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辜渝新荣
或许是这样吧,我想。
天幕灰黑一片,夜滴在雾霭里慢慢氤氲着,一点一点移动,渐渐可以看清了,那是一座山。一座嶙峋的顶端被缥缈的白色若即若离盖着的雪山。亿万片六边形晶状体铺天盖地地覆盖起来,彼此紧贴却又疏离。直到下一场没有道理的暖流裹挟着促狭奔涌而来,棱角变模糊,最终瓦解成滴滴水珠,这时才融汇起来汩汩溪流沿着岩石年岁的纹路流下,最终汇成宽广河流,把峡谷变成河床。仲冬来临时,溪流表面浮躁的水蒸气跳跃着升腾越跳越高、越变越硬。当它再次成为或许与它之前并不一样的晶状体时,会实现它短暂存在中最美丽的飞行,然后,落在我手中。
“夜冷,快上车。你还在发什么呆?”声音在凛冽的空气中传播得直接而生硬,分外刺耳。
抹掉手心上早已看不出形状的水滴,掸掸帽子上薄薄的一层霜,我往手心哈着气坐回了车上。带着柠檬味空气清新剂的暖流扑面而来,发动机开始刺耳作响,铺天盖地的素白世界被无情地抛在身后。
每年的假期都如此过。汉人放假是因为他们要过节,我们并不过节,但我们必须去,必须回去。离开我们的县城,到一个有阿帕阿塔的村庄。很小的时候,我是十分热衷于回去的,阿娜用长长的羊绒围巾几乎把我裹成一个陀螺,我也就作为一个陀螺在车里一动也不动,想动也动不了。只有那时还算大的眼睛可以自由转动,眼里全是被车窗染成灰色的苍茫世界和阿娜的蓬松的打着小卷的头发。即使外面天寒地冻,那一次次归途现在在我的记忆里仍然弥散着春日迟迟的气息。往往是一到达村庄,我就被前呼后拥着接到屋里去,在阿帕还能抱得动我的时候,我甚至没有踩过看上去很好吃的白雪地。关于进屋前的点点记忆只是一团团温热二氧化碳产生的白气。我也不知道这些细枝末节怎么能被记得这么清楚,或许就像几个冬天以前的那个夏天,在草场看星星时茉莉突然没头绪地说的那样,我们往往会怀疑,自己的回忆其实是个梦,那是因为过去的的确确美好得不真实。经常是我坐在炕头上,虽然幼小但是那时的我真的可以感受到柴火在身下水分被彻底抽干发出噼啪的声音,越缩越小最后变成灰烬的过程,同时感到自己也在火光中被灼热红光照得面皮发烧。
炕头的小桌上总是摆着好像怎么也吃不完的奶疙瘩和奶酪,后来才知道每一块拇指那么大的奶疙瘩都凝结了至少一升牛奶的营养。那么一大缸白花花的液体,被放在每家每户门前玻璃的小盒子里,最后变成块块黄色的、闪着油脂光泽的不规则物体。我还不很结实的牙齿一直都咬不动它们,只能一点一点吮着吃。那样并不好吃,是酸酸的,带着蛋白粉化不开的口感。而我如此度过了上小学前的所有冬日,伴着奇异的奶疙瘩的厚重口感,被冰凌分割开的外面山上的枞树林和砸开的泡沫板一样的雪花,也一并在脑海中深刻起来了。
要知道对一个学龄前儿童而言,所有客观情感都不如实物和自我的认知来得有道理。
陈旧的铁窗扣早就松动了,就在我刚刚在费劲烧着的铁炉旁坐下,连围巾都来不及解开时,窗子一下子被迫不及待的风冲出一个大口子。我走过去把窗子关起来,虽然知道这是无用功。这屋里的炕在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被拆了,一并把这间屋也废弃了。阿帕家在后面的院子里盖起了新的木屋,屋顶长满草叶。屋前垒着整齐的白桦的树干,传说在几十年前可可托海矿难里失踪的老人,总能在黄昏时分被看见,坐在家家户户的那个位置,忧郁地抽着漠河烟。
我转身走出屋子,这屋这院都已不是以前的样子了,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越来越丧失了每年回来的兴趣。
走出院子,身旁苍绿的成片白桦,睁着它们长满身的眼睛,争先恐后地审视着我。我一度不愿意待在这样的境地里,我想起即将要远离这件事,我可以想象到,此时在阿帕的崭新的炕头上,人们,他们,我的所有亲戚,是以怎样各异的神态和语气,来评断我这一次或许一去不复返的背离。在小学快要毕业的时候,也是在很多次的、这样的家庭聚会中的一次,我第一次听见一个名词:归属感。回归的归,属于的属。是一个解答了我,为什么中国那么大,而哈萨克族在字典上的分布地区,永远都只有新疆的问题。我的民族有着别的民族不会有的强烈的恋土情结,不管是和汉族还是同为穆斯林的维吾尔族相比,我们甚至不愿意离开我们的村庄。
这是我们的民族归属感。父亲提到这个词的时候,就像告诉别人自己的名字一样,语气里就好像那是自身的属性。
而我并没有。活到第十六个年头,我并没有哪怕一次感觉到,我离不开这土地,从我吮食蛋白粉一样的奶制品那个时期就没有。我想我那时的热衷,只是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而现在,我几乎已经在这小小的村庄度过了我一半的日子,我想不出还有哪里,可以比这儿更无趣、让人难耐而急于离开。绕开那片白桦林,整个村庄本就傍山而建,有一个林场。新雪落下后似乎有一人来过这里,一行浅浅的脚印稀稀拉拉,一直绵延到密林深处。脚踩在雪地上时,会发出塑料食品包装袋被揉成一团的声音,像千万晶状体的哀叫。窸窸窣窣的风从刚刚解了一半的围巾缝隙钻进来,在我的脖子上跳起了舞。
跳起了舞。这个取巧的形容,总是让我对它嗤之以鼻,却又在不知不觉中把它运用得自如,是茉莉说的。上一次冬天,我回来和茉莉去林子里捡柴火,茉莉红着鼻头看着风把空中正飘的雪卷起来纷飞得乱七八糟时说:“风让雪花跳舞呢。”茉莉不叫茉莉,Molder是她的大名,而我自从听过那首叫作《茉莉花》的传统民歌后就决意叫她茉莉了。茉莉是我第一次来这个村庄时见到的第一个女孩儿,当然,那之后的每一次回归我们都在一起,我想用青梅竹马这个词来形容我们的关系并不过分。
我沿着那一行脚印向林子里走去,那脚印和我的相比要小一些。我要去上次和茉莉一起看星星的地方,一个山丘上的两棵松树下,是从我记事起就已经横在那儿的一截断木。也是从我记事起,无论和茉莉一起干些什么,都在那个山丘上。当我们的身高够不着断木的顶端时,我们头对着头在它宽阔的空心里逗夏日午后的蚂蚱,为了点燃一个雪球划亮火柴照亮小小的空间。后来,我们花大把的时间坐在这天然的长椅上,躺在松树下的草地上,在阴云密布或者月朗风清的白天黑夜里发呆,看着时而漆黑一片、时而星空浩瀚的穹顶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就这样过了那么多年。茉莉不是多话的人,也不是什么文学少女,总是说些感怀伤时的话,我相信那句雪花在跳舞只是她的无心之言。茉莉偶尔会说一些这样的无心之言,然后让我把它们一直记在心上,你明白吗?茉莉对我而言就是这样的存在。她是我的心上人。
把我从无边漫长却恬静的回忆里拉出来的是一个身影,认清那身影的刹那让我头一次在这个冬天感到寒意。
“Molder?”层雪在我身后乱叫唤,连它们都在嘲讽此时我躲闪的心情。
“阿帕依说你要走了。”茉莉抬起头一如往常地看着我,表情恬静,说不出心情是好还是坏。
“嗯,之前不是告诉过你吗?参加完这一次考试只要上线了就去上。”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回答茉莉正儿八经的问话,让我有一种什么快要结束了的感觉。
“高中、大学上完,你还会回来吗?我是说,回新疆。”
“我也不知道,大概会回吧。哎呀,以后的事谁能说得准呢?”我当然不想回来,明明已经去了一个更广阔的新环境,怎么会再走回头路。
“可我知道呀,你根本没打算回来。你不曾热爱我们的土地,我知道的,你的心从来都不在这里,可是我们Kazakh没有谁能够离开家太久的。你向往远方,可终究会草草收场,何必一定要多走那么多路,空留一身疲惫。”今天的茉莉看上去与往常无异,却一直说着无心之言。
“这么一说,好像你有多了解我。我们不过是一年见两次面的儿时玩伴罢了,你何时真正走入过我的内心,连我都没有察觉。我知道,你说这些是为了你们所谓的民族归属感,我不能理解,因为我从未有过。我也不是没想过这算不算一种缺失,可至少现在它还不存在于我心里。”我说出了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想的话,然不包括我对茉莉的指责,那些话是属于说出来就一定会后悔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的那种。
我是不是说过茉莉的性格很随和平常呢?听完我的话以后,她嘴唇张了张最终还是紧抿着离开了。她的脸不知是被冻得变成西瓜红,还是因为我说的话而负了气。我只是在最后才发现,她只穿着平时在屋里穿的单鞋,脖子光光的,刚刚下起来的雪有一着没一着地在上面跳着舞。而我这一次却没有像曾经那样,把我的围巾一圈一圈毫无美感地缠绕在她的脖子上,把她变成一只长颈鹿。
那时我残存的理智所唯一能想到的一个事实,就是我失去她了,虽然其实并没有名正言顺地拥有过她。我坐在她离开前坐的地方,那儿已经覆上了薄薄的一层雪,并没有理想中所谓的余温。雪越来越汹涌,头顶上有一个很大的白茫茫的旋涡抖搂着直直蹿下,戏闹着把我包围在中间。我叹了口气,这就是阿勒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