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发现孩子撒谎后,请务必清楚地表明态度:撒谎会受到加倍的惩罚,惩罚会马上开始。撒谎如果得不到惩罚,成为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仅会强化欺骗者的不诚实行为,而且实际上“惩罚”了那些诚实的人,使孩子的道德观发生动摇甚至瓦解。
不要把孩子撒谎的行为视为背叛,揭穿谎言的时候,也要给他留面子,他因为被原谅,才不会在被识破的时候狡辩,反而有了要诚实的觉悟。即使受到了一定的惩罚,他仍会明白,爸爸妈妈是爱他的。对父母而言,得知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比这个错误本身更有意义。
“假想游戏”不同于撒谎
“今天幼儿园着火了!”
“天哪,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我们在教室玩的时候,火就突然烧起来了!”
“有人受伤吗?”
“有好多人呢,静美也受了很严重的伤!”
“有没有把她送到医院去?”
“送去了,还是我抬的担架呢!”
“你?”
妈妈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妈妈,你知道是谁放的火吗?”峻康神秘兮兮地小声说。
“谁呀?”
“我呀!”峻康很得意地大笑了起来。
我顿时愕然,继而才明白这场所谓的“火灾”,只不过是峻康假想的一场游戏而已。
大人和孩子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注定了他们看待事物的差异。大人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而孩子则常常在假想的世界里玩得忘乎所以,因此大人们往往很难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对于四五岁的孩子而言,类似幼儿园发生火灾之类的“假想游戏”,在他们的头脑中总是层出不穷。尽管最终大人都能看出他言之凿凿之中的破绽,但刚开始还真可能被他们唬住呢!
孩子可以轻而易举地想象一场交通事故,自己在事故中受了伤,然后被送进了医院,医生忙忙碌碌地为他做救护等。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就像真的发生了一样。孩子这样做,用意是想让你跟他共同分享当时的惊险和刺激,而不会去想自己的描述会不会让你担惊受怕,以及当“真相”揭穿之后自己会不会被当成一个撒谎的孩子。
编造故事,达成心中的愿望
今天在幼儿园,峻康看见力灿正捧着一个电动玩具车,周围很多小朋友都羡慕地围着他看。峻康走过去说:“我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智能机器人玩具呢,比你这个要好玩多了!”
“哎呀,是真的吗?”
“你爸爸可真好啊!”
“借给我玩玩吧!”
小伙伴羡慕的目光,让峻康觉得自己仿佛真的拥有了一个智能机器人玩具。而事实上,爸爸并没有给他买。
“如果小朋友想看看你的机器人玩具,你却没有,怎么办呢?”我问峻康。
峻康为什么撒谎呢?他是一个坏孩子吗?
事实上,在孩子的理解中,并不觉得撒谎和坏孩子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峻康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大概在想:我如果能有一个智能机器人玩具该多好啊!这样小伙伴就会羡慕我了!至于接下来该怎么圆谎,他估计就没想这么多了。
所有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歪曲真相,或者夸大其词。这跟“撒谎”“故弄玄虚”之类的坏习惯是大不相同的。通常孩子到了三四岁就会有爱“撒谎”的行为发生,这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孩子的大部分谎言来自想象、愿望、游戏和无知,他只是在编造一个故事、一个梦想,或为了达成心中的愿望而夸大自己的言词,其中也有辩解或引起人们关注的目的。对特别小的孩子来说,这种现象是普遍的。我们应该充分认清隐藏在谎言背后的真实目的,懂得分辨孩子撒谎的性质和动机。
究其缘由,撒谎分为有动机和无动机撒谎两种。
无动机撒谎是一种不良习惯,但往往并无损人利己的目的。上文中的两个例子就属于此类。孩子按捺不住自我丰富的想象倾诉,又担心别人轻视或排斥,便申明是真的,甚至反复强调其真实性。一旦引起对方兴趣,便口若悬河,从心理到感情畅快无比,表现出了极大的才能,构思、条理、层次、主题以及淋漓的表达。峻康编造故事说幼儿园失火了,我猜也许是刚刚接触新的环境,比较好奇,或者是看到过救护车救人的惊险场景,幼小的他感到“大开眼界”的缘故吧。
一开始,他们可能会沉浸在成功编造故事的兴奋之中,但事后,紧接着可能是沮丧。一顿痛快淋漓,冷静后便担心谎言被识破。这样的孩子往往自尊心很强,几经编造,几经揭穿,再面临一些轻蔑或鄙视,孩子便走向孤独和沉默,他卓越的想象力和表达才能也可能被逐渐扼杀。
另一种撒谎便是有动机撒谎了,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是一种极坏的品质,它是许许多多劣迹的根源和庇护者,所以应该使孩子从小就畏惧它。
孩子撒谎有多重表现,有些谎言充满敌意,表示他的不满。比如,亲戚家的小妹妹很受宠,他有些嫉妒,于是故意做一些坏事,再告诉妈妈是妹妹做的,希望妹妹被骂,像这类的就是敌意性的谎言。
孩子在闯祸或做错事情以后不仅担心受罚且内心充满压力,以致心理产生恐惧而诱发撒谎,这也是孩子撒谎的最大原因之一。比如考试没考好,讲出来怕会被打,于是就骗你成绩单还没发,然后自己在成绩单上签名;或者自己不小心把盘子摔碎了,害怕被责骂而找一些理由或推托是别人弄破的,这都是出于防卫的目的。
从这些情况来看,其实孩子欺骗他人的行为往往不是目的,反而是撒谎的背后可能藏着一颗恐惧或希望受到重视的心。所以一旦小孩子说了谎,我们必须先冷静地面对他撒谎的事实,然后客观地处理,千万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情绪加诸在孩子身上,让天真的心受到伤害。
说真话的空间
韩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早期教育对人生的影响,请在监狱服刑的犯人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一位犯人在信中写了这样一件事:
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一篮子苹果,我一眼就看出中间的一个又大又红,就想吃这个。这时妹妹抢先说她要中间这个苹果,妈妈瞪了她一眼,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留给他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妹妹吃吧。”妈妈听了我的话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口,并把那个最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我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那一刻我觉得,这个世界真奇妙,你说真话受人训诫,说谎反而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从此,幼小的我学会了说谎,学会了不择手段,学会了打架,长大后,学会了偷、抢,直到现在被送到监狱。
诚开金石,信步天下。一个不讲诚信的人,无法立足社会。当发现孩子说谎时,父母一定不能轻视。要从小事中反省,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孩子说谎,通常是父母没有给孩子说真话的空间。你要试着诚实地评价自己:身为父母,你是否无法容忍孩子的“坏习气”(哪怕只是孩子幼稚的想法)?是否无法接受坏消息?是否有强烈并且令孩子畏惧的情绪反应呢?如果是,那么是你自己给孩子提供了撒谎的基础。当一个孩子说真话却遭到你的训斥时,他还会对你坦诚吗?当孩子犯了错误,说真话注定遭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打骂,而说谎却能逃避惩罚、保护自己,他会如何选择呢?
撒谎并不是不可原谅的,不过这种行为表示孩子对你有所惧怕,也有些隐瞒。他不是害怕他的所作所为,而是害怕你。不管哪种情况,如果孩子知道你会适当地处理不当行为,并且考虑他的需要,那么他撒谎的可能性就小了。
你的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你要有勇气接纳孩子的小贪心、小伎俩,视孩子的幼稚、单纯、失败、犯错为成长的台阶,要能接受孩子的真话,而不是那些只让自己高兴的话。这样,孩子才能对你坦诚,对世界坦诚。
我们的那些自作聪明、虚虚实实
丁零零,客厅的电话响了。
我接起电话。
“喂”电话那边响起同事的声音。我皱了皱眉。
“京心,有空吗,一起逛街淘衣服如何?”
对方是一个很唠叨的欧巴桑,在我看来,我们之间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不管是兴趣爱好,还是穿衣品味。
“呃……”我犹豫了,直接厌恶地拒绝毕竟是不好的。
“啊,我今天没空哦,峻康一直缠着我,还得送真爱去学习画画……”
“哦,这样啊……”
寒暄一会儿,我忙不迭地挂了电话。
峻康坐在沙发上,仰起头看着我。
“妈妈,我今天很乖哦,没有缠着你。”
我看了看他,站在那里,竟一时感到手足无措。
孩子撒谎,作为手段,直达目的。深究形成原因,仍然与爸爸妈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看到孩子这么小就学会了撒谎,却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小孩儿的世界很古怪,实在没有什么缘由。其实,某个我们不曾在意的小细节就影响了孩子。造成这种局面的,正是我们这些想给他良好教育的父母。就像在这个场景中,我为了能礼貌地拒绝同事,采取了成人之间常用的圆滑处理方法。但孩子是纯真的,他不会用成年人的逻辑考虑事情。只是经过这种观察、体验,他感觉这种方式很管用,也很美妙,便学着应用。这时,我这个当妈妈的便无意中充当了他学会撒谎的“导师”。
作为成人,我们习惯了说一些让对方感到舒心的“场面话儿”了。甚至把这种圆滑世故当做智慧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运用。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分辨力提高,他们会逐渐懂得妈妈这样做是为什么,谎言被戳穿,我们也会逐渐在孩子眼中丧失威信。
孩子撒谎不可怕,可怕的是把我们当家长的那些自作聪明、虚虚实实的作风展开给孩子看,以致潜移默化,孩子将其吸收,异化成赤裸裸的谎言。
除了在成人世界里玩一些虚虚实实的把戏,父母们还惯常对孩子说谎,还美其名曰“善意的谎言”。很多做父母的都会用一些善意的谎言让孩子不要无理取闹,或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吃饭、睡觉、玩耍。比如,“把饭吃完了,否则不带你玩了”,“你再赖着不走,人贩子会趁我不在时把你拐走”,或者“你是妈妈从垃圾桶里捡来的。”
我相信,很多中国父母都曾对孩子撒过类似的谎言。他们极力夸张,编造谎言以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并且还为撒谎找借口:“当教育孩子时,用一些善意的谎言是可以的。它能够促使孩子朝好的方向发展,避免走上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