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
在当今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被认为是一种教育概念,一种思想,一种教育改革和过程。美国研究多元文化教育的著名专家詹姆斯·班克认为,在学校中无论性别、种族、民族的学生都应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他还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应该是广义的。按照克瑞斯汀(Christine,1999年)的观点,美国的所谓多元文化教育是指“基于对民主的珍视和信仰,在有文化差异的社会中和多种文化相互依赖的世界中确认文化多元化的一种教学和学习取向”。所以,多元文化课程是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一种必然产物。
一、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产生的背景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移民风起云涌,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口纷纷涌入美国,30%以上的美国居民由欧洲白种人后裔的“少数民族”组成。据统计,目前美国大约有270多个民族,逐渐构成了新的少数民族群体。随着美国少数民族数量的增长以及在国家中扮演的角色重要性的提高,他们迫切要求在教育中体现自己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并提高其地位,这直接推动了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
——教育民主化的深入是主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就是教育的民主化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教育民主化主要体现为“个体取向”:追求个体受教育权利的尊重和教育机会的均等化。50年代以后,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离开种族文化的平等与教育的“反种族主义”。
——在学校教育中树立全球意识正成为公民的一种紧迫任务。因为人们越来越充分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这个地球正面临诸如臭氧层、污染、贫穷和疾病、核武器、全球性饥荒、艾滋病、国际恐怖主义等许多问题。人类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全球性的合作,而这种合作就需要人们具有一定的跨文化理解能力。这种能力在学校教育中的培养则要求实行多元文化教育。
——美国的在校学生在构成上具有明显的异质结构。美国学校的在校学生中大约有25%的儿童来自少数民族,而且这个比例有增无减。据估计,到2020年在校学生中有色人种学生将超过30%。研究者认为,教育应直面这种存在而加以改革。如果学校教育不实行多元文化教育,那么种族歧视、黑社会等社会问题就会日益严重。美国人一贯主张民主、强调人权。在这样复杂的社会构成中消除社会偏见,尊重人们的生活选择,让所有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以使其在智力、社会能力和个人成长等方面的潜力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就成为公民的一种迫切要求。
M美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eiguozhongxiaoxuejiaoyuteseyujiejian
S第五章松中有紧的教学管理ongzhongyoujindejiaoxueguanli
二、美国教育者采用的多元文化教育方法
多元文化教育思想认为学生不论性别、种族、民族都应该有平等受教育机会。多元文化教育力图使多种群体的学生在学业上获得成功的发展机会,提高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群体的学生以及一些特殊学生的素质。美国许多教师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时,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如下:
——因材施教法。是对特殊的、文化上有差异的学生的教学。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有色人种的学生、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和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掌握和吸收知识,并在现存的社会中获得成功。这种方法认为,美国与西方文化为公民提供了大量的机遇,并且表明在文化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那些学业未成、事业未就的学生,更希望在他们的文化背景与学校之间架设起座座桥梁,以便使学校课程成为更有用的东西。可以称为“桥梁”的东西包括基于学生学习方式上的教育策略、相关的文化材料、用学生的母语来授课以及其他方式的补习计划等。教师采用这种方法,常常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期望很高,他们相信传统的学业课程对所有的学生都是适合的,只是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方法。因此,他们并不主张改变学习科目的重点和内容,仅仅是将它们用更有效的方法传授给构成多样化的学生。如果这些学生能在学校里获得一个高分,那么,这些学生无论其文化背景如何,都能走向生活并获得他们所要得到的东西。
——情感活动互动法。它试图通过课堂的教学与活动,在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培养起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每一个学生的自我意识。在这里,教师所关注的主要是学生们的相互感受和交往。人际关系课包括消除成见、比较个体之间的异同,以及学生所属的种族团体对社会的贡献等内容。许多学校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名义之下所做的工作,大部分实际上是人际关系,如举办民族集会节或某个团体特殊的庆祝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络感情,消除成见,以利学生对本民族、本社团已经做出的贡献产生良好印象和感觉。人际关系方法对教师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为他们把整个美国社会看作是公平和开放的。他们认为,学生之间的不和谐,如种族性谩骂、活动场上的分离状态等,乃是误解和虚妄的成见导致的结果。因此,他们相信,只要向学生提供有关不同民族、种族和社团情况的正面教育,增加实际接触的机会,这种不和谐状况就会得到消除。
——多元文化方法。这种方法旨在重新建构整个教育过程,提高质量和促进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它所倡导的课程内容,是围绕着美国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不分男女,残废人以及不同的社会阶层而重新组织起来的。这种方法特别提倡,学校的教职员队伍应包括各类人才,具备不同的教学能力,要打破传统的教师角色的观念,使教学以学生的学习风格为基础,适应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活生生的现实。尤其鼓励那些非英语的学生保持其母语,并且鼓励所有学生习得多种语言。
在多元文化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将习惯于把不同的观点都看作是“正确”的,他们辩论不同的观点并思考多样性是否实际上意味着“怎样都行”。这种方法特别注重促进所有各不相同的民族、社团的学生都取得平等的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不会因民族、团体的不同所形成的人际关系而居于榜尾。此外,采用多元文化方法,体现多元文化性,学校全部课程会在吸收单个民族和社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重写。
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是,继承各民族优秀遗产,加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多民族大家庭在经济上共同发展,在文化上共同繁荣,在政治上各民族相互尊重、平等、友好与和睦相处,最终实现多民族国家在多元一体格局下的各民族大团结。
美国也有惩罚教育
鼓励和赞赏是美国人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本国人对外国人,朋友对朋友,老师对学生均以鼓励和赞赏为主,即便是在批评别人时,也往往借助鼓励语句,如“如果你这样做,效果可能会更好”。鼓励和赞赏作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尽人皆知的,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爱”和“奖励”的盛行也印证了同样的道理。但美国中小学教育并没有走极端,美国中小学能正确客观地对待惩罚学生问题。
所谓惩罚教育,在此指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或管理人员严格从教育学生的初衷出发,所采取的口头批评、罚站、罚劳动,甚至适度打学生等教育行为,惩罚是教育的一种手段。简而言之,惩罚教育就是以惩罚为手段,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但惩罚并不等于体罚,惩罚“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戒的作用;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有悖于伦理道德”。
既然惩罚是一种手段,那么惩罚方式就可以是不拘一格,花样频出的。在美国的一些州,学校体罚学生并不违法,教师甚至可以适当地打学生,惩罚现象在美国中小学教育中比较频繁、比较严重。中国的黄全愈博士认为美国有的私立学校“其体罚之酷并不亚于中国的私塾”,“比起中国的学校来,美国学校里的罚站要来得容易些,量也更多些”。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惩罚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学生可能仅仅因为课外活动时打闹而被罚站,某些教师为保持课堂纪律,可能“轻则罚学生到教室外的走廊上去坐,重则送到校长办公室,或打电话给家长,或放学后留校半小时”。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惩罚方式有时也比较特别,如教师在教室墙壁上画个圆圈,罚学生将鼻子顶在圈内(这并不带有侮辱性,也不会伤害学生身心,至少美国文化认为是那样);罚学生停课三天等。
例如:芝加哥公立中学实行军事化管理,劣迹斑斑的罗伯特由于在英语课上行为不端,被“罚去擦黑板,或在体育馆里跑上一整天”。另外,在美国中小学的课堂管理中出现了一种新方法——行为合同,行为合同是师生自愿签订的一种口头或书面协议,如果学生违反合同的有关条款必然会招致惩罚,如罚站或限制学生参加某项活动等。
美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惩罚现象并不少见,而且美国中小学对学生的惩罚还颇具美国特色。这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其一,美国中小学在教育学生时并不吝啬惩罚,该罚就罚,该重罚就重罚,美国中小学对惩罚是一种教育方式的认识比较清楚;其二,美国中小学惩罚学生时要求公平合理,必须按规章制度办事?美国中小学的规章制度非常健全,这一点与美国多如牛毛的法律是一脉相承的,所以学生犯了错误就按相关条款处理;其三,在美国惩罚就是惩罚,既无争辩和解释的余地,也无须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
这是因为,首先,美国中小学的惩罚教育扎根于美国法制社会的大环境,与美国法制社会是一脉相承的。美国教育一向是张扬个性取向的,中小学教育中的惩罚是指向义务。为维护规则服务的,这有利于制约学生个性的无限膨胀,使学生养成遵从社会规范和做遵纪守法好公民的良好习惯。惩罚时严格照章办事,违规就罚,很少姑息养奸,更很少会因为学生承认错误态度好而轻罚或免罚,这是美国健全的法制(法制社会)在教育中的缩影。那样做有利于维护制度和法律的严肃性,有利于让学生从小养成要遵从游戏规则的观念。
美国标榜讲求平等、自由、民主和人权,但美国并没有因此而惧怕惩罚学生,相反美国能对惩罚学生持一种更客观、公正的态度,认为惩罚是为教育服务的,是必要的教育方式之一。更多的教育专家认为惩罚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惩罚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行为界限,明确是非观念及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有时惩罚可以收到一般教育方式所难以达到的效果,收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效果。
再次,美国中小学对待惩罚的态度和方式与建构主义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念是相印证的。建构主义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共同点就在于都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说教和灌输都是外在的,如果不调动学生,学生不想学习,说教和灌输都收效甚微。美国中小学教育对待惩罚的态度和方式恰恰与建构主义理论和主体性教育理念是相一致的。美国认为在惩罚学生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没有必要的,对于惩罚,学生只要知道因为什么就够了,至于这是否合理和学生以后应该怎样做,那完全是他自己的事,道理主要靠自悟,行动主要靠自导和自主。
美国运用惩罚教育的结果是,美国的学生可能会更容易养成一种不折不扣地遵守游戏规则和照章办事的习惯。
一位中国教师眼中的美式体罚
课间休息时,我走过校长室,校长喊住我说:“Mrs.Wang,你过来看一下。”校长打开电脑里一个文本,展示的是一张照片,我一看吓一跳,一个特写的厕所抽水马桶赫然眼前,堵在马桶里的大号文件信封显得格外刺目。校长问我是否认识这个信封,我说这是我下课前刚给艾瑞克的家长会通知啊,当时他颇为紧张地问我他是否会有麻烦,我说没有,这只是例行的家长会通知书。没想到这孩子如此没有头脑,竟想出把信封连同通知书一起冲入马桶的坏招,结果被一位老师的数码相机逮个正着,校长铁证如山。
一会儿艾瑞克被叫进了校长室,看到电脑里的照片,他吓得说不出话来。校长气急败坏地说:“我已警告过你多次,这次你是在劫难逃。”她立马给家长打电话,电话没打通,她对我说:“我要对艾瑞克实施体罚,在未能通知家长的情况下,我必须有一证人在场,我需要你的配合。”说话间校长已从抽屉拿出一根足足有两尺长,五指宽的厚板子,厉声命令艾瑞克双手撑住桌子,双脚分开,脸对着墙,不许动,说时迟,那时快,校长双手紧握板子,屏住气,狠狠地打向艾瑞克高高翘起的屁股,艾瑞克痛得“嗷嗷”叫,三板子下去,校长差一点背过气去,我的心也快跳出来了,只有艾瑞克还在惨叫不已。待校长缓过气来,对艾瑞克说:“记住你为什么挨这三记板子,希望你再也不要被叫到校长室来了。”
带艾瑞克回教室的途中,我看着可怜又可恨的这个不知妈妈是谁的十一岁的孩子说:“艾瑞克,你今天差点把Mrs.Wang也吓死了,回去用热水捂捂屁股吧。”
体罚在美国很多州都是允许的,合法的,至于是否真的实施体罚往往取决于学区或学校,校长掌握尺度。有的小学,每学期开学都会将体罚许可协议送家长签字,如家长不同意,那么学校任何人不能对其子女体罚,但对顽劣学生,学校会三番五次地要求(不是强迫,需策略手段)家长签协议,同意必要时实施体罚。这些协议备案,校长和另一行为纠正老师有权体罚学生,手段大致都是打屁股。法律规定实施体罚前必须告知家长,或必须有一证人在场,体罚完毕后,有书面通知给家长,详述受体罚原因,及体罚过程(打了几下屁股)。任何普通老师无权体罚学生,不用说动手打学生,言语中对学生若有侮辱怠慢,老师都会有被解聘的危险。
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
美国孩子从上幼儿园大班起接受正规教育,基础的文化知识学得并不多,一位数加减法做不利索的不止一两个,但在学生的习惯培养上绝不含糊。
小孩子们入学开始的几周,老师会耐心带他们去学校的每个地方,熟悉环境,该如何排队,如何用厕所,如何使用图书馆来借书、还书,阅读以及乘坐校车的步骤,程序,规则,教室里每天的正常运作程序,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更是不言其烦地讲解,操练。从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中孩子们学到了许多生活常识,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