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峰在北京的工地现场正忙碌,电话里杨勇叫他赶回办公室有要事。丁峰回到杨庄的办公室,杨勇引他见了三位客人,一位是副区长,另两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副所长老马,还有一位是研究员杜有成。
大家握手以后,副区长先说话:“丁总把这么好的发明项目,在我们杨庄这里投资,区里领导和群众都大力支持。这两位都是咱们国家经济学界的著名专家,现在组织上派他们对你们的项目作一些调查,希望丁总能给以帮助。”
丁峰立刻说欢迎欢迎!马副所长表示说:“我们是抱学习的态度,想对你的发明和团队现在工程进展的情况,学习和了解一下,希望你能在百忙中给以帮助。”
丁峰说:“你们太客气了,我也是一个只会作实际工作的普通科技工作者,谈不上什么理论修养,希望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在办公室大家简单谈了一会,在杨勇和丁峰的陪同下,几位客人到工地上转了一圈。现在地基处理已经完成,笼骨架正在吊装,副区长说:“我前几天还来过,你们工程一天一个样,这样的建筑好像很快,是不是?”
丁峰在一边解释,老马和老杜仔细在旁边听,他们不太说话,更多是观察。送走三位客人后,杨勇对丁峰说:“看来社科院派人来,后面肯定有来头!”
丁峰说:“咱们作好配合就行了,其它想多也没有用。”
两位专家对北京的工地考察三天以后,马副所长对丁峰表示,希望到发展中心的总部那里和全国其它地方看一看,丁峰马上指示侯民贵要作好接待工作。
老马和老杜都是五十左右的中年人,见到发展中心的主要负责人全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在办公室的见面会上,马副所长高兴说:“你们真是后生可畏,我们来是学习的,有什么你们就说什么,别不要有什么戒心。论年纪我们是你们的叔叔,论你们干的事业,我们是你们的学生。”
大家都表示欢迎专家访问我们。
接下来主要由侯民贵陪同参观了清水湾到大自然沿线二十多里长的线路,过去还是一个一个不相连的农庄,现在隔的距离越来越近,就这样沿线的农民还喊连接的速度太慢了。
老杜问:“民贵,这一线横向你估计得多长时间连起来?”
“也就一两年吧,因为主要的施工力量还放在城市的保障房的建设上。”
“那么这一线纵向你们准备扩到哪里?”
“区里规划,南边到环山路,北边到南山脚下。”
老马说:“那这里又变成了一座城,当然是一座绿色生态城了。”
进村庄以后,他们几乎见人就问:住这儿身体有什么反映没有?感觉居住满意吗?地里收成怎么样?办农家乐或出租收入提高多少?凡是能想的的家长理短,生活的啰嗦事都要问到,不仅问干部主要还是问群众。对于人家的回答他们都认真一一记录,后来侯民贵才发现他们带了秘密的录音装置,保证访问的原始真实性。
这样进户进田间当然费时间,不过侯民贵很认真的陪同,丁峰也打来电话,希望这次人家调研以后能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
虽然他们没有去苍龙岭看防地震的社区建设,但是到地震局进行了座谈,并且观看了这种房屋的防震试验。后来还用了一天时间与发展中心的员工分别进行了座谈。
看了中心的章程,他们问大家:“你们支持吗?想没想过,你们的收入不会太高,心里平衡吗?”
何小青在会上发言说:“像我这样出身农家,进城上了一个没有名气的大学,想当一个普通的会计,好多单位都不要。可是我来到发展中心现在组织上居然让我当上了财务部的经理,这是作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不是发展中心和丁老师给我们这些年轻人提供了这么一个平台,哪有我们的今天。”
李大伟有一两天也跟上陪同,他跟两位老师说:“我大学毕业以后,就在工地当领工员,在这里干了才两年,理事会就让我负责当地的全盘工作。这在任何单位都是不可能的,我们这里只要你肯干,就大胆提拔重用,你说不努力还行吗?”
董明堂说:“我们大家对中心政策从内心里拥护,就是因为有一位榜样在身边,丁老师言传身教。一个人活在世上就是要为这个世界作点什么,才不枉过一生,我们愿意跟丁老师永远干下去。”
听到大家内心真实的想法,两位老师不住的点头。
休息了一天以后,侯民贵又陪两位老师去了中原区的通州市,东南区的上海市,西南区的重庆市。
中原区的通州市,主要以中、小城市为目标,发展很快,社会反映普遍良好。上海市以江下村为中心,规模越来越大,住上房的都说好,可是市里建筑房地产行业和有房一族心里叫苦不迭,有关政府部门看法分歧很大。蔡炳勇他们正准备把市场扩大到珠江三角洲,基本把第一个地址选在佛山市,可是最近那边不断有人表示反对他们过去。
到了西南区的重庆市,高力文虽然没有在哪个地方把工程规模搞的很大,但区内的几个城市和地区都分布到了。特别是他们选的地方,多是地少人多的半山区,因为西南方气候湿润山区非常适合种马铃薯。高力文就和齐总和吴晓华他们紧密配合,所建工程地下的马铃薯都获得大丰收,这样既解决了人们的住房问题,又帮助当地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就是社会有人反对,好像在台面上也不敢公开出面。
马副所长和杜研究员,一直遵循一个原则,只是看和问,不表示任何看法,这是给侯民贵一路陪同留下的深刻印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