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是魏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竹林七贤”第一人。他可说是青年文人的代表,有自己强烈的立场又锋芒毕露,直接触犯了假借礼法图谋篡魏的司马氏集团,被司马昭以“乱群惑众”的罪名杀害。嵇康博学多才,诗文俱佳,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心写心声不失真”是嵇康诗文最突出的特点。今存诗50余首,以四言体为多。嵇康的散文水平较高,文风犀利,嬉笑怒骂,泼辣洒脱。代表作《与山巨源绝交书》、《管蔡论》、哲学论文《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等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
左思与洛阳纸贵
左思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相貌丑陋,出身贫寒,淡泊名利,一生都在学习和文学创作上,写出许多名篇佳作。最著名的《三都赋》问世后,受到各界的热烈赞颂,一时风行洛阳,豪贵之家争相传抄,洛阳市场上的纸价也因而昂贵起来。“洛阳纸贵”便成了著名典故。左思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作品集有5卷,今仅存赋两篇,诗14首。《三都赋》与《咏史》诗是其代表作。
陆机
陆机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并称文坛“二陆”。陆机善诗,共流传下来104首,多为拟古诗,代表作有《猛虎行》、《君子行》、《长安有狭邪行》、《赴洛道中作》等。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篇》评价道:“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另外,陆机也善于作骈文,文音律谐美,对偶匀称,多典故,开创了骈文的先河。代表赋作有《辨亡论》、《吊魏武帝文》等,《文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在书法方面,陆机擅长草书,有《平复贴》传世。《平复贴》是中国古代书法名家流传至今的最早墨迹。该贴斑驳古拙,取章章之精蕴;信笔纵横,成今草之自由。陆机纯用秃毫枯锋,信笔纷披而行。其结体,内敛蓄势与圆转纵横交相辉映。其章法,笔断意连,散若群星,又顾盼流连。通篇看来,既有清疏萧散的典雅韵味,又有率意挥洒的自由气象。历代论者均把陆机的《平复贴》奉为章草向今草过渡的典范。
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世为儒学大族。东汉末举孝廉,任黄门侍郎。历事曹氏三代,均受信重,为魏国元老。累官至太傅,人称钟太傅。钟繇先后师法曹喜、刘德升诸名家,博取众长,兼善各休,楷、隶、行、草等字体皆精。尤长于楷、隶,其书法多有异趣,结体繁茂,浑然天成,被后世誉为秦汉之间一人而已,从而形成书法史上由隶入楷的重大变局,无论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还是对于汉字的定型,都有划时代的贡献。魏太和四年(230)四月,魏太傅钟繇病卒。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位楷书大家,对中国书法艺术有划时代的贡献。
裴秀
裴秀(223—271),字季彦,魏晋期间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图书学家。裴秀自幼好学,小有才名。晋武帝司马炎代魏称帝后,裴秀又先后担任尚书令和司空(相当于宰相),由于职务上的关系,他得以接触更多的地理和地图知识,并使他对古代地理和地图进行了仔细整理和精心研究。裴秀在详细考证古今地名、山川形势和疆域沿革的基础上,以《禹贡》作基础并结合当时晋朝的“十六州”而分州绘制的大型地图集,绘制了《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图上古今地名相互对照,它不仅是当时最完备、最精详的地图,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采用了科学的绘制方法。裴秀在图的前面写了序言,详细谈到了他绘制地图所运用的方法。这是一篇很有科学价值的珍贵文献,它体现了裴秀在制图理论上的卓越见解。
据载,裴秀还曾经绘制了一幅《地形方丈图》,一直流传了几百年,对后世地图学的发展有相当大有影响。裴秀对我国地图学的发展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他所提出的制图六体为我国制图学奠定了科学基础。因此,把他称为我国科学地图学的创始人是并不过誉的。
司马炎
司马炎(236—290),司马昭长子,于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同年12月废魏称帝,成为晋代开国皇帝。吸取曹魏政权度压抑宗室,致使皇帝孤立,最后被权臣篡位的经验教训,晋武帝司马炎大肆分封宗室为王并使其掌握兵权。268年,晋武帝颁布泰始律令。279年,晋武帝伐吴,280年孙吴灭亡后,晋代统一了自黄巾起义以来的分裂局势。晋武帝是在继承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功业的基础上而称帝的,本身并非英明君主。他的分封制为日后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在对待少数民族问题上也不能很好的处理,成为后来永嘉之乱的原因。同时,司马炎也是好色之徒,曾下令禁止全国婚姻,以便挑选宫女,于是司马炎的后宫便有万人的规模。为了临幸的方便,他还坐着羊车在后宫内活动,停在哪个宫女门前便前往临幸,可谓荒唐之极。
司马昭
司马昭为司马懿次子,常随父抗蜀,多有军识。哥哥司马师死后,司马昭被封为新城乡侯,拜为大将军,掌握兵权,独揽国政,阴谋代魏。甘露五年,司马昭杀魏帝曹髦,自立为晋王;另立曹奂,魏元帝曹奂完全听命于司马昭。景元四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蜀。后主刘禅被掳至魏,才有司马昭逗刘禅,刘禅乐不思蜀。咸熙二年,司马昭中风猝死,其子司马炎继承晋王。数月后,司马炎称帝,追封司马昭为晋文帝。
羊祜
羊祜(221—278),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之家,西晋著名的战略家和开国元勋,曾为晋武帝谋划灭吴。269年,羊祜受命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此后十年里,羊祜在此开屯田,储军粮,积极为灭吴做物质上的准备,并在好友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未能实现,抱憾而终。羊祜为官清廉正直,勤政爱民,乐善好施,朝野内外颇有名声。
贾南风
贾南风(256—300),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西晋晋惠帝的皇后,又称惠贾皇后。贾南风是西晋的开国元勋贾充的三女。贾南风,其貌不扬,由于其父功勋着著而成为太子妃。贾南风凶狠残恶,善于钻营,精于权术,司马衷对她是既爱又怕。晋武帝和朝臣们认为太子的才识和能力有限,想废除,是贾南风想出让外人替太子作答案的诡计,才算蒙混过关,并顺利取得皇位。太熙元年(290)四月,太子司马衷即皇帝位,是为晋惠帝,贾南风被册立为皇后。惠帝无能,从贾南风立为皇后之日起,西晋政局便处于动荡不安中。杨骏是晋武帝的皇后杨氏之父,晋武帝时期,朝中事务都依赖后党杨氏。经过激烈的明争暗斗,贾南风终于在永平元年(291)三月借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之手,诛杀了杨骏一党。之后,贾南风废皇太后杨氏为庶人,并于第二年迫害至死。贾南风采取滥杀无辜,诛灭异己的办法,巩固了惠帝的统治地位。
司马睿
司马睿(276—322)为司马懿曾孙,东晋开国皇帝。15岁时继承琅邪王之位,八王之乱后期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永嘉之乱时,中原政局混乱,司马睿听取王导的建议,请移镇建康,被西晋朝廷任命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在江南时期,他在王导、王敦辅助下,礼待当地士族,终于在江南立足。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士族的辅助下重建晋王室政权,即为东晋。司马睿虽乏雄才大略,但性格沉稳谦和,能够虚己待人。所以在东晋门阀政治中能安然坐稳皇位。东晋偏安一隅的局势,内忧外患的矛盾,司马睿称帝五年后,忧愤成疾而去世。
王导
王导(276—339),出身士族,与琅琊王司马睿交往密切,后来成为东晋的开国大臣,任东晋三朝宰辅。他采取“镇之以静,群情自安”的政策,确保了各大族势力的平衡,使东晋政权得到稳固。司马睿曾把王导比做自己的“萧何”,极为倚重。因扶持晋室功劳甚大,王导很得司马家族的信任,被称为“仲父”。在王马共天下的局面下,王导提出“维系伦纪,义固君臣”的口号,调剂了王氏势力和司马氏势力之间的矛盾。
伯仁因我而死
王导素有测隐仁爱之心,基本上都能调解士族之间的各种矛盾,但也有不经意徇私伤害别人的事情。王导的哥哥王敦起兵反晋时,王导曾苦苦相求尚书左仆射周颇相救。周颇虽然没有口头答应,却在晋帝面前极力辩王导的忠诚。王导不知道周颇的暗中相助,因此对他怀恨在心。王敦攻入建康时,问王导怎么处置周颇。王导一直不发话,王敦以为他是默认杀掉周颇。于是周颇就被王敦杀害。后来王导清理宫廷档案时,发现了周颇为王导开脱的奏章,他为此痛哭流涕地说:“我虽没杀伯仁,但伯仁却由我而死。我永远失去了这样一位忠诚的朋友啊!”王导这句名言就成了典故流传下来。
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小时候贪玩好了,长大后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目睹国家山河破碎的局面,深感为耻。于是发奋读起书来,他广阅书籍,学习历史,学问大有长进。后来,祖逖与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二人感情深厚,不仅常同床而卧,而且有着光复晋国共同的远大理想。一次,祖逖在睡梦中听到鸡叫,把刘琨叫醒后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于是二人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严寒酷暑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二人终于成为文武全才的人。后来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后人就用“闻鸡起舞”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桓温
桓温(312—373),出身于北方士族之家,自幼被认为英物之才。成帝咸和三年(328),苏峻作乱,其父桓彝被杀,年仅16岁的桓温发誓“枕戈泣血,志在复仇”。两年后,曾参与杀害桓彝的泾县县令江播病死,桓温以吊孝之名杀死江播三个儿子,终报父仇,被时人称道。桓温成人后,为明帝之女南康长公主的驸马,又袭父男爵之位。23岁时,桓温除授琅玡太守,登上仕途。历任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徐州刺史等,逐渐掌握朝中大权。三次北伐是桓温在东晋历史上最著名的活动。桓温素对晋有不臣之心。317年,桓温废晋帝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简文帝,以大司马而专权。次年,简文帝死,桓温有代晋之野心,却不久病死,终没能实现他先加九锡,再渐移晋室的野心。
谢安
谢安(320—385),东晋时期四大家族之一的陈郡谢氏家族人,谢安指挥的淝水之战使谢氏家族荣耀达到顶峰。谢安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一般士族子弟奢侈淫仪不同的精神面貌:他思想敏锐深刻,风度优雅流畅,写的行书非常出名,与当时名士王羲之、许询、支道林等交游频繁,游乐于山水间,吟咏于山林中,淡薄名利,无意仕途。东晋朝廷屡次征召他入仕,谢安不得已,勉强赴召。谢安仕途生涯中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成功地指导了淝水之战,东晋王朝又一次渡过亡国的危机,谢氏家族的政治地位也随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但谢安认为谢家父子名位过盛会招来他人的怨恨,因此并不介绍朝廷的封赏。谢安的风范受到了世人广泛的敬仰,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佳话。成语“东山再起”就是从谢安的这里来的。
周处除“三害”
周处(236—297)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与猛虎、蛟龙并称为当地“三害”。在当地百姓的劝说下,周处杀猛虎,斩蛟龙,自己也沉没于海中。当地人听说三害相斗尽亡,皆欢舞庆贺。周处杀死蛟龙从水中出来后,听人们以为自己已死而庆贺,这才知道大家把自己也当作一大祸害,心生悔意。此后,周处在陆机和陆云的指导下,改过自新,终于成为西晋时期的名臣。
石勒
石勒(274—333),羯族,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皇帝。最初是刘渊、刘聪的大将。匈奴贵族之间争权夺利时,石勒迅速发展自己的势力。刘曜建立前赵时,石勒被封为赵公、赵王,据有襄国。319年,石勒自立为帝,建立后赵,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328年,石勒与刘曜大战于洛阳,杀刘曜,击败前赵军。次年,攻入关中,灭前赵,拥有冀并幽司豫兖青徐雍秦十州之地,成为十六国中最强盛者。石勒在位时期,采用胡汉分治法,禁止胡人侮慢汉人士族,崇儒学,兴佛教,定九流。临终前,石勒告诫石弘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劝石虎学习周公、霍光辅佐幼主的先例,不可篡权。
暴君石虎
石虎(295—349),十六国时后赵皇帝。石虎的父亲早逝,从小随母亲生活。长大后的石虎成了一名作战勇敢的猛将,被石勒封为征虏将军,为后赵的建立立下很大的功劳。石勒死后,其子石弘即位,第二年就被石虎先废后杀,石虎自立为后赵皇帝。石虎在位时期,发展农业,整顿吏治,推广儒家思想。但石虎一心想早日统一天下,不停地对百姓横征暴敛,后赵境内饥民遍野。石虎生性残暴,除了乱征徭役,史书还记载他杀子乱淫,心如虎狼。
符坚
符坚(338—385),前秦的奠基者。苻坚自幼聪明,慷慨好施,深得祖父苻洪的喜欢。符坚博学多才,胸怀匡济天下的大志,在他周围集中了王猛、吕婆楼、强汪、梁平老等一批有王佐之才的人物。初为东海王,357年,符坚杀符生,自立为大秦天王。符坚统治时期,重用汉人等王蒙,在前秦国内抑制氐族贵族豪强,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儒学,与乌丸、鲜卑诸部交好。在符坚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迅速,国力逐渐强大。十余年时间,符坚就统一了北方,占据中国大部分领土。淝水之战失败后,各族首领趁机反秦自立。385年,符坚被羌族首领姚苌所杀。
王蒙入前秦
王蒙是十六国时期的名士。他自幼好读兵书,博学多才。桓温北伐时,王蒙前来求见,两人谈起天下大事非常投机。在二人交谈之际,王蒙旁若无人桌身上的虱子。桓温撤兵时,曾请求王蒙一同南下。王蒙坚持留在了北方。后得到前亲王符坚的赏识,随后辅助符坚整顿吏治,发展农业,抑制豪强,严明法令,为前秦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王某善谋略,为前秦南征北战立下很大的功劳。王蒙临死时,符坚问他有什么可交代的,王蒙劝他一定不要攻击东晋。符坚后来攻击东晋,果然大败,前秦从此国力衰弱。
冉闵
冉闵,字永曾,魏郡内黄人(今河南内黄),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开国君主。胡人进攻中原,冉闵发布杀胡令,将胡族赶出中原,为汉人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令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回归东晋。冉闵以勇猛著称,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勇将之一。
“万里长城”檀道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