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78600000005

第5章 伯乐(1)

人员管理

让我们聚焦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招聘,或者说,管理者的第一个角色——招聘官,这是整个团队管理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将是后续一切管理要素正常运转的前提。

作为主管,我们不仅要在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人才观,点好兵播好种,也要在日后辛勤灌溉用心培养,助他们找到自己最大的价值,做一个知人善任的伯乐,日后人家一说起你,就竖大拇指。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选人工程堪称伟大,让我们投入地了解一番吧。

第一节大兵小将——招对的人

很多主管在和我聊天中遗憾地提到“又看走眼了”。

我问:“你想找什么样的人?”

“当然是能做业绩的人!”他们往往这样说道。

“那么这个人怎么就看走眼了呢?”我追问。

对于这个问题,通常会听到三种典型的回答:有的说“扶不起,真是看错了”;有的说“管不了,总和我对着干”;还有的说“推不动,心眼多又爱偷懒”。这碰巧代表了销售团队中的三类典型人群。在我送出解药前,先分析下这三类人的显著特点。

销售团队中的三类典型人群

第一类:扶不起

我们必须要承认,不是每个人都是适合做营销的。这个简单的道理,我却花了很多时间才相信。我曾天真地认为,只要有耐心,员工都是可以被我们逼出来的。但经过几次亲历的教训后,我发现,这种想法过于武断了些,风险很大,且可能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

一个例子发生在汇丰,我招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人,主要看中了她的踏实。在之后的6个月里,尽管她业绩方面表现平平,我依然游说老板,批她通过了试用期。作为回报,她工作更加努力了,但一个月过去,几乎仍无起色。营销部门指标很重,客观上,形势已很难容我再等下去了。我安排了很多培训给她,安排有经验的同事陪她见客户,带她参加外部活动,和她谈心。又一个月过去了,大家期待的变化依然没有发生,我和她都很痛苦。我在会议室里单独问她:我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她竟开始抽泣,而后很快转成嚎啕大哭,只一直重复着一句 “对不起团队,拖累大家了”。此后,一如既往,她每天还是最早到办公室,最晚才下班。我很欣慰,因为,她还没有放弃。

大约是她来银行第9个月的一天,我们要搬新的办公室,大伙正忙着收拾办公用品,她叫住我,说想单独和我谈谈,我有种不好的预感。果然,她提出了离职。按道理,我应该高兴,这对彼此都是一种解脱,而且能快速提高我们团队的人均业绩。然而,看到她回去帮其他同事打包资料和文具的背影,那一刻,我内心却非常难过。我知道她离开后可能很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她家条件不大好,还有个弟弟需要她挣钱抚养。这可能是我的错,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也许从我决定招她的第一天起,这一切就已注定。这让我第一次强烈地意识到,挑准人是多么的基本与重要。

第二类:管不了

这类人让我们看到了员工的另一个极端,其显著特点是在思想和行为上均不愿受任何约束,并且特立独行,常常与主管作对。不可否认,一些极其出色的客户经理有时恰恰来自这个群体。但是,他们中的多数人可能不是那么出色,却时时处处表现着自以为是,并且用很多时间来研究如何制造语出惊人的效果,以便引人注目,最后这样的行为演变成一种习惯,一开口便能震惊全场,然后满足地离开,但其谈吐内容却经不起内行人的推敲。

一次,作为与麦肯锡银行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之一,我陪同该公司的全球董事去上海浦西的一家支行走访。为了加强与总行以及咨询方的沟通,支行行长特意召集全行员工,召开了一次业务座谈会。在结束了一段项目背景的介绍后,该董事问到,针对该项目,大家有什么期待或建议?同事七嘴八舌,有的说希望多一点培训,有的说希望分行多提供些营销渠道。这时,一位“发胶男”(头上的发胶多得发亮)猛然站起来说道:“**银行代发的**基金近期收益已达到6.435%,而我们还在卖三年期产品,这让我们怎么竞争啊,我手上一个2000多万的大客户就这样刚走掉,你们知不知道,客户都是很现实的,讲别的其实都没用。”片刻静寂后,其他同事开始窃窃私语,有的笑出了声。再看“发胶男”,只见这位兄弟满脸洋洋自得的笑容,又继续玩他的手机了。此前,我已留意到,从会议刚开始,他就一直在专心玩手机。看得出,他们的行长颇有些尴尬,连忙出场解围,会后跑来跟我说不好意思,这人她管不了……

我向来欣赏喜欢主动发言的同事,但就“发胶男”而论,稍有点银行工作经验的同事便不难发现,他的言语中,漏洞百出,有太多蓄意误导的成分,比如把不同类型产品随意比较,刻意夸大事实,武断地认为产品报价是提高业绩的唯一手段等。而这样一次并不高明的哗众取宠正好符合了其他同事的猎奇心,特别是听到他煞费苦心,把其他银行的收益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时,竟对他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认同。我立刻在随身携带的业绩报表中,查了一下这个人的业绩,如我所料,果然不是那么出类拔萃。因为,那些顶尖的人从来都是谦虚的、积极的,并时刻想着“方法总比困难多”的那群人。

第三类:推不动

这类人其实是企业中最为常见的,没有明确目标,缺少进取意识的人。这类人抱着“我还不是最差那个”的念头,每天嬉皮笑脸地在你面前出没,堂而皇之地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他们往往人缘不错,流动性较低,只要大环境还可以熬,他们宁愿混到退休的那一天。

一次业绩走访,我们来到一家地处闹市区的支行,由于会议还没开始,我便来到大堂营业厅转悠,与当天值班的一位理财经理攀谈起来。

我问她,“来银行多久了?”

“三年多了。”她答道。

“那你目前盘里有多少贵宾客户?”我进一步问道。

“好像15个吧,我也没细数。”她若无其事地回答说。

“你对你的业绩满意吗?”我进一步追问。

“一般吧,肯定不算好,我其实也有很多困难,比如……”她似乎打开了话匣子,开始罗列她的客观原因。

这样的人不是第一次见到了,我知道她的问题在哪里。为打消她的顾虑,我微笑地注视着她的眼睛,压低声音问道:“你感觉你喜欢这份工作吗?不要紧,说实话,我不会和你行长说的。”

她显然没有思想准备,稍做停顿后,选择告诉了我心里话:“哎,我其实一直想做后台,工作稳定又没压力。也不知当时入行时怎么回事,也没跟我细谈,就让我做了客户经理。如果将来有机会,我还是想申请转岗的,不过现在做得也挺舒服。”

果然不出所料!末了,我问了她一句:“那你不担心被淘汰吗?”她很镇定:“这个绝对不会的,有几个老客户定期会来买产品,我的综合得分再差也能保个中等,要淘汰也轮不到我。”

她的回答很真实,代表了很多业绩处于中游,在团队中扮演“鸡肋”角色的人。根本原因是他们内心不够热爱这份工作,却又没有勇气踏出追求自己理想的那一步,于是,为了在亲友面前有个体面的名声,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误打误撞进了银行。在这里,忽然间找到了一种“安全感”,如果再加上一点资源,对他们而言简直太完美了,这样就可以有恃无恐地混着。慢慢地,他们开始记不清当初的梦想,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打太极混社会的表面功夫。他们说服自己,堂而皇之地在银行里做起了金融界的“老中医”,一天天消耗着自己的宝贵青春。

作为主管的我们,当亲手把这类人招进队伍时,麻烦就开始了。

我很好奇的是,在咱们中国,有一个现象表现得特别突出,就是越来越多的人读书不是为了增长学识开拓视野,而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份更“理想的工作”。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对理想工作的定义就是所谓的“稳定”。说白了,要的就是可以准时上下班,活少钱稳,不求高薪,但求抱着这个饭碗时心中的那份“安全感”。

不久前,哈尔滨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457名环卫工,竟有11539人蜂拥而至,这其中还包括了29名研究生,是他们真的热爱环卫事业吗?为了一探究竟,有记者采访到了他们中的一位,问他为什么报名应聘,答案颇具部分中国青年的特色:“主要因为是体制内的编制,稳定,还能落户,父母也觉得不错。”

根据相关统计,在美国,大学生中3%愿意报考公务员;在法国,这个数字是5.3%;在新加坡,只有2%。在日本,就业倾向公务员排在榜单第53位;在英国,公务员甚至进入20大厌恶职业榜;而偏偏在咱们中国,竟有高达76.5%的大学生愿意报考公务员。My god!

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曾经告诫所有年轻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变的“稳定”,当你年纪轻轻就开始追求所谓的“稳定”时,那往往是你“不稳定”的开始。

让我们记住李老苦口婆心的忠告吧!

什么样的人是“对”的人

一些主管在招人时有着特殊的习惯。有的主管比较主观,只喜欢招与自己有相同背景的人;有的主管对富二代有着特殊的偏好,认为有资源上手快,只要一入职马上就能带来业绩;还有的主管对穷二代情有独钟,认为他们相对更能吃苦,有迫切改变现状的客观需要,等等。

在过去几年中,我招聘了超过50名销售人员,其中也有和上述三种类型相似者。总体来说,有成功的,也有不很理想的。我要强调的是,看人切忌先入为主一概而论。比如,有的富二代虽然家庭富裕,但自身也非常努力,主观上认为富裕是父母的,幸福要自己创造,之后利用良好的物质基础作为起点,很快脱颖而出;而有的富二代做不了几天,感觉压力大,想想家里又不缺那点钱便拍拍屁股,一走了之。这些实例让我认识到,选人是一个高技术含量的活,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循,而需要在实践中一点点摸索,寻找适合你的员工。

有的人告诉我,应该选那些“目标明确的人”,我说不见得,因为亲眼见过一些相对不是目标导向型的人,但由于不服气的性格,不愿落在人后,而业绩卓越的情况。也有人说是“性格要外向”,我说也不一定,因为我们的确见过不少性格不是那么外向,但深得客户信任和喜爱的人。通过大量的面试和日后的跟踪观察,我将优秀者身上的充分条件与必要特质进行了对比,渐渐地发现,大多数顶尖销售(Top Sales)的骨子里有两点共性:不服输的劲头和直面挫折的韧性。

看历史教科书,最令人热血沸腾的,就是陈胜吴广在秦末举兵起义时,喊出的那句流传青史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人者,不能没有一点精神!求职者中那些不甘心现状的人,才是我们招聘中的首选。很多时候,你问应聘者“你未来有什么打算?”都很难得到一个清晰的回答。试想一下我们自己,我们能把未来10年20年的事盘算个八九不离十吗?恐怕很难(但这并不代表我认同人可以没有目标,我将在下章中详述)。假如因此错过一个血液里流淌着“不服”性格的人,那实在是可惜。因为,这往往是一个成就事业者最原生态且最为宝贵的素质之一。早晚有一天,他会凭借这一特质在某个领域摸爬滚打走到前列,而后再结合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一定的创新,将其发展成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曾经招过一个江苏女孩,我看中的正是她身上的这一点。虽然乍一看,在那批新人的简历中,她并不是最闪亮的那个,面试时也说不清自己想要什么。但当我问:“假如你成功入职,在一个100人的组织中,你感觉自己能排名第几?”时,她的回答让我非常满意:“第5左右,不说第1是因为考虑到总有些人有特殊的运气。”

当然,后来她做到了,并连续多个月保持在华东区第一名的位置。读者一定感兴趣,这个貌似平常的江苏女孩为何能有如此一番作为,这是为什么?

在工作中,她最常问我的话是:“凭什么让他去参加这个活动而不叫我?” “凭什么她有这份奖励我没有?” “凭什么选他上台演讲,我感觉应该选我!”等等,真可谓当仁不让。

请注意,类似的话,有些人可能会像她一样说出来,有些人则选择放在心里,但重要的是,这类人具有一种本能的竞争意识和与众不同的感觉,这不是自命不凡,而是冥冥中仿佛受到了某种召唤的使命感,正是这种意识与感觉,使他们迸发出忘我工作的强劲动力,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儿女英雄。80后的她正是其中之一,现在已去一家中资银行担任科长了。

韧性这东西,似乎很难在面试时考察,但依然可以在简历中发现蛛丝马迹。我曾面试过一位应届毕业生,他在简历中提到,上大学时开设了武术社。由于觉得好奇,就多问了几句,我这才知道他以惊人的毅力,连续10年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慢跑30分钟。在大学里,喜爱武术的人其实不多,而如果学员少,吸引赞助搞活动就很难了。他从未灰心,找潜在赞助商一家家去谈,并给他们寄去了自己的录影带和社团资料。终于,在毕业时将武术社办成了学校最出名的社团之一。入职后,这种坚韧的性格,对做好营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如今,他已从一个对金融比较陌生,起步较慢的底层销售,成长为一家颇具规模的PE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渠道总监。

同类推荐
  • 赢在中层

    赢在中层

    在一个企业里,中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他们搭建起了高层与基层互通的桥梁。一个企业如果忽视了中层,忽视了与中层有关的危机,就会非常危险。中层攸关着企业的生死,激活中层,企业才能兴旺发达。本书由余世维的核心课程“中层危机”升级而成。书中余世维以其诙谐的语言风格,独到的视角,生动的案例,向高层领导阐述了如何打造坚实的中层,向中层干部提供了自我成就的解决之道。如何在基层与高层的衔接中做到有效沟通?在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选择不同类型的中层?破解中层危机的六大核心密码是什么?本书将一一作答。本书既有助于高层打造完美中层,又有助于中层成就自身,是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的最佳培训读本。
  • 每天学点实用投资学(Mbook随身读)

    每天学点实用投资学(Mbook随身读)

    富人越来越富有,而穷人越来越贫穷,原因在于他们的观念不同。富人将钱拿去投资,继而生出更多的钱米,而穷人只会把钱拿去存人银行。其实,只要掌握必要的经济知识和常规的投资理财规则,进行谨慎而明智的投资理财,你会发现普通人也有资可投,有财可理。本书通过通俗有趣的故事,帮助你改变旧有的投资观念,让你轻松获取最全面的投资知识,最实用的创富技巧,带你走上一条崭新的创富之路。本书由聂小晴编著。
  • 像雄鹰一样蜕变:不断迎接挑战的雄鹰精神

    像雄鹰一样蜕变:不断迎接挑战的雄鹰精神

    这本书深度挖掘雄鹰精神的精髓,引导员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以主动思维融入工作,以激昂的斗志投入工作,以科学的方法创新工作,以完美的业绩完成工作。是一部职场生存与发展启示录,一部卓越员工潜力开发指南,一部团队竞争力与执行力的提升宝典。
  • 我心目中的黄如论

    我心目中的黄如论

    《我心目中的黄如论》通过对黄如论的描写和评述,为我们揭示出了一条真正能通向成功的经商之道。黄如论出身寒门又无靠山,为何能在不可胜数的民营企业家中脱颖而出?他的企业为什么能持续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什么经历那么多风浪他都能越做越强?他为什么能多次名列“中国大陆慈善家排行榜”的榜首?书中写得很实在也很清楚。黄如论的这种经商之道,如王朝柱评述的那样,它既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吸收了当代世界经营管理与文明发展的新鲜经验,更是在他长期经商实践中形成和验证的。
  • 商业创意

    商业创意

    商业创意简单地说是可以实现商业价值的创意。商业创意的诞生通常是由企业或者相关机构推动,通过内部孵化或者外部获取,最终用于实现商业价值。商业创意理论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它重新定义了可以产生商业价值的创意范畴,同时细化和编排了商业创意对于企业影响的各环节。它通过研究各环节之间的关联,以及它跟最终商业价值产生的效率之间的关系,来指导企业在创意投入上,有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化的商业价值回报。
热门推荐
  • 末世异仙道

    末世异仙道

    末世来临,人们原始的野性终于暴露。就在所有人都陷入深深地恐惧和绝望的时候人类再次进化,异能者的出现将好不容易团结起来的人们再次打散,欺凌,霸占,奴隶……既然世界再无规矩那我们就创造规矩!
  • 梦始安陆

    梦始安陆

    一场始于安陆的梦一个关于前世今生的故事一种你从未读过的小说类型一些在你身边那些深藏不露的凡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道降临时代

    大道降临时代

    边缘宇宙,行星地球,灵气消散,逐渐衰落。大道降临,终结末法,给予灵气,星球转变。化为世界,世界进阶,衰极必盛,极尽繁华。无垠宇宙,无尽世界,万千种族,四大至强。九大至宝:创世,吞噬,命运,无限,永生,造化,轮回,混沌,时空。大虚空:多元宇宙,维度空间。上至混沌界海,下至无量深渊。前期地球,中后期被大道殿堂传送至不同的世界。
  • W先生与M小姐

    W先生与M小姐

    W先生和M小姐的生活日常,爆笑却甜蜜,他和她的故事
  • 美女特工队

    美女特工队

    说起这令黑道中人闻风丧胆的人物,便不得不提上一提这介于女人与男人之间的第三类人——七号特工。据传,无人知晓这七号特工究竟是何方神圣,即便有人知道,那也都已经去了阎王殿喝茶了。而这位正被无数人追查的主人公,七号特工,如今却带着儿子大摇大摆的出现在了国内。什么?你问她放着好好的杀手不做,回国内做什么?那你最好先问问她身边那一点点大的小屁孩,究竟中了什么邪,才会做出这等卖了他亲亲妈咪的损事儿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替身公主之我是一朵白莲花

    替身公主之我是一朵白莲花

    《C市荣耀》是一本火爆的男频文,苏月白穿越进男频文里当了炮灰得不能再炮灰的连名字都没有的角色,可事实上她却不知道自己早就无法摆脱这个宿命......从前有五个骑士爱慕一个高塔公主,五张请柬放在公主桌上,她到底如何选择...挽着头发的女生捧着一本书细语,闻着厨房飘出的香气合上书页结束了这个故事。“狗东西,看那种书不伤脑子?”另外一个女生的声音娇俏又些许尖锐。“我这叫回忆...”女生轻笑着回复,两人笑作一团。
  • 越格者

    越格者

    “轰——”10年前,一场巨大的爆炸将北极化为乌有,海平面上升的后果是无数生命的逝去,在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两个少年——彷与煌,幸存下来的代价却是父母的离去,10年后,城市却在瞬间化作火海,不知名的人形生物将两人所在的城市摧毁殆尽,死亡的威胁再次降临到了他们的身上,但与此同时,一个神秘人,却出现在了遭受人形生物攻击的他们面前——
  • 长夏魂离本

    长夏魂离本

    话说天下之势,素有神话,口耳相传,虽有不实,未离原意。然天帝之下,列有春夏长夏秋冬五季神者,鲜有所闻。何谓五季而非四时,是以天人合一,五季之分,五脏总司,五行孕育,天道为运,得以常轮。以中医基础的五行学说创建的五季神分别为春神东方木,夏神盛城,长夏姬长乐,秋神将无心,冬神雪未。本文将以长夏魂离本为线索,分别讲诉五个故事,每个故事独立又牵连。---------------------------------坑品保证,绝不太监,欢迎跳坑。可顺手加入书架~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