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是人所固有的经验、知识和能力。它能够启迪人生,贴近灵魂,完善人的精神世界乃至人格修为。可以说,一个人拥有的智慧越多,那么他就越完美,而缺乏智慧的人往往平庸一世,碌碌无为,既做不出与众不同的事情,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可终能其一生都是个可有可无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计,智慧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财富。智慧可以让人拥有强大的能量,可以让人更加完美,可以助人解决许多困难,甚至还可以带来奇迹。因此,要想做一个完美的人,就要拥有足够的智慧。傻孩子与总统
有个小孩,大家都公认他特别傻。
为什么呢?
原来这个孩子不懂得区分多少,当别人拿5分和10分的硬币给他,他总去拿5分的。大家都觉得这孩子脑筋有问题。有人不相信,便去实验,结果确实如传闻一样,那孩子就只挑5分硬币。为此,大家总嘲笑那个小孩。
有一次,一位智者从此地经过,听说了这种事,也去试验了一回,果然与大家说的一样。
但是,智者并没有嘲笑小孩,反而拍着那孩子的肩膀说:“小朋友,你真聪明。”
那孩子笑了。大家便说:“不得了了,孩子是个傻子,现在又来了一个疯子。”
智者含笑不语,转身飘然而去。
那名孩子到底傻不傻呢?大家认为,这没有太多悬念。
不过,让人惊异的是,这个公认的傻小子后来成了杰出的人,他当选为美国第九位总统,他的名字叫威廉·亨利·哈里森。
如果你拿了10分的,下次还会有人让你拿吗?很显然,威廉明白这一点。一般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真正聪明的人,眼光则是长远的。
卖报的故事
有两个报童在同一个地区卖同一份报纸,但是他们的卖报方法不同,当然,其结果也大不一样。
第一个报童特别勤奋,每天沿街叫卖,嗓门也响亮。可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多,销售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还有日渐减少的趋势。
第二个报童也很勤奋。不过,他没有一味的沿街叫卖,除了沿街叫卖之外,他还每天坚持去一些固定场所,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儿再来收钱。由于地方越跑越熟,报纸卖出得也就越来越多。
渐渐地,第二个报童的报纸卖得多了起来,而第一个报童的销量则越来越少,不得不另谋生路。
为什么会如此?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第二个报童的做法,实际上是大有深意的。
首先,在同一个地区,对同一份报纸,读者客户是有限的。买了这个人的,就不会买那个人的,如果先把报纸发出去,这些拿到报纸的人就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这就等于先占领了市场,一个人发得越多,另一个人的市场就越小。这对竞争对手的利润和信心都会构成打击。
其次,报纸这东西不像别的消费品,买报纸没有复杂的决策过程,随机性购买多,且一般不会因质量问题而退货。而且钱数不多,大家也不会不给钱,今天没有零钱,明天也会一起给,更何况卖报人是小孩子,没几个人会为难小孩子的。
再者,即使有些人看了报,退报不给钱,也没什么关系。一则每天总会积压些报纸,二则他已经看了今天的报,肯定不会再去买别人的报纸,这样他就成了自己的潜在客户。
由此三点来看,第二个报童可谓聪明。
任何时候,只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会有特别的收获。别看小小的一个卖报生意,其中可有很多的技巧,没有几分智慧的人只怕还做不好呢。
聪明的老商人
有位老商人与儿子一起出海远行。他们随身带上了满满一箱子珠宝,准备在旅途中卖掉,他们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一秘密。
可是有一天,老商人却偶然听到了水手们在交头接耳。原来,他们已经发现了他的珠宝,正准备谋害他们父子俩以掠夺这些珠宝。
老商人听了之后十分恐惧,他在自己的小客舱内踱来踱去,希望想到一个万全之策来摆脱困境。儿子发现父亲异样,便问他出了什么事情。老商人犹豫再三,才把听到的告诉了他。
“父亲,同他们拼了!”年轻人断然道。
“不,”老商人摇摇头回答说,“他们会轻而易举地制服我们!”
“难道要把珠宝交给他们吗?”
“也不可以。那样他们就会毫不留情地杀了我们,不留一个活口。”
两父子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着急了好一会儿。突然,老商人一拍脑门:“有了。我们不如这么办。”
老商人对儿子说了自己的办法,儿子听了极为赞同。
过了一会儿,老商人突然怒气冲冲地冲上了甲板,“你这个不知好歹的逆子!”他叫喊道,“你敢不听我的话!”
“糟老头子!”儿子叫喊着回答,“你的话有哪一句值得我听?”
父子互相谩骂,二人看起来都一副十分恼怒的样子。水手们都很好奇,便聚集到周围看着这对莫名其妙的父子。
老商人骂了一会儿,突然怒气冲冲地跑进了他的客舱,随后拖出了一个大箱子。“忘恩负义的逆子!”商人尖叫道,“我宁肯把钱扔掉,也不会把它留给你!”
说完这些话,老商人一下子就打开了箱子。水手们一看,箱子里面一片光彩满目,全是珠宝,都不由地倒吸了口凉气。
可是,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老商人就已经冲到了栏杆边,举起箱子一倒,那些宝贝全倾倒进海里去了。
“他疯了!”
“怎么可以这么冲动呢?”
“只有疯子才会这么做!”
“太可惜了!”
水手们议论纷纷,然而却也无可奈何。老商人看了自己的儿子一眼,只见那个年轻人颓然坐了下来,正在甲板上发呆地看着海面。
那些贪婪的水手见珠宝没了,也就没有再为难老商人父子。轮船顺利驶进了码头,老商人同儿子安全地上了岸。
他们下船后,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地方法官那里,立刻指控了水手们的海盗行为和企图谋杀他人的罪名。法官逮捕了那些水手,并进行了严厉地审问。水手们最终招供了自己的企图,并承认老商人确实把珠宝投入了大海。
于是,法官判决他们都有罪,并让他们赔偿老商人的损失。
事后,法官问老商人,为什么会弃他一生的积蓄而不顾呢?
老商人说:“在面临生命危险的那一刻,那样做是最安全的。”
绝处求生,需要勇敢,更需要应变的智慧。最主要的是要看透事情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并解决它,这样才可保住自己。
胡佛与记者的圈套
赫伯特·胡佛是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很少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政见,更讨厌记者无休止的纠缠。
在胡佛就任总统之前,他坐火车外出考察时和随行的记者同坐在一节车箱里。有位记者特别想探寻胡佛的政见,但这位未来的总统始终都一言不发。这让这位专门探听政界要人言论的记者深感失望,同时也为自己的无能而沮丧不已。
正在这时,奔驰的火车车窗外出现了一片新开垦的土地。这位记者灵机一动,故意自言自语地说:“想不到这里还在用锄头开垦土地呢!”
“胡说!”坐在一旁沉默已久的胡佛突然开腔了,他显然很不满记者的言论,继续说道,“这里早就用现代化的办法来代替乱垦乱伐了!”
接着,胡佛就开始大谈起垦殖问题。
就这样,这位记者终于如愿以偿地满载而归了。不久,《胡佛谈美国农业垦殖问题》的报道就见报了。
直接的探询并不一定能得到满意的答案。若是能够通过侧面,运用不被别人觉察的激将法,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职业水准
台湾有一位出租车司机,他平均每个月都会比其他出租车司机多赚几万元台币。有人觉得很奇怪,后来发现他出车的方法确实与众不同——他每天的行车路线都根据季节、天气、星期等做好详细的计划。
比如,周一至周五的行车安排,他的计划是这样的:
早晨,他会先到民生东路附近。因为那里是中上等住宅区,搭出租车上班的人相对比较多。
到了9点钟左右,他则跑各饭店,因为这个时间大家都刚吃完早饭,出差的人要出去办事了,游玩的人要出发了。而那些住饭店的人基本上都是来自外地的,对环境陌生,所以叫出租车的频率最高。
到了午饭时间,他便去公司云集的大写字楼,因为这个时候有不少人要外出吃饭,可是中午休息时间较短,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又会为快捷方便而选择搭出租车。
午饭后,他再跑餐厅较集中的街区,因为吃完饭的人要赶着返回公司上班。
到了下午3点左右,他就选择银行附近。通常这个时段是银行人最多的,多半取钱的人因带了较大数目的现金,都不愿去挤公交车而选择打的。
下午5点钟是下班高峰期,这本应该是生意最火爆的时候,但是他却没有去市区坐镇,而选择了去机场、火车站或郊区。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市区开始塞车了,即便生意很多也做不了这么多。
晚饭之后,他去生意红火的大酒楼,接送那些吃完饭的人。
到了晚上10点钟后,他便去休闲娱乐场所门口……
正因为如此有条理而智慧的计划,使他赚得比其他出租司机多很多。
透彻地认知与分析,有计划、有章法的行动,以及个性而智慧的做法,不仅能让工作更加顺利,还能创造与众不同的丰硕成果。
湖里的水有多少桶
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带着他的学生到郊外散步。一行人来到一个湖边时,苏格拉底忽然心血来潮,问身边的学生:“你们谁能说出这湖里共有多少桶水?”
学生们听了老师这个奇怪的问题面面相觑。
有人说,这湖实在太大了,根本无法用桶来度量,所以湖水有无数桶;有人说,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计算出湖的体积,然后除以桶的体积,就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桶水了。
然而,苏格拉底只是微笑着摇头。突然,他转头问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的柏拉图:“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这个问题其实不复杂,”柏拉图说,“要知道湖里有多少桶水,就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湖一样大,那么湖里就只有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湖的一半大,那么湖里就有两桶水;如果桶只有湖的1/3大,那么湖里就有三桶水;如果……”
“行了,你的答案完全正确。”苏格拉底满意地说。
转换了思考问题的角度,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生活中,人们有时候很容易陷入思维陷阱。智者能够跳出陷阱,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样事情就变得条理清晰了。
给驯鹿戴上防毒面具
有一个很能干的推销员,他曾经卖过一个牙刷给牙医,曾经卖过一个面包给面包师。他的朋友告诉他,如果他能把防毒面具推销给驯鹿就算他成功了。
这个推销员便跑到森林深处找到驯鹿,他对驯鹿说:“嗨!朋友,你需要一个防毒面具吗?”
驯鹿瞟了一眼推销员,说:“这里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我不需要那东西。”推销员看着驯鹿走开的背影乐观地说:“你会需要的。”
然后推销员开始在森林里建造工厂。很快,工厂的浓烟便污染了森林的空气。
驯鹿找到推销员说:“我想我需要一个防毒面具了。”推销员卖了一个防毒面具给驯鹿。
驯鹿问他:“你还有防毒面具吗?我的同类都需要防毒面具啊!”
推销员高兴地说:“有啊!我这里有许多防毒面具!”
驯鹿回答:“真是太好了。对了,你的工厂是生产什么的呀?”
推销员回答说:“防毒面具。”
推销员的做法正确与否暂且不论,其智慧令人不由地拍案叫绝。解决问题不可一味地蛮干,而应该找到问题的根源,抓住问题的关键,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两家早餐店
台湾有个做餐饮生意的老板,他手下有两家早餐店——A店和B店,分别坐落在两处人流、消费层次和消费习惯相同的繁华地段。两家店每天进出的顾客人数相差不多,多是附近的居民。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A店总是比B店多出百十来元。天天如此,一个月下来相差的数目就比较可观了。因为这两家店是让下边的人打理的,这位老板去得比较少,他不由得犯了嘀咕:是不是B店的店长在收入上做了手脚?
但他转念一想,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这两个店长都是他信得过的人。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怀疑别人是不对的,于是他决定以客人的身份来个微服私访。
这天早上,老板细心地乔装打扮了一番,确信自己的两个店长都不会注意到自己了才出门。
老板先走进了B店。服务小姐微笑着把他迎了进去,把他点的东西端来后服务小姐问:“先生,加不加鸡蛋?”他说加。于是服务小姐给他加了一个鸡蛋。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小姐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
过了一会儿,老板又来到A店。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把他迎进去,把他点的东西端来后,问他:“您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他笑了,说:“加一个。”再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小姐又问一句:“加一个鸡蛋还是加两个鸡蛋?”爱吃鸡蛋的就要求加两个,不爱吃的就要求加一个,也有要求不加的,但是很少。
每天A店要比B店多卖出很多个鸡蛋,这正是两家店收入存在差别的原因。
仅仅是一句话的细微差别,就可能造成大不相同的结果。说话也要有智慧,智慧地表达将给你带来更多利益。
恶棍的发型
有个头发稀疏的恶棍,想要敲诈理发店老板。为了敲诈能够成功,他选择了理发店里客人最多的时候找上门去。
理发店老板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
恶棍说:“我不太喜欢我的发型。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000美元。如果做不到,你就得付我5000美元。”
其他客人都替老板捏了一把汗,不知道他该如何应付这个难题。
然而,理发店老板眼睛也不眨一下,淡定地说:“没问题。”然后,老板便叫了一个发型师过来,吩咐他给恶棍理发,自己却走了。
等到恶棍理发完毕,发现自己竟然成了一个光头。恶棍正要发怒,只见一个光头的人走了过来,对他说:“你看看,我们的发型是不是一样啊?”恶棍定睛一看,原来那就是理发店老板。
有时候,人们之间产生矛盾,与其激烈对抗,最后无法收场,还不如顺其意,避免争斗不休。以柔克刚,顺驴下坡,实在是极为高明的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