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队员的超常发挥,显然是让狼逼出来的。此事给教练带来很大的触动,也带来别开生面的启发。他决定用狼做陪练,让可怕的威胁激发队员的潜能。于是他聘请一位驯兽师,调教出几只4条腿的陪练。每次训练就把狼放出去,没过多长时间,队员的成绩都大幅度提高,先后有好几位选手摘取大赛的桂冠。
从前挪威渔民出海捕鱼,每每返回到岸边,捕获的沙丁鱼差不多全死光了。有一个聪明的渔民和别人一样地撒网,一样长的时间归来,可他每次带回的沙丁鱼都活蹦乱跳,几乎没有一条中途死掉。正因为如此,和别人卖同样分量的鱼,他却多赚了许多的钱。
只用了几年的工夫,那个渔民就发家致富,成为被人们羡慕的对象。直到身子染上重病,已无药可医,他才把那一高招传授给儿子。办法很简单,就是在水槽里放几条凶猛好斗的鲇鱼。为了对抗鲇龟的攻击,沙丁鱼不得不进行积极防御,乃致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都能活蹦乱跳地坚持到上岸。
那个渔民还告诉儿子,沙丁鱼之所以会过早地死掉,是因为它们知道被逮住了,已没有逃脱的可能,生存的希望破灭了,剩下的也只有死路一条。他留下的临终遗言是,要勇于接受挑战,只有在奋斗中,人生才会充满生机希望。
这一真实的故事公开后,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直完好地流传到现在。
日本一家公司从鲇鱼效应竟领悟出用人之道,不断地从公司外部引入鲇鱼式的人才,让公司上下都能感受到沙丁鱼式的紧张,借以促使他们更加勤奋地工作。在日本民间,每当父母培养孩子意志品质的时候,都要以沙丁鱼的故事作活生生的教材。
8.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工作中,我们作为企业里的员工,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是我们永远都要保持的,要努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因为企业就是在不断的追求完美中发展的,自我满足就意味着停滞不前,就意味着被社会的车轮所淘汰。如果我们只满足于目前的水平,就难以突破自我,只能固步自封,慢慢地就会逐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刚刚来公司工作,维克自以为专业能力不错,很随意的去对待工作。一天,领导亲自交代他为一家企业做一个广告策划方案。一想是领导亲自交代的,他很用心地准备了半个月。哪知方案拿到领导的办公室时,领导看都没看,就问:“这是你最好的方案吗?”维克一怔,什么也没说就拿起方案出来了。
冥思苦想了好几天,他修改了一番,再交给领导看时,领导还是那句话:“这是你最好的方案吗?”维克心中忐忑不安,不敢给予肯定的答复。老板还是让他拿回来修改。
如此反复了好几次,最后,维克终于可以很自信地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了。”领导微笑了:“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了!”
维克经过这些事,终于明白了,任何工作都还可以做得更好,而企业需要的是最好的结果!只有不断地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于是在他以后的工作中不再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什么方案都是反复修改,直到认为是最好的方案了才拿给领导看。领导对他也非常满意。他现在已经做到了部门经理,本公司的团队凭着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我们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了,只有总想着把事情做得更好些,追求完美,才能不断发展,获得进步和成功。
功亏一篑的事情我们常能听到。比如说,99%等于0。开水烧到99度,我们想差不多了,不用再烧了,那我们永远也喝不到开水。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能完成100%,就不能只完成99%;能做到最好,就不能允许自己做得次好。在《把信送给加西亚》中,罗文就是这样一类人,一种异常优秀的人,他们不仅仅会做别人要他们做的,而且会出人意料地做得非常完美。
每个人都有一种才能是上帝赋予的,比如,管理的才能、写作的才能、思考的才能、领导的才能。无论我们的才能是什么,上帝都不希望我们存放不用或藏起来,而是希望我们尽量去发挥我们的才能。更进一步说,上帝不但希望我们发挥才能,而且更希望我们追求完美——让我们指定一个高于他人的目标。
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事实上是这样吗?我们真的已经做到尽善尽美,已经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能了吗?
在一本书中看到了这样一则故事:
法国体兰伯尔公司在石油开采领域上拥有高超的技术——能利用电波测定地层状况,确定接近石油层的合适位置,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企业。京瓷公司在创立大约20周年的时候,这家公司的董事长詹恩·里夫先生来日本访问。
里夫董事长是一位很出色的人物。他出身法国的贵族名门,是当时法国社会党实力政治家们的朋友,还曾成为法国政府内阁候选人。
里夫在访日期间到京瓷拜访稻盛和夫,想与他谈论经营哲学。
京瓷与体兰伯尔公司不属于一个领域,因此当时的稻盛和夫还不太了解休兰伯尔。他在公司和里夫董事长见面之后,在聊天中发现里夫先生果然不同凡响:他拥有出色的经营哲学,能将公司办成世界屈指可数的国际型大公司。
虽然他们第一次见面,却很谈得来。后来,稻盛应邀在美国与他再度会面,促膝长谈直到夜深。
里夫董事长在谈到休兰伯尔公司的信条时说:“就是努力把工作做到最佳。”
他的这句话引出稻盛下面的一席话:“‘最佳’这个词,意思是同别人比较,是最好的。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在水平较低的队伍里也存在着他们的‘最佳’。京瓷的目标不是向‘最佳’看齐,而是向着‘完美’追求。‘完美’同‘最佳’不同,不是同别人比较起来最好,而是带有很强的绝对性的,说明它自身就具备可靠的价值。因为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超越‘完美’”。那天晚上,稻盛和夫就自己的“完美”主张,与里夫董事长的“最佳”信条的讨论持续到深夜。最后,里夫董事长同意了稻盛和夫的观点,并表示以后休兰伯尔公司不再把“最佳”奉为信条,而是推崇把完美主义作为信条。
我们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我们任何人都拥有自己难以估计的巨大潜能,做每一件事都应该抱着追求完美的精神,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得更好些。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不断地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潜能来。我们在做好事情的同时,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成功积累筹码。
我们在做完一件工作以后,应该这样说:“我愿意做那份工作,我已经竭尽全力,为做得更好。我更愿意听取人家对我的批评。”
事情没有永远“够好”的时候,“够好”其实还是意味着不完美。在职场和商场中,无论老板还是客户、上司,真正存心挑剔的时候并不多,他们提出的要求,都是由于某种需要。老板则迫于市场的巨大压力;客户担心产品出问题;上司怕工作质量影响业绩才严格要求,因为他们从来都无法对市场说:“我已经做得够好了,你降低要求吧!”要知道,市场是无情的。有时可能只比竞争对手稍逊一点点,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有位企业家说:“你要求自己的标准,必须远远高于市场对你的要求标准,才可能被市场认可。”这与比尔·盖茨时常训诫员工的话不谋而合:“如果大家做得不好,那么,微软离破产就只有15个月!”
上帝手中有一架天平,一端是你的所得,另一端是你的付出。当有些人任务完成得不理想时,他们习惯说:“我已经做得够好了。”这样的人注定收获平平。