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动的世间没有一刻的宁静,就是睡觉的时候,意识都会起来活动(做梦),静中的境界才是广大的、平等的;静中的生活才是安详的、富有的。
[禅中智慧]
“一动一静”,是美妙的禅宗境界,“既来之,则安之”则是生活的别样智慧。
11.大千世界一禅床
有一天,赵州城的赵王特地来拜访从谂禅师,这时从谂禅师正在床上休息,他躺着对赵王说道:“大王!虽然你专程来看我,但我实在无力下床接待你,请别见怪。”
赵王非但不见怪,反而对从谂禅师更加尊重。第二天赵王派遣一位将军送礼给他,从谂禅师却亲自到门外相迎。
弟子们不解,就问从谂禅师这是为什么。
从谂禅师解释道:“我的待客之道有上中下三等分别,上等人来时,我在床上用本来面目接待他;中等人来时,我下床到客堂里用礼貌接待他;下等人来时,我用世俗的应酬到前门去迎接他。”
因为有赵州从谂禅师这个典故,后来的苏东坡去见佛印禅师时,事先写信给禅师,叫禅师像赵州迎接赵王那样,不必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不接而接。
可是到了去的那天,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苏东坡以为终于抓住了取笑禅师的机会,就笑道:“你的道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迎接我。”
苏东坡以为禅师这回必居下风无疑,而禅师却回答一首偈子说:
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
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意思是说:赵州不起床接见赵王,那是因为赵州不谦虚,而不是境界高。而我佛印出门来迎接你,你以为我真的起床了吗?大千世界都是我的禅床,虽然你看到我起床出来迎接你,事实上,我仍然躺在大千禅床上睡觉呢?你苏东坡所知道的只是肉眼所见的有形的床,而我佛印的床尽是虚空遍法界的大禅床啊!
[禅中智慧]
境由心生,物为我定。禅是一种智慧,禅是一种人生态度,禅是一种哲学,禅其实什么都不是,也什么都是!禅其实就是一颗禅心。
12.剑道要诀
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宫本学艺时,就如何成为一流剑客,师徒间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师父,我努力学习的话,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一名剑师?”又寿郎问道。
“你的一生。”武藏答道。
“我不能等那么久。”又寿郎解释说,“只要你肯教我,我愿意下任何苦功去达到目的。如果我当你的忠诚仆人,需时多久?”
“哦,那样也许要十年。”武藏缓和地答道。
“家父年事渐高,我不久就得服侍他了。”又寿郎不甘心地继续说道,“如果我更加刻苦地学习,需时多久?”
“嗯,也许三十年。”武藏答道。
“这怎么说啊?”又寿郎问道,“你先说十年而现在又说三十年。我不惜吃任何苦,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精通此艺!”
“嗯,”武藏说道,“那样的话,你得跟我七十年才行,像你这样急功近利的人多半是欲速不达。”
“好吧,”又寿郎说道,他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留下来跟武藏学剑。
武藏给又寿郎的训练是:不但不许谈论剑术,连剑也不准他碰一下。只要他做饭、洗碗、铺床、打扫庭院和照顾花园,对于剑术只字不提。
三年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又寿郎仍是做着这些苦役,每当他想起自己的前途,内心不免有些凄惶、茫然。
有一天,武藏悄悄从他背后蹑进,以木剑给了他重重的一击。第二天,正当又寿郎忙着煮饭的时候,武藏再度出其不意地向他袭击。
自此以后,无论日夜,又寿郎都得随时随地预防突如其来的袭击。一天二十四小时,他时时刻刻都品尝着遭受剑击的滋味。
他忽然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渐入佳境,武藏也绽出了满意的笑容。
后来,又寿郎成了全日本最精湛的剑手。
[禅中智慧]
禅道在乎于无意之间的开悟。
13.禅师打书生
有一个书生住在寺中读书,自恃甚高,常以禅机和赵州禅师论辩。有一天秀才问禅师道:“佛陀慈悲,普度众生时总是顾顺人的心愿,不违众生所求。不知是不是如此?”
赵州禅师回答说:“是的。”
书生又说:“我很想要禅师您手中那根禅杖,不知是否可以如愿得到?”
赵州禅师拒绝说:“君子不夺人所好的道理,难道你不懂吗?”
书生机辩道:“我不是君子。”
赵州禅师当头大喝说:“我也不是佛。”
书生虽然无以为对,心里却不认输。
又一天,书生坐禅时看到赵州禅师从他身旁经过,但他看看禅师,并不理睬。赵州禅师责问道:“青年人见到长者怎么不站起来行礼迎接!”
书生学着禅师的口气说道:“我坐着迎接你,就如同站起来迎接你。”
赵州禅师听后,忽然上前打了秀才一个巴掌!
书生大怒,质问赵州禅师道:“你为什么打我?”
赵州禅师温和地说道:“我打你就如不打你。”
[禅中智慧]
自以为聪明的人所有的只是小聪明。
14.事如春梦了无痕
自从六祖那首着名的偈子出现后,尘埃几乎成了心中迷误和心灵耽于外物的代名词。很多禅师都以心无尘埃证悟心中的自性常在,证悟自己得了佛性真如。尘埃同样时不时地会以另外一些形式出现。只有真正的悟道禅师才能完全杜绝它。
这一天,百丈怀海陪着师父马祖道一在河边散步。他们一边散步,一边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体悟自心的真常。河边水草萋萋,河虽不宽,但那平静的水面趁着河边的树林就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这样的宁静,这样的安详,让师徒的讲话都停止了,他们沉醉在这样的自然中,体悟自己心中那份宁静。
突然,有一群野鸭子飞过,发出嘈杂凌乱的叫声。马祖心中仍然是一片宁静,不为所扰。但他想知道自己的弟子最近参悟的功德如何。马祖就问百丈怀海:“是什么声音?”
怀海答道:“野鸭子的叫声。”马祖心中一叹,也不说话。怀海也不说话。他们想找回刚才的宁静,就那样静静地走着。
过了好久,马祖又问百丈怀海:“刚才的声音那里去了?”
怀海答道:“飞过去了。”
马祖就停下来,说道:“飞过去了,你怎么还记在心上?先祖师有言:事如春梦了无痕。看来你的心中痕迹太重呀!”怀海大惭。
[禅中智慧]
尘埃很小,经常是轻易地就被吹跑了,或者隐藏在深处。但也正因为它小、轻,才更容易落在物体上,更容易为人们忽略,所以,禅作为一种求心灵解脱的哲学,最重去除心中的尘埃。所以,马租要说,对过去的事情要“事如春梦了无痕”。
15.自由自在
有一个和尚问衡州华光院范禅师:“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
禅师说:“自由自在。”
和尚问:“见到四祖之后呢?”
禅师说:“自由自在。”
在这里,范禅师回答两个“自由自在”,可谓旨意高妙。前一个“自由自在”是指内心的本来状态;后一个“自由自在”是指牛头法融见四祖道信后,恰似找到了“系铃人”,一切的烦恼束缚,一切妄想邪念都被自心的观照解开,身体不受拘束,内心了无挂碍,从而真正获得了心性自由的大解脱、大自在!
[禅中智慧]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中鱼是自由自在的,天上云是自由自在的,心呢?美景虽好,有几人能够真赏?自在人生,人所向往,又有几人能够拥有?
16.禅宗偈语
梁朝傅翕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也是一位非常有修为的禅者。因居住在云黄山,在山上栽了两棵树,命名为“双林”(借用释迦牟尼灭度于娑罗双树间的典故),自称“当来善慧大士”。后来,世人皆称呼他为傅大士、“善意大士”。他便常以偈语教化弟子。
有一次,傅大士对弟子说偈: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
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意思是说,每天行、住、坐、卧,都与佛形影相随,同眠共起,如要知佛去处,自性当清净。
傅大士还留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偈语: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空手把锄头”,是说拿东西的手,就等于锄头,是主人公在指使我们运作。“步行骑水牛”,是说我们能够走路、奔跑,也是主人公驱使肉体的结果,就等于人骑在水牛上赶牛走路一样。“人从桥上过”,肉身就好比是桥,人就是主人公,人在世上不过住一段时期,等于在桥上走过去了。“桥流水不流”,是说我们这肉身壳与世不长久,是随时变迁的。人由少而壮,由壮而老,这“桥”不就是在流转、在变化吗?水是代表我们的佛性,它是不流动的,不动摇的,也无所谓来和去。
[禅中智慧]
偈语,即佛经中的唱颂词。它是用来启示世人在后事中应该如何去做,是预言的话。偈语吸引了历代禅门人苦参,它蕴藏了无数玄机,可谓是禅家的一处宝藏。
17.禅无你我
佛光禅师见克契禅僧整日无语,便问:“你自从来此学禅,好像岁月匆匆,已经十二年了,你怎么从不向我求禅宗机玄呢?”
克契禅僧答道:“禅师每日很忙,学僧实在不敢打扰。”
时光迅速,一过又是三年。一天,佛光禅师在路上又遇到克契禅僧,再问道:“你参禅修道上,有什么问题吗?怎么不来问我呢?”
克契禅僧回答道:“老禅师很忙,学僧不敢随便和您讲话!”
又过了一年,克契禅僧经过佛光禅师禅房外面,禅师再对克契禅僧道:“你过来,今天有空,请到我的禅室谈谈禅道。”
克契禅僧赶快合掌行礼道:“老禅师很忙,我怎敢随便浪费您老的时间呢?”
佛光禅师知道克契禅僧过分谦虚,不敢直下承担,再怎样参禅,也是不能开悟。佛光禅师知道非得采取主动不可,所以又一次遇到克契禅僧的时候,问道:“学道坐禅,要不断参究,你为何老是不来问我呢?”
克契禅僧仍然说道:“老禅师,您很忙,学僧不便打扰!”
佛光禅师当下大声喝道:“忙!忙!我为人而忙,人不知为何而忙。”克契禅僧听后,立刻有所悟。禅的本来面目,就是直下承担!当吃饭的时候吃饭,当修道的时候修道,当问的时候要问得重要,当答的时候要答的肯定。不可在似是而非的里面转来转去!可以帮忙,为何不要人帮?人我,又何以分得那么清楚!
[禅中智慧]
未悟道时要努力探求,悟道后更要努力守护。
18.觉而不迷
有一个富人要在院中建造楼阁,请了一位风水先生,风水先生看过之后,说风水不好,住在这个地方会破财,留不住人。
于是他就请了一尊密宗的佛像放在楼梯口,说这样风水就转过来了,会聚财、能留住人。
正好一位得道禅师经过这里,得知此事后,便笑着说:“这样你依然不能留得人财。”
富人问道:“那请法师开示,如何才能报得平安呢?”
法师道:“该平安的终究平安,如有罪业,如何都难以逃出因果。自心为正,一切则平,皆为善果。”说完便轻步而去。
明理的人晓得,这种建筑与命运并无关系。关系在住在这里面的人的心、行为。如果他的心正、行正,自然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如果他的心术不正、言行不正,就有魔来护持他,那就属于魔境。
[禅中智慧]
所谓“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禅的境界。到无障碍的境界,命运、风水也就都没有了。修禅,要念念要觉而不迷,时时要觉而不迷,在一切人事物,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之中,都要保持觉而不迷。
19.体相本自然
一个狡猾的古董商人来到一座寺庙,看到佛堂里有一张古代皇族的桌子,雕刻精美,木质稀贵。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实际价值,都可称之为绝品。于是商人便开始左右盘算着他从小惯用的伎俩。
正好一个小和尚将那张桌子搬出来晾晒。于是商人上前便说:“这真是张精美的桌子。”
小和尚并无言语,继续忙着。
商人马上又叹道:“和我家的那张简直太像了,唉!只可惜是赝品。”
小和尚仍没作声,只是好奇地看着他。
商人转而道:“我的那张在搬家时给弄坏了两条腿,小师傅可否将此桌子卖于我?我愿出一千块的高价。”
小和尚便问:“施主既然说这个是赝品,那买它何用?”
商人笑道:“我是想用它的腿来代替我的那件真品。这样一来,你也可以用这笔钱买张新的桌子,我也可以使我的那张真晶恢复原貌,两全其美,也算你成全一桩好事,积累公德。如何?”
小和尚一想,也是如此,便答应卖掉它。
此时的商人,一边很兴奋地勉强压抑住自己的狂喜,心想这张桌子起码能卖十万块以上,竟花一千块买下;一边抱怨自己出的价太高,并要求小和尚帮他搬出来,等他来接。说完便三步当两步地去叫车去了。
此时小和尚担心商人的车太小,装不下这张桌子。心想商人用的是桌腿,不如将桌子分为两半,好装运些。于是便拿锯将桌子从中间拉开。
当商人回来后看到此场面,气得目瞪口呆,又无话可说。
不虚伪可以说是单纯的本质,不贪婪可以说是单纯的现象,两者永远密不可分。不虚伪,可以省却多少烦恼事;不贪婪,可免除无量的罪恶。所以清心的另一个重要含义就是单纯。有位高僧曾说:“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万亿。”
这就是世人所谓的“分身千百亿,无处不逢源”了。
[禅中智慧]
单纯是禅定和般若的根本。心净就是佛心,禅门最看重佛心。
20.四大皆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为如是观”。这是四句佛教词句,也是一首诗,是佛教《金刚经》中最后的四句话。这四句话是对《金刚经》全部内容的高度概括,是佛祖释迦牟尼对整个宇宙的总的认识,也是佛教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佛印禅师登坛说法,苏东坡闻说赶来参加,座中已经坐满信徒,没有空位了。禅师看到苏东坡时说:“人都坐满了,此间已无学士坐处。”
苏东坡一向好禅,马上针锋相对回答禅师说:“既然此间无坐处,我就以禅师四大五蕴之身为座。”
禅师看到苏东坡与他论禅,于是说:“学士!我有一个问题问你,如果你回答得出来,那么我老和尚的身体就当你的座位;如果你回答不出来,那么你身上的玉带就要留在本寺,作为纪念。”
苏东坡一向自傲于才识非凡,以为准胜无疑,便答应了。
佛印禅师就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请问学士要坐哪里呢?”
苏东坡为之语塞。
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没有一样实在,不能安坐于此,苏东坡也只好将玉带留给佛印禅师,至今仍留存于金山寺。
[禅中智慧]
“一切有为法”中的“有”是指所有的事物,“为”即作为,这里指事物的运动,“法”即法则,这是指事物的运动规律。是说:一切事物、事物的运动及运动的规律,像水泡一样短暂,像梦和水中的影像一样虚幻,也像露水和闪电一样。
21.我往西方走
南宋的道悦禅师曾任镇江金山江天寺的住持,他是宋朝名将岳飞最崇敬的禅师。
当岳飞被秦桧以十二道金牌从朱仙镇召回时,途经金山江天寺,道悦劝他出家,不要回京,但是岳飞秉持对朝廷的耿耿忠心,明知此行不利,他还是坚持南归。
临别时,岳飞请求开示,道悦禅师告诉他道:“岁底不足,谨防天哭;奉下两点,将人害毒。”
岳飞当时不知其意,直到被诬下狱,含冤遭毒的时候,方才悟解。那年的十二月是小月,只有二十九日,当天晚上又下起雨来,听到室外雨声,岳飞预知大难已经临头,这正好应了道悦禅师的偈语之言:“岁底不足,谨防天哭。”
“奉下两点”是“秦”字,意指奸相秦桧。“将人害毒”,果然就在这天被秦桧害死在风波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