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6年春天里,著名的王选院士去世了。我认为,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巨大损失。他和许多杰出院士一样,是我们民族的功臣,我们应该用国葬之礼来葬他。要是没有王选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我们中华民族就会跟不上时代步伐。在中国所有的文化遗产中,我认为汉字是最伟大的遗产,是一代一代人创造性智慧的结晶,它像纽带把中国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王选的汉字输入激光照排技术,我们的汉字文化就无法走出去。王选夫妇没有孩子,他去世时我为他写了一副挽联,是集句联。上联是取自杭州西湖岳飞坟前的“青山有幸埋忠骨”,那一联的下联原是“白铁无辜铸佞臣”,而我用“白云无尽是儿孙”为对。这一句取自著名马一浮先生的话,他21岁时,刚结婚一年不到,妻子得病去世了。在这之后,别人劝说他再娶一个妻子,他说,不要,我不结婚了。别人就说,那样的话你就断子绝孙了。他坦然答道:“他年青山埋骨处,白云无尽是儿孙。”在2000年时,王选就查出有癌症。为此,他写了个遗嘱,上面有一段这样的内容:北大季羡林季老说,什么叫“好人”呢?就是“想别人比想自己多一点”。王选在遗嘱里说,“我以为还可以把标准再降低一点,一个人在想到自己的同时也能想到别人,这也就是好人了。”我们说,若少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这就是大家胸怀。如果全想到别人,不想自己,这就是圣人,像孔子一样,是圣人胸怀。杜甫有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雨哗哗下来,床头屋漏,给诗人带来很多痛苦,杜甫的伟大在于从自己的不幸想到天下人的不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伟大的“利他主义”精神!也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共产主义精神。
在我的一篇小文章中,我还说到白居易,他的夫人给他做了一件新布裘,他穿在身上暖和和的,想到天下人要是都像自己一样暖和和的,那该多好啊!于是写了一首《新制布裘》,五言古风,共十六句,结尾几句为:“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这种境界也很了不起。但是宋代有个人叫黄彻,在《溪诗话》中有个评语说,白居易的“推身利以利人”,不及杜甫的“宁苦身以利人”!这个评论非常到位,这就是“名家”与“大家”的区别。孔子是大圣人,正如司马迁在写《史记·孔子世家》时说的那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般人是达不到的。但是要做到“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应用这种精神教育我们的后代,教育我们的子孙,虽说我们没有这样伟大的精神境界,也许我们一辈子都达不到,但我们要追求它,不断地去实现它,这样的人生才会不断地进步,才会一步步走向光明,走向美好的未来。
再讲诗人王维。他跟李白同一年出生,不过早一年去世,他早年时就很有抱负。他到边疆去的时候写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于“孤烟”有一种说法,是指狼粪烧的烟,狼烟;另一种说法,是指龙卷风。沙漠中茫茫无边,太阳是圆圆的,整个地落下去。这两句写得非常好。《红楼梦》第48回中,香菱向林黛玉学诗,读王维诗,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香菱感到“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她说:当我闭上眼睛时,就出现诗句的情景。若想找别的两个字来替换,可是怎么也找不出来了!这当然是曹雪芹的观点。
在公元755年安史之乱时,王维未走得了,叛军将他抓起来后让他做官。给叛乱的人去当官,如同在日本侵华时当上“伪官”一样。唐朝军队打回来后,要将给安史当过官的人都杀头,幸亏王维在作“伪官”时写了一首诗,其中一句说“百僚何日更朝天”,表明王维作“伪官”时,良心还没有完全泯灭,还想着大唐王朝。第二,他的弟弟王缙在朝廷里做大官,听说他哥哥要被杀头,就上书朝廷说,我宁可削职为民用我的官来赎我哥哥的命,这样王维没有被杀头。但经过这件事以后,王维原来的豪情就消失了。他自己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在长安南面终南山买了初唐宋之问的一个辋川别墅度过他的晚年。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书法写得好,他音乐也有才华,他的画也很好。在苏东坡北宋时代还能看到王维画的真迹,可是现在很难找了。如果在座的朋友们能在箱子底下翻出王维的画来,那么买栋别墅也就不用发愁了。不用说王维,就是苏东坡的画,也极难得到了。苏东坡称赞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说王维的画是“画中有诗”。诗是没有颜色的画,画是没有文字的诗。
王维有一首诗《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写得非常幽静。还有一首《鸟鸣涧》这样写:“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的“桂花”是春天的桂花,叫“春桂”。一般的桂花是八月的桂花,“八月桂花遍地开”,那是“秋桂”。月亮出来把山中的鸟都惊起来了,月出于东山之上,鸟以为天快亮了,说明是多么安静!这首诗是非常典型的“以动写静”,以动态的事物表达幽静的境界。鸟叫得愈厉害,愈显出山的幽静。南北朝有位诗人叫王藉,他有两个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以动写静,动中有静。我们在游山玩水时,会经常看到这两句诗作为对联的。但是,这首诗的毛病在于,两句的意思完全相同。到了唐代格律诗定型后,这是最忌讳的“合掌对”诗句。后来有人可能受王维诗的影响,改为如下两句:“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花是怎么落的呢?不是风吹的,是自开自落,这是静中有动;而后一句则是动中有静。
王维的送别诗也写得非常好,有一首著名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大家注意,“劝君更尽一杯酒”中不是“进”,而是这个“尽”,即全部干光;把对朋友的感情在这最后一杯酒中完全表达出来。这首诗歌前两句写景,“渭城”就是长安,早上下了一场雨,把路上浮尘都打湿了,正好让朋友上路。“客舍”就是旅馆,下了一场小雨后,柳树上的灰尘都洗掉了。诗歌的前两句写得非常温柔,非常亲切;而后两句则写,到了阳关那边,就没有老朋友陪你喝酒了,写得很感伤,因此情和景是相反的。
让我们比较一下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他有一首诗歌《别董大》。这首诗也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怀: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意,一般唐诗中的“白日”都不是指白天,而是指明亮的太阳。如“白日依山尽”中的“白日”也一样。诗歌的第一句中的“曛”就是昏暗,暗淡。这两句写景写得非常寒冷,非常辽阔,非常暗淡。但是下面抒发的感情却非常昂扬,非常振奋。当中的“识”,不是指一般的认识,而是指你的人品这么好,你的才华这么好,你的德行这么好(德行本来是个好词,但到了北京就变了,如说:“瞧你这德行!”),天下谁人不赏识你,谁不喜欢跟你交朋友?所以你不用发愁,在你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还会有新的朋友。你们看,这两句写得多么好呀!如果当你要到边远的地方去时,你的朋友用这两句给你送行,你的心情就会一下子为之振奋。这首诗和王维的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相反。情景交融是一种美,情景相反也是一种美。艺术上有一种定律,叫“相反相成”。
我们再给大家讲一首王维的诗《送沈子福归江东》,古时候“江南”称为“江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长江在南京前有一段呈南北走向,其东面就是江南一带。这首诗是这样写: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罟师”指划渡船的老人,前两句的叙事非常平常。本来“相思”含义是很广的,指人与人的思念,但后来的含义变得很狭窄了,成了男女之间的情思。后两句是说,你在江南也好,在江北也好,到处都是春色无边,都有春光陪伴着你。而这些陪伴你的春光就是我的相思之情在陪伴着你。春色无边,无处不在,则朋友无处不在,相思之情无处不在。这两句写得非常好。
我们再讲一个诗人。最能代表盛唐特色的,那就是李白。李白是从公元701年到公元762年,而杜甫是公元712年到公元770年。李白和杜甫是好朋友,在公元744年时,他们相逢在东都洛阳,结下深厚友谊,分手后再也没重逢过,分别即为永别。李白是在上升时代完成他诗歌的创作和人生的塑造,是代表豪迈时代人们的声音;而杜甫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才登上诗歌的舞台,成为人民的诗人。因此,杜甫是苦难时代的代表,是苦难时代人民心声的抒发者。李白5岁时跟随父亲从国外(即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回来,所以李白是古代的“海归派”。李白的爸爸李客是个商人。大家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重农抑商”,商人的地位不高,有“君子不言利”之说。因此李白从来没有一句诗是夸耀自己家庭出身的。而杜甫一张嘴就夸耀自己奉儒守官的家庭非常好:“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他的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李白从来不夸耀家庭,而是说“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传李白5岁时来到四川,读书时感到太苦了,就逃学从山上沿小溪往下走,看到一个老妇人在磨东西。李白上前问:老妈妈,你磨什么东西?老妇人回答说:我想把这铁棒磨成绣花针。李白听后,幡然醒悟,扭头又上山去继续读书。这样我们中国就留下这样的格言:“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或者“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李白后来不愿考科举,认为这太麻烦了,要一步一步往上爬。他曾经说,“要则不飞,一飞冲天;要则不鸣,一鸣惊人。”在公元742年,李白42岁,名声已很大了,唐玄宗都知道他的诗歌写得非常好。李白有个朋友叫吴筠,在朝廷做事,就向唐玄宗推荐李白。唐玄宗下诏让李白来长安。李白一听说皇帝要招他去,十分高兴。就写了首诗,告别家乡父老,诗最后两句是这样:“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就是李白,“仰天大笑”就是李白。杜甫一辈子都没有“仰天大笑”过,只“狂”过一次,当然这一次也是非常有意义的。那是安史之乱平定后,他在四川写了平生唯一一首快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这首诗我们下次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