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金元文学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上次,唐、五代文学基本上讲完了,讲到诗词之不同。宋代文学主要是以词为主。词是最特殊的诗歌样式,大家知道诗的样式是比较固定的:一个是五言绝句,一个是七言绝句;一个是五言古风,一个是七言古风;一个是五言律诗,一个是七言律诗。偶尔有六言律诗,还有歌行体和乐府诗,其句式即便是乐府诗,也基本上是整齐的,例如李白的《蜀道难》:“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下面主体句式还是基本整齐的。而词很不一样,在形式上是长短句。在根本上,音乐是词的生命,词是和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词是在音乐中产生的。词一开始,有不同的词牌,即不同的曲调,词的音乐生命开始时大于它的文学生命。后来到了北宋苏东坡以后,词逐步开始摆脱了音乐的束缚,词的音乐生命开始跌落,而它的文学生命开始伸长。所谓文学生命是在诗的意义上说的。
词的形式非常之多。清代万树(红友)《词律》收词牌有626个之多,如《踏莎行》、《蝶恋花》等。一个词牌还有不同的调式,如《蝶恋花》有97字体的,有101字体的;共有1100多个调式。清康熙年间编《钦定词谱》收有826种之多,调式有2000多个。全世界所有的诗歌样式当中,没有一个国家的诗歌能以这么多个不同的样式来写作。词最短的如《十六字令·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句法是“一,七,三,五”。这是最短的。最长的有《莺啼序》,四叠共有240个字。中国之外,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诗歌有这么多不同的样式,这是非常罕见的。这是一。二,词自诞生一直到晚清,有关男女爱情的题材占90%以上。一个爱情题材能集中于一种文学体裁之中,也是罕见的。三,词尽管有很豪放的苏词,我们认为这只是在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气象。苏东坡本人有360多首词,而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老夫聊发少年狂”这类的所谓“豪放词”,十分之一都不到。整个词,主题风格是婉约派占主流,轻柔婉约细腻,内容方面主要写男女爱情,风格上主要以婉约为主,体式方面有600~800多种。所以词是非常好的一种文学样式。
宋代人在巍峨的唐诗面前难以超步。唐代诗歌有51000多首,中华书局出版了20本;宋代诗歌,北大中文系编的,有近210000首,北大出版社出了72本,数量是唐诗的四倍,但宋代人都承认,在质量上没有超过唐诗的高峰。唐诗高峰是不可逾越的。宋代人非常聪明,改用词来抒发情感,用19000多首词,把宋词推上了顶峰。从此以后,唐诗宋词如“双峰并峙,两水分流”,非常之了不起。词可以说是最精美的文学艺术。如果说诗是精致的,词则是精美的。律诗中五律40个字,七律56个字,每个字都像一个文人雅士,一个粗人、俗人都不能搀杂其中;而词,每个字都可以算得上是名媛淑女,连文人雅士都不能搀杂其中。对词的特色、词牌、发展史等,我在北大要讲一个学期,在此不能细讲,也没有必要。
宋代分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共320年。从中国历史说来,宋代在政治上、经济上力量软弱,被人形容如“鼻涕”,但是在文艺上、在文学史上却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诗词、散文总结了过去,高峰出现以后,文学高峰不再是诗词了,而小说戏曲开创了未来。我将专门讲一次小说:唐人传奇和宋人话本。宋代以后文学主流是小说和戏曲,戏曲自汉萌芽,唐有雏形,而后到成熟,繁荣,到衰落。就中国文学发展大势而言,宋代处于一个从雅文学向俗文学转变的时期,这当然也是相对的。宋代是文学、艺术蓬勃繁荣的时期。宋代书法在唐人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创新,书法四大家有米芾、蔡襄、黄庭坚、苏东坡,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绘画,特别到北宋徽宗时期国画非常繁荣,他治理国家不行,但文艺方面是非常好的,他的书法“瘦金体”很有名;建筑、雕塑等也非常突出。作为一个时代文学之代表,唐代是唐诗,宋代无疑是宋词。我们以词为主线,把宋代文学说一下。
一、 宋初的词
宋初的词主要是晚唐五代词风的蔓延。有几个特点:
1体制短小,一般是单调或双调,如《菩萨蛮》、《浣溪沙》等,都是比较短的。
2体裁比较狭隘,没有什么突破,均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小庭深院,红楼翠阁这些方面的。
3风格方面,基本上承袭了唐五代的特色:婉约柔媚。
宋初词坛是个过渡时期。这时有个重要词人晏殊,他有《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据说他当时吟得“无可奈何花落去”后,一时想不出下一句,问他手下的王琪,王应声答道:“似曾相识燕归来”。他非常喜欢这两句。之后,他在写一首七律《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中又用了这两句。但诗中好的句子在词中不一定好,反之亦然,因诗词的要求不一样。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是五代诗人翁宏的诗句,作为诗句无多特色,但被晏殊的儿子晏几道写入了词《临江仙》,却成了名句。晏殊和他的儿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后者和李后主、纳兰性德三人被称为词坛三个清纯美少年。前人说晏几道很淳善,生活中有人负于他,他也不计较。他的代表作有《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还有一首《鹧鸪天》,在艺术方面很好: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梦魂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写他和非常要好的歌女重逢,写以前曾在一起喝酒。现在相逢却写以前在一起的情景,离别之后的心情。最后写到渴望的重逢。渴望的事一下子实现了,却疑惑是否是真的还是在梦中。这是很好的写法,值得仿效。末两句取了杜甫《羌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的诗意。
宋初还有一位突出的人物范仲淹,他是一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著名的《岳阳楼记》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他的小词只有五六首,都非常好。如《苏幕遮》写秋天情景: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很有名。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为什么?原来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他写边塞生活,风格比较豪迈。如《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体裁和风格上在宋初都是别具一格,开了“豪放派”之先声。
再讲个词人——欧阳修,宋仁宗时做宰相,当时文坛上古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继承韩愈、柳宗元开创的古文运动——“文以载道”。他的文,毫无疑问都是讲“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他有一篇《五代史·伶官传序》,文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他的诗歌写得也是非常政治化的,但写小词却非常浪漫,有些地方甚至有点黄色,有人怀疑这些写男女****的词不是他写的,一定是他的敌人栽害在他身上的。这种见解没有什么必要的。欧阳修也是人,欧阳修也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他把治国安邦那些大道理写入文和诗中,把生活中的儿女情怀写入词中,当时人的基本观点是:“诗庄词媚”。人的情感是非常微妙的:有一些情感巴不得让人知道,如热爱祖国、孝敬父母等好的情感;有些情感想掩盖起来惟恐不及。欧阳修也有这方面的情感,写入词中也很正常,我们不必为尊者讳,为贤者讳。
他有一首《踏莎行》:
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其中有以水喻愁的名句。先生们以后写诗,可以先把一个事情写得最远,而后说所思念的人在比那儿还远的地方。这是个很好的递进写法。他还有一组小词《采桑子》,就不举了。
他的散文成就非常突出。他出身寒微,四岁时父亲就死了,母亲要教他认字,没有钱怎么办?便用芦荻杆在沙地上画,所以有“欧母画荻”之说,后来把他培养成文章的一代宗师。中国文学史上有三位有名的母亲:“孟母三迁”、“欧母画荻”和“岳母刺字”。他精心推敲自己的文章,注重字句的锤炼,文章写好以后贴在墙上改一改,最后能改到一字不剩。如他写《醉翁亭记》,最初说滁州四面有山,用了几十、一百多个字,后来统统删去,改定后只用了五个字“环滁皆山也”来概括,非常精辟。他晚年编文集还一丝不苟,反复锤炼,用思甚苦。其夫人说:年纪这么大了,“难道你还怕先生嗔骂吗?”他却笑答说:“不畏先生嗔,却怕后生哂!”他怕后来的年轻人耻笑。
北宋初期有位大词人柳永。词到那时发生了一些变化,柳永创制了一种新词叫慢词,即长词。对词有一种分法:58字以下的叫小令,59字到90字之间的叫中调,91字以上的叫长调。如“念奴娇”正好100字,所以又叫百字令。柳永是个落拓不羁的人,是在下层和歌女妓女中混的一个人。他原名三变,求取功名多因名声不太好而不被录取,他写了一首《鹤冲天》,说自己无意功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次考试,放榜前,皇帝宋仁宗一看是柳三变,便说:“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他索性自我解嘲,说自己是“奉旨填词”。后来改名为柳永,应试才取了。他在词的发展中地位很突出,创制了90多个新词牌,大都是长调。他潦倒穷困到死后连埋葬的钱都没有,还是几个红颜知己凑钱把他埋葬的。另外他把词从小亭深院红楼翠阁,引向了广阔的社会,是有贡献的。他的代表作有《望海潮》,其中写杭州的繁华:“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到唱这首词,倾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杭州这么美呀!遂起挥戈南下之志想去攻打杭州了。对此明代人谢处厚有诗云:“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哪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讲的就是这首词。
柳永还有一首送别的词很有名,叫《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多情自古伤离别”句,有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诗意。俞文豹在记录宋代诗坛趣文逸事的《吹剑录》中说,苏东坡一次问其善讴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回答说:“柳中郎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他抓住了不同词人的不同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