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02200000008

第8章 文人墨客多歌颂,古今佳作咏腊八(2)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呻唤的东西,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东西罢了。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呀!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卜……”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了。

比灶矮了许多的八儿,回过头来的结果,亦不过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罢,赤饭豆会煮得浑身透肿成了患水臌胀病那样子了罢,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东东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作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罢!”于是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恶……”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到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赤饭豆害水臌肿,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不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的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特别大得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夜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如在热天,总免不了又要为他妈的手掌麻烦一番罢。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妈,妈,你喊哈叭出去了罢!讨厌死了,尽到别人脚下钻!”

若不是八儿脚下弃的腊肉皮骨格外多,哈叭也不会单同他来那么亲热罢。

这段节选的文字中写出了八儿家熬腊八粥的情景,沈从文以他清冽婉转得如沱江水一样的叙事口吻给我们展现了上世纪20年代北方人过腊八的风俗。“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这不就是我们前面介绍的北方的腊八粥吗,让大人、小孩都馋涎欲滴的腊八粥,和今天比,今天的物质条件更丰富,而那时的腊八氛围却显得更浓一些,更温馨,让人期待。“夜饭桌边,靠到他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可见,这八儿家若不是大富大贵,也自是衣食无忧的小康之家,这比起佛家施舍的“福寿粥”来,少的是心酸,多的是幸福。

冰心的《腊八粥》写于1979年。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冰心以她女性的细腻和特有的爱之心给我们留下了深情的腊八记忆,它给我们带来的感动有二:一是亲情的感恩,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腊八粥,已不是简单的节日风俗,而更多了追忆母爱的深挚;二是时代的进步发展让人觉得今日幸福的珍贵,“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有了曾经的流离失所,更显得和平时代的安宁祥和。文学是时代的文学,作者在1979年的文字中写到周总理,这是耐人寻味的,作为文章的落脚点,我们要理解的不是冰心的时新,而是她一如既往的文字里所包涵的真与善,勇敢和坚持,于此看,这结尾是意味深长的。

老舍是满族人,他的《北京的春节》京味十足,其中也有一段写及腊八的文字: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历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老舍是京派作家的代表,而他又是满族。一个很有趣的事儿是,常常满族人比汉族人更注重传统文化,这就是有些人说的,满族人比汉族人还汉族人,这跟清王朝三百年的文化统治和满族的文化心理有关,所以你看,老舍先生笔下的节令风俗,细致全面,生动新鲜,可谓原汁原味,是一篇很好的腊八文化教材。现在朋友们有机会到北京,可以去首都博物馆的老北京民俗展厅看看,那里的腊八文化一定会让你眼界大开。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而不衰,近来虽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不断弱化,但其内在的文化意蕴和民族精神一直发挥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以腊八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是根植于民间的文化瑰宝。保护好它们,能够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产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文化能量。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

    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精彩鲜活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都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由智华编著的《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是一本关于中华传世经典国学名句的精彩汇编,也是了解古代文化、传习古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语言宝库和良师益友。随手翻过,珠玑遍拾,不知不觉间激活思维,汲取鲜活的智慧营养。《中华国学句典全读本》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俗语、谚语、对联、谜语等近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言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
  • 新时期群众文化研究

    新时期群众文化研究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除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
  • 四美图

    四美图

    本散文集收录了作者创作的四十余篇散文作品,文字清新流畅,其中有对童年、青春的歌颂,有对家乡的怀念,还有对人生的感怀。
  •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才只开了个好头。地处海峡西岸感潮地带,有活泼源头,有海涌回澜,风景无限,逝者如斯,可别打盹!漏了一组新镜头,便会遗憾凝眉
  • 画说家风

    画说家风

    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家风对党风、政风、民风的影响,论述了家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与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强调领导干部要率先示范。每小节都引一个典型案例,并配有幽默风趣的时政漫画。本书对党员干部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太上仙气经

    太上仙气经

    宇宙广袤无垠,在地球之外存在着无数的平行位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文明。在浩瀚无边的寂静宇宙中,有一个和地球相差无几的平行位面。这是一颗和地球一模一样的星球,但是要比地球面积大上许多。更重要的是这里充满了危险,存在着地球上没有的妖魔。但在危险背后,隐藏着长生不老的秘密。这颗星球名叫沧澜星…
  • 穿越千年也能爱

    穿越千年也能爱

    一场跨越千年的时光之恋!本是两个平行时空的人之间的一场恋情,是该继续还是急时扼杀.....
  • 超神学院里的弓兵

    超神学院里的弓兵

    这个世界很不安全外星来袭,众神降临,地球沦为星际战场。凡人如草履,士兵战场烟灭。谁能如雄兵,捍卫沦失的人性。谁能行武力,惩戒肆虐的恶灵。一手挽弓,一手持剑,杀出个酣畅淋漓! 扣扣群:1093373695欢迎来水
  • 明星制造手册

    明星制造手册

    刚拿到驾照的李克一脚油门给自己在起点孤儿院定了个床位。住院一年,一身钢板的猪脚刚回学校就听说女神喜欢上了别人。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受此打击,李克痛定思痛决定报考戏剧一雪前耻。因缘际会参与《屠夫》,蜚声国内。年中汇演《哗变》抓住机会一鸣惊人。还等什么,你喜欢的作品都在这里
  • 三国二次元

    三国二次元

    三国武将们二次元后,踏上了新征程,勇闯天下。
  • 斗罗之闪耀斗罗

    斗罗之闪耀斗罗

    只因为唐云看了一眼唐三的武功,便学会了“叮,恭喜宿主学会玄玉手.....”“叮,恭喜宿主学会紫晶魔瞳......”唐云携带系统从21世纪重生到斗罗大陆,成为了唐三的弟弟。两个穿越者碰撞在一起会有什么火花呢?
  • 邪魅总裁的替身妻

    邪魅总裁的替身妻

    一纸契约,一眨眼让她从负债累累摇身蜕变有那么一秒钟,她曾觉得自己坠入梦境。冷傲的眸,直锁她的那一刻,她已经半分挪不开视线。面对重重阴谋、过于残酷的现实,她该何去何从?【我,只不过是替身而已】午夜的徘徊,黑暗中阴霾的双眼层层的阴谋,抽丝剥茧般的展开亲情,友情,爱情……究竟是谁,在深陷的泥淖的漩涡中无法自拔?在这个喧嚣又无情的都市,谁又会是谁的,那道救赎的光?
  • 瑶依传

    瑶依传

    最低调的皇后,孝懿皇后佟佳氏与康熙帝的故事。
  • 彼岸之双花传说

    彼岸之双花传说

    她是天使;她是恶魔。她们生活在敌方。但却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她们是双生姐妹。从出生开始就不得不分开。放她们的身份被发现之后,迎接她们的是一场恶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