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后,丹阳流传出震惊华夏的新型纸张。
新纸张分类多种,有用于书写的上等纸,有用于绘画的宣纸,有做工精美易于保存的铜版纸,也有如厕方便的草纸。
纸张的全面革新,顿时在大汉疆域引起轩然大波,世家豪族、各地学院争相购买,寰宇商行赚的金盆钵满。面对此种状况,纸张作坊接连扩充三次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还有待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新纸张的出现让刘基可以展开许多后续工作。首先,刘基督促设计院加快“活字印刷术”的研究;其次,办起了《丹阳周报》;最后,印刷各类书籍,向大汉百姓普及知识。
其实,活字印刷术的研究在纸张即将改进成功时,设计院就已经在刘基提醒下,上马了该项目。
纸张吸墨技术的改进,铜版纸的面世,都让印刷全无后顾之忧。而且鲁会也确是这时代优秀的工匠大师,在了解清楚活字印刷术的要求和要点,前后三个月时间,成熟的活字印刷机宣告研制成功。
这让刘基感觉,这时期的工匠们,有时不差技术能力,差得只是一点就通的思路。
有了活字印刷机,《丹阳周报》随即问世。刘繇应刘基所请,成立了以张昭为副主编,自己挂名主编的丹阳报社。
不久,首期《丹阳周报》问世扬州。刘基经慎重考虑,写了篇《文章标点符号之我见》的文章刊登其上,顿时引起世人关注。
“标点符号”是刘基来到这时代就想去改变的,以前时机不成熟,文章无法广泛普及,如今有了物美价廉的新型纸张,这些都将改变。
在《文章标点符号之我见》一文中,刘基详细介绍了标点符号的用途,接着对其意义进行了论证。
论证说道,同样一句话由于断句的不同,往往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这对前人伟大的思想和其流传后世的文章、书籍影响巨大。因为没有合理断句,一些夫子会误解或有意曲解前人思想,如此代代传承,百年、前年后,势必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
针对此情况,文章最后特别强调,有学识的大家、大师,应该承担起自己文士的义务和责任,用“标点符号”对前人著作进行合理断句,并附以注解,造福后世子孙。
紧接着,在人们还没完全从《标点符号》一文中缓过神来,刘基在《丹阳周报》二期报纸上,又推出了《论各种分工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一文。
文中,刘基从务农、行商、工匠、士兵、仍至官员产生的来历开始说起;接着谈到社会要运行下去,各种分工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最后,以圣人孔子的话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隐射人性本相同,皆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后天习惯、分工不同而已,结束全文。
接下来,三期《丹阳周报》上,刘基再度推出《真理越辩越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导大家探讨前人经验、观点、观念。
连续三期推出三篇重磅文章,影响之广,影响之大,即是刘基所希望的,也是刘基未料到的。
刘基在前后三篇文章中,没有卖弄华丽的辞藻、词汇,只有前世大学里写毕业论文时的严谨态度,用大量事实、数据说话,朴实、简洁的“列文”结构,深入浅出的阐明出自己的观点。
此三篇文章既为《丹阳周报》的开版打开了市场,走出扬州增加了砝码,也为大汉文坛注入了一股清风。只是这风来得猛了点,有点暴风骤雨的感觉。
春秋战国,既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也是百家争鸣、文化繁荣的时代。
汉末时期此时也有点小春秋的意味,战火纷飞依旧,文山学海依旧。各地学府、学院无不被刘基的三篇“争议文”勾起话题,大家皆纷纷展开论证,思想有多远,文字就走多远。十三岁的刘基在风口浪尖上摇曳,被大家质疑,也被大家赞赏。
然而,刘基在推出这三篇文章后,没动静了,此后尽再看不到刘基的文字,这下大家不愿意了。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掉庙。《丹阳周报》不见刘基的文章、观点,不少士子、学子就纷纷动身前往丹阳,或解惑、或求学、或质疑、或刁难……一时,丹阳如同“学术胜地”,迎来四方学子,以至丹阳乡学、丹阳报社不得不派兵把守。
丹阳成了人们议论的中心,《丹阳周报》成了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
士子、学子的到来还未做他想,首先是为丹阳的繁华而惊叹,被丹阳百姓的富足、安定而震撼,于是丹阳《新政》又被人们挖掘出来。
如此优厚的土地政策,税赋前所未有的低;如此优越的商业条件,城门税都取消了,以至各诸侯都不能相信此等税赋能养活政府和军队,于是派出各自的间谍来此打探。当然,知道消息的平民百姓、商户巧匠也纷纷到丹阳谋生,能人志士也无不为丹阳所吸引。
豫州闲居的李通、徐州流浪的张辽、黄巾余部廖化就在此时先后投奔在刘繇门下。
张辽字文远,雁门郡马邑县人士,一直跟随吕布转战南北而被刘繇所熟知。
吕布败出兖州攻打刘备时,为防止广陵郡孙策军夹击,派张辽领偏军直插淮阴,切断刘备、孙策联络。待吕布战败后,张辽部已无法收拢,索性传令张辽在南线威胁刘备治所彭城,使得吕布军得以全退投奔袁绍。张辽至此失去吕布消息,率领残部在徐州淮阴、淮安一带流浪,四处游击以抢劫为生,好几次差点被刘备、孙策军所围歼。
无根无依的张辽,环顾四周。西面曹操、袁术,北边刘备,南边孙策、刘繇等诸侯,只有刘繇未相逢,其余皆在战场厮杀多次。此时,适逢丹阳又传来利好消息,加之对吕布所为已有不满,张辽索性率残部投奔刘繇帐前。
刘繇素知张辽神勇,带兵有方。得张辽后大喜,定张辽为冲锋校尉,护卫军副统领,和太史慈、张英共掌护卫军,至于李通、廖化等也各有妥善安排。
虽然刘基在《丹阳周报》停止了发表文章,但张昭、张纮、许邵、孙邵、顾雍等相继发表了多篇文章,其文风、题材各异,有写民风的、有写治民的、有写观念的、有写诗词歌赋的……大有百花齐放方为春的意味。
对于各地不断涌来的士子、学士,刘繇为此定期、不定期在丹阳召开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学术座谈会,定张昭、张纮负责此事,将讨论的结果择优在《丹阳周报》上发表,引导舆论导向。
刘基见《丹阳周报》已经在人们心中有了一定地位,建议刘繇成立“新闻管理衙门”。
刘繇批准此事,成立新闻署。定刚正不阿、一生正气的张昭担任新闻署领导,同时调张纮为《丹阳周报》副主编,协助张昭处理报社文稿编辑工作。
与此同时,寰宇商行按《新闻署产品广告宣传要求》在新闻署检查备案,并在《丹阳周报》上刊登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广告,也向报社支付了广告费。
一时,寰宇商行本就销售不错的商品更加畅销,这让各地各商行有所觉悟,纷纷来此咨询,先后在《丹阳周报》上刊登广告,以至广告日程排到十天以后,不提前预定,基本无广告位。
至此,新闻署和报社方才发现,原来《丹阳周报》是个会下金蛋的鸡。
此时《丹阳周报》形成了四大板块:政策法规、时事新闻、学术论坛、民风民情;同时还有两版广告宣传。其中《时事新闻》因为定期、不定期公布各类市场行情、商品价位成为百姓最受欢迎的栏目。
注2:“列文”来自“文不如列,列不如表,表不如图”一话,是说“文章”(不是小说)要阐明某个观点或论证某个结果,最有效的文字表达构造。这里,我此处说的“列文”,是指第二种文字表达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