狒狒的发情期不固定,每年繁殖一次。母狒狒的孕期大约为6个月,每胎仅产一崽。在狒狒群中,最大的喜事莫过于添了新生的小狒狒了。小狒狒刚一出世,众狒狒便欣喜若狂,围在母子四周表示祝贺。但是对小狒狒只准看、不准摸,只有妈妈可以抚摸它,而其他的狒狒只能抚摸母狒狒以示安慰和尊敬。刚出生的幼崽体毛为黑色,只有脸部、耳朵和臀部是红色的。母狒狒整天把孩子抱在怀里,而小狒狒则牢牢地含住母亲的奶头。1个月后,小狒狒就能爬到妈妈的脊背上玩耍了。狒狒的母性意识很强,如果幼崽死了,母狒狒仍会痴痴地搂抱着,不肯扔掉。小狒狒自己能走路了,但还是舍不得离开妈妈,总是抓住母狒狒的尾巴跟在后面。七八个月以后,母狒狒会用手臂阻止小狒狒接近奶头,开始给它断奶,无论小狒狒怎样哀求,也不给它奶吃。
狒狒族群中有“托儿所”。小狒狒断奶后,如果母狒狒需要外出觅食,它便会将孩子交给一个年长的狒狒照管,不让它们乱跑乱撞,教它们爬树、抛石头。如果它们吵闹打架,“阿姨”还要负责管教。
(四)依恋幼崽的树袋熊
树袋熊的繁殖期一般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雌性树袋熊怀孕1个月后就可以分娩了,通常只生一胎。刚产下的幼崽体重约5.5克,体长仅2厘米左右,就像一条小爬虫,但它却能依靠嗅觉爬进母亲的育儿袋中,吮吸乳汁,生长发育。
幼崽在母亲的育儿袋中需要生活六七个月,才能发育完全。两个月后,它就可以爬出育儿袋由妈妈带着玩耍。4岁左右,它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生活。母树袋熊对幼崽的眷恋之情很深,只有在幼崽离开它以后,它才开始下一次繁殖活动。
(第五节)迁徙与筑巢行为
自然界的环境是变化多端的,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动物们便使出各种手段,应对难题。有些动物选择在特定的时间朝着特定的方向进行迁徙,有些动物则建造自己巢穴来躲避敌害、御寒取暖。这也是动物们能够存活下来的生存本能。
一、动物的迁徙
迁徙是多数鸟类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栖居区域的习性。它们的迁徙都是在特定的时间朝着固定方向行进的。在鸟类中,可以根据有无这一习性将其划分为候鸟和留鸟两大类。哺乳类中的蝙蝠、驯鹿以及昆虫中的蝗虫、某些蝶类也有迁徙的习性。鱼类、鲸、海豚、鳍足类以及甲壳类动物的洄游也是一种迁徙。
春去秋来,夏至冬尽,许多鸟儿会随着季节的更替而有规律地往返旅行。鹤类都是候鸟,每年春天都会飞到北方地区繁殖,秋天再返回南方地区越冬。如黑颈鹤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扎陵湖等地区,秋天一到,耐不住青藏高原严寒的黑颈鹤便会结伴迁往云贵高原。它们排列的队伍整齐而有序,在空中发出嘹亮的“咯、咯、咯”的鸣叫声,就像行军时喊出的口号,在几千米外都能听到。
(贴士)
许多鸟类的迁徙途中采取“人”形编队,这是因为鸟类迁徙的路线长,体力消耗大,呈“人”形编队,有助于鸟类节省能量。鸟类在飞行过程中会有滑流,追随在头鸟之后的鸟会减少体能消耗。如果头鸟累了,其后面的某一只鸟就会自动换位。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一些哺乳类动物秋季也要进行长途迁徙,如非洲的角马、羚羊和斑马,欧洲的旅鼠等,其中最典型的要算是驯鹿了。
驯鹿肩高0.7~1.4米,重达300千克。它身体粗壮,侧蹄较大,毛色灰白且接近白色,多为浅灰,腹部颜色较浅。与其他鹿类相比,驯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不管是雄鹿还是雌鹿,都长着一对美丽多姿的角。
野生驯鹿过着群居的生活,有迁徙的习性。如果一个地方的牧草吃得差不多了,它们就会更换地方。到了冬天,成千上万头驯鹿汇集成巨大的鹿群,由北向南迁徙。在迁徙的途中,驯鹿还要在10~11月进行交配。雄鹿经过激烈的竞争与雌鹿交配,然后雄鹿汇合成几股继续南迁。而怀孕的雌鹿和幼鹿便会留在南迁的途中。第二年春天,驯鹿往北方回迁。雌鹿们在一只经验丰富的母鹿的带领下,在它们熟悉的地方生儿育女,抚养幼鹿。
冠海豹的繁殖期在每年3月底至4月初。雌性冠海豹栖息于大块的浮冰中央,准备生产。幼冠海豹在出生时已经发育得较为成熟,因而其哺乳期很短,只有4天。哺乳期一结束,母冠海豹又会很快发情,与雄冠海豹交配。雌雄冠海豹便远离幼冠海豹开始长距离的迁徙活动。它们先漂移到浩瀚的大海中猎食,以重新贮存脂肪,而后聚集在一块浮冰上,开始一年一次的季节性脱毛。
鲸类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迁徙路程最长。鲸类中以此著称的是白鲸,它在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海岸之间迁徙,行程长达1.8万千米,可谓首屈一指。
地球上共有1.4万多种的蝴蝶,其中约有200多种能像候鸟那样随季节的变化而长距离地迁徙,而且常常是跨海越洲地迁飞。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彩蝶王、斑蝶、粉蝶、蛱蝶了。
彩蝶王产于美洲,体形美丽,仪态万千,号称百蝶之首。每年春天,彩蝶王便成群结队地从墨西哥飞往加拿大;秋天的时候,它们又从加拿大飞回墨西哥马德雷山脉的陡峭山谷中繁殖后代。在数千米的长途迁飞中,彩蝶王是很守纪律的。途中雄蝶总是以护卫和导游者的身份在雌蝶周围组成一道屏障,保护雌蝶的安全。成千上万只彩蝶王在空中飞舞,极为美丽壮观。
非洲的粉蝶也能进行远距离迁徙。每年春天,它们成群结队地飞向北方。在4月的时候,它们能飞到地中海和阿尔卑斯山一带;到了五六月的时候,它们已经出现在西欧上空了。有的粉蝶甚至能飞到遥远的冰岛,或者更远的寒冷的北极圈。它们的飞行速度,逆风时是每秒2~4米,顺风时可达每秒10米,速度已经算是很快的了。
洄游是鱼类按季节形成的每年都进行的定期、定向的集体迁移现象。鱼类不辞千辛万苦地进行洄游是有原因的,人们就根据洄游的不同原因将其分成三大类:生殖洄游、越冬洄游和索饵洄游。
生殖洄游是鱼类出于生殖的需要而进行的洄游。每年一到繁殖期,它们就必须回到特定的环境里去产卵繁殖。盛产于太平洋、大西洋沿海的大马哈鱼便是为了繁殖而进行一年一度的洄游。
越冬洄游主要是鱼类受季节的影响而进行的洄游。当寒冷的冬季到来时,一些对水温变化比较敏感的鱼,因受不了水温变冷,便从浅海游向深海,到较为温暖的水域中生活。第二年开春转暖的时候,它们再返回浅海。
还有一种是为了食物而进行的洄游,叫做索饵洄游。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带鱼的洄游。带鱼的体形扁平,尾巴细长,像鞭子一样,体表呈银白色,头窄嘴大,上下颌长有尖锐的钩状的牙齿,样子很凶猛。每年立冬前后,生活于黄海、南海的带鱼群会一起向近海游来,最后在舟山附近胜利“会师”,这样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东海冬季大渔汛。它们为了索饵,时游时停,迂回曲折地前进,一批又一批地接踵而来,时间可以持续近3个月。
(贴士)
盘羊有这样一个习性:通常在一个固定的生活范围内,夏季在高处,冬季去地处。随着季节的变化,盘羊周而复始地变换着它们生存的位置。这种行为不能叫迁徙,只能是迁移。
二、动物的筑巢行为
动物的巢穴各式各样,或精致,或简单,或巨大,或小巧,但用途都大体相同,多用来躲避敌害、睡觉休息、繁殖后代、御寒取暖。
蜜蜂的建筑才华在动物王国里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搭建了一个个整齐的六角形房间,堪称是巧夺天工的杰作。
组成蜂巢的一个个小房间基本呈水平方向,它们大小一致,紧密排列在竖直墙架的两侧。房间的门也呈正六边形。三个菱形的蜡片对接形成房间的底部,并略微向外突起,这可以起到防止蜂蜜外流的作用。这种结构就使得两侧的房间底部恰巧能交错排列,而且与蛹尾部细尖的形状非常适应。
令人惊讶的是,每个房间的菱形都非常标准,锐角一律是70°32′,钝角一律为109°28′。从建筑学来讲,选择这个角度是最省材料的。
蚂蚁的“家”都建在地下,是一个如同地下大迷宫似的四面延伸扩展的巢。从石缝或草丛间的洞口进入弯弯曲曲的门廊,就逐渐进入漆黑的地下,到达这座令人惊叹的地下“迷宫”了。这里一条条回廊交叉迂回又互相交通。通过这些忽宽忽窄、忽弯忽直的回廊可以直达上下左右所有的房间。这些房间各有各的用途:有的是储藏粮食的“仓库”;有的是工蚁休息的“宿舍”;有的是哺育幼虫的“幼儿园”;有的则是专门用以孵化卵的“育婴房”……
随着蚁群的发展壮大,蚁巢也会不断地延伸扩张。几年后,有的蚁巢占地可达几十平方米,甚至达几百平方米,有上下十余层,延伸到地下好几米处。虽然这些通道和房间的设置没什么规律可言,但是蚂蚁靠着熟悉的气味的引导而自由活动,丝毫不会迷路,而且越杂乱的格局越能迷惑敌手,越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贴士)
在非洲常见高达五六米的塔状白蚁巢穴,远远望去,既似高塔,有像碉堡。内部四通八达,有产卵室与育幼室,既坚固又实用,可供几百万只白蚁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