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不才是一个嗜财如命的赌棍,其不务正业,经常通宵达旦地豪赌,父母遗留给他的殷实家产,也被他的骰子毛没了。胡雪岩对他并不是深恶痛绝,在收服他时,已经打算让他充当一名特殊的“清客”角色,专门培养他和达官阔少们打交道。在胡雪岩的督促下,刘不才不仅改掉了许多恶习,而且不负所望,运用自己的应酬技巧,为胡雪岩赢得了很多朋友,为胡雪岩的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胡雪岩在丝业方面的发展虽然是颇为顺手,但是由于势单力薄,很难在丝业行中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谋求在丝业方面的更大发展,胡雪岩有意与丝业中的一大巨头庞二联手,这样就可以在上海形成垄断的局势,操纵整个上海的丝业行情,到那时丰盈的利润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流进腰包。
然而庞二财多气傲,一般人很难接近,更难于合作。胡雪岩了解到这一点后,不敢贸然前去和他亲自面商,怕事情没有谈妥,反而在他人面前暴露了自己的“野心”,这样在丝业行中就处在了十分被动和尴尬的境地。这时他想到了刘不才,因为刘不才在社会上交际应酬很有一套,通过他来拉拢和庞二的关系,或许是一个好的途径。主意拿定,胡雪岩对刘不才委以重任。
这日,胡雪岩通过丝业的商会会长张大爷出面请客,邀约了庞二和另外两位商界朋友。大家都知道无非是在牌桌上“小会”一次。
三人如约前往,在张大爷的安排下,大家很快登场了。刘不才怀里揣着胡雪岩给的四万两银票,心里颇为踏实。他开始并不急于和牌,而是细观每位牌友的打法与牌路。他发觉庞二的牌打得很老练,但过于谨慎,往往一副好牌都被他在手中捏死了。而另外两位是见牌就和,有时做起大牌来,又打得很草率,总之显得经验不足。
前四圈打下来,成了三“捆”一的局势,庞二牌风不利,输了两万多银票,他口里虽说没有什么,但心里还是颇为心痛,哪个打牌的不想在牌桌上捞一把。
吃了宵夜后,四人又继续挑灯夜战。
熟悉了各家的打法后,刘不才是尽量压住另外两位,并极力帮助庞二和牌,争取挽回败局,并有所赢余,这也是胡雪岩给他安排的任务。他扣住另外两位牌路,而极力给庞二喂张。庞二的牌风顿时顺了起来,乱吃乱碰都有理,他开始和牌了,并接连和了几次大牌,打得另外两位额头直冒汗。
刘不才见另外两位也企图做大牌来换回败局,他就以和小牌的方式来阻止他们,要不就宁愿输“身”,点给庞二。结果,那两位是越和不了牌,打得越急躁,越没有章法,最后惨败而归。庞二是大获全胜,赢了三万多两银票,刘不才也赢余了一万多两。
在两日后的牌局上,刘不才再次暗中协助庞二,使他再度大获全胜。趁庞二得意之时,刘不才乘机把胡雪岩准备与他在丝业上联合的意思向他转告,庞二慨然应允。
于是江南一带的丝业形成了垄断之势,而庞二是阔少作风,遇事需要拿出果断时,则全权委托胡雪岩办理,所以江南一带的丝业实际上操纵在胡雪岩一人手中。
没有刘不才在牌桌上的努力,庞二不一定会答应在丝业上与胡雪岩联手,他这种纨绔子弟仅靠说理,他即使知道,明白这种道理,也未必愿意这么做,关键还在于取其欢心,只要是能投其欢心,他就什么事情都愿意做。而刘不才在牌局中的暗中协助,恰到好处地达到了这种效果。这说来说去,还是在于胡雪岩善于用人,在别人的眼里,刘不才是个令人鄙夷不屑的赌棍,但被胡雪岩收用以后,刘不才却成了一个颇有作用的人才。所以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何充分发挥其长处的作用,尽量抑制其负面影响,这才是用好人才的关键之处。
战国时期,着名的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收养了食客三千,时人对他这种花钱供养这么多“无用”之士颇有微词。但是孟尝君依然故我,照样继续收养那些投奔其处的食客。
刘泯王二十五年,秦昭王听说孟尝君颇有贤能,立即招他入秦,封为秦国的丞相。这时秦国有人因妒忌孟尝君的贤能,而在秦昭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孟尝君既然贤能,而且又是齐国的王族,现在来辅助秦国,必然要先考虑齐国的利益,再考虑秦国的得失,这样的话,秦国很是危险。”
秦昭王听这么一说,似乎恍然大悟,他随即取消了孟尝君的丞相职务,并且软囚了他,还准备杀他。情况对于孟尝君来说,是万分危急。
孟尝君只好托人向秦昭王的幸姬求救。幸姬答应了,但她要孟尝君把狐白裘送给她。而孟尝君这一天下无双、价值连城的孤白裘,早已在孟尝君入秦时献给了秦昭王。孟尝君心急如焚,问遍了所有座上之宾,都没有得到一个好主意。这时在堂前站立的,平时被人不放在眼里的狗盗之徒毛遂自荐,说:“我能够为君取得狐白裘。”
这夜,此人翻墙人室,盗取了狐白裘,孟尝君即刻献给了幸姬。
于是,幸姬在秦昭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好处,秦昭王不耐这软风的吹拂,答应释放孟尝君。
得以释放之后。孟尝君立刻收拾行装,飞驰而去。因为他知道秦昭王很快会发现其中的蹊跷,所以他改姓更名准备即出函谷关。
秦昭王果然后悔释放了孟尝君,他派人去抓孟尝君,但孟尝君早已逃走。秦昭王便立即派人去追赶,以期捉回孟尝君。
孟尝君连夜奔至函谷关,但此刻城门早闭,而按照城门开关之规定,要鸡鸣之后才会重开。孟尝君担心追兵将至,甚是着急。这时又有一名居下等的,能为鸡鸣的食客为孟尝君解了难,他立即学了几声鸡叫,这逼真的鸡叫惹得全城的鸡都叫了起来。守关的官兵于是打开了城门,孟尝君顺利出了关。
孟尝君出关后不久,秦昭王的追兵就赶到了函谷关,但为时已晚,只好悻悻而归。
若是没有这两位“狗盗鸡鸣”的食客帮助,孟尝君早已丧命秦国,所以孟尝君得以侥幸逃命,还得益于他平时的广招食客。因此,并不是长期起作用的人才算是人才,在关键时刻、关键场合能起关键作用的人也应该算是人才,正如胡雪岩启用刘不才一样。
胡雪岩会考察人,能够启用人才,重用人才,还善于依仗他人,因人成事。他深刻知道个人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仅仅依靠个人的拼搏与努力,难以成就大事,要想成就大事,还需要学会依仗他人之势,利用他人为己办事。
王有龄是胡雪岩第一个依靠的对象。当时王有龄穷困潦倒,但胡雪岩却认准了他,认为以其骨相能当大贵,所以他不顾自己的饭碗丢失的危险,毅然倾囊资助王有龄进京“投供”。虽然他为此受累不少,但他的目光却是准确的,王有龄不仅在京顺利投了供,还遇上了他的总角之交,时今正少年得意的江苏巡抚何桂清,于是王有龄补了浙江海运局“坐办”这个肥缺,一下子便飞黄腾达了。可以说,这既是王有龄的幸运,也是胡雪岩的幸运。
依靠王有龄在官场中的鼎力协助,胡雪岩做成了一桩又一桩的生意,资本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开设起了自己的阜康钱庄,并转而做起丝茧生意和军火生意,其商业势力日渐庞大。
如果没有王有龄的最初支持,胡雪岩不可能在商界这么迅速地立稳脚跟,并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他很可能还是钱庄里的一名平平常常的伙计。当然,如果没有胡雪岩的最初资助,王有龄也不可能走上仕途,其任官后,胡雪岩对他的帮助也很是不少。这就叫做“相得益彰”。
在与第二座靠山何桂清的交往中,胡雪岩如法炮制,以其礼尚往来、投桃报李的得意之作,巧借“东风”,使自己的事业发展到了第二高峰期。
至于左宗棠则是胡雪岩在官场中的最大靠山。二人直接相交,是由于误会所致,正所谓“不打不相识”。胡雪岩力陈事实,为自己涤尽恶名,再加上无偿捐献一万石粮食,这雪中送炭之举,令左宗棠尊颜大悦,颇有相见恨晚之感。自此,左宗棠待胡雪岩犹如座上宾。
依仗左宗棠的官势和左宗棠对他的信任,胡雪岩的事业达到了鼎盛时期,他的钱庄、典当铺遍及南北各大城市,江南一带的丝业、茶叶、军火、桐油业等几乎都在他的垄断之中,他成了中国的头号巨商。
而他对左宗棠的帮助也不少,左宗棠南征北战,特别是西伐捻军,所需经费大都由胡雪岩筹集;左宗棠在福州开设的福州船舶局不仅主要由胡雪岩出资,而且还由他经营。
没有这些人的帮助,可以说胡雪岩在商界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这也说明胡雪岩善于因人成事,而不是有勇无谋的孤军奋战。
胡雪岩事业的发展,与他能够识人、用人不无关系。他能在当时做到不以世俗标准判是非,而以才堪其用断成败,实属难能可贵,这也是他事业发展中的成功之处。
但是,胡雪岩后期在商场中的失败,尽管有其他诸多方面的原因,用人不当却是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胡雪岩事业发展的面太宽,虽然表面上看来平平安安,但实际上内部已经漏洞百出,首当其冲的就是出现在典当行生意上。
胡雪岩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典当行有二十三家之多,这是胡雪岩的一大基业,尽管每年的生意不差,但盈余却不多,胡雪岩也察觉了其中必有问题。
当时他的朋友古应春帮他出了一个整顿典当行的好主意,那就是通过各店总管互调的方式,在办理移交手续的时候,账目便自然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