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烦恼,重新上路
六月,天气十分炎热,佛陀带一群弟子走在路上。大家都觉得口渴难耐,佛陀看看头上的太阳,对弟子罗汉说:“前边有一条小河,你去取些水来,大家就在这里等待,暂时都不要走了。”
由于天气炎热,一条小河已经被蒸发得成了一条小溪,罗汉提着装水的皮囊来到了小溪边。溪边人声鼎沸,路人都来这里取水,车马还从小溪中穿梭而过,溪水被弄得十分污浊。
罗汉无奈,只好提着皮囊回到佛陀的身边,为难地说:“溪水被人和穿梭的车马弄得很脏,我无法将那么浑浊的污水取回来给大家解渴。”这时,有人建议佛陀带着大家继续走,去寻找下一个干净的水源。
佛陀没有做声,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再看看疲惫不堪的众人,对罗汉说:“你还去那里取些水来吧,上午我们就走到这里,吃了饭我们再赶行程。”
面对佛陀的吩咐,罗汉不能违抗,但是他心里想,再去也是浪费时间,因为根本不必看,水肯定还是浑浊的。但想归想,他还是提着皮囊再次来到溪边。溪水确实依然污浊不堪,而且,此时的溪水上还漂着一些枯枝烂叶,依然无法饮用。
这可怎么办呢?罗汉想了想,如果这次自己不取水回去,佛陀一定会怪罪自己的。他不敢空手而归,便从小溪里取了半袋泥水回去。佛陀看了污浊的泥水,对罗汉说:“我知道溪水一定很浑浊,也知道你说的全是真话,你完全没必要取半袋泥水回来啊。你需要做的应该是待在溪水的旁边,等着事情变化。”
此时,罗汉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样的溪水根本没法喝,所以,我们应该尽早赶路,去寻找另一处水源,这样大家也能早点儿解除饥渴。”
佛陀笑着摇摇头说:“这不符合天下人做事的规律,一条溪水是这样,全天下的溪水如果都这样,该怎么办呢?现在你再回去,还是到那条河里去取水,这才是最近、最方便的办法,也是我们做事的一贯道理。”
罗汉为难地说:“大师让我再去取水,是否有什么办法,使溪水变得清澈纯净?我将按照大师的指点去做。” 佛陀微笑着说:“你需要做的就是什么也不做,等在溪水边,否则你将会使溪水变得更浑浊。所以,你要做的只是等在那里,等着溪水自己变化就可以了。”
听了佛陀的话,罗汉将信将疑地又回到了溪边。这次,罗汉看到流动的溪水已经带走了枯叶,水里的泥沙也渐渐沉淀了下去。不大一会儿工夫,罗汉看到整条小溪变得清澈明亮,一尘不染了,不禁吃了一惊。随即他就拿起皮囊快乐地取水回去了。
佛陀说:“今天为何我要一次一次地让罗汉去取水呢?因为今天我还没有向大家讲法开示,现在就用罗汉的三次取水,向大家做开示吧。”
佛陀接着说:“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烦恼,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也就是说,根本没有什么事物是恒常不变的,烦恼也是这样。只要你看透了这一点,就明白了放下的道理。烦恼就像是取水,只要你放下心中的烦躁,耐心等待,事情总会发生变化。所以,作为人,我们没有必要让烦恼长久地停留在我们的心中。”
佛陀要说的道理是,如果烦恼过不去,那一定是你自己在扰动,而并非烦恼本身不走。只要放下烦恼,不去扰动它,又怎会害怕它来扰动你呢?所以,只有放下才不会让烦恼随行。
一个强盗跪在禅师面前说:“我作恶太多,虽然现在想罢手从善,但自感罪孽深重,难以摆脱良心的折磨,日日寝食难安,今天来访,请您为我澄清心灵,除去心魔。”
禅师对他说:“你的悔过之心固然可嘉,但你可能找错人了,因为我的罪孽比你的更加深重。”
强盗说:“我做过很多坏事,我自己都数不清有多少件了。”
禅师说:“我曾经做的坏事肯定比你还要多。”
强盗又说:“我杀过很多人,一闭上眼睛我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禅师回答说:“我也杀过很多人,我不用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强盗说:“我做的一些事简直没有人性。”
禅师回答:“我都不敢想自己以前做的那些没有人性的事。”
强盗听禅师这么说,就用一种鄙夷的眼神看了看禅师,说:“既然你是一个恶人,为什么还在这里伪装成禅师,做骗人的勾当!”于是他头也不回,轻松地下山去了。
禅师的徒弟站在旁边满脸疑惑,但一直没有插话,等到强盗离去以后,他向师父合十问道:“您为什么要这样说?我很了解您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从未杀生。可您为什么要把自己说成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呢?难道您没有从那个强盗的眼中看到他已经对您失去信任了吗?”
禅师说:“度人不要拘泥于形式!普通的道理并不能让他得到解脱。他现在的确已经不信任我了,可你难道没有从他的眼睛中看到他如释重负的感觉吗?还有什么比这个方法更好,更能让他弃恶从善、脱离苦海呢?这就是佛家的道啊!”
徒弟激动地说:“我终于明白佛法的精义所在了!”
这时,远处传来那个强盗欢乐的叫喊声:“我以后再也不用做坏人了!”这个声音响彻了山谷。
愚蠢的人觉悟以后,会比聪明的人对愚蠢有更深刻的认识。愚蠢里常常会有智慧的闪光,古人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就是这个道理。换一种方式让浪子回头,更能让他们体会:只有放下过去,才能重新上路。
凡事太净,缘分势必去尽
有一个老人,信佛信了一辈子,每天都要做善事,天天晚上都诵经颂佛,十分虔诚。
老人在年轻时因为机缘巧合,得到一串珍贵的佛珠。说它珍贵,是因为这串佛珠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是由十分珍贵的材料做成的。老人当然如获至宝,每天都带在身边,日复一日,佛珠更是变得颗颗光润亮泽。
一日,一贼人听说了这件宝物,半夜入室偷窃,不料被老人拼死护住,贼人一时不能得手,怒从心起,恶向胆生,于是举刀杀死老人,老人身中数刀,不治而亡。
众人目睹老人的惨状,均纷纷质问佛祖:“老人对佛祖如此虔诚,为何非但得不到庇护,反而被贼人所杀?”佛祖长叹一口气,答曰:“我本欲救他一命,只要他放手即可,怎奈他抵死不放,我又能奈何?”
生命如舟,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之在抵达彼岸时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只取需要的东西,把那些次要的东西果断地放下。
须知抓住是一种毅力,放弃是一种智慧;抓住是一种选择,松手是一种抉择;抓住是一种获得,放弃也是一种获得。有的人就是只能获得,不能舍弃,只能上,不能下,下了之后就心痛不已,如丧考妣,这是不大度,也是不明智的表现,死抓住不放是要付出代价的。
时下,人们整天名缰利锁缠身,何来快乐?整天陷入你争我夺的境地,快乐从何说起?整天心事重重,阴霾不开,快乐又在哪里?整天小肚鸡肠,心胸如豆,无法开豁,快乐又何处去寻?
“放下就是快乐”是一粒开心果,是一味解烦丹,是一道欢喜禅。只要你心无挂碍,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啼鸣,何愁没有快乐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绽放!
有一个年轻人,跑去向智者倾诉烦恼。年轻人说了很多,可智者总是笑而不答。等年轻人说完了,智者才说:“我来给你挠一下痒吧。”年轻人不解地问:“您不帮我解除烦恼,却要给我挠痒,我的烦恼与挠痒有什么关系呢?何况我并不需要挠痒!”
智者说:“有关系,并且关系很大!”年轻人无奈,只好掀开背上的衣服,让智者给自己挠痒。智者只是随便在年轻人的身上挠了一下,便再也不理他了。年轻人突然觉得自己背上有一个地方痒得难受,便对智者说:“您再给我挠一下吧。”
智者于是又在年轻人的背上挠了一下。可是,年轻人觉得这里刚挠完,那里又痒了起来,便求智者再给自己挠一下。就这样,在年轻人的要求下,智者给年轻人挠了一上午的痒。
年轻人走的时候,智者问:“你还觉得烦恼吗?”整整一上午,年轻人都在缠着智者给自己挠痒,居然将所有烦恼的事情都忘记了。于是,他摇了摇头说:“不烦恼了。”智者这才点头笑着说:“其实,烦恼就像挠痒,你本来是不觉得痒的,但是如果你闲来无事,去挠了一下,便痒了起来,并且越挠越痒。烦恼也是一样,本来你不觉得烦恼,只是如果你闲来无事时,去想了一些令自己烦恼的事,你便开始烦恼起来,并且越想越烦。”
年轻人似有所悟。智者接着说:“烦恼最喜欢去找那些闲着没事的人,一个整天忙碌的人,是没有时间烦恼的!”
放下就会快乐,放下了烦恼,又怎么会有烦恼呢?
寺院里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冬天来了,小沙弥看见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扣过来,又跑去问师父:“好好的水,为什么要倒掉呢?”
师父笑笑,说:“因为冬天冷,水结冰膨胀,会把缸撑破,所以要倒干净。这不是‘真空’,是‘放空’!”
大雪纷飞,厚厚的,一层又一层,积在几棵盆栽的龙柏上。师父吩咐徒弟合力把盆搬倒,让树躺下来。小和尚又不解了,急着问:“龙柏好好的,为什么弄倒?”
师父正色道:“谁说好好的?你没见雪把柏枝都压塌了吗?再压就断了。那不是‘放倒’,是‘放平’。为了保护它,教它躺平休息休息,等雪融化了再扶起来。”
天寒,加上全球金融危机,香火收入少多了,连小沙弥都紧张,跑去问师父怎么办。
“少你吃、少你穿了吗?”师父一瞪眼,“数数!柜子里还挂了多少件衣服?柴房里还堆了多少柴?仓库里还积了多少土豆?别想没有的,想想还有的。苦日子总会过去的,春天总会来,你要放心。‘放心’不是‘不用心’,是把心安顿。”
春天果然跟着来了,大概因为冬天的雪水特别多,春花烂漫,胜于往年,前殿的香火也渐渐恢复往日的盛况。师父要出远门了,小沙弥追到山门:“师父您走了,我们怎么办?”
师父笑着挥挥手:“你们能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还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
放下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物欲和烦恼,你将收藏一颗清净心,体会到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