这就是最好的管理,也是无为的最高境界了。
但是前提是管理者要对有付出的员工有回报,让员工可以衣食无忧,可以有自己的意见和工作方式,可以在业余时间自由安排而不干涉,可以让内部不会有矛盾的情况发生……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虽然是企业的领导人或管理者,虽然有企业的所有权和对员工的监管权,但始终不以领导自居,认为自己与员工一样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抱负而奋斗。这种思想是把企业当做每一个员工的家,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公司的一分子,像水一样。当水越积越多,体积就会越来越大。战斗力越来越强,客户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最终将成为行业乃至中国、甚至世界的五百强!
但是无为而治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在封建社会老子的“小国寡民”和“太上,不知有之”的管理思想也没有实现过。这只能算是老子对于最理想的治理方式的一种假设,想要所有员工都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家显然也不够现实。团队越大,成员越多,管理的步骤就越复杂,员工的素质各不相同,部门又繁多,很容易在某个环节出现纰漏而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正常发展。而且“无为而治”还需要企业领导者的超强个人魅力和对“道”的真正理解,并且还需要有健康的企业文化和能吸引员工共同奋斗的企业使命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无为而为”的无为管理模式。
其实老子宣扬的“无为”并不是让管理者真的无所作为,就像“少政”并不是不需要政策一样。如果企业连最基本的原则都没有,员工虽然可以以企业为重心,但却忽略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或者连公司最基本的原则思想都违背,那这样的企业就成为“散沙”。员工虽然爱企业,以企业为家,把管理者当作亲人,但是却不是为企业奋斗,而是把企业当作家一样的任意妄为;把管理者当作父母一样,言不听计不从,这样的企业用不了多久就会消亡。所以无为并不是让管理者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老子想要宣扬的无为是想让管理者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虽然看起来领导没有发布目标计划,但下属都心中有数;虽然领导没有指导员工如何操作或完成目标,但下属却自己完成;虽然公司没有这样那样的政策限制,但下属却严于律己……这才是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
延伸思索:
1.你在本章的收获
2.你对无为而为的看法
3.你对为而不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