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答:苏联的解体可以说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领域中发生的最大的事件,其所产生的震荡和带来的影响并不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苏联内部的影响:原本统一的国家四分五裂,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但其实力已大为削弱,苏联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超级大国消失了,苏联掩盖着的民族矛盾和加盟共和国之间的边界争端日益公开和尖锐化,成为新的动荡地区。
(2)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两极格局不负存在,世界已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3)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影响:是继东欧剧变以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又一巨大挫折,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失去苏联这个主要对手后,就把中国等国家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要对手,这无疑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3.答:俄中关系在稳步发展。经过近十年努力,俄中关系已从睦邻友好、全面双边合作、建设性伙伴关系逐步上升为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十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C
二、多项选择题
ABCD
三、简答题
1.答:(1)五五体制是指1955年日本形成的具有鲜明日本特色的政党制度。
(2)儒家资本主义是指以儒家思想和思维方式管理企业或经济的资本主义。
2.答:1968年,日本的GNP超过联邦德国,跃居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与美国、欧共体共同构成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
3.答: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的扶持;
(2)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
(3)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
(4)推行了富有特色的企业所有制形式;
(5)限制垄断,鼓励竞争;
(6)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
(7)长期的低消费与高积累;
(8)长期稳定的政治局势;
(9)儒家资本主义。
4.答:二战后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日本对对外关系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调整。其外交呈现出由依附外交到自主外交再到争取成为“政治大国”这样一条变化轨迹。
5.答:1997年9月,《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公布,使日美关系完成了由依附型联盟到伙伴型联盟的转变。
(第十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B
二、多项选择题
1.CDE2.ABCD
三、简答题
1.答:政治制度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是指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方法的总和。它包括国家政权的阶级实质、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以及保证国家机关运转的一系列制度和运行机制。
2.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第一阶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2年9月党十二大召开前夕,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期,重点是进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
第二阶段:党的十二大至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是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阶段。在巩固和深化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第三阶段:党的十三大至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前夕,重点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阶段:党的十四大至今,重点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3.答:1997年,党的十五大重申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扬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维护安定团结。
4.答:我国新时期的三大任务是:
(1)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其核心是经济建设。
5.答:(1)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独立自主。
(2)中国对外关系的指导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十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D
二、多项选择题
BCDE
三、简答题
1.答:(1)发展中国家是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的简称,是指那些摆脱殖民地附属国地位取得了政治独立,并以此为基础正在致力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国家。
(2)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以及与此相关的产业基础上的经济,区别于传统的农业与工业经济。
2.答:战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道路上的两条深刻教训是:
一是没有清楚自身的状况就匆忙照搬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经验开展政治建设;
二是不顾实际情况进行西方政治民主化模式的移植造成了内战频繁,危机四伏,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初衷相悖。
3.答:20世纪50年代中期召开的亚非万隆会议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而言其重要性是:它是发展中国家自主外交、开始摆脱发达国家控制国际政治局面的重要标志。
4.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表现出以下特点:
(1)经济增长停滞,人均收入下降;
(2)由于农产品的价格下降,导致工业制成品与农产品的“剪刀差”越来越大,与外国的贸易条件逐渐恶化;
(3)日益扩大的债务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4)地区间的经济竞争加剧,引发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5.答:由于地区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可以分为拉美型、中东型、东南亚型、非洲型四种类型。
6.答:随着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对自身发展战略的反思和重新定位,发展中国家逐渐从外延投入增长模式向内涵扩张模式发展。
7.答: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家至少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1)融入全球化与维护自身经济安全之间的关系;
(2)利用外资与提高国内储蓄之间的关系;
(3)处理好工业化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4)处理好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之间的关系。
模拟考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
1.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主要矛盾所决定并反映时代基本特征,对未来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问题。它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内政策和对外战略必须考虑的前提和基础。
2.所谓国际实体,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与成员,代表某种利益集团,具有一定的政治、经济、与军事能力。
3.国家结构主要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政权机关与地方政权机关所组成的关系形式。其形式以主权及行使主权的机构形式的不同而各异,主要有三种:
(1)单一制主权国家;
(2)复合制主权国家——联邦制主权国家;
(3)永久中立国。
4.(1)互不侵犯是指各国不得以任何借口对别国进行侵略或以武力威胁。简单地说,就是反对侵略。
(2)互不干涉内政是指任何国家都无权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的内外政策,不得强制他国接受本国统治者的意志、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这是各国和平共处的基本保障,也是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秩序的基础。
5.福利国家政策可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的福利国家政策,主要指以“收入均等化”为目标的社会保险福利补助政策,以及高额累进税政策。广义的福利国家政策,除狭义福利政策的含义外,还应包括“充分就业”政策与“混合经济”政策。
6.集约型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实现经济增长的扩大再生产。
7.南北问题也称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战后国际关系中被称为南北问题。
8.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内的活动,是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
9.“三权分立”是指把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利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三种不同职能的国家机关去行使,互相制约,互相配合。
10.儒家资本主义是指以儒家思想和思维方式管理企业或经济的资本主义。
二、简答题
1.答: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途径有:
(1)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积极推动裁军和军备控制,消除战争隐患;
(3)加大世界维和力量,促进和发展世界和平运动;
(4)健全和完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机制。
2.答:主权国家的共同特征主要有以下四点:
(1)一定数量的定居的国民;
(2)一定面积的国土;
(3)一定形式的政权机构;
(4)独立自主处理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3.答:(1)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力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进行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并促进对于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协调各国行动,制止侵略行为等。
(2)国际法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在《联合国宪章》中,这七项基本原则是:各国主权平等;和平解决国家间争端;各国忠实履行宪章义务;禁止以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别国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宪章等。
4.答:当代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是:
(1)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速度大大加快,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更加突出,而原始性创新将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2)信息技术成为大部分科技成果的核心内容;
(3)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时间大大地缩短,科学知识呈现爆炸性增长趋势;
(4)所依据的主要科学理论是关于微观世界运动规律的最新的基础科学,包括现代物理学、量子力学、量子化学、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光学和微电子学等。
(5)新技术因素成为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5.答:战后西方国家福利国家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1)办理社会保险;
(2)主要由财政拨款给低收入者进行社会福利补助;
(3)实行高额累进税制度;
(4)政府采取调控手段,促进充分就业;
(5)实行国民经济成分多样化的混合经济。
6.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是:
(1)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2)经济越来越呈现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