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546600000070

第70章 历史原来很精彩——代后记(1)

这个题目是借来的。

当年明月写了本书,书名叫《明朝那些事儿》,书成之后请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毛佩琦先生为他写序,毛佩琦先生用的就是这个题目。毛佩琦为当年明月那本书写序用这个题目是贴切的,因为《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用白话文正说明朝大历史的书

我这本集子定名叫《故乡的路》,因为,路不仅专指其功能意义,还有潜伏于功能之外的审美和传承。路,都是不肯站起来的纪念碑;路,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这里也包含着某种价值观。在故乡的路上,你只能放缓脚步,放慢速度,逐渐靠向永远的前方,人生莫过如此。故乡的路隐藏着一个隐晦的白天和一个看不见的深夜,看不见的太阳和月亮轻轻地洒在步行者的身上,让人感受到一份久违的宁静。故乡的路可以是某一个人童年上学求知之路,某一个人成长恋爱之路,某一个人通向外界立业之路,某一个人温暖的回乡之路。

《故乡的路》借用“历史原来很精彩”这个题目作“后记”是否有些牵强。“历史”这个词在《辞海》中解释为:“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它这是广义上的定义,无疑是正确的。我这个集子中的一些文字却没有涉及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好像也没有涉及自然史和社会史,只是一些断断续续、支离破碎的故事,虽说也能独立成篇,但是些可有可无、可说可不说的故事,给人的感觉有些无病呻吟,哗众取宠,乱笔涂鸦之感。但“历史”与“过去的事”是否有些说不清的联系?最少是我把“历史”理解为“过去发生的事”。

过去发生的事,有它的背景、环境、经过。把一些人和事放在特定的环境里特别有味道,这些味道在事发当时并不觉得,但经时间老人澄清后很透明,回过头再看,不但忘不记,而且越看越清晰,越嚼越有味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借用“历史原来很精彩”,做我这个集子的“代后记”就不牵强了,而且自我感觉甚至还觉得十分贴切。

“过去的事原来很精彩”。

我是个农民的儿子,青少年时期都在乡村度过,那二十来年接触的都是农民,或者说是“父老乡亲”,因而走进我的那些故事里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是农民。他们朴实、憨厚,他们的喜怒哀乐,生生死死就成了我故事的主线。好像那么多人都围着我,乱哄哄的,有的指手画脚,吵吵嚷嚷,有的还拍着我的肩膀,“写吧,写吧,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把我写进你的故事里”。这些声音长时间不停地在我耳边响起。于是我便不受任何局促,没有任何框框,一个一个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最后写成了《故乡的路》这个样子。

过去的事主要由“人”和“事”组成。

首先说说“人”。走进我的过去的事当中的人,都是些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众生。《卑微人生》中的泉叔年轻时“老是乐哈哈的”,儿子在建筑工地摔死了,媳妇改嫁了,老伴哭瞎了还带着两个刚会走路的孙女,他一个人耕种几亩责任田,农闲时来城里捡破烂换几个零用钱,生活和岁月使他白净的脸变黝黑了,先前明亮的眼睛变得混浊了,先前的平顶头剃光了,先前的满口白牙被烟草熏得锈蚀斑黄了。他维持着一家四口人的生活,那么艰辛,还说:“活着是多么好。”那么知足,在那么低劣的环境里还注重着低廉的收藏,让人看了心里发酸。他是生活中的乐观者,卑微愿望的满足者,是热爱生活的人。《煮青蓝的水叔》是个老鳏夫,他破衣破帽破蓝衫,沿街叫喊着煮青蓝。驼背歪嘴,他的染布挑儿是扛在肩和背上的,“东家一碗粥,西家一撮泡菜就是他的一餐,他既不嫌咸也不嫌淡。”水叔的人生是卑微的,他也是弱者,但他同情着更弱的弱者,如同一盏微弱的灯,能给周围带来一片小小的光明。

《饥荒》、《小店》、《欠父亲的梨》和《父亲的水烟袋》中多多少少有点父亲的影子,父亲在我十六岁时就死了,他死的时候才五十多岁。父亲是标准的农民,没有文化,在我的印象中父亲一辈子没有照过相,现在怎么也回忆不起父亲的原形来,只有模模糊糊的记忆。父亲言辞短少,对任何喜怒哀乐不怎么露色于形,总是憨憨地笑,吃穿不讲究,但嗜烟,而且烟瘾大。古铜色的脸上布满饱经风霜的皱纹,常留艰辛的痕迹,双手永远像干老粗糙的枫树皮。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给人的感觉他是一部永不停歇的劳作机器。他没有过高的追求和愿望,甚至是对我的要求,也只是要求我做个生产队里的记工员。“也许父亲的希望就如这袅袅的青烟再升高一点就不见了”。他对生活的念想就是烟,家庭经济又拮据,“父亲就成了小卖部里的‘零买户’”,有时为了满足烟瘾,增加密度,将烟剪成两节抽,走路时若看见有较长的烟头,他一定会捡起来装在火柴盒里,留下再抽。母亲认为抽烟烧的是钱,常为抽烟而责骂他,他也逆来顺受,他是一个典型的“妻管严”。但他热情乐于助人,有他的道德底线,损人的事不做,他严格遵守着大家约定俗成的乡规民约,一辈子为吃饭劳苦耕着,守着“酸、涉没有甜味”的日子。这就是父亲,一位朴实农民的代表。

《饥荒》、《‘新屋’的风波》和《今夜,月亮是母亲的》中有母亲的影子,作为农村妇女,母亲也是比较典型的。在我们乡村有一种说法:“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母亲嫁给了一个憨厚、本分、老实,死做如泥巴坨的父亲,而且带着一身的病痛。这就决定了母亲处事的方式和秉性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变形,她必须勤劳,必须泼辣、刚烈,必须遇事拿主意。在家里是当然的“一把手”,在外面遇事也是她出头露面。打我会记事时起就是农业社、生产队,母亲每天都在生产队里劳动,从秋到冬,从春到夏永远重复地劳作,永不停歇地赚工分,严格来说她真是劳作而死的。母亲死于脑溢血,和父亲死在一个月里,相隔十七天。母亲去逝那天的情形我历历在目:那是盛夏的“双抢”季节,早晨天刚蒙蒙亮,她便和其他妇女一样从河边挑起一百多斤一担的水草(用于肥田)去山边的田里,那都是要过称的,根据重量记工分,然后在秧田里扯秧。也就是那天,母亲扯着秧,慢慢地她的手抓不住秧了,是从右手开始的,经过多轮的尝试,右手怎么也抓不住秧了,母亲便提着秧马上岸了。我们学生组正在离母亲不远的垄田里插秧,走到我插秧的田边母亲告诉我:“右手不管事了。”她担心她的右手会瘫。我便丢下手中的秧把她送回家。我想母亲年岁大了,可能是“双抢”累的。从田里到家的距离不远,母亲的手脚在这段距离中越来越不灵便了,后来几乎是我背着她,母亲一路流着泪,一路唠叨着:“瘫了么办……”。

回到家里,我累得满头大汗,我把母亲平放在竹床上躺着,就去邻村请大队的“赤脚医生”(乡村缺医少药,赤脚医生只有在三个月的培训班里学习得来的医术水平)。赤脚医生不在家,我留下话后转身回到家里,母亲已经睡着了,而且有着鼾声。母亲平躺在竹床上,早晨未梳理的头发蓬松地散乱着,在我当时的意念中:母亲是累了,太辛苦了,让她多睡会吧。因为生产队里还未收早工,我仍然向田间走去。参与了近一个小时的插秧后,才听到收工的钟声。收工回到家里时,我惊呆了,母亲躺在竹床上,两眼微开,脸部明显歪斜了,一双眼睛歪了,嘴巴也歪了,左边缩小,右边拉得老长,不到一小时母亲怎么就成这样呢?

我喊了四叔,要将母亲送往保安医院。四叔忙着绑担架,这期间,我抱起母亲让她靠在我的身上,母亲的身体一阵阵抽搐着,她已不能说话了,嘴里开始流出滑腻的口水,像透明的玻璃柱。两手蠕动,面部振得通红,那手始终没有抬起来。四叔说:“天气太炎热,旱路又太远,怕来不及,划船好些。”我想尽快将母亲送往医院,就说:“哪快哪好。”村里来人帮忙将母亲抬到湖边的船上,天气闷热,船板到处发烫,母亲晕糊糊地睡在船板上,不停地打着呼噜。我用竹篙支起凉棚,用棉布单子挡住太阳,尽量不让太阳照射到母亲身上。一个多小时后,母亲终于被送进了保安医院的急诊室。医生会诊后,在母亲的胸口上扎了一针,这针并未能挽救母亲的生命,母亲抽搐几下后,呼噜声停了,呼吸也停了。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回到家的,也不知道母亲是怎样被人抬回来的。

母亲被抬回来后和那简易的担架一起平放在门前的土台上,太阳炙烤着她那并未消瘦的遗体。有人在忙着为土台支凉棚,我拼着命要把母亲抬到屋里来,因屋里阴凉些,村人不让我接近母亲,我声嘶力竭地叫喊着,汗水和泪水一起流淌,直至嗓子全哑,终是徒劳。

土台上搭起了停丧的凉棚,母亲就躺在那凉棚里。午后,“轰隆隆”一串炸雷响过,天的西南角涌起一片乌云,首先到的是风,接着乌云遮没了太阳,狂风一次又一次掀翻凉棚。四叔和其他几个人手忙脚乱地加固凉棚。天黑时,随着一声霹雷,黄豆大的雨点被震落了,随着金蛇似的闪电,我看见了地面跳跃着的白茫茫一片雨雾。放在母亲脚前的指路油灯随风漂浮不定,母亲平躺在木板上的样子这辈子我永远不会忘:苍白的头发蓬乱松散,从早晨到现在一直没有梳理,额头上的皱纹又粗又深,眼睛闭得不踏实,宽大的脸,不像送医院前那样歪斜,显得周正多了。大襟的棉布衬衣,双袖各已剪去一截,胸前补丁的针脚长短不一,双手垂放两旁,手背青筋条条突兀,手掌是宽厚坚实的老茧,手指骨节粗长,尽管夏天也有几处裂口。用靛青煮染过的棉布裤子,有一只裤腿还卷于膝盖之上,小腿上还有少量的泥巴,蚂蟥咬过的伤口流下的血迹还在。我端来清水洗掉母亲脚杆上的泥巴和血迹,母亲缠过小脚,中途又不缠了,连那未能包裹成功的脚丫子也洗得很干净。四叔在帮着木匠给母亲做棺材,从楼上放下不少楼板,传来锯木板和锤钉的声音。棺材做成了,不,那不叫棺材,那是用木板钉成的一个又长又大的木匣子。深夜母亲便被装进了那木匣子。

这就是我的母亲生命中最后的一天,五十七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那一天我便成了孤儿,开始了我一个人生存的岁月!那一天,我还不满十七岁。

母亲辛辛苦苦一辈子,我真的没有把她写好,为此我常常谴责自己。以后我还要从不同的侧面写母亲,也是我对母亲的纪念。母亲装进盖棺的时候我却没有哭,那是生离死别。母亲也许是随父亲去了,他们前后相隔只有十七天。母亲嫁给父亲嫁错了吗?也许没有,不然她怎么会这么快就跟随父亲而去呢?其实乡村里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芸芸众生里大家认可的般配夫妻少之甚少,好汉无好妻,世上有一大堆,好妻无好汉,世上还有一大半。上天就是这样安排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们生活很艰苦,可心胸开阔,天性乐观,这是长江南源楚文化的特点,土地是唯一的盼头,一路这么过下去,天就黑了,一茬人就老了。

还有《三奶》和《二婶》。三奶慈眉善目的,她的姓“我”都不知道,更不说她的名字了。我的故乡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男尊女卑根深蒂固,女人是从属品,地位低下,出嫁后,只保其姓,省其名,成了“张氏”、“陈氏”,而且在其姓前还要冠其夫姓,如“李张氏”,“胡陈氏”,村人称呼也是“张婶”、“陈嫂”。如果一个村子里同姓的媳妇多,村人便用其夫名区分,如“泉哥家的张嫂”、“国哥家的张嫂”。久而久之,她原来的名字就在日复一日中淡忘了,别人就不知道她叫什么了,有的甚至连她自己也不知她原来叫什么名字了。新文化运动上百年了,但我的故乡这种男尊女卑还没有改变过来。作为童养媳的三奶就只能生活在世俗里面了,她的思维永远也跳不出圈外。

“二婶”是乡村中自认命贱一类妇女的典型。这类人往往性格刚烈,敢作敢为,有时甚至嫉恶如仇,为争一时之气死于非命的大有人在。二婶若不是“来桂姐”看管得好,就会喝下那瓶“敌敌畏”死于非命的。若真那样就会惹下“打人命”之祸。我小的时候在乡村里看过一次“打人命”。同样是两位村妇吵嘴,其中一位喝了农药死去。死去的妇人娘家人成群结队地来,将死者尸体抬到另一位村妇的堂屋,并将其家砸得稀巴烂,好像她就是杀人凶手一样。这种愚昧,粗野的陋习至今还有。像“二婶”这类人往往又容易疏导,只要疏导得法,往往改变快。因为这类人不记恨,思想一通,就会改变,也易于接受新理念和新事物。

在写家乡父老时,还让我触摸到另一种善良,那就是“祥哥”一类的人物。在远离城镇的小村庄里,他们是最为卑琐的一群。抽最劣质的烟,喝最劣质的酒,围着老婆孩子几张嘴忙活。他们在最为平实的泥土上默默耕耘着一种生活的希望,即便是妻子“莲花嫂”行为不端,红杏出墙,也只是一巴掌的尝试,不成功后就一如既往地忍耐、忍耐、再忍耐。以时光的宽容和自身的善良默默地实现一种坚守,最后只是安静地守在“野塘”,岁月在他们的脸上写满艰辛。改革开放在给中国发展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无情地颠覆着我们的金钱观、价值观、伦理观。每天我们都从一种欲望到另一种欲望,从一种寻找到另一种寻找,永无止境。但生活却是真实存在着!在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形形色色的故事每一天都在不断上演。强者呼风唤雨,弱者俯首称臣;胜者张扬得意,败者落寞孤寂。但只有我们永久地触摸到一种善良时,才深深地感到一种希望,一种力量。

我当过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由于职业原因,我写了一组乡村教师。在写他们时,我赋予了极大的同情和理解。我想平实地陈述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朴质无华地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用平常心去写他们的高尚,带着一种敬佩之心去贴近他们内心的向往。启蒙老师“养母”,她含辛茹苦工作在边远山村的讲台上,校舍是“古庙”;《阳光下的阴影》中的王单丁老师,“瘦削不堪的样子”已“风烛残年”了。工作环境是“一间办公室兼寝室,一桌一椅,一简单铺盖,四壁冷清”。午饭是“一碟莴叶,一瓶泡菜”。收入仅是“乡里每月每人补助十三元五,村里每月给三十,已经十多年没变了,往往年终还很难兑现”,“三十一年了”可王单丁就是舍不下孩子。王单丁也很焦虑:“而今的孩子稍大一点就种田、学艺、卖工,做生意去了,留都留不住。这样市场上多了一个商人,课堂里便少了一位学生,家庭里是多了一份收入,可这古老的山村里又多了一个文盲。”

同类推荐
  • 尘封日记

    尘封日记

    这是一本尘封了八十年的日记,原作者乃是一位民国时期的大学生,他用自己手中的笔有意无意地将那个年代里的大学生活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大学生本该是一个朝气磅礴、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群体,而日记中所记录的那个动乱的年代里的那群大学生却生活颓废,毫无进取心可言。他们上课不为多学活用,却只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日子。生活中充满了抱怨,他们比拼的不是谁的成绩更好,而是谁的衣着更时髦,谁的打扮更摩登。学生是这样的一群学生,而他们的老师又是一群什么样的角色呢?要么是封建的卫道者,要么是文化的强盗,尽是一群学校里的关系户。他们道貌岸然,与学校联合起来一起剥削学生。
  • 都市之梦

    都市之梦

    《都市之梦》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文章借助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中国的城市建设蓬勃兴起这一时代背景,讲述济南这个城市从1991年之后的变革,实现了济南的建成现代都市的梦想,同时塑造了姜春云、李启万、庄庆臣、孙常印、张福山等为济南城市建设竭尽全力的优秀党员,尽情展示当代都市的斑斓壮阔以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编辑推荐: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玉民先生力作!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真实而全面的展现了中国的都市之梦的实现历程的一本优秀作品!让我们一起去追寻那日益临近的、中国都市的梦境吧!
  • 优美的哲理散文(散文书系)

    优美的哲理散文(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名家名作精选:朱自清散文

    诗歌,抒放我们的浪漫情怀;散文,倾诉我们的心灵密语;小说,容纳我们的英雄梦想。每一种文体,都有它不一样的魅力。《名家名作精选》系列收录了22位著名作家的经典之作,这里有他们的离合悲欢,苦辣酸甜,他们为青春歌唱,为爱情幽伤,在特别的岁月写下了特别的文字。让我们随他们的笔迹再回味一遍青涩年代,再温习一遍陈年旧事,让我们再感动一次……
  • 岁暮长吟

    岁暮长吟

    《岁暮长吟》这里的每一首诗,每一阕词,无不立意深刻,意境深远,感情真挚,风格清新。每一篇都蕴含一种闪光的思想,所散发出的真情,总会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且具有强烈的韵律美。吟诵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带给读者的是心灵上的愉悦。
热门推荐
  • 逐龙神针

    逐龙神针

    百年前,西蜀八将之首的秦星屠出身西川巨贾之家,家境殷实。父母慈爱恬子情深,师门威望与玄乙宗连理成枝。得千蝶仙子至爱,佳人美眷羡煞旁人。但这一切都在一次次紧跟而来的诡计、一件件精心编织的祸事中戛然而止。秦星屠死于至爱千蝶仙子之手,百年后复活人间,踏上寻仇之路,揭开层层阴谋。
  • 九转神脉

    九转神脉

    八百年了,我李云天又回来了!神仙佛道,妖魔鬼怪,邪灵阴魂,百兽齐聚。正与邪,是与非,我李云天不争对错是非,只求问天求道。
  • 开局签到百亿公司

    开局签到百亿公司

    刚刚出来实习工作的陆修,被富二代抢走了女朋友。陆修喝的酩酊大醉,意外绑定系统。从此开启了陆修的外挂生活......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那个叫丁三皮的男人

    那个叫丁三皮的男人

    丁三皮是这芸芸众生中的一个,他的名字和他二十九年的人生一样不知所云。他很平凡,没有显赫的家室、傲人的身份、英伦的脸庞,没有令人羡慕的履历,也没有让人广阔的交友圈。他不是社会精英,也不是国家蛀虫,工作岗位没了他任何人都可以顶替,朋友没了他顶多感叹世事无常,地球依旧是每天二十四小时围着太阳转动。
  • 娃娃不说假话

    娃娃不说假话

    在本书的童谣作品中,总会发现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和那无限洋溢着的儿童情趣。用语清新简明,作品深入浅出而又饱含深意。
  • 危险的藏宝图

    危险的藏宝图

    他,“比普通人的反应速度稍快一些。”他是人,“犯了事,坐过牢,这就是他?”他是一个人,“隐蔽青年,呵,逃避现实的可怜虫。”当现实与理想渐行渐远,他不甘心,又不得不甘心,直到某一天——“你不是一个人。”没有屠龙宝刀点击就送的狗屎运,也没有一夜三次每次八小时的幸福生活。小人物也有不一样的潇洒痛快。当精灵王权的秘辛、深海中的未知领域、上古勇者的宝藏浮出水面,一场惊心动魄的奇幻冒险就这么热血激(基)情地展开!
  • 命中注定是你

    命中注定是你

    她,黑道教父的孙女,隐瞒身份混进校园,成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只为年少时不曾经历的平凡,只为体验有朋友的快乐,命运的安排,让她遇见了他和他,朋友的体贴,情人的关怀,让她卸下表面的伪装,小日子风生水起时,却被一场车祸彻底打乱。一场车祸,一夕巨变,原来一切都是阴谋,五年后的再相遇,她带了娃,他成了叔。想开溜?没那么容易!
  • 尼姑裸浴月光下:美人宗师

    尼姑裸浴月光下:美人宗师

    《东城西咎》作者蓝药师又一部千万点击巨著!女侠林芷彤,出身于漳州一个底层的武林世家,机缘巧合之下,历经侧福晋、乞丐、杀手等角色,游离于王爷府、少林派、天地会之间,是世间一个最不听调摆的妙人。最后以一介女流,成为了黑白两道的公敌,以尼姑之身裸浴于月光之下,泛舟于南洋之外,场面宏大,情节意外堪称一绝………
  • 朝野类要

    朝野类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